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节
作者:雨帆      更新:2022-04-16 12:06      字数:4728
  受着自己的心灵,却不知道这心灵究竟由何而来。
  这就是人类之于自然宇宙的一份现实处境写真,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失去方向和心灵觉悟的人比比皆是。
  我们人类,或许才刚刚开始认知自身心灵以及精神的世界,正是因为这种漫长时间中所存在的心灵匮乏,才使人类总是显得无知幼稚而且有时的确可恶可憎。
  值得欣慰的是,总有一些善于思考并期望通过思考获得宇宙真知的分子出现在人类之中,我猜想他们的出现或许是宇宙精神的造化或是它的特使。我十分注意他们思想深处的这些感悟和所得,同时努力去解析这种所得的核心所在。我相信人类的思考不会失去意义。至于尼采所说的那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话,我猜想是他对人类于思考本身的肤浅理解以及对待思考的懒惰所执的批判和嘲笑,而非对思考本身的否定,更不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否定——尼采本人,恰是一个在上帝之下思考了一生的人。
  在观察过的现代人类的思考之后,我发现几乎所有的思考并不是针对纯粹精神的感悟,而大多成为一种自身欲望满足的方式。换句话说,绝大多数的思考仅仅是大脑对于现实世界中存在事物和欲望的虑及而非对心灵和精神世界本质意义的探索。即便是有关这样的谈论,也都是被当做奇迹或是轶闻,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探索,更无心灵上的真正所得。
  对精神匮乏时代的批判(9)
  正因为如此,人类今天的心灵才显得那样的陌生以及脆弱,以致于人类之间经常出现可怕的信赖与和谐的危机。这种危机,与过去的三千年间人类历史上所发生的种种冲突并无二致。
  所以,对于心灵世界的追索和探求将是一件长期而且颇为艰巨的工作,需要由许多的人们来为之努力并实践。在未来,亚马已经长成的时代,人类或许会因为这样的一封信而有所感悟。就像苏珊博士所期待的那样,通过正确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药物甚至是基因的改良而使人类大脑获得更大的解放,从而使人类的心智获得完全的成长。
  对于人类知性成长这一命题我所坚信的方式则是:体验与思考,谦逊和放弃经常获得的骄傲并不断克服偏见,将是人类通向类物质精神世界的真正道路。
  亚马,所以你必须有所思考并且注重对于生命的体验,努力实践是唯一的方式和途径,对于人类的心灵之旅而言,经历越多则越接近心灵的世界。
  这个冬天的寒冷期似乎已经过去了。广州阳光灿烂。当寒流来临的时候,人们更多的不是感到冷而是觉到了一种快意。尽管气候的变化已经让人类习以为常,然而当变化一旦来临时,人们的状态总是要显得比在一个迟疑不变的季节中好得多,也显得聪明和冲动得多。
  变是唯一。而变的规则却在另外的一个世界里。探索这个世界吧,这样,你必定成为你自己的真正主宰。
  祝福你!羊年学习好!身体好!
  你的父亲。
  2003年2月6日晚于碧桂园西斯廷
  心灵的力量(1)
  第十封信:心灵的力量
  亲爱的亚马:你好!
