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节
作者:雨帆      更新:2022-04-16 12:06      字数:4704
  物性思维,这一思维层级同时也表现为人类最低级的一种,它呈现出思维的单维性和对于事物的简单反应。巴甫洛夫所进行的动物试验中所获得的条件反射反应,便是对动物性反应思维的一例生动的说明。
  必须认识到在思维体系中,每一个思维的层级并非固定不变。“反应思维”的高级状态可以呈现出“习惯思维”的特性,即是表现出思维对同一类事物的反应形成思维态的“记忆性条件反射”。在一些低级动物的中央神经系统中,这种习惯性思维都可以通过某些强制引导性的训练而获得:一条家犬懂得回到主人指定的窝中休息,一只八哥会说出人类的语言短句,而海豚则会按照驯导师的要求作出种种表演。
  这时,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在自然动物界,几乎所有的动物的思维都停止在反应思维这一层级便不再向前进化,只留下人类这一支种属向更高的思维梯次迈进。直到今天,这一现象都是人类的不解之谜。
  思维的生命态(7)
  亚马,我将来解掉这一切人类的迷惑——只要人类紧跟住我,他们必将看到结果。
  通过思维系统我们可以看到在反应思维层级之上,人类将演进到经验思维层。值得一提的是,处在这一层级的人类是一个十分庞大的阵营:政府公务员与公司职员往往是经验思维模式的代表者。另外,农民、产业技术工人、小作坊老板、不得志的金融家、工程师以及医师、商贩、生意人、中小学教师和政府中低级官员以及所有需要依靠格式化经验进行工作并以此维生的人们,大都集中在这一领域中并形成最基础的人类社会。经验思维为人类所葆有的最大得益是对于已知领域事物的系统把握,同时使社会获得某种稳定秩序与思维规范的建立。法律便是附着于这一思维层级所进行的一则人类契约协定,它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一个基本产物。经验可以使人类获得一个相对的安定期而远离动荡,从某种意义上说,经验思维类似于人类的安眠剂,它能够促使人类获得一份暂时的安宁。然而这一思维同时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悖论,即它不能将自然宇宙的变化规律完全计算在内,因此,经验思维模式还将表明出这一思维类型的低级性。在每一个人类发展阶段的变更期,经验思维往往成为人类演进与发展的一种自我束缚。值得特别提及的是:人类在努力改变自身旧有模式的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往往仍是经验思维而非其它,这使许多次的社会变革总是成为换汤不换药的一个幼稚的思维革命。
  在这里,将我们过去与现在的人类社会评价为一个经验型的社会类型十分贴切,也正因为如此,人类才总是不断地需要一些异类分子对这一思维进行摧毁并发挥出创新的力量。
  可喜的是,经验的繁衍与不断重复将刺激出一个由单一经验体向多元经验体的发展,这一过程本身就蕴含了人类思维向更高一级演进的可能。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注意“经验”这种思维本身所存在的自我更新的本能机制。“多元异化”是经验思维的重要变异因子,也是“经验”获得更新的关键。当“经验”的认知对象发生客观变异时,单一经验则必然向多元经验的格局发展,“多元异化”的变异因子便开始发挥出作用。同时还应注意到,人类由单一经验向多元经验变异的过程中往往将发生“经验”与“经验”的相互碰撞,这种碰撞所产生的能量是奇妙的,这一能量令人类开始步入“思辩”的全新轨道。就像一个按原有轨道运行的球体受到外力碰撞而改变原有轨迹一样,人类的经验思维往往由此而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辩证思维的领域。这一模型十分类似于合伙人之间所进行的一场意见交流和讨论。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公开由各自的经验所起始的经验之谈在实施充分的融合后会有可能诞生出一个全新的变异观点。今天的人类任何一个组织和企业几乎都是采用类似“集议”或“经验交流”这样的方式而获得新的思维决策。
