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节
作者:津夏      更新:2022-04-16 12:11      字数:4915
  治遁尸飞尸,又治暴风毒肿流入四肢头面方∶
  白芥子一升蒸熟捣,以黄丹二两搅和,分作两分,用疏布袋盛,更蒸使热,敷痛上,当
  更迭蒸袋,常使热敷之,如此三五次即定。
  治人皮肤中痛,名症疰方∶
  醋和燕窠土敷之。
  治走疰方∶
  烧车 令热,暂入水,以湿布裹熨病上。
  治三十年气疰方∶
  豉心(半升) 生椒(一合)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适寒温,用竹筒吸取汁,令病者侧卧,手擘大孔射灌之
  ,少时当出恶物,此法垂死,悉治得瘥,百千不可具说。
  卷十七肺脏方飞尸鬼疰第八
  灸法
  属性:凡五尸者,飞尸、遁尸、风尸、沉尸、尸疰也,今皆取一方兼治之,其状腹痛胀急不
  得气息,上冲心胸旁攻两胁,或块垒踊起,或挛引腰背,治之之法,灸乳后三寸,男左女右,
  可二七壮。不止者,多其壮数,取愈止。
  又灸两手大拇指头各七壮。
  又灸心下三寸十壮。
  又灸乳下一寸,随病左右多壮数。
  又以细绳量患人两乳头内,即裁断中屈之,又从乳头向外量使当肋KT 于绳头,灸三
  壮
  卒疰忤攻心胸,灸第七椎随年壮。
  又灸心下一寸三壮。
  又灸手肘纹,随年壮。
  一切病食疰,灸手小指头随年壮,男左女右。
  五毒疰不能饮食百病,灸心下三寸胃脘十壮。
  水疰(口中涌水),经云∶肺来乘肾,食后吐水,灸肺俞。
  又灸三阴交。
  又灸期门,穴在乳下二肋间。泻肺补肾也,各随年壮。
  一切疰无新久,先仰卧灸两乳边斜下三寸,第三肋间,随年壮,可至三百壮。又治诸气
  ,神良。一名疰。
  卷十八大肠腑方
  属性:(凡七类)
  卷十八大肠腑方
  大肠腑脉论第一
  属性:论曰∶大肠腑者,主肺也,鼻柱中央,是其候也,肺合气于大肠。大肠者,为行道传泻
  之腑也,号监仓掾。重二斤十二两,长一丈二尺,广六寸,当脐右回叠积还反十二曲,贮水
  谷一斗二升。主十二时,定血脉,和利精神。(《千金》、《明堂》、《外台》同。《难经》云,
  右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大肠脉也,若少气心下有水气,立秋节即咳,刺手太阴。治阴
  ,在鱼际间。
  右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大肠实也。若肠中切痛如针刀所刺,无休息时,刺手阳明。治阳
  ,在手腕中泻之。
  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
  取巨虚上廉。
  肠中雷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盲之原,巨虚、上廉、三里。
  大肠胀者肠鸣而痛,寒则泄,食不化。
  大肠有寒 溏,有热便肠垢。
  大肠有宿食,寒 发热,有时如疟状。
  肺前受病移于大肠,肺咳不已,咳则遗矢便利,厥气客于大肠则梦田野。
  肺应皮,皮浓者大肠浓;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裹大者,大肠缓而长;皮急者,大肠急
  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
  扁鹊云∶手太阴与阳明为表里。大肠若病实则伤热,热则胀满不通,口为生疮。食下入
  肠,肠实而胃虚,食下胃,胃实而肠虚,所以实而不满,乍实乍虚乍来乍去,虚则伤寒,寒
  则肠中雷鸣,泄青白之痢而发于气,水根在大肠,(方在治水篇中。
  大肠绝不治,何以知之?泄利无度,利绝则死。
  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外侧,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
  臂上
  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直而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
  左,上挟鼻孔。是动则病齿痛颊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 痛,大
  指次指痛不用。气盛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 不复盛者,则人迎大三倍于寸口,
  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卷十八大肠腑方
  大肠虚实第二
  属性:(脉二条 方二首 灸法七首)
  大肠实热
  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实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肠满善喘咳,面赤身热,喉咽中如核状
