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节
作者:雨帆      更新:2022-04-16 12:06      字数:4756
  此凳羌涠淘荻冶砬车摹N也辉敢饨乃蓟ㄏ秸庵执嗳醯呐χ腥ァM蔽乙卜⑾郑」苋嗣嵌韵嗷ソ⑵鸬母髦止叵刀枷缘美执瞬黄#欢率瞪鲜牵核裁挥谢竦霉嬲陌参俊毙牧樨逊κ保切┧资乐械啮〕锝淮砗驮粕鸦耐硌绮⒉恢档萌魏窝尴邸N蚁嘈牛庖磺械谋澈螅崾歉蟮囊恢挚招椤9怕蘼硪蛭鹊奈镏噬菝佣觯饨鍪且桓龉遥桓龀舳杂谝桓龈鎏宓娜死喾肿佣裕镏仕拇莼倭σ簿涂上攵恕?br />
  我相信这种对于物质世界的依赖并导致心灵的匮乏在人类的每一个时代都有出现。在阅读了历史和人类思想的种种发源之后,我深信人类在这一宇宙中并未脱离幼稚太远,也未能在心灵感悟的世界中获取过更大的进步。浩荡时空和宇宙之中,人类是那么渺小,其生命是那么短暂,虽然我们在地球这个有限的物质世界中因为财富的积累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富裕,然而这些仅仅都只是人类对于自己的一种自慰而已,就心灵而言,它的苍白处处可见,这是一种难以觉察到的危险。然而这并非意味着人类思想的不存在。事实上,人类的先哲们早已将智慧表达在了他们的学说和文字中,而自然所赋予我们的生活,亦通过每一天和每一件事物在提示我们还有另外的一个巨大世界以及这个世界对于我们的影响存在:只有它才是宇宙主宰,也是人类的主宰…同时还是这样的一场生命演进游戏的另外一个巨大的智慧大脑。
  我有时不免这样思考,当人类失去智慧时,我们所有的生存与生活只会是一个自然概率下的存在现象,物质的财富并不能给予人类生命本质的启示和慰藉。这种完全偶然的自然概率总会被宇宙意外的事件打破,然后人类历史也就面临被重新改写。在现实的今天,因为缺乏智慧和心灵,会使许多年轻的人们变得骄傲,他们为今天所拥有的人类全球资讯和各种丰富的实用知识而显得过于自负,这种自负来得如此轻易,从而使我怀疑假使让他们回到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或者更早时候又可能会变得如何沮丧和颓废。当人类无法理解过去,不去理解中世纪的欧洲也不去理解人类心灵的历史,人类也就无法见到未来。
  思维的生命态(13)
  当人类失去未来时是不可想象的。
  人类的未来启发终究是什么?未来如何达到?许多人都这样问,实际上,这些问题大多都是提出在物质世界中。这个未来其实很简单,它就是人类的心灵世界,人类的未来将依靠心灵和梦想达到。因此,对心灵世界的观察和探索才变得如此重要,甚至将超过我们对于现实的关注。必须懂得,所有现实的存在都是那样一个极其短暂的P点,只有未来才可以被人类所追索,而最近的未来,就是明天——我们必须为明天而准备。
  我在写下这些信件的时候大都是与日常工作和朋友之间的沟通交往掺杂在一起,我对此只有一个书写下来并如实记录自己心灵感悟的要求,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会有多少人会对此有所响应。当类物质被提出来时,我自己都有些吃惊。然而有趣的是,在新年2月13日《广州日报》国际版一个不大的栏目中,有一篇揭示宇宙新发现的文章,该文报道了美国国家航空局和宇宙航行局在12日所发布的一项发现:科学已计算出宇宙的年龄为137亿年,同时证明宇宙乃是由一场大爆炸所形成,这个宇宙仍在加速膨胀之中。协助人类获得这项发现的是一架遥控太空探测器WMAP,目前它已经游历到距地球160万公里的宇宙深处并发回探测图片。WMAP对于宇宙的另外一项重要发现是关于宇宙的形态与构成成份。这篇报导的原话是这样的:宇宙中的大部分组成(形态)与我们想象的不同——宇宙中的普通物质(可见物质)只占4%,而看不见的“黑色物质”占到23%,在这二者之外,神秘的“暗能量”则占据了宇宙73%的空间。
