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
笑傲网络 更新:2021-02-17 13:06 字数:4733
④以及弗里吉亚国王迈达斯贪恋财富寻求点金术的不幸遭遇。但希腊神话中最具有科幻日素的作品要算是荷马史诗《奥德赛》了。
【① 一译海格立斯,罗马神话中称为赫丘利,主神宙斯和阿尔克墨涅之子,力大无比,称为大力神。】
【② 爱德洛墨达为埃赛俄比亚公主,因母亲夸其美貌而得罪海怪,致使全国遭到骚扰。公主为救国民毅然献身,被锁囚于大石之旁。宙斯和达那厄所生之子珀尔修斯杀死怪物美杜莎,并从海怪手中救出爱德洛墨达,后娶其为妻。珀尔修斯杀死美杜莎后,把其头颅割下装在雅典娜的盾上。美杜莎原是凡俗女子,因触犯智慧、技艺和战争女神雅典娜,头发变成毒蛇,面貌也极其丑陋,凡看她一眼的人,都会变成石头。美杜莎为三个蛇发女怪之一。】
【③ 客迈拉,狮头、蛇尾的吐火女妖。】
【④ 阿尔戈英雄是乘阿尔戈号快船随伊阿宋去海外寻找金羊毛的英雄。】伊阿宋率领阿尔戈英雄们赴海外,历经艰险,后在美狄亚帮助下获得成功。
今天,我们对现实和幻想之间在认识上界限分明。尽管这种泾渭分明的认识观受到了神秘主义者、荒诞主义鼓吹者和寓言家的攻击,但科学技术却鼓励我们作出这种区分。科学的量器和实验技术,显微镜和望远镜,试管和核子加速器,电脑和计算器——所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设备都使我们相信:现实就是现实,幻想就是幻想。
小说中的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同样使我们相信,我们能探知作者的意图。作者若是在描写现实,用科幻迷的话来说,那就是一些平庸的作品(科幻迷把一切不是科幻小说或幻想小说①的作品一概称之为平庸的作品);作者若是在推断可能发生的事情,那是科幻小说;作者若是在描写不存在的世界,那是幻想小说。对许多评论家来说(尽管可能不是全部)我们对一篇小说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现实和幻想这两种区分的影响:一种是小说中描写的世界是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的延伸,另一种是小说中描写的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世界。然而,当这两种世界混合在一起,或者这两种世界的区分不十分明显时,我们就会感到困惑不解。
【① 科幻小说在英语中是SCIENCE FICTION,直译为“科学小说”,我国解放前都用这一译名。解放后我国开始介绍前苏联的科幻小说。在俄文中科学小说称为科幻小说,故解放后沿用了俄文的译名。在西方,幻想小说(FANTASY)区别于科学小说或称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幻想小说是描写巫术、剑术乃至妖魔鬼怪的小说。】
可是,对巴比伦人和希腊人来说,却没有这种困惑。现实和幻想融为一体。当人们相信,星星和诸神控制了人间的一切事物,鬼怪或神灵带给人间暴风雨、旱灾或好天气,但通过仪式或祭祀可以安抚鬼怪或神灵,无生命的东西一下子可以活起来。甚至认为,现实的东西也只是模仿存在于另一个世界中理想的东西——这时候,现实和非现实之间的区分就完全不重要了。
古希腊荷马所作的史诗《奥德赛》中的主人公伊塞卡国王奥德修斯知道他注定回不了伊塞卡,也注定回不到他妻子珀涅罗珀的身边。他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在地中海进行了英勇的航行。在我们看来,书中的描述既有迷信、神话,也有地域的远征和自然史(与非自然史)等等混杂在一起。但对当时荷马的读者来说,则完全是真实的,就像伊利亚特战争一样真实。
阿波罗多罗斯①推测,《奥德赛》是描写围绕西西里岛的一次航行;罗伯特·格雷夫斯②赞同塞缪尔·巴特勒③的看法,认为《奥德赛》出于一个女子的手笔。但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奥德赛》是对已知世界的一次假想的探险,其中也有对未知世界的推测,而未知世界因无人涉足而更具魅力。
【① 阿波罗多罗斯是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画家。古文献提到他的作品,如‘奥德修斯》等无一传世。】
