第 6 节
作者:摄氏0度      更新:2022-05-01 22:41      字数:4799
  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实则肘挛,虚则不收,
  取之所别。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窒鼻(一云鼽窒)头背痛,虚则鼽
  衄,取之所别。
  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上五寸,别走厥阴,并经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
  ,坐不能起,取之所别。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
  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瘁喑。实则颠狂,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厥气上逆则
  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
  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
  脊。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癃闭,虚则腰痛,取之所别。
  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上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循经上睾,结于茎。其病
  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热,虚则暴痒,取之所别。
  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虚则瘙痒,取之所别。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侠脊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
  强,虚则头重,高摇之,挟脊之有过者(《九墟》无此九字),取之所别。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一身尽痛,虚则百脉皆纵,此脉若罗
  络之血者,皆取之。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
  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黄帝问曰∶皮有分部,脉有经纪,愿闻其道?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
  皆然。阳明之阳,名曰害蜚,十二经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色多
  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
  ,阴主内。
  少阳之阳,名曰枢杼(一作持),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外,以渗于内也。诸经皆然。
  太阳之阳,名曰关枢,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少阴之阴,名曰枢儒,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于
  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从阴部内注于骨。
  心主之阴,名曰害肩,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太阴之阴,名曰关蛰,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凡此十二
  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客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
  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禀于肠胃。邪之始入于皮也,淅然起
  毫
  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 破,毛直而败也。曰∶十二部,其生病何
  如?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
  脉满则入舍于腑脏。故皮有分部,不愈而生大病也。
  曰∶夫络脉之见,其五色各异,其故何也?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曰∶经之常色
  何如?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曰∶其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曰
  ∶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
  (音皋),淖 则黄赤。此其常色者,谓之无病。五色俱见,谓之寒热。
  曰∶余闻人之合于天地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味、五时、五位。外有六腑
  ,以合六律。主持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时、十二经水、十二经
  脉,此五脏六腑所以应天道也。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
  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其离合出入奈何?曰∶此粗之
  所过,上之所悉也,请悉言之∶
  足太阳之正,别入于 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
  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于太阳,此为一经也。
  足少阴之正,至 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
  ,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此为一合。(《九墟》云∶或以诸阴之别者皆为正也)。
  足少阳之正,或以诸经别者为正(一本云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
  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侠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 。
  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此为二合。
  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于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
  ,还系目,合于阳明。
  足太阴之正,则别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络于咽,贯舌本,此为三合。
  手太阳之正,指地,别入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
  手少阴之正,别下于渊腋两筋之间,属心主,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 ,此为四合
  。
  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于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
  手心主之正,别下渊腋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
  ,此为五合。
  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 ,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
  缺盆,合于阳明。
  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太阳,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
  此为六合。
  卷二
  奇经八脉第二
  属性:黄帝问曰∶脉行之逆顺奈何?岐伯对曰∶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曰∶少阴之脉独下行何也?曰∶冲脉者,五脏
  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阴。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
  ,出于气冲,循阴股内廉,斜入 中,伏行髀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至于
  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属跗,下循跗入大指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跗
  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曰∶何以明之?曰∶以言道之,切而验之,其非必动,然后
  可以明逆顺之行也。
  冲脉任脉者,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上(一作右)行
  ,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渗灌皮肤,生毫毛。妇人有余于气
  ,不足于血,以其月水下,数脱血,任冲并伤故也。任冲之交,脉不营其唇,故髭须不生焉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上,以下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冲脉者
  ,起于气冲,并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其言冲脉与《九卷》异)。任脉为病,男子
  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督脉为病,脊
  强反折(亦与《九卷》互相发也。)
  曰∶人有伤于阴,阴气绝而不起,阴不为用,髭须不去,宦者独去,何也?曰∶宦者
  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不营,故无髭须。夫宦者,其任冲之脉不
  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口唇不营,故髭须不生。(督脉者经缺不具,见于营气,曰
  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 ,是督脉也。)
  《素问》曰∶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
  循阴器,合纂间,绕纂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
  。与太阳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
  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其小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
  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中。此生病从小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
  癃痔遗溺嗌干。督脉生病,治督脉。
  《难经》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
  鼻柱,阳脉之海也。(《九卷》言营气之行于督脉,故从上下。《难经》言其脉之所起,故
  从下上。所以互相发也。《素问》言督脉似谓在冲,多闻阙疑,故并载以贻后之长者云。)
  曰∶跷脉安起安止,何气营也?曰∶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
  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循人迎之前,上入鼽(《灵枢》作 字),属目
  内,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相并相还,则为濡(一作深)目,气不营则目不合也。
  曰∶气独行五脏,不营六腑何也?曰∶气之不行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
  ,故阴脉营其脏,阳脉营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
  外濡腠理。
  曰∶跷脉有阴阳,何者当其数?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其阴(一本无此二字)当
  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
  难经曰∶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
  行,入喉咙,交贯冲脉。此所以互相发明也。又曰∶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
  溉灌也。故阳维起于诸阳会,阴维起于诸阴交也。又曰∶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自冲
  脉以下是谓奇经八脉)。又曰∶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阳维维于
  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相维,为病腰腹纵容,如囊水之状
  (一云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状)。此八脉之诊也。(维脉带脉皆见如此,详《素问》
  痿论及见于《九卷》)
  卷二
  脉度第三
  属性:黄帝问曰∶愿闻脉度?岐伯对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合三丈。手之六
  阴
  足,长八尺,六八合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长六尺五寸,六六合三丈六尺,五
  六三尺,凡三丈九尺。跷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合一尺,凡一丈五
  尺。督脉、任脉各长四尺五寸,二四合八尺,二五合一尺,凡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
  此气之大经隧也。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孙络之盛而有血者疾
  诛之,盛者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
  卷二
  十二经标本第四
  属性:黄帝问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化物者也。其气内循于
  五脏,而外络支节。其浮气之不循于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
  ,外内相贯,如环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穷之?然其分别阴阳,皆有标本虚实所离之
  处。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经之气街者
  ,能知解结,绍于门户。能知虚实之坚濡者,知补泻之所在。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
  天下也。岐伯对曰∶博哉圣帝之论!臣请悉言之∶
  足太阳之本,在跟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
  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三寸中,标在背 与舌下两脉。
  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千金》云∶窗笼者,耳
  前上下脉以手按之动者是也。)
  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上颊颃颡。(《九卷》云∶标在人迎颊上侠颃颡。)
  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 。
  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四寸之中,标在背 与舌本。
  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千金》云∶命门在心上一寸)。
  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三寸(一作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 。
  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腋下合钳上。
  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下内动脉是也。
  手少阳之本,在兑骨之端,标在背 。
  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标在腋下三寸。凡候此者,主下虚则厥,下盛则热
  ,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故实者绝而止之,虚者
  引而起之。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 气有街。故气在头者,上(
  一作止,下同)之于脑。在胸中者,上之膺与背 。气在腹者,上之于背
  ,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 者,上之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针
  ,必先按而久存之
  。积不痛者,难已也。
  卷二
  经脉根结第五
  属性:黄帝曰∶天地相感,寒热相移,阴阳之数,孰少孰多?阴道偶而阳道奇,发于春夏,阴
  气少而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发于秋冬,阳气少而阴气多,阴气盛阳气衰,故茎叶
  枯槁,湿雨下归,阴阳相离,何补何泻?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
  败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