  人类的这一发现是令人欣喜的,以我在前些信件中对于宇宙的所有思考并结合这一发现来看,可以这样来解释报道中所涉及的概念:关于宇宙的普通物质,便是我们人类所处以及最为熟悉的物质态的世界,它们包括星球、太空灰尘和陨石以及一些微尘物质,它们是有限的、处在变化和不稳定状态中的;所谓的“黑色物质”,我猜测它将是物质世界与类物质世界之间的某种过渡介质。在此之前,我尚没有思考到物质和类物质这两个世界之间的是否存在着某种介质,以便使这两个不同形态的世界获得联通。这则报道似乎为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猜测这种看不见的黑色物质是存在于物质世界周围并形成一种包裹,同时与类物质相混合。它的作用应该有如下几项:将物质与类物质世界的信息进行转换和传递,它虽然虚无但可以被人类感受得到,它的形态十分类似于黑白之间的过渡灰阶,也是中国古老阴阳太极两个世界的临界面。所以,它同时还是这个宇宙精神的变异因子,它活跃于物质和类物质世界之间,同时也是物质世界形成之前的基础态,也就是说,它可能是物质世界的前身同时也是物质世界消亡后的形态,我可以将它称之为宇宙精神可用来传递与变异发展的基因态。而“暗能量”则正是我一直所努力说明的类物质,它弥漫宇宙,是宇宙精神的本体,充满虚无的生机和无极的能量,并对物质世界和黑色物质施以影响,是万物孕育之源,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质。那么,如果设想人类是宇宙的一个微缩,那么一个人同样亦可以由这三种形态所构成。也就是说,在人类有形的身体之外,看不见的黑色物质则类似于中国传统医学所提出并引证及应用的经络,拥有其特定的气和场以及输送生命能量的脉络作用。而“暗能量”则是人类所具备的心灵世界,它虚无而而深阔,充盈着生命活力,激发并制造着人类所有的梦想、激情和感悟的力量,同时驱导人类有形生命体的行为实践而改变物质态的世界。
  我很高兴看到人类科学家们所作出的种种努力,这使我更加确信科学与哲学的共生原理和类物质世界的存在,同时也相信只要人类对于类物质世界持续探索,则必将获得一个更大的宇宙世界与精神。
  亚马,我的儿子,一个自小沉默思考的男孩。在他如我一样渐渐长大之中,我能给他什么呢?我回想我的生命历程,相信除了心灵和思想,再也不会有比它更加重要的东西了。给予他一个心灵的世界,让他可以看到比别人所能看到的更大世界,看到超越短暂时间和局促物质的恒久,让他相信人类将是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生活着。
  思维的生命态(14)
  这样的意义是我将传递给他的。
  在心灵的世界里生活,这不是梦想,而是一个现实。
  2003年2月14日于西斯廷
  5月6日修订于西斯廷
  2004年再补:一封补充的信件
  亚马,你好。今天是2004年10月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我在广州飞往重庆的航班上。从2002年10月到今天,这封长信也写得够长,在今天看来,还有几句话有必要再写一写。
  一方面是考虑到时间又过去了两年,上一个月你已满十五岁了。现在,你的个子是我们全家最高的,你已经长大了,这与我在两年前写这封信时有了一些区别。所以,我得回头再看一下,这些信件是否真正符合我意欲表达的东西以及你是否可以在未来某个时候能够真正读到并理想到它们。另一方面,是我需要对这些信件的内容再作一次思考,看看是否需要作出校正。两年的时间,是否有许多事物可能使我对原来的看法产生改变?回顾这两年的经历,我比过去任何时候奔波得更多,也去到更远,而更为重要的是,宏观格局亦在我的意识中深深扎根并成为每一思考的起点。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坚定的是:我确信自己对于心灵以及观念之于人类的重要性的确信,这种不移的态度使我对于人类未来抱有信心,同时也对今天与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社会心灵缺失产生出某种程度的担虑。
  这一担虑也是促使我决心写这些信件的原因之一。