【② 罗伯特·格雷夫斯(1895-1985),英国诗人、小说家、评论家,曾任牛津大学诗歌教授。】
【③ 塞缪尔·巴特勒(1835-1902),英国作家,攻击基督教,反对正统达尔文主义。主要作品有乌托邦游记小说《埃瑞洪》、《重游埃瑞洪》和死后出版的自传体小说《众生之路》。】
《奥德赛》这部著作,所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包括命运、死亡、海盗、偷窃、冒险和奇迹,还有远航、巫术、迷信等故事。书中还记述了遥远国度里的民族及其奇异的风俗习惯。这部史诗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开始。奥德修斯在安乐乡作了短暂的逗留,那儿的居民专靠吃一种忘忧树的果子度日。奥德修斯派了几个人上岸找水。他们吃了居民们给的忘忧果,结果——
忘记了他们的家乡和同胞,
也忘记了再回到船上去报告,
他们只是一心留在那里,
永远吃着那种宝贵的食物。
后来,奥德修斯遇到了独眼巨人库克罗普斯·波吕斐摩斯。他因好奇心而被独眼巨人禁锢于洞穴之中。后来,他靠自己的聪明才智灌醉巨人并弄瞎了,独眼而逃了出来。他又从风神埃俄罗斯那儿接受了一袋风,而手下人失误放出了逆风,与女巫喀耳刻逗留了一段时期,直到女巫把他手下人又从猪变回人之后才离开。他唤醒了死去的盲人先知提瑞西阿斯,为他作了预言,并与其他亡灵谈话。他又抵御了海妖塞壬们的诱惑,她们答应赋予他预知未来一切事件的能力。最后他又逃避了栖居锡拉岩礁上攫取船上水手的女妖斯库拉和卡津布欹斯大旋涡。
如果把这样的航行置于星际之间,就会引起萨姆·莫斯科维茨①所说的“惊异之情”。许多科幻小说家正是这样做的。
【① 萨姆·莫斯科维茨(1921),美国著名小说史家。】
五
柏拉图的著作会引起人们的另一种兴趣。他的著作不是以形式或主题取胜,而是以内容引人。在两篇对话《蒂迈乌斯篇》及其续一篇《克里梯阿斯篇》中,柏拉图记录了有关沉没了的亚特兰蒂斯大陆的最早的传说,其中与埃及的传说有相似之处。这传说也许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记述的是关于弥诺斯文化的毁灭。公元前3000年至1100年,古希腊克里特岛处于青铜器时代,发展了繁荣昌盛的弥诺斯文化,或称克里特文化,后毁于地震或火山爆发,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关于亚特兰蒂斯的传说,也可能只是一个神话,描述了一种一度曾经高度发展的文明,后来又毁灭或消失了。埃里希·冯。丹尼根①及其模仿者就是专写这类故事并至今仍有销路。
【①埃里希·冯·丹尼根(1935-),瑞士作家。】
柏拉图关于亚特兰蒂斯的故事,是通过克利梯阿斯的口描述的。故事讲述了希腊诸神如何分配了大地,而海神波塞冬顺理成章地分管亚特兰蒂斯大陆——海洋中的一个大岛。他与凡俗女子生下了子女并在那儿定居。他的大儿子阿特拉斯因参加泰坦们对奥林匹斯诸神的战争中失败,被罚以双肩顶天。在希腊神话中,他就是顶天巨神。他也是亚特兰蒂斯的国王。
海神分管亚特兰蒂斯,因而这块大陆受惠于大海的恩赐。这块大陆面积大于亚洲和非洲两大洲的总和,位于赫拉克勒斯之墩之外(指直布罗陀海峡和非洲的穆塞山,相传由赫拉克勒斯置于此地)。在亚特兰蒂斯大陆远方则另有一系列盛产水果的岛屿,那是另一个大陆。柏拉图在对话中的这一叙述,引发了关于亚特兰蒂斯的一系列故事,说是在欧美两大洲之间,曾一度存在过高度发达的亚特兰蒂斯文明。穆岛的传说是另一个相似的大陆文明,位于太平洋之中。这是近代人们的一种猜测。
按克里梯阿斯的叙述,亚特兰蒂斯的公民在大陆中央的一块大平原上耕作,四周一圈又一圈的土地。大陆被大海所包围。亚特兰蒂斯人建宫殿,造澡堂,修赛马场,开港口,筑神殿。他们发动战争,西至美洲大陆,东至埃及和意大利。最后,他们的贪婪和残暴导致了灭亡。雅典人单独一举击败了他们。同时诸神发怒,用洪水在一天一夜之间吞没了亚特兰蒂斯,把港口和神殿统统埋葬在泥石之下。大海也汹涌澎湃,无法航行。
从前的生活更为美好,人类也更聪明、能干、富裕,当然也较现在为温和——人们这种今不如昔的观念,往往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犹太教和基督教关于伊旬园的故事就是一例,那是人类堕落的开始;另一例就是关于希腊黄金时代的神话。这两个是“今不如昔”这种观念最典型的例子。托玛斯·布尔芬奇①在《神话》(1855)一书中是这样描写黄金时代的:
【① 托玛斯·布尔芬奇(1763一】844),美国著作家,著作涉及古代历史传说、文学艺术等。】
从此,世界各地开始有人类居住。第一个时代是“黄金时代”,人们生活得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真理和正义盛行于世,不必通过法律强加于人,也不用行政长官的威逼或惩罚。森林未遭砍伐去建造船只,城镇四周也没有修筑墙垣设防;没有刀剑、长矛和头盔这类武器,大地生产出入类所需要的一切,人们也不必劳苦耕作。世界终年温暖如春,到处鲜花盛开。河中流淌着牛奶和醇酒,橡树流出黄色的蜜汁。
接着是“白银时代”。这就不如黄金时代了,但比“黄铜时代”要强。朱比特①缩短了春天,把一年分为四季。人们第一次不得不忍受酷热和严寒。这就逼迫人类建造房屋。开始,人类还只是住在洞穴中或是森林茂密的浓荫下,或是用树枝搭成的小木屋里。人们必须耕种才能收获庄稼。农民不得不播种,用斧子艰难地耕地。
【① 朱庇特,罗马神话中统治诸神主宰一切的主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第三个时代是“黄铜时代”。人类变得暴躁易怒,随时都会拔械相斗,并且也变得更为狡诈。最糟的时代当推“黑铁时代”。世界各地罪恶横行,谦逊、真理和荣誉不得不逃遁,代之以起的是欺骗、狡猾、暴力和对财富贪得无厌的追求。树木从山上砍下来建造船只,水手张帆远航,扰乱了大海的平静。本来共同耕种的土地,现在被分割成小块,成为私有财产。这时,人类也不再满足于地上的产物。他们挖到地下,汲取矿藏,挖出了罪恶的铁,以及更为罪恶的金子。到处爆发了战。争,而铁和金子都成了战争的武器。客人在朋友家里不再感到安全;女婿岳父、兄弟姐妹以及夫妻之间也不再互相信任;儿,子期望父亲早亡,他们就可继承财产;家庭成员之间也不再有亲人之爱。大地因杀戮淌满鲜血。诸神一一离开了。后来只留下了主管正义的女神阿斯脱利亚。最后,连她也不得不离去。
人类的堕落和黄金时代的概念,与进步的概念是背道而驰的。所谓进步的概念,是认为人类的状况是可以改善的。事实上,通过‘人类自己的努力,也正在得到不断的改善。在柏拉图的《共和篇》中,提出了理想国的设想。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构建了一个模范的国家;这个国家不是建立在某个公民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全体公民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我们建立国家的目的,”苏格拉底①(他是柏拉图的代言人)说,“不是为了某一阶级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最大的幸福。”
柏拉图的理想国,或称之为鸟托邦,不只是以公民的幸福为特征。为了使国家发挥作用,每个人都必须忍受一定的苦难,并满足于自己的地位和状况;否则,国家就会混乱;国乱则人民遭殃。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有三个阶级:工人、农民和保护者。每个公民均属于其中的一个阶级;每个公民应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知足安命。任何人不应私自占有金银而成为富翁。国家供养儿童,给他们分配工作,并协调经济和社会活动。国家坚强有力,公民就会生活幸福。
后来的作家想象出了其他类型的鸟托邦——这个词是托玛斯·莫尔②在1516年创造出来的。他把两个希腊词合成为这个词,其意思是“不存在的地方”——在那儿,人们将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①苏格拉底(公元前469一前399),古希腊哲学家,其学说仅见于柏拉图和另一位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公元前5707一前4807)的著作中。】
【②托玛斯·莫尔(1477—1S35),英国人文主义者、天主教圣徒,曾任下议院议长、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