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1 节
作者:悟来悟去      更新:2022-03-26 18:14      字数:5016
  “不瞒这位官爷,我们也不知道,听说是去了京城。”杨氏皱眉应道,这个人问得太多了!
  “原来如此,几位慢走。”郝老大大概看出了她的心思,满不在乎地笑了笑,转身回了衙门。
  “萧娘子,咱们去粥铺吧!我收拾一下,然后把这些日子的账结一下,我去把租金退回来。”顺子长叹了一声。
  “顺子,咱们为什么要退租金?这粥铺我还想继续开下去,你呢?”林雪漫看着他又道,“如果你不愿意,我也不勉强。”
  “我当然愿意,只是我怕我做不好,让萧娘子白白损失银子。”顺子没有想到她会这样说,他原来以为,粥铺关门是一定的了!
  “这件事情跟你没有关系,是意外,你只管放心当你的老板,剩下的事情,我来想办法解决。”林雪漫想了想,又道,“这样,你回粥铺收拾一下,然后把损坏的东西列一个单子给我,一来看咱们损失了多少,二来,我会尽快补齐,咱们重新开业。”
  “萧娘子真的要重新开业?”顺子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她。
  杨氏也不可思议地看着她,怀着孩子,还这么能折腾!
  “当然要开业,咱们如果关了门,那岂不是正好如了他们的愿了?”林雪漫不动声色地说道。
  其实,她一开始想到的也是德顺楼,可是又一想,德顺楼有什么理由砸她的店?
  毕竟,顺子是德顺楼先辞退的,又不是她挖的墙角。
  其次,他们只是卖早点,实在是不足以成为德顺楼的对手。
  但是,除了德顺楼,她想不出还会有谁,难道是赵子良?不会的!她心里否定了这个猜测。
  德顺楼。
  “那个萧娘子去把顺子保释出来了?”杨老板眯眼看着面前的人,问道。
  “嗯,是梧桐书院的人去龙潭村报的信,她们去青云粥铺看了看,然后就到衙门把顺子保释出来了。”那人迟疑了一下,又道,“听说他们报了案,衙门说要调查。”
  “哼,他们能调查出什么,那些所谓的捕快,只不过是一群有头无脑的混蛋罢了!”杨老板轻笑道,“我这个人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吃里扒外,从我这里出去的店小二,还想当老板,门都没有。”
  “可是老板,若是他们真的查到咱们头上,那咱们岂不是要跟着吃官司?”
  “放心,他们永远查不到咱们身上,即使查到了,也自会有人替咱们兜着。”杨老板坐下来,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笑道,“去告诉吴师爷,就说德顺楼最近新进了一批茶,是上好的碧螺春。”
  “是。”那人恍然大悟,脚步轻松地退下。
  “我觉得肯定是德顺楼无疑。”萧景之回家后,一脸气愤地跟杨氏说道,“杨老板的那个儿子,一整天都闷闷不乐的,不是他们,还能有谁?”
  “可是咱们没有证据,也不好胡乱猜忌人家。”杨氏一边缝着手里的衣裳,一边说道,“这件事情,已经在衙门立了案,你就不要管了,有时间去铺子里帮帮忙就好。”
  “怎么?她还准备开下去啊?”萧景之有些惊讶。
  “是,咱们这个媳妇倔得很,跟成宇一个样。”杨氏轻笑了一下,又道,“这次老三媳妇从京城里回来,说她爹给她一笔嫁妆,她想用这个钱做点事情,想让咱们帮她出了主意,做什么好。”
  “咱们还能有什么好主意,她自己看着办吧!”萧景之说道,“她的嫁妆,还是她自己留着,以后有了孩子,花钱的地方也就多了,再说了,一个女人家能做什么事情。”
  “难道你没有看出来?她是在有意帮衬这个家。”杨氏咬断线头,把手里的衣裳抖了抖,放在面前,仔细端详了一番,淡淡说道,“这个媳妇是个有心人,这半年多了,我也多少了解了她一些,她嫁过来的时候,两手空空,咱们一直也没有说什么,上次庙会,我碰到她这个婶娘王氏,实在是受不了王氏那个虚伪的样子,忍不住地提了一下那个嫁妆的事情,大概被她听了去,多心了,眼下,手里有了点银子,所以,想为这个家做点什么,这不,把老大老二家里的干鱼,都买下了。”
  “你说你这个人,当着媳妇的面,你提什么嫁妆?你看让她多心了,多不好。”萧景之责怪道,“咱们娶媳妇,又不是为了人家的嫁妆,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我又不是有意的,这不是话赶话说出来了吗?”杨氏不满地看着他,“难道连你也认为我是在嫌弃她没有嫁妆?我是那样的人吗?”