  必须认识到,人类由经验思维进入到辩证思维层将是一个伟大的思维之旅。辩证思维是一个伟大的思维体系,它标志着人类思维的成熟度,令我们步向了客观世界的真知领域,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启动我们类物质世界的旅程。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人类,是一个以辩证思维为一切思维基础的人类思维主体,这种由苏格拉底所倡导的思维方式使人类开始触及到了哲学思维的范畴。辩证思维之所以被人类沿用,除了它可以主动创造思维的进化能量并抵达哲学的高度外,还在于它对于客观事物普适的应用解析功效。人类从辩证思维中获得的最大得益在于它的有效解析力和实证力并通过这一解析获得对于事物的本质认知。也正因为如此,辩证思维成为了人类科学的直接启蒙和基石。在今天,律师、记者、政治家和企业家以及科学家和军事领导人,同时还包括一些出色的商业经纪人和广告人以及所有拥有探索并创新本能或职业需求的人们,都是辩证思维的最大获益者。
  思维的生命态(8)
  在这里应该称作声明的是:以上所列举的一些职业仅供用于思维方式应用的例证说明。事物的另外一种形态往往会是:一个有所成就的企业家或军事家也可能会在后来沦落为一个习惯性思维的人——当成功作为一种经验时,思维发展的停滞和退步也就随之而来。事实上,各种思维方式都可能出现在同一个人的不同生命阶段上。
  这里我们再来谈谈哲学。
  由辩证思维到达哲学思维的过程是奇妙的,它们正如我此刻的感受。在辩证与哲学之间,还存在着一个狭小的感悟思维层,它像一个夹层一样存在于辩证和哲学之间——奇妙的感受正是来自于它。在这一层级中,辩证的逻辑效用与哲学的系统性都变得模糊不清,唯有心灵自身的感悟力量被放至最大。人类历史中所常常谈论与评价的那些各种各样的天才思维大都处于这一层级,他们拥有足够的悟性然而却往往不能自解,他们有所表达却难以被人类所理喻。在这一层级中,所有的艺术家、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成为它的代表。另外,一些在辩证思维或哲学思维层级中的优异分子偶然也会触及到这一领域而使自己获得某种感悟的释放,中国的毛泽东和汉末的曹操便属于这样的一类人物。
  这个夹层式的思维是人类奇妙灵感与艺术产生并形成的源泉。
  哲学,并不拒绝任何一位人类分子通过心灵的感悟去争取抵达。当它作为一个人类思维的顶点时,也就意味着它将拥有人类整个思维世界中的任何一部分——哲学具备着一种对所有思维类型的共通性和兼容性。事实上,哲学亦可以由最低级的反应思维模型中获得。
  迄今为止,哲学仍然是人类所触及到的一个至高的思维模型(包括那些一直都难以被归类的玄学以及灵异学说在内)。这一哲学模型的特征在于对具体事物无法作出任何经验以及思辩性的判定,而仅仅是给定一种思维的方向。在这一方向上,人类可以任意组织适合他们的思维。就在哲学之上,自然宇宙的精神赤裸地存在着,袒露着它的原来面目——我们必须通过哲学去触摸到它,它是那样的柔软和虚无。因此可以这么说,人类对于哲学的认知正如对宇宙精神本质的认知一样,仅仅才刚刚开始并且模糊不清。简单而言,正如我在前面的信件中所讨论到的,哲学才是人类与自然宇宙精神的一个连接点,也是人类思维与自然宇宙精神的一个共享空间。它是一个恢弘无际的思维空间,包罗万象并且能量充足,同时引导我们获取对宇宙精神本体的解,这个解是如此重要,以致于人类在自身历史之中永恒地将它列为头等大事。在这里,我将这个解诠释为宇宙真理。
  即便面对这一真理,人类却有着许多不同的认知。这就是我们的现状:处在对这一真理的不尽探索和讨论甚至是争吵之中。
  回过头我们来看看整个人类的思维模型,也许还会发现一些东西。
  从反应思维模型来看,我们发现,人类的每一个体在其诞生之初的所有表现与其它动物并无二致(请留意关于狼孩和猴孩的罕见例子)。那个在稍前所提及的巨大疑惑至此仍没有解开:为什么人类的思维能够在一个单纯个体的一生之中发生如此之大的演进和变异呢?是什么促成了人类思维的进化——在排除掉人类文明的哺育和启蒙影响之外,第一个突破经验思维并上升到辩证思维的人类是谁?是什么帮助他实现这一伟大的思维突破的?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问题。另外的一个问题是:当哲学触及到了自然宇宙精神的本体世界时,人类是否可以真正获得它的解?这个解是一个多元解还是一个唯一的解?