  ,名曰大肠实热也。
  卷十八大肠腑方大肠虚实第二
  生姜泄肠汤
  属性:治大肠实热,腹胀不通。口为生疮者方。
  生姜 橘皮 青竹茹 白术 黄芩 栀子仁(各三两) 桂心(一两) 茯苓 芒硝(各
  二
  两) 地黄(十两) 大枣(十四枚)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二服。
  治肠中胪胀不消方∶
  灸大肠俞四十九壮。
  大肠有热,肠鸣腹满挟脐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巨虚上廉主之。
  大肠虚冷
  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虚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胸中喘,肠鸣虚渴,唇干目急,善惊泄
  白,名曰大肠虚冷也。
  卷十八大肠腑方大肠虚实第二
  黄连补汤
  属性:治大肠虚冷,痢下青白,肠中雷鸣相逐方。
  黄连(四两) 茯苓 川芎(各三两) 地榆(五两) 酸石榴皮(五片) 伏龙肝(鸡
  子大一
  枚)
  治肠中雷鸣相逐痢下方∶
  灸承满五十壮。穴在挟巨阙相去五寸,巨阙在心下一寸。灸之者挟巨阙两边各二寸半。
  治肠中常鸣,时上冲心方∶
  灸脐中。
  食饮不下,腹中雷鸣,大便不节,小便赤黄,阳纲主之。
  腹胀肠鸣,气上冲胸不能久立,腹中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泄,当脐而痛,肠胃间游
  气切痛,食不化,不嗜食,身肿挟脐急,天枢主之。
  肠鸣而痛,温溜主之。
  卷十八大肠腑方
  肛门论第三
  属性:(论一首)
  论曰∶肛门者,主大行道,肺、大肠候也,号为通事令史。重十二两,长一尺二寸,广
  二寸二分。应十二时。若脏伤热,则肛门闭塞大行不通,或肿缩入生疮。若腑伤寒,则肛门
  开大行洞泄,肛门凸出,良久乃入。热则通之,寒则补之,虚实和平,根据经调理(方见二十
  四卷中。)
  卷十八大肠腑方
  皮虚实第四
  属性:(论一首 方二首)
  论曰∶夫五脏六腑者,内应骨髓,外合皮毛肤肉。若病从外生,则皮毛肤肉关格强急。
  若病从内发,则骨髓痛疼。然阴阳表里,内髓外皮,其病源不可不详之也。皮虚者寒,皮实
  者热。凡皮虚实之,应主于肺大肠。其病发于皮毛,热则应脏,寒则应腑。
  卷十八大肠腑方皮虚实第四
  蒴蒸汤
  属性:治皮虚主大肠病,寒气关格方。
  蒴 根叶(切三升) 菖蒲叶(切三升) 桃叶皮枝(三升) 细糠(一斗) 秫米(三
  升)
  上五味以水一石五斗,煮取米熟为度,大盆器贮,于盆上作小竹床子罩盆,人身坐床中
  ,周回四面将席荐障风,身上以衣被盖覆。若气急时,开孔对中泄气,取通身接汗可得两
  食久许。如此三日,蒸还温药足汁用之。若盆里不过热,盆下安炭火。非但治寒,但是皮肤
  一切劳冷悉治之。
  卷十八大肠腑方皮虚实第四
  栀子煎
  属性:治皮实主肺病热气方。
  栀子仁 枳实 大青 杏仁 柴胡 芒硝(各二两) 生地黄 淡竹叶(切各一升) 生
  元
  参
  上十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卷十八大肠腑方
  咳嗽第五
  属性:(论二首 方五十五首 灸法十四首)
  论曰∶经云∶五脏六腑皆令咳,肺居外而近上合于皮毛。皮毛喜受邪,故肺独易为咳也
  。邪客于肺,则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喉鸣,甚则唾血。肺咳经久不已,传入大肠,其
  状咳则遗粪。肾咳者,其状引腰背痛,甚则咳涎。肾咳经久不已,传入膀胱,其状咳则遗尿。
  肝咳者,其状左胁痛,甚者不得转侧。肝咳经久不已,传入胆,其状咳则清苦汁出。心咳者,
  其状引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甚者喉痹咽肿。心咳经久不已,传入小肠,其状咳则矢气。脾
  咳者,其状右胁痛阴阴引肩背,甚者不得动,动则咳剧。经久不已,传入胃,其状咳而呕,
  呕甚则长虫出。久咳不已,三焦受之,三焦咳之状,咳而腹满,不能食饮,此皆聚于胃。关
  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若顺时有风寒冷人触冒解脱,伤皮毛间入腑脏为咳上气
  如此也。有非时忽然暴寒,伤皮肤中与肺合,则咳嗽上气,或胸胁支痛,咳唾有血者,是其
  热得非时之寒,暴薄之不得渐散,伏结深,喜肺痈也。因咳服温药,咳尤剧及壮热吐脓血,
  汗出恶寒是也。天有非时寒者,急看四时方也。
  问曰∶咳病有十,何谓也?师曰∶有风咳,有寒咳,有支咳,有肝咳,有心咳,有脾咳
  ,有肺咳,有肾咳,有胆咳,有厥阴咳。问曰∶十咳之证以何为异?师曰∶欲语因咳言不得
  竟,谓之风咳。饮冷食寒因之而咳,谓之寒咳。心下坚满,咳则支痛,其脉反迟,谓之支咳。