  这将是一个引人兴趣的信件标题。而这封信要探讨的内容是如此,同时也一直是这一部书信所要讨论的核心主题。
  不久以前,我还和好几位朋友在广州以及在上海至无锡的路上都谈论到这样的一个话题:人类是心灵动物。
  这个话题涉及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研究作为动物的人,在人类动物属性方面,人类可以通过自然科学的途径对人类起源以及演进至今的动物物种形态进行解析,并得出种种动物世界中所能获得的答案。在这一领域中,达尔文博士的进化论以及现代生命基因学说都能够解释出人作为动物种群所体显的种种特征:生理构造、活动属性、种群繁衍、语言习惯等等。
  当人类失去精神文明这一重要的支柱时,对于动物性的回归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结果,从这一角度而言,迄今属于动物类型的人类分子在全球人类中占有着相当的比例。
  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我始终认为它是一项对于可见事物规律的实证探索。从某种意义上,人类科学极类似于更大范围概念的一门自然宇宙解剖学,属于那种对自然宇宙的一切都希望通过解剖与实证来获得答案的方式。这一求证宇宙世界的方式显然难以真正涉及到类物质的领域,对于人类心灵而言,科学似乎也难以表现得卓越。
  话题最先所涉及人类的另一个方面,便是心灵。几乎全人类都相信这是人类区别于其它物种甚至是自身动物属性的另一属性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如前所述,人类的所有科学与现实技能对于这一部分总显得难以企及,只有神学、宗教以及一部分古老的占星术才似乎对它有所涉及。这类涉及心灵的学说从来就没有被列入可以普世传播的常规教育知识的范畴内,它们在人类现实世界中的存在状态总是十分可疑而且极易招至唯物主义者乃至科学的攻讦和否定。
  人类作为心灵动物的这一不争事实又不可回避地摆在了人类的任何一位研究者面前。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前提让每一个具体的人类分子直接面对。所以,心灵这一课题直接成为了一个人必须面对的巨大悬疑,我们在百思不得其解的同时又真切地感受着它的存在。这样的一个悬疑伴随了我们整个文明历史的始终。
  在探索人类心灵之先,不可以忽略对于人类生命形态这一心灵载体的探讨:这一生命形态究竟从哪儿来的呢?
  宇宙生命科学认为今天的人类是由最早的低级浮游生物演变而来,这种只有单细胞的原始虫是地球所有生命的始祖。千变万化之后,形成了始祖的动植物和最初的地球自然环境,再后来是由古猿人演进为猿人并逐步成就了古代人类,这是自然科学对于人类起源的基本解释,这一解释主导了今天人类自我认知的学说。
  许多宗教则认为人类这一形态是上天主宰力量的化身,统合来说,这一上天主宰力量也就是自然宇宙的“神”,神话便这样来到人世。几乎所有的宗教教徒以及泛神论者对此都持相差无几的看法,所不同的只是他们各自所信仰的神祗不同而已。今天,全世界最大的神学宗派分为基督、穆斯林和佛教,它们各自的教徒均以数亿计遍布全世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教义均已延续了二千年以上。对此我们不能不承认,神学是人类在科学之外解知自然宇宙的一个重要并值得深究的途径,尤其是在解知人类心灵世界方面。
  还有另外一些声音会赞同人类形态是外星人的遗留或变种以及其它宇宙创生的奇特事件后的结果,透过这些猜想可以得知,所有这些对于人类生命形态的猜测仍然是建立在对自然宇宙神奇力量的认同上。
  总括而言,在追索人类思想与心灵的课题上,自然宇宙这一背景一直都在起着最根本的作用。我相信,所有这一切都为我们进一步探索人类的心灵指引出了一条重要的道路,人类心灵的力量之源也势必将找寻到它的真正源头。
  心灵的力量(2)
  一如人类的动物特性一样,人类的心灵同样也经历着一个由弱小而演进至强大的过程。观察并分析人类婴儿状态以及它的发育和成长,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心灵在孕育与发展过程所产生的种种奇迹。
  当人类生命还仅仅是一个细小的受精卵时,这时的人类生命特征与自然宇宙诞生的产生过程有着十分的类似,或者可以说是一个自然宇宙诞生的浓缩版本——这种浓缩意味着生命在未来的膨胀和爆炸。而且,这种最早的浓缩也正是自然宇宙物质世界与类物质世界能量在人类生命胚胎中的初始聚合,正是因为这种奇特的初始聚合显现出人类生命形态从一开始就具备的心灵本质,同时也表明人类生命区别于其它生命的如下特质:人类生命从一开始就由物质形态与类物质精神态所共同构成,这一共同构成的复合生命形态是不可分离的。我们相信宇宙创生人类的这一学说,从这一角度来说,类物质的精神态实际上就是自然宇宙精神对于人类生命的一种能量传递,并总以一种不可理喻的方式透现出来…宇宙之所以将这一能量传递给人类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它的产物。
  自然宇宙的本质是精神,因而人类的本质亦如此,其生命的最根本就是心灵。
  我们看到婴儿的明亮眼睛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天使般的面容则是这个类物质世界的某种反映——纯真而且充满着无限生命力。人类胎儿出生时那一声啼哭与其是一个生命物质形态降生的象征更不如说是自然宇宙类物质力量通过人类胎儿所进行的某种能量展示。
  这时候,人类的心灵是自然态并且充满蒙昧的,没有添加任何人世的痕迹和杂色。自然宇宙的精神中似乎并没有人类才有的羞耻和虚荣以及种种规矩,。从这一点来说,生命的原始态往往代表着宇宙本源的意味。对于今天的人类而言,这似乎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难以解开的悖论:一方面人类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改造而获得心灵的觉悟并创造着自身的文明,另一方面又极可能因人类在物质世界中所获的进步而距离心灵的本源越来越远——因为心灵感悟而改造世界,因为世界的改变而使心灵失去初始的质朴,在物质与心灵之间究竟哪一个方向才正确?