  “好了,我知道你不是这个意思,可是你也不能让媳妇误会啊!”萧景之皱了皱眉,走到书桌前,开始研磨挥毫,“她若是再提起这个事情,你就说,她的嫁妆,她自己做主,咱们的意思是让她自己留着,以后过日子用。”
  “知道了!”杨氏收起衣裳,仔细地叠起来,放在柜子里。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一章 闲话家常
  王大海果然在村里盖起了新房子,一溜的大瓦房,大院子,在村里也算屈指一数的好房子。
  这个人对萧云可谓是贴心贴肺的用心,虽然他爹娘对这个媳妇提出的要求有些不满,可是思量了一番,还是答应了。
  这些年,他们家出海,做豆腐,也积攒下了一些钱,既然儿子执意要盖房子,那就盖吧!
  他们家现在住的这房子,还是以前的老房子,加上豆腐房就占了两间,本来就不宽敞,再娶了媳妇,就更挤了,也难怪萧家大妹看不上。
  老屋炕上。
  林雪漫吃完了早饭,便开始和萧云忙着做嫁衣。
  下个月,这小姑子就要出嫁了!
  一家人兴奋地围在一起,裁衣,绣花,做新被子,衣料布头,满满地铺了一炕。
  林雪漫正在把杨氏裁好的红色布条,认真地缝在被子上面,看着这些布条,顿时觉得有些好奇,一问才知道,原来这是当地风俗,娘家陪送的被子一定要带着红色的布条,至于有什么说法,杨氏也说不清,反正,其他人家都是这样。
  萧家虽然在这里住了二十年,毕竟不是本地人。
  但是王家则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俗话说,入乡随俗,一切都要按当地的风俗来,丝毫不能马虎。
  萧家虽然是娶了三个媳妇,办了三次喜事,但是那是娶,这是嫁。娶有娶的规矩,嫁有嫁的说法,完全不一样。
  “大妹,我说王家最近怎么着急忙活的盖房子呢,原来是你要的,你说你还没有过门,你就开口要新房子,你说你嫁过去以后,公公婆婆怎么看你?”杨氏一边缝着被子。一边嘀咕着。
  “我管他们怎么看,你看看他们家的老屋,哪能住下?总不能成了亲,还跟他弟弟挤在一间屋子里吧?”萧云不以为然地看着她娘,“再说了,我现在不要要。什么时候要?难道我嫁过去再要?您觉得他们能给?”
  “娘,您就不要说我姐了,反正房子都盖起来了,而且还是好房子,您应该高兴才对。”萧晴微微一笑,“我看姐夫对姐姐挺好的。言听计从。”
  “一家人过日子,都要互相体谅。不要顾自己痛快,凡事都要三思而行,顾全大局,才是长久之道。”杨氏语重心长地看着萧云,心里突然感到酸酸的,这个女儿就要出嫁了,不久之前。她还是一个偎依在自己身边的小女儿……。
  当娘的心里总是有太多的不放心,太多的牵挂。虽然婆家是本村,但毕竟是人家的媳妇……。
  想到这里,她鼻子一酸,往事又一幕一幕地涌上心头,当年,因为担负着未婚先孕的名声,她被王家退了亲,无奈之下她抱着萧成宇,嫁给萧景之。
  两人虽然成了亲,彼此之间其实并不熟悉,加上面前已经有两个六七岁的孩子,还有一个几个月的小婴儿要照顾,还是背井离乡,实在是没有心情和精力去体会闺房之趣,一直等到孩子慢慢长大,两个人才真正有了夫妻之实,先后生下了两个女儿……。。
  萧云是她亲生的第一个孩子,如今,这个女儿就要嫁人了……。
  “我知道了娘,我又没逼着他们家砸锅卖铁,你干嘛老是这样思前顾后的,再说,我又不是说自己出去过日子,不管他家里的人,这不是他们家住不开吗?”萧云见她娘眼里有了泪,声音低了下来,叹了一声,麻利地绣着手里的绣活,“咱们家里我三个哥哥还不是一人一处独院,分开过?我为什么就不能分开自己过。”
  “你这张嘴总是不饶人,你看你在家里也就罢了,等你嫁了人,做了人家媳妇,可就不能这样了,可别公公婆婆一开口,你就一大堆话就在那里等着,记住了。”杨氏骂道,“人家会以为我们没有调教好女儿呢!”
