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节
作者:津股巡览      更新:2021-12-25 18:20      字数:4719
  榫笫拢槌伞爸谐薄T载┫辔椎娜徘渥槌傻闹醒胝巴獬薄4哟艘院螅惺樘ǖ娜θ罩兀蟪家卧ぶ惺啵匦爰印傲焐惺槭隆被颉捌缴惺槭隆钡耐废巍!爸谐笔腔实凵肀叩挠霉ぞ摺I柚么淌贰∏爻诿靠ぶ眉嘤芬蝗耍约嗖斓胤健N骱撼酰》稀N涞凼保思忧慷缘胤降目刂疲谠馕迥辏ㄇ?06年),分全国为十三个州部(监察区)①,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刺史“以六条问事”,一条是监察“强宗豪右”,五条是监察郡守、尉和王国相。征和四年(前89年),又于首都所在地设司隶校尉,掌纠察京师百官(三公除外)和三辅(京兆、冯翊、扶风)、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弘农七郡。这套监察制度比秦朝的监察制度严密得多,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整个官僚机构的控制。《推恩令》和《附益法》 “七国之乱”以后,诸侯王制度和诸侯王本身都大大削弱了。可是这些皇子皇孙的地位特殊,有恃无恐,常常有不法行为;又有很多人趋炎附势,为之出谋划策,所以诸侯王问题仍是封建国家的一大问题。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主父偃上《推恩》之策。建议在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庶子由皇帝分割原王国的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下“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很弱;列侯们“人人喜得所愿”①,拥护中央,中央的直接辖区(郡县)在日益扩大,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就在这时,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又招结宾客,暗造兵器,阴谋反叛。元狩元年(前122年),武帝下令逮捕了二王,二王皆自杀,列侯和大小官吏、宾客因牵连被杀的数万人,二国废为郡。武帝又制定《附益之法》,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①元鼎五年(前112年),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zhòu宙)金助祭。他又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一百零六人。此后,还以种种罪名废掉一些侯国。加强法治 西汉初年,萧何以《秦律》为基础,增《户》、《兴》、《厩》三篇,制成《汉律》九章。后又一再增补,至武帝时,增至三百五十九章,大辟(死刑)四百九条,一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判例)一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汉律一再增补,是西汉王朝加强统治的需要,为维护社会秩序,安定人们的生产、生活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汉武帝为了维护他的统治,重用“酷吏”。酷吏主要是因曾对某些豪强地主或宗室、外戚进行过“严酷”打击而著名,起过积极的作用。但他们多为非作歹,嗜杀成性,妄杀无辜,鱼肉人民。后多为汉武帝罢官或杀掉。
  2。建立侍从军和禁卫军
  西汉前期实行征兵制,以正卒两支守卫京师。一支为南军,守卫宫城,归卫尉率领;另一支为北军,保卫京师,归中尉率领。两支各有两万人。武帝时,各减至一万人。正卒一年一轮换,不利于保卫京师。武帝着手组建职业兵为侍从军和禁卫军。期门军和羽林骑 侍从军有三支,就是期门、羽林和林孤儿。期门军是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前138年)建立的,由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等六郡良家子①能骑射者组成,共约有一千人,归光禄勋掌管。因常为侍从武帝而期待于殿门,故有“期门”之名。羽林骑是于太初元年(前104年)选六郡良家子组成,约七百人,亦属光禄勋。羽林骑原叫做建章营骑,因守卫建章宫而得名。后更名“羽林骑”,取“如羽之疾,如林之多”②之意。羽林孤儿是由战死者的子弟组成的,因养在羽林官署,教习战射,而有此称号。八校尉 禁卫军是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立的,共有八支,每支有士卒约七百人,由八个校尉率领,因称“八校尉”。八校尉为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的士卒都由招募而来,是职业兵,这是中国古代有募兵制的开始。这支军队后来发展为西汉王朝的军事主力,经常用于镇压劳动人民或进行民族战争。
  3。改革财政
  汉武帝初即位时,国家十分富庶。《史记·平准书》曰:“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③廪庚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jiào叫);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可是后来汉武帝对匈奴连年进行战争,物资粮饷耗费严重,国家财政困难,但战争仍在进行。汉武帝为了扩大财政收入,支援战争需要,在桑弘羊的协助下,进行了大规模的财政改革。改革币制 西汉前期,币制很不稳定,经常改变。时大时小。又除中央铸造外,各郡、国官府和地主、商人,都可仿铸货币。同一种货币的大小、轻重、规格、质量都极不相同,货币混乱,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征收和商业发展。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由上林三官(钟官、技巧、辨铜)铸造五铢钱50000010_0161_0①,作为法定货币,通行于全国;而且严禁各郡、国和私人仿铸。旧时的货币一律作废。五铢钱有周郭,钱上有“五铢”二字,式样规整,重量为五铢,盗铸不易,流通方便。这种货币相当稳定,一直沿用到三国时期。