  事实上,我们很快会发现这仅仅是人类二元理论本身所带给我们的困惑,自然宇宙并非由非此即彼的人类法则来解释。在更大的宇宙精神世界里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一个可能结果:
  人类将通过对物质世界的不断认知和种种实践更进一步促成自身心灵更为健康的成长。这种成长的关键在于人类对于心灵世界的正确认知和懂得庇护——如懂得庇护这个自然物质生态环境一样。在更深远的背景下,自然宇宙亦将对人类的心灵施以指引与影响,启发并纠正人类心灵的方向。
  在人类自身对于物质世界改造的实践中,这种心灵的觉悟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自省在人类的历史中随处可见。“过犹不及”这句由中国先哲提出来的观点便是人类自身实施心灵反省与行为纠正的说明之一。摩西《十诫》亦表达出相同的意义,它表明人类已经认识到在物质世界中的行为方法都必须受到节制。“中庸”的哲学理论则以一种更为抽象的方式对人类生存的有形态所应具备的正确方式进行了心灵的辅导。
  从这些可以看出,依循正确的符合自然宇宙法则的方式,是可以使人类获得物质与精神这两种形态的共同成长与健康发展的。
  更多的时候,人类大多只在物质的现实世界面前来理解这些伟大的心灵见地,因而使自己的行为从一开始就存在着错误,这个错误的根本在于人们仅仅将物质世界的现实作为思想与觉悟的前提而忽略掉精神本体的这一重要存在前提。忽略精神是人类生存更为重要的部份,因此,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从一出生便失去了心灵的庇护。
  事实上,“中庸”这一哲学概念并非是一般所理解的对人们改造世界的行为的一种限制方法,它恰恰是一种解放,更是对于人类心灵的开启。我认为“中庸”的本质要义在于:你必须中和这个自然宇宙的物质世界和类物质两类世界,即充分认知到世界构成的真正前提,而使行为与心灵达到和谐的统一——按你的心灵指引而非你的动物本能欲望生存。
  心灵的力量(3)
  人们几乎都沉溺于欲望之中而难以解脱,这种源于动物本能的东西几乎成为了人类生活内容的全部。在许多时候,欲望甚至被人们误认为就是他们心灵之中的东西,事实上,这一观点从一开始就错了。
  就欲望与心灵而言,许多情形下,人们往往对它们难以分辩。我认为区分它们较为简单:欲望属于生命在有形状态下的一种本能,当它来临时会使人寝食难安,会有一种得之若惊和失之若惊的感受。欲望令人类获得生理方面的各种冲动,同时与人类的生命周期相对称,当生命力衰减,欲望亦随之衰减。从本质上来说,欲望有着躁动不安的本能,它造就了人类的整个行为史,或者说人类史的所有行为几乎都直接与欲望有关。
  与欲望所不同的是心灵,人类对于心灵有着与欲望完全不同的感应。
  心灵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喜悦,发自内心深处。因为它直接连接着自然宇宙的精神本体。人类的心灵的本质安详而宁静。心灵没有欲望感而只有启悟感。更多的时候,心灵往往以一种无须条件的方式自然来临,无论是人类在物质上的穷困或是富有,心灵本质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