  “嗯,我嫁过去就当哑巴,不说话,然后捂着嘴,跑到娘家来说。”萧云一本正经地看着她娘,“到时候,你们给我留着门,万一我进不来,岂不是要憋坏了,谁让你们把我嫁在本村呢!”
  林雪漫和萧晴不禁抿嘴一笑。
  “你这孩子……。”杨氏也禁不住地笑了起来。
  屋里一片欢笑声。
  母女几人闲聊了几句,自然又提到了萧成宇。
  “等我出嫁时候,我三哥就会回来了吧?”萧云突然问道,“对了,娘,我爹不是去渔州找许大人问去了吗?”
  林雪漫闻言,忙抬起头来,看着杨氏,她心里自然一直是牵肠挂肚的,她原本想安顿好青云粥铺,就说服杨氏,让她再去一次京城,去找萧成宇,总是这样,不见消息,会让人崩溃的。
  “许大人说,忠义侯的确已经回京,但是不知道成宇是不是跟他在一起。”杨氏看了看林雪漫,低声道,“他说他也不清楚。”
  这些天,她何尝不是牵挂着这个儿子,但是眼下媳妇有了身孕,不敢让她再多虑,在她面前,只好装没事人一样。
  既然忠义侯回了京城,那么萧成宇也肯定去了,难道他们没在一起?不会吧?林雪漫暗自思忖。
  这时,大门响了一下。
  外面进来两个人。
  “什么事情这么高兴,老远听见你们家的笑声。”王庆年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人,微胖,不是很高,但是眉清目秀的,肤色很白,模样很是端正。
  “哎呦,昨天还念叨你呢,今儿,你就来了。”杨氏手忙脚乱地下了炕,招呼道。
  “王大叔。”炕上的人齐声喊道,也手忙脚乱地收拾着那一炕的布头衣料。让客人坐。
  “走,咱们先去我那边。”林雪漫招呼两个小姑子。
  姑嫂三人抱着手里的活,去了新房。
  “这是小儿福航。”王庆年把身后的年轻人推到杨氏面前,又对儿子说道,“福航,快叫婶娘,这就是萧家婶娘。”
  “婶娘。”王福航上前毕恭毕敬地喊道,彬彬有礼。
  “好好,跟你年轻时一个样。”杨氏一边打量着王福航。一边点着头,心里五味纷杂,这是王庆年的儿子啊!
  “大叔喝茶。”萧晴过来奉茶,无意触到王福航的目光,忙放下茶,低头走了出去。
  王福航心里一动。忙低头喝着茶。
  “刚忙完铺子里的事,就带着福航来了,这次,多备点货,以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来,铺子那边忙不开。只能从别的船上拿货。”王庆年喝着茶,看了看上面的针线箩筐。问道,“你这是要嫁女儿吧?是在忙嫁妆吗?”
  “是啊,我家大妹下个月要嫁人了。”杨氏笑道,看了看王福航,又道,“令郎已经成亲了吧?”
  “还没有,在老家的时候。因为一直想着往京城里搬,这事也就撂下了。”王庆年叹了一声。“都十八了,也该成亲了。”
  “不急,慢慢来,好事多磨嘛!”杨氏从柜子上拿出一些瓜果,递给他们,“乡下没有什么好吃的招待,不比京城,你们慢用,我做饭去,”
  “瞧你说什么呢!我们也是乡下人!”王庆年摇摇头,黝黑的脸上浮满笑容,说道。
  “那就有劳婶娘了。”王福航不动声色地看了看他爹,又看了看杨氏,忙下炕施礼,恭敬而又谦和。
  “说什么客气话,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杨氏看着这个昔日心上人的儿子,眼晴一下子模糊了。
  那些往事,又一幕一幕地匆匆地从眼前掠过,那么鲜活,那么真实,宛如昨日。
  不一会儿,萧景之回来了,屋里顿时热闹起来。
  萧成山和萧成海也出海回来了,也被萧景之喊到老屋里来陪客人。
  男人们坐在炕上,喝茶,聊天,准备吃饭。
  女人们依然在灶间忙碌,择菜,洗菜,炒菜,忙的不可开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