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悟来悟去      更新:2022-04-16 12:05      字数:5002
  心率不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顽固性失眠,治疗腕管综合征。
  按语:主要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踝关节病变,具
  有取穴少,方法简便,疗效迅速。也称失眠穴心率不齐穴。
  (1寸毫针,0。3…0。5寸直刺)
  16。咽痛穴
  定位: 此穴位于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
  局解:浅层为第一掌骨背侧肌,深层为拇收肌横头皮下组织,分布右手臂静脉网
  ,头静脉起始部。在第二掌骨桡侧原有的掌背动脉和桡神经浅支的手背支,深层
  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慢性咽炎左右交替取穴,轻者男左女右取穴。
  特点:以针刺掌侧固有神经或桡神经浅支的手掌支产生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或向食指中指放射。
  功能:消炎退热,镇静止痛,增强机体免疫力 。
  主治:急慢性咽炎,及慢性喉炎,及慢性扁桃体炎。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
  痛,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滞产,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上呼吸道感染,牙痛,
  面神经麻痹。
  按语: 咽痛穴是以功能主治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咽喉疾病
  为主。特别对咽炎,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更为确切,但在治疗期间,巩固
  期,治疗后必须配合食疗禁用辛酸、烟酒等刺激物。对由消化道疾病引起的,还
  必须结合治疗消化道疾病相关穴位进行治疗。
  歌诀: 咽痛穴位透掌中,交叉取穴桡正中。咽炎喉炎扁桃体,三叉甲腺难产灵
  。
  (三寸毫针向掌心方向直刺二寸)
  17。颈痛穴
  定位: 此穴位于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及指掌关节前凹陷中
  。
  局解 :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臂静脉网和尺神经
  手背支(指背神经),及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法。
  针感:以局部出现酸麻胀感为宜。
  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合征,颈肩肌腱炎,颈性头痛,颈性眩晕
  ,临床还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
  ,足底痛。
  按语: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以治疗颈椎病为主,其以中老年为多
  发病,病因主要为生理性衰老。因此为巩固疗效,减少环境诱发因素,避免局部
  受凉,颈部不要锻炼,不要人为加大运动,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该项研究获
  科技进步一等奖。
  歌诀: 颈痛腋门透中渚,指背神经交叉取。颈部病变与落枕,肋间坐骨痛可取
  。
  18。指麻穴
  定位:位于手部,半握拳第五掌骨中点处。
  局解: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掌肌腱起点处,有指背动静脉,手
  背静脉网,分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取穴原则:同侧取穴。
  特点:针刺尺神经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直刺手法或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部出现的酸麻为宜。
  功能:醒脑开窍,调节神经,止痛消炎止麻。
  主治:末梢神经炎引起的手指麻木,还可用来治疗中毒昏迷休克,糖尿病,神经
  衰弱,精神分裂症,落枕,急性腰扭伤。
  按语: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特定穴位。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末梢神经炎,对手指
  麻木的病人为巩固其疗效,治疗的同时必须减少冷水刺激。对糖尿病引起的末梢
  神经炎,还需配合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穴位,进行综合治疗,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症
  状。
  歌诀:指麻穴位透咽痛,同侧取穴效果好。布尺神经手背支,休克昏迷与落枕。
  (与咽痛穴对称)
  19。感冒穴
  定位:半握拳,此穴位于中指与无名指指掌关节之间凹陷处。
  局解:布有骨间肌及手臂静脉网,掌背动脉及尺桡神经手背支。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取穴或同时取穴或交替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尺桡神经手背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待针体进入到要求的深度后,将针体退到进针处,向左向右各
  提插一次,即可出。针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强化性正安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
  功能:退热,消炎,抑菌,抗过敏,解热散寒,清咽止痛。
  主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鼻炎过敏性鼻炎,头痛,上呼吸道感染,腰肌劳损,
  坐骨神经痛。
  按语: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主要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对
  轻病人可采用左右交替取穴,对过敏性鼻炎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经常感冒,还
  必须以结合治疗原发病综合为主,其针刺深度、针感是疗效的关键,一般要求进
  针四厘米左右,早期病人可一次治愈。
  歌诀:感冒穴指三四间,尺桡神经手背选。男左女右来取穴,鼻炎头痛与上感。
  (刺法同颈痛穴)
  20。痛经穴
  定位: 在胸骨柄正中线1/2处,相当于四肋间隙。
  局解::在胸骨体中段,布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支及第四类间神经前皮
  的内侧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针刺特点:以针刺第四类间静脉的前皮脂的内侧支出现的针
  感为宜。
  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法,待针体进入一定要求深度后即可出针,不提插不捻
  转。
  针感:以局部酸麻胀为主,并向腹部和下腹部放射。
  功能:止痛退热,抑菌消炎,温中散寒,活血化淤。
  主治:原发通经,继发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症。临床还可用于盆腔炎,阴道炎
  ,附件炎,非特异性结肠炎泌尿系感染。
  按语: 痛经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妇科病。
  特别对经前期综合症、原发性痛经疗效更理想,但在临床中中此穴应用较少,主
  要是取穴不方便,第二可以胃痛穴代替。
  歌诀: 痛经穴位与膻中,定位取穴四肋经。向下凭此三厘米,经前紧张痛经灵
  。
  (三寸毫针向下平刺二寸)
  21。面瘫穴
  定位:位于肩部,锁骨外1/3处斜向上二寸。
  局解:布有斜方肌和颈浅动静脉及锁骨上间神经。