  这趟航机稍微延误了一些时间,到达重庆时应是中午过后了。我离开家的时候,你和你妈妈还在床上呢,走的时候没有再叫醒你了。前天我们还在一起看了一场《新警察故事》的电影,那个后来成为成龙拍裆的小男孩留给我很深的印象。我觉得你就是那样的一个小男孩,在你并不大的心灵中,需要一个未来的巨大力量,需要一个英雄的榜样。我不知道怎样才能给到你。我给你的时间,给你妈妈的时间都不多,所以我一直都在想如何给到你一种可以永远都健康、明亮和勇敢的东西。我的确是这样想的,一直都在寻找中,后来我发现,与其这样去寻找,不如自己来做到它。这就像你爷爷当年给我做了一把小木枪一样,他下放右派后,用学到的木工手艺给我做了一把小木枪,让我的童年因此而有了一份稀罕的快乐和遐想。我想这些信件,会是另外的一种小木枪,是我亲手写下的,是我的思考和所有学习以及体验过的,我把它们摘抄下来,留给你,也希望你能够得到同样的快乐。唯一不同的是,我不能确信的是这些信件会同那支小木枪一样好玩。
  这封短信我就不写长了。飞机正穿过云层。我们的未来,将和我们所有的创想与发现一道——将近一百年以前,人类发现了飞行的原理,而更早以前,人类就在想象飞行了。我相信未来,人类可以更加高贵,因为它们是自然之子,因为它们的心灵伟大。亚马,假使你天天都这样想象,你就可以和思想一样伟大。再见,儿子,我们一起等待这些书信印刷出来。你,还有许多我们不认识的人,都会看到,这样,你就会有更多的朋友,在你未来的路上。
  2004年10月7日于广州至重庆航班
  融合的一元世界(1)
  第十二封信:融合的一元世界
  亚马:你好!
  今天是2004年6月5日星期日。中午我和你以及你妈妈一起在西斯廷午餐。有必要说明的是,这封信是在离去年所有写给你的信中断了将近半年再继的一封。
  这一段时间里,世界发生了许多的事情,在有形的经济、政治、国家和我的周围,许多的事端就像象历史一样涌现出来。而这些事物的背后,总是蕴含着一个虚无的力量。我相信就是这一力量而发散并催生出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而同时,尚有一些没有形成或正在形成中的事物亦将被我们所看到。
  世界就是这样的神奇。
  从去年十月以来,我做了几件在现实中的重要决定。一件是将公司重新解构了一次,这一次解构等于是将我与最早合伙建立起来的组织模型进行了结构性改变,我让董事会的每一位成员重新获得了自己再创业的机会。这是一件对许多人来说都颇感痛苦的再构,不过,半年之后,这种痛苦已经很淡了,更多的人,他们开始相信市场和事业都需要持续的努力与主动进取而不是坐等机会来到。第二件事是我在重庆同样以重构的方式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平台,它由多家公司组成。,这样,就像象勘探到一个富矿一样,以多个井架来获取市场的资源,同时也将一座城市开设一个公司的传统模式和仅此一家的传统组织模型作出了大胆的革新,这样一方面使公司拥有获取更多资源的可能,还使每一个团队具备了良性竞争与发展的环境…——我相信竞争一定是优化组织与个体的客观外在条件。第三件事就是我决意在广东进行地产项目和城市运营的市场开发,在这一点上,依据我的体会与判断,广州以及它的周边地区都将获得新一轮的城市发展,这将是宏观经济发展的开端。
  我差不多几乎在给你介绍我的公司运营了。而事实上,这并不是我要在信里与你所以谈的。
  现在以下的内容,是在这封未写完的信隔了几乎两年之后所补写的。我补写的今天是2006年12月31日,也是一个星期日。我在观看这些信件时发现了这封在2004年6月5日开始着笔的未竟之笔,而且标题也令我自己有些吃惊:我怎么会在那时就开始思考关于世界的一元问题了?而且,这封信是因为什么缘故而在开头之后不久便中止了?或许是因为忙,或许是因为别的更多事情。我已经回忆不起来当时的情况了。估计,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太忙。2004年6月的时候,应当是我着手在广州和重庆以及南宁几个地方努力拓展公司业务的时期,而且哈尔滨也需要人手。有那么一长段时间,我在全中国飞来飞去几乎无法停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