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节
作者:换裁判      更新:2021-02-17 12:47      字数:5104
  闼的阍趺锤愕淮梦艺飧龅蹦锏娜绾巫源Α也还堋揖褪且阕稣飧龌实邸裨蛭也桓市摹?br />
  骂归骂,那双手却紧紧地抱着楚清欢,象是一松手她就会飞了。
  楚清欢看着文庆侯,眼神里清楚写着“接下去的事就交给你了”。
  文庆侯忍不住笑,却不开口,依旧置身事外地看着。
  楚清欢无语,出其不意肩骨一缩,左右一旋便从皇后怀抱里脱了身,趁着皇后重心不稳思维停滞地一瞬,转手一推,将她推向文庆侯。
  文庆侯一怔,下意识张臂一抱,一个柔软的带着女子香气的身体便撞入了怀中。
  皇后惊了一跳,伸手就推,男人有力的双臂却已将她顺势搂住,任她再怎样挣扎都无济于事。
  “侯爷,把握机会,珍惜当下。”楚清欢理了理衣衫,转身就走,“我就不打扰了。”
  身后,皇后大急,“阿楚,阿楚,你给我回来——阿楚——”
  依稀听得文庆侯低声劝慰,“清玉,我有话要对你说……”
  “你先放开我……有什么话,等以后再说……”
  “我想现在就说……”
  “我不想听……”
  “关于你跟郡主的……”
  “……那你……说吧……”
  声音断断续续传来,终究不见,楚清欢在殿檐转角处停住,回头,远处那幅黄色百褶裙摆与青色袍裾交缠在一处,莫大的反差,却是鲜明的和谐。
  ------
  安阳之困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得到了解决。
  大邺与高越的军队得到楚清欢的示意,同时退后五里,驻扎在安阳城外。
  当初楚清欢的想法是,如果面对邻边两国施压皇后仍不肯退让,她不介意大破安阳,生擒皇后,但后来在德政殿上的那出意外,让她临时改变了主意。
  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那还是和平地来吧。
  只是这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围攻,令安阳城内的军、政、民三方都吓得够呛,却又想不通这“飞来横祸”是从何而来,又为何来得猛,去得快,毫无道理可言。
  等到多日之后,他们才渐渐明白是怎么回事,而楚清欢的身份也同时大白于天下,由此再一次成为让人侧目的风云人物。
  安庆侯向楚清欢交出了一**权,表明了支持于琰继承帝位的鲜明态度,群臣自然毫无异议,只有皇后一人板着脸坐在那里不表态,瞪着楚清欢犹为不忿,但最终没有表示反对,这事就算尘埃落定。
  过去的恩怨终究已经过去,楚国公与皇帝皆已死,若是硬要将这种恩怨延续下去,何时才能了?总不能再彼此相杀,拼个你死我活。
  这是楚清欢的观点,就算她心里不愿,也不得不同意。
  众大臣依然被留在了宫里,如今宫里的情况过于复杂,有些事不宜泄漏,于文筠也不会允许他们离开。
  当晚,楚清欢不顾皇后反对,将她从皇宫一路押送进了文庆侯府,随后在不疼不痒没有多少气势的斥责声中离开,文庆侯亲自相送。
  楚清欢纵马驰出很远,回头时依旧见他站在门口,远远地望着她的方向。
  守得云开见月明,说的就是他这样的人。
  这样的男人,应该得到回报。
  送完皇后,她并没有回皇宫,而是出了安阳城东门,直奔石坚所率的大邺军营地。
  从营门进去,一路上都是热情而恭敬地招呼声,石坚得了消息大步跑了出来,冲着她咧嘴,“姑娘!”
  “有事找我?”楚清欢也不进营帐,找了块石头坐下,“你要找我,直接进城入宫不就成了,还让人特地来报上一回,也不嫌麻烦。”
  “我这不是嫌宫里规矩多,不自在嘛。”石坚嘿嘿地站在她旁边,“何以念那小子都成了皇帝了,我见了他还得行礼,忒别扭。”
  “他现在还没登基,你可以不向他行礼。”她摊手,“拿来吧,不是说有东西要交给我么?”
