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节
作者:雨帆      更新:2022-04-16 12:06      字数:4711
  不同的使命,由这一意义上讲,每一生命的个体也就拥有了非凡之处。不同的个性即寓示着不同的责任,尽管这种个性有可能仍在持续的变迁之中。
  反过来,执著坚持一种自我认可意义的个性往往有可能使一个人获得生命价值的最大发挥——因为个性越确定则自然宇宙给予的使命也就越明确,生命所获得这一使命价值发挥的条件也就越充分。
  这种有关“个性使命”与我们传统之中有关“命运”的概念有着客观上的一致性但也存在着理论理解上的不同。“命运”是人类对于不可预知却干预人类生命的力量的一种特定称呼,这种力量确实存在又不可捉摸。我确信这种“命运”恰恰是自然宇宙对人类个体施以“个性使命”的影响所致。
  在这里我必须确立一个重要的前提:我们研究“个性”这一人类特有素质作用的原理是始于人类类物质的理论而非对于神学和天命学的承袭与依赖,也不存在于概念上的偷换。不能回避的,“个性”与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概念将有某些相似的地方是:我认为神学与天命思想在某一种意义上亦是人类对于类物质世界存在的另外一种诠释。正因为如此,所以天命论才会显得与“个性使命”这一结论有着如此的相近。
  “个性使命”使我们在面对天命思想时拥有了一个坚定而不犹豫的强大心理暗示,即人类以“个性使命”中的类物质的力量是可以改变所谓“天命”的独断安排的。当我们认知了类物质这一力量时,我们改变的不仅仅是自身,还有可能使命运本身发生改变。
  个性——人类类物质的本体基因(5)
  总括来看,个性之于人类,一如由个体生命组合而成的人类社会这一系统中的基本粒子——这一点上类似于量子力学的原理。将这一观点放在自然宇宙中,则人类可以形容为整体宇宙生命大系统构成中同样所需的基本要素。而同时,个性也是构成人类类物质世界的要素之一。因此,个性也可以被理解为类物质在人类有形生命中的形态体现。
  在自然宇宙的无穷奥秘之中,涉及人类的几个根本问题就是:宇宙从何而来?宇宙将如何演变?谁把握宇宙以及人类的命运?这些巨大的命题从根源上牵扯着人类最深处的神经。
  浩渺宇宙里,亿万星辰中,一只小小地球之上的人类如同一只蚂蚁在无垠之中识别并确认自己的身份以及生命的未来方向。这种探索和思考的结果就像圆周率后的小数点一样,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未知数码,以致让我们无法发现这中间任何可供我们总结的规律性价值,唯一可证的就是无限延伸与变化本身。或许这就是自然宇宙对于人类命运的一个设计?
  对这种不可穷尽与不可预知的探索结论来一番反思,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有这样的一个盲区,即是人类的这种探索更多地只是局限在客观物质世界的有形概念中而从未进入过一个更为重要的类物质世界。这就如同中世纪前因为教会在天文学上的蒙昧与刻意封闭而使人类无法获取宇宙真知的结果一样,人类所坚信的地心学差不多延续了整整二千年!
  换一个思维角度,我们或者有另外的一个结论:这种如同圆周率小数点无限延伸的答案本身就是答案。一方面每一个出现的数无论奇偶,都是组成这一圆周率系统的个性基本粒子之一,并且每一个数都有着其特定的使命作用,即没有它的存在即没有后面尾数的存在,个性以及生命个体的意义便在于这种在系统中承前启后的使命中。另一方面,无限延伸和丰富的数字链象征着自然宇宙本身的规则,这一规则的A是每一个发现的数都是固定数,这一规则的B则是可以不断发现出新的数并形成无限延伸的数链。它们共同表明出宇宙“不变的就是变”这一根本原则,同时也表明出变化无极所传递出的宇宙永恒的意义——正是由于这种无限的变化才构成了宇宙生命的永恒。
  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在宇宙的生命演变史中,不变是被拒绝的。而进一步,正由于变化的无极性,人类也才拥有了其存在的价值。在这一意义上,一个人类个体生命的意义与宇宙生命的意义在本质上并无差异。
  这种无极的意义对于人类而言,有怎样的意义呢?因为无极而将拥有更进一步的进化,因为无极而将永不停止,因为无极而拥有了完全的可塑和再塑的可能性!看来,人类是没有理由来拒绝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了。
  亚马,当你看到这里并明白这一结论时,你应该有所醒悟:要么主动并积极地求得变化和进化,要么等待变化。总之一切将变化,唯一的区别是,主动的变化将使生命获得最大的解放而被动变化则将被自然淘汰。请你相信,这种主动变化将来自于一个人对于“个性使命”的认知。
  这里顺便提到一句,按照爱因斯坦的经典广义相对论,人类在未来有可能通过“虫洞”而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到达过去无法抵达的遥远星际。这里的“虫洞”或许是另外一维世界的产物抑或就是类物质世界,而到达未来星球时有可能不是人类的身体而是人类的思想。我相信我们亦可以通过对类物质世界奥秘的发掘而获得我们对于自然宇宙的深彻认知!