  咳则引胁下痛,谓之肝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阴,谓之心咳。咳而涎出续续不止,引少腹,谓
  之脾咳。咳引颈项而唾涎沫,谓之肺咳。咳则耳无所闻,引腰并脐中,谓之肾咳,咳而引头
  痛口苦,谓之胆咳,咳而引舌本,谓之厥阴咳。风咳者,不下之。寒咳、支咳、肝咳、刺足
  太冲。心咳,刺手神门。脾咳,刺足太白。肺咳,刺手太渊。肾咳,刺足太溪。胆咳,刺足
  阳陵泉。厥阴咳,刺手大陵。
  虚
  也。此为胸中寒实所致也,当吐之。
  乃可吐耳。
  咳家,其人脉弦为有水,可与十枣汤下之(见下第十二方)。不能卧出者,阴不受邪故
  也。
  留饮咳者,其人咳不得卧,引项上痛,咳者如小儿掣纵状。夫酒家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久
  极饮过度所致也。其脉沉者,不可发汗。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
  必善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上气汗出而咳,属饮家。咳而小便利,若失
  溺不可发汗,汗出即厥逆冷。
  夫病吐血喘咳上气,其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寒家咳而上气,其脉数者死,谓其人形
  损故也。脉大而散散者,为气实而血虚,名曰有表无里。上气面 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
  加
  卷十八大肠腑方咳嗽第五
  小青龙汤
  属性:治咳逆倚息不得卧(方见第九卷伤寒上。)
  小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
  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方∶
  茯苓(四两) 桂心 甘草(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苓甘五味姜辛汤以治其咳满方∶
  茯苓(四两) 甘草 干姜 细辛(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
  支饮也。支饮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纳半夏,以去其水。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汤
  方∶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茯苓(四两) 细辛 干姜 甘草(各二两)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应用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纳麻黄,纳杏仁、茯苓、甘、五味
  ,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杏仁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茯苓(四两) 细辛 干姜 甘草(各三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若逆而纳麻黄,其人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利之。芩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大黄 细辛 干姜 甘草(各三两) 茯苓(四两) 杏仁 半夏 五味子(各半升)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咳而上气肺胀,其脉浮,心下有水气,胁下痛引缺盆,设若有实者必躁,其人常倚伏,
  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方∶
  石膏 干姜 桂心 细辛(各二两) 麻黄(四两) 芍药 甘草(各三两) 半夏(半
  升)
  五味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下药,煮取二升半,强者服一升
  。羸者减之,小儿服四合。(仲景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外台》
  同)。
  卷十八大肠腑方咳嗽第五
  射干麻黄汤
  属性:治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者方。
  射干 细辛 款冬花 紫菀(各三两) 麻黄 生姜(各四两) 半夏 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