  取穴原则:面瘫,乳突炎以交叉取穴为主,胆囊炎以同侧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锁骨上间动静脉出现得震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可滞针。
  针感: 放射性针感向颈部面部放射,或局部酸麻胀。
  功能: 缺风通络,活血化瘀,调节神经,促进神经修复,消炎止痛。
  主治: 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还可用于治疗乳突炎,流行性腮
  腺炎,胆囊炎。
  按语: 曾用于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特定穴。越是发病时间短,治疗效果更加
  。对发病2小时以内者,一针治愈率可达70%。发病时间长,效果越差。治疗期间
  应减少寒冷刺激,忌食鱼虾蟹,及辛辣之物。此穴因为位于肺尖部,为了安全,
  临床多以鼻炎穴,牙痛穴,明目穴代替。可以不用面瘫穴,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歌诀: 面瘫肩中交叉点,乳突痉挛和面瘫。交叉取穴锁神经,对侧压痛腮腺炎
  。
  (1寸毫针,针尖向颈部方向成45度角斜刺0。5…1寸)
  22。神衰穴
  定位: 位于脐窝正中。
  局解:分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和腹壁下动静脉,深部为小肠。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指针特点:以治腹点压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腹腔小肠管后产生的指感
  为宜。
  指针方法:1。采用双手并拢,掌心相对,利用中指食指无名指瞬间点压神衰穴。
  2。用掌心贴于此穴,另一掌心压与手背上,随腹式呼吸有节律的按压49次。
  针感: 以局部酸胀痛感并向整个腹部及会阴部放射。
  功能: 健胃消食益气健脾,调节神经,促进机体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则: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糖
  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晕车晕船晕机。
  按语: 此穴为中劳年人的保健学之一,每周调节一~二次,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发
  生,延缓衰老,保健长寿的作用。对慢性疾病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穴位。
  歌诀: 保健神衰于脐窝,指针十肋点此穴。过敏糖尿慢性病,增加免疫与调节
  。
  23。痤疮穴
  定位:位于第七颈颈椎棘突下。
  局解:棘间韧带和颈横动脉分支,棘突间皮下静脉丛及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以及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原则:定位
  特点:以针刺局部肌肉血管末梢神经为主。
  方法:点刺放血疗法。局部常规消毒,采用三棱针快速点刺,挤出3至5滴血后消
  毒棉球压迫即可。
  手法:1。中心点刺法,即在相对的中心点进行快速针刺或用拇指食指将部肌肉捏
  起,再点刺放血。2。一线三点点刺法,即在中心点两侧1厘米处各点刺一针。
  针感:局部针感
  功能:调和阴阳,解毒消热,消炎抑菌,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机体代谢机能。
  主治: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疥肿,面部色素沉着,毛囊炎,湿疹,寻麻疹,
  急性结膜炎,口腔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上呼吸道感染。
  按语:是以局部功能命名的特定穴位。治疗面部疾病为主。除点刺放血疗法外,
  亦可采用针罐结合治疗,留罐3至5分钟,以拔出数滴血为宜,亦可作为实证热证
  的辅助中医治疗。
  歌诀:痤疮七八椎体间,定位面疗效为先。面部疥肿色沉着,五官炎症脂皮炎。
  24。疲劳穴
  定位:位于肩膀正中,相当于大椎至肩峰连线的中点。
  局解:布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和锁骨上神经,副神经肩胛上神经
  及颈横动静脉分支。
  治疗原则:双侧同时取穴。
  特点: 指针疗法,以指腹按压局部分布的锁骨上神经,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出
  现的针感为宜。
  指针方法:用拇指指腹根据不同病情,年龄,性别,体质而选择轻重中手法。
  指感:局部酸胀沉。
  功能:调节神经,调节内脏,旅游综合征,老年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症,腰
  背部综合征,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慢性疾病。
  按语:保健穴之一,与醒脑穴,神衰穴并用,取穴亦可用右手放在左肩上,平排
  三指,取中指下第一节中即为此穴。
  歌诀: 保健疲劳于肩中,指针锁骨上神经。调节神经于免疫,各种疲劳综合征
  。
  25。乳腺穴
  定位: 位于肩胛骨中心处,肩胛内上缘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1/3。
  局解:在冈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脉静脉肌支及肩胛上神经。
  取穴原则:对应取穴。
  特点: 以针刺肩胛上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主治: 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产后缺乳,乳房胀痛,临床还可用与治疗胸部
  软组织损伤,
  按语: 对急性乳腺炎效果最好,化脓期还需配合其它疗法。此穴临床还称通乳
  穴。
  歌诀: 乳腺穴位肩中央,对应取穴肩胛经 。胸部疼痛颈皮炎,乳痛乳炎腺增生
  。
  (3寸毫针针尖向下平刺12寸,同侧取穴)
  26。肩背穴
  定位:位于尾骨旁开45厘米处。
  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头肌,和臀下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
  神经,坐骨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 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麻胀为宜。
  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待出现相应的针感后即可出针。
  功能: 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风湿,疏通经络,醒脑开窍,镇静安神。
  主治: 颈肩综合征、颈间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
  症性昏厥,偏瘫, 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
  按语: 因取穴不方便,临床上以肩痛穴代替。
  歌诀: 肩背尾骨外二寸,坐骨神干交叉中。颈肩筋膜综合征,偏瘫癫痫癔症分
  。
  27。耳聋穴
  定位: 位于股外侧,髋关节于膝关节连线的中点。
  局部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和骨外侧皮神经,
  股神经肌支。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特点:以针刺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
  手法:1。一线三点针刺法,即中间一针达到针刺要求一定深度,将针尖退到进针
  部位,再向上下的顺序提插三次。2。对外耳道的化脓性炎症可配合滞针疗法。
  功能: 调节内耳平衡,聪耳开窍,强腰膝,理气血。
  主治: 神经性耳聋,暴震性耳聋,美尼尔综合症,神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