  亚马,你现在可以更多理解我们所交谈的话题了。刚刚我们探讨了关于个性的问题以及个性中所承担的使命问题。这一切,均来自于物质世界无法测量的类物质世界,我们仅仅只能以思想和意识来感验。哪怕就在我们彼此之间,由于个性的差异,对于相同话题的理解也会有差异的。因此你必须认识到,当人们总是一次又一次相互怀抱着理解与沟通的期待时,这一事实恰恰从另一方面揭示出人与人之间达成理解的不易。在人生际遇中,许多的误解时常发生,尽管它们大多都未发展到危至性命的程度,而一个时代则更可能会看错一个出类拔萃、颇具先驱精神的人类自身的代表。
  个性——人类类物质的本体基因(6)
  重新看待这一不可避免的事实时,我们会发现误解充斥于我们的生活际遇,也造就出丰富多彩的人间故事。当远古的说唱艺人和历代的艺术家们将这些故事演绎出来时总能感动人类自己。你看看,个性所产生的种种结果是多么的令人感叹,它也给我们带来更加宽容与理解的思想。
  面对自然宇宙和切实于我们生命个体自身的个性,结合前面的论述,不妨这样来作一个预测:个性的差异正是自然宇宙大同与统一的一个反证。这个预测的更深一层意义是揭示出宇宙的多元与统一的辩证规则。这一规则在我所从事的广告职业中经常获得可贵的实践——企业的多元化与品牌理念的统一。
  对于这一规则还可以这样来描述:当我们沉溺于人类复杂个性的世界中尝试种种试验而不能获得解答时,我们可以从更大一个角度来看待地球生命亦是整个宇宙生命中的一种个性的表现。一方面,个性作为一种类物质的基本成份可以被无限细分,体现出个性上的丰富特性;另一方面,这些无限可分的成分反过来又组合出一个统一的个性基准。比如说“强”的个性中可能包含的是亢奋、表现力和意志力,也包括了个性中超出一般尺度的行动力、决策力、处在群体之中的领导感召力与索取欲望等等这些细分的标准。通过这个细小特征我们可以得出对个性系统的认知并到达其整体个性的认知,以提供认知一个人的全面参考样板。同样,当我们不断探索出地球人类以及自然生物的各个生命个性特征时,也将意味着我们有可能采取同样类似的方法来追溯出宇宙生命的特质和个性所在!
  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人类虚妄,然而这种虚妄同样也是人类个性中的特质之一,或许这种虚妄恰恰就是人类类物质能量本身呢!