  将人类思维系统进行解构,我们将其大致划分为物质态思维和类物质态思维。在物质态思维模型中,驱动这一思维体系的核心是以“我”为思维中心的人择原理,即思维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我”对于认知对象的选择或际遇如此。所以,物质态思维模型的特征属于反应或经验型,一如物质态生命世界中的生理反应模式,在这原理基础上所形成的思维,亦是人类对于有限客观世界事物的反应思维,它以物质态的“我”为思维存在的前提,也是一项人类的主观型思维,并未涉及到类物质世界。这种物质态思维包括了反应思维、习惯思维、经验思维以及辩证思维的一部分。
  思维的生命态(9)
  我相信人类在它的诞生之初有很久时间内停滞于经验层级。一如我在稍前所讨论到的,人类的单一经验由于群体活动而产生出对事物判明的多元经验体,并通过“多元变异”而产生出一个新的思维变体,这一变异是如此微妙而且重要,它使辩证的思维首次在人类中获得了萌芽和确立并使其成为人类所获得的新的思维经验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最早的人类辩证思维开始在思维本身的运动中发生了对类物质世界的自然渗透——这是一个思维本身所发生的临界变异。这一临界变异与其说是思维的进化,不如说是思维本身首次获得来自类物质世界的能量。在这一辩证思维的临界区间中,思维的能量在物质与类物质之间穿行,为辩证思维更深一层带来了更进一步的激发和感悟,同时促使辩证思维抵达到类物质世界。
  这样,人类突破原来的物质态思维模型而进入到一场更高级的演进程序中。它是一次偶然,也是一个必然。这种必然的原因在于:人类幼年期的经验积累以及群居生活模式,它们导致经验思维体系的多元变异而促进思维的进化。另外,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也对人类思维的演进起到了重要作用,那就是人类生存形态与饮食的宽阔容纳度。早期的人类经常迁徙,他们被迫不断扩大他们的求生方式和食物链结构,这使早期人类比其它动物获得了更多经验变异的客观条件。今天的人类在食物与生活形态的普适特性可以说明这一点:越是趋向复杂的生存体系越能为生命提供一种向高级演进的条件。正因为如此,人类的这一客观获得的复杂适应生存系统为人类思维的早期发育提供了比任何一种动物都更为广阔和丰富的认知自然宇宙的训练。
  在人类本身,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类似的例子:几乎所有的伟大人物都拥有过艰苦磨砺的经历,当这些经历获得升华之后往往会成就出他们的人生信念以及哲学观,从而使他们发挥出非凡的创造力。
  从单纯的思维发育与演进的领域看,人类思维的进化可以描述为这样的演进模式和行程:人类由最先的物质态的思维模型中产生思维的较低级运动,并通过运动获得思维层级的演进,这种思维的演进运动客观上带动了人类自身所蕴含的类物质能量。事实上,思维本身即是人类生命中心灵部分触及物质与类物质的一种临介质,思维运行一部分受物质世界的激发,另一部分则同时接受着类物质世界的引导,这种类似于阴阳交合的思维运动所带来的结果就是进化。进化的核心要义与使命则是人类心灵对于自然宇宙精神世界的持续深入和回归。
  这种进化的结果,从物质态生命世界的标准来看是生命体的持续优化,而从类物质心灵态来看则是人类知性能量的增长,这一知性的能量往往以思维的成熟度和智慧来衡量。
  思维在由低级至高级的循环往复运行中,物质或类物质世界的巨大剌激有可能会提早催化并激活人类思维中的类物质力量,从而使思维因子获得快速进化和提升。在佛教中,这种思维因子和知性的快速成长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