  总一盐铁 西汉前期,封建国家对盐铁业实行自由经营政策。当时有国营(归大司农)、官营(郡、国)、民营,以民营为主。民间的盐铁商向国家承包某些资源,自由经营,国家征收承包税(即占租、顾租)①。至汉武帝时,因长期对匈奴战争,财政十分困难。汉武帝认为:许多大盐铁商家累万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从不支援国家之急。于是他断然采取了废止盐铁自由经营、代之以国家垄断经营的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以支援对匈奴的战争和其他经济需要。国家经营盐铁的方式,中央,是在大农令(大司农)之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的盐铁经营事业。各郡(国)、县,设盐官或铁官,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不产铁的地区设小铁官,主收集废铁,改铸农具。盐、铁生产者有刑徒,也有雇工,由国家供给生产工具。盐、铁国营是首先由东郭咸阳和孔仅提出的。东郭咸阳是大盐商出身,孔仅是大冶铁商出身,二人同被汉武帝任为大农丞(盐铁丞),管盐铁事。他们“乘传(zhuàn撰)举行天下盐铁作。”②所有盐、铁官,几乎都是商贾出身。至此,旧时的“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③的规定已不存在,刘邦在西汉初年制定的“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废除。汉武帝还曾下令由官府垄断酒的产销,称为“榷沽”,也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均输、平准 均输法就是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 以谋取利益的政策。这项政策是由大农令孔仅和大农丞桑弘羊创行的。起初是由官府专营盐铁的运输销售,以增加国家的收入。后来桑弘羊任治粟都尉(领大农事),增设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掌管各郡国的均输事①。各郡国多设均输官和盐、铁官,扩大均输业务。凡商贾所贩运的货物,只要有利可图,均输官都以地方所收租赋为本钱,购置当地物产,转运到外地牟利,亦或运到首都长安,储于大农令(大司农),供给国家各部门的需要或作出售之用。平准法就是由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其办法是由国家在长安和其他主要城市中设置掌管物价的官吏,利用均输官所储存的物资,根据市场上的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这样打击富商大贾的囤积居奇行为,使市面物价保持稳定。算缗、告缗 算缗(mín民)就是征收财产税。汉武帝于前119年(元狩四年)实行算缗钱政策,令商贾、手工业者、高利贷者,都向官府自报资产价值,每值二千钱,纳税一算(一百二十钱);经营盐、铁、铸钱(时尚未国营)已纳租者,其财产每四千再纳一算,商贾的轺(yáo尧)车一辆纳二算,船五丈以上纳一算。又规定匿(nì昵)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一经查出,判戍边一年,没收全部资产。有揭发的,奖给所没收资产之半。算缗令下后,豪富大家隐藏财产,不肯具报。元鼎三年(前114年),武帝令杨可主持告缗事,鼓励揭发。《史记·平准书》曰:“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国家没收的“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它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封建国家利用没收的大量田地,到处设农官,经营农田。没入的奴婢分到诸苑养狗马禽兽,或从事手工操作。分到长安为官奴婢的有十万多人。在西、北边郡有牧师诸苑三十六所,有官奴婢三万人,养马三十万匹。没收的其他财物充满了府库。算缗、告缗事件是与汉武帝的财政改革联在一起的,虽然打击了许多大、中商人,但也有大量的地主。此事件并非刘邦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汉武帝的财政改革为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为打败匈奴的侵扰,提供了相当雄厚的经济基础。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前期,最高统治集团以黄老无为思想指导政治,在官吏中或社会上,诸子百家的思想都很活跃,这样的情况是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汉武帝即位,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家。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①汉武帝基本上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儒家学说逐步成为西汉中后期的统治思想。董仲舒还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置明师,培养人材,以选拔官吏。汉武帝接受了这个建议,于建元五年(前136年)置《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博士,博士均为今文学家。元朔五年(前124年),又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太学正式开学。充当博士弟子的条件是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由太常负责选拔。又从各郡国县道②中选拔有文学、有教养的青年到太学与博士弟子一同受业,称“如弟子”。每年考试一次,优秀的补为郎中、文学、掌故。如是下材则罢斥之。从此,汉朝官吏中多文学之士了。
  三、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汉自初建到武帝时期,社会经济由恢复而迅速发展,为此后两千余年间的封建地主经济奠定了基础。
  1。农 业
  土地兼并与租佃关系 西汉自文帝时起,土地兼并发展迅速,自耕农纷纷破产,佃农日益增多。土地所有者向国家缴纳的土地税,起初为“十五税一”,后减为“三十税一”。可是佃农向地主缴纳的地租为“见税什五”,即为产量的二分之一。西汉前的佃农主要承受经济剥削。后来的地主多与官僚、商人“三位一体”,交结官府,奴役贫苦农民。佃农承受经济剥削之外,又要承受“超经济剥削”。佃农在开始向农奴化的道路上演变。铁器与牛耕 西汉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已相当普及。尤其是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情况更是如此。在人们的观念中,农业生产是和铁农具联在一起的。《盐铁论·水旱》曰:“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就说明了这问题。在考古工作中,发现有西汉铁农具的地区,黄河流域,有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长江流域,有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在珠江流域,有广西、广东、贵州;此外,还有辽宁、福建等边远地区。主要铁农具因地区而有差异。总的说来,主要有犁铧、、铲、锸、镈、锹、镐、锄、镰、耙、刀等。黄河流域以旱地为主,出土犁铧也集中在这一区域,、铲、锸类掘土工具亦发现很多。长江流域以水田为主,出土、铲、锸类工具亦较多,但不见犁铧出土,可见铁犁牛耕技术尚未在长江流域推广。在黄河流域已发现的犁,有大、中、小多种类型,适用于不同的土质和耕作要求。在不少地方还发现了铁犁壁(鐴土),这是在耕地时的一种帮助翻土、碎土的装置。西汉铁犁壁的发现,证明了我国使用此种农具的时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年左右。西汉时期以牛耕为主,主要是用二牛抬杠的形式。也有马耕。自汉文帝实行“马复令”以后,养马的人很多,马的数量迅速增加。到汉武帝即位时,“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