  现在,我深信,一切迹象皆可以表明这样的一个结果: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智慧生命体,它一直都在不断地成长并迈进着(它仅仅区别于我们所习惯认知的地球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生命形态)!我相信所有人类在今天或未来所观测到的事物以及通过类物质能量的启发将使我们不断获得有关对这一结论的印证。
  这一宇宙生命形态就是类物质世界的形态。
  从这一方面来看,我相信宇宙是类物质世界生命所在的家园而非我们所惯常看到了物质世界。宇宙生命只是通过物质世界有形的部分而获得人类对它的认证和证明,这一点是宇宙生命专门针对人择原理做出的呈现——人类需要获得这样的实证,因为人类以有形的形态作为前提而存在。
  在这里,按照类物质学说的理论,“上帝”即是广袤无垠类物质世界的描述,“显灵”则是这一世界的能量向物质世界施以有形展现的结果。事实上,人类先哲们很早以前就对宇宙“虚无”与“空”有了前所未来的深彻认识。对于绝大多数人类而言,类物质虚空的能量不足为证,也因为如此,先哲们懂得创造出与人类相似的神与上帝,并从这一角度来引居人们认知宇宙精神本体和它的力量所在,从这一角度讲,“上帝”是存在的。
  正由于自然宇宙这一类物质生命的无限生长与变迁发展的特性,使人类亦获得了相应的成长(宇宙万物亦如此)。人类与宇宙相伴相随,人类与万物之间的奇妙平衡正如我们自身器官的平衡一样。由于这种永恒的生长与变迁发展规则的使然,使我们对于宇宙的认知总显得无有穷尽。然而人类却可以因此透过类物质世界而获得对于宇宙规则(亦是人类自身规律)的发现。
  现在,通过类物质世界,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发现和相关的结论:
  一、宇宙即人。人类是自然宇宙本体精神发育发展的衍生产物。在物质条件下,人类不太可能在高温的太阳下和低温的火星上生存,地球所产生的阳光、空气和水造就了由宇宙衍生人类的特定条件——这便是自然宇宙给予人类的衍生条件与局限所在。俄罗斯的奇异盒也可以表现出自然宇宙与人类的这种关系:盒子一个个依次揭开,并且是一个盒中套一个较之前一个稍小的盒,其中任何一个更小的盒子是无法将更大的盒子装进去的,这便是自然宇宙所给定的宇宙秩序,人类必须懂得在这种秩序中生存。这种对宇宙秩序的认知使人类的相当一部分在很长时间以来信仰了上帝的存在并且拥有了面对上帝时的谦逊精神——我想强调,拥有这种态度是必须的。
  个性——人类类物质的本体基因(7)
  二、人类精神和信仰本身印证了自然宇宙类物质生命法则的存在。物质世界的变化与人类生命体的局限而精神却得以长久传承这一客观事实可以揭示物质的易变特性与类物质世界的永恒延伸性。这使我们相信人类作为宇宙衍生体在受到的物质世界局限的同时,仍然有一条与自然宇宙相连接的通道,从而使我们有可能抵达到自然宇宙的生命本质,这就是人类本身所拥有的类物质世界,因为它而使我们成为宇宙本体的一部分。我更认为这是人类认知自身命运和宇宙规则的唯一通道。我相信人类的心灵与自然宇宙的类物质处在宇宙大生命的同一脉动之中,它们归属于相同的一个世界而且超越生命的物质部获得不朽。我们之所以尚未完全认知到它是由于我们对于这种紧密的联系甚至是一体性的融和的认知还十分浅显而已。而未来,我相信人类将比今天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类物质世界的深广领域并获得对这一奇妙世界本质的更多认识,从而使人类有希望到达自然宇宙精神的核心。
  三、人类个性即是自然宇宙一元整体集合中的个体元素描述,同时也恰恰印证了宇宙生命构成的普适特性。每一个人类分子在其拥有不同个性的同时又作为人类一分子而存在时,它指引我们得出这样的思考结论:宇宙自然的最大个性实质就是由人类众多不同的个性集合(还应包括其它的自然生物个性集合)。因此,研究人类的个性现象可以探知宇宙的个性与成因。得出人类个性的总和则成为人类共性的结论。这一结论既普适于人类同时亦普适于宇宙精神本质。这种个性集合后的结论就是宇宙一元的精神本体,这个一元本体就是类物质。对于人类的共性可以这样来描述:一个个体生灵的集合体。它们在拥有属性相同物质态生命的同时受着智性心灵的控制与驱导。这种智性就是意识形态力量(类物质能量)的产出。假定这一描述成立,则可以进一步得出以下结论:宇宙不是一个简单的物质态世界而是一个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类物质世界——即自然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意识形态体,它集合了自然万物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