  “瞧我这记性,光顾着说话了。”石坚一拍脑袋,从怀里取出封信,双手捧着递过去。
  楚清欢微一挑眉,信?
  信封上几个字写得龙飞凤舞,刚劲有力,除了那个人还能有谁。
  见她不接,石坚连忙解释:“主子本来与姑娘约好了亲自前来,后来不是因为乌蒙那边又来寻事来不了么,便让我带封信给姑娘。”
  “这事我都知道了,他又何必多此一举?”楚清欢接过来,拆开封口。
  “呃!”石坚抓着头发,寻思,“也许主子觉得,还是亲自向姑娘说明一下比较好。”
  楚清欢不以为然,在她印象里,夏侯渊还不至于如此矫情。
  事实证明她确实够了解他。
  除了开头两句是向她稍稍解释了不能亲来的原因,后面写的都是让她这边事情一了,就赶紧随石坚一同回兆京,切不可拖延时日,更不可久留莒卫,或者再去管谁家的家事国事云云。
  一封信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洋洋洒洒一篇,写的都是催促她快回的意思——做了皇帝的人,果然会变得婆妈。
  “明天你就带着人回去吧。”楚清欢将信一折,收起。
  “明天?”石坚一愣,随即欣喜,“那敢情好,我这就吩咐下去,让他们准备明天拔营,我本来还以为姑娘要在这里待些日子。”
  “我待多少日子,跟你拔营有何关系?”
  “当然有关系。”石坚道,“主子不是说了,请姑娘与我一道回去么?”
  “你知道?”
  “我当然知道。”他呵呵地笑,“来之前主子吩咐了,让我一定得把姑娘带回去。”
  他知道……楚清欢缓缓活动着手腕,听不出语气,“怎么没听你说起?”
  石坚看她那动作神态,忽觉得周身一冷,下意识地朝旁边退了两步。
  “这事儿还用说么,”他咽了咽口水,说得小心谨慎,“主子回京后就命杨书怀和各部在准备立后的事儿了,杨威那几个也说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儿……姑娘不与我回去,还想去哪儿?”
  立后?他竟然招呼都不跟她打一声,连信里也只字未提。
  楚清欢站起来就走。
  石坚顿时紧张,紧跟在她后头,提心吊胆地问:“姑娘,明天到底回还是不回?”
  “你就在这里等消息吧。”她头也不回,翻身上马,“该走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什么叫该走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石坚想要再问,楚清欢却一掌击在马股,马撒蹄就奔,扬起的沙泥顿时扑了他一脸。
  满嘴的土……
  “呸呸呸”的吐泥声远远传来,楚清欢唇角一勾,驰出大营。
  夜色深沉,暮秋的夜风已带着冷冽的寒意,她一路疾行,不出多久便回到安阳,凭着于文筠给她的金牌,不管何时她都可以自由出入。
  入城东门不久,忽有钟鸣声响起,浑厚低沉,一声接一声,回荡在安阳城上空。
  城内刹时一静。
  经过白日之事,今晚的安阳城本就要比平时安静,此时却更是静得宛若空城,只有那钟声久久不绝。
  直到那钟声止,又静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有人放声哭喊;“皇上驾崩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 亲近
  楚清欢骑马伫立在街角,目光所及处,所有人都匍匐于地,痛哭失声,她被阴影笼罩在暗处,望着皇宫的方向,没有动。
  十多年前皇帝杀了楚国公,如今又死于皇后之手,虽然他的死弥补不了楚家二百余口人的性命,但,勉强算是扯平了。
  于文筠最终选择了以这种方式将皇帝死讯公布于莒卫子民,于家与楚家的恩仇就此勾销,这是她最想看到的结果。
  “姐姐。”一声轻唤自身后响起,几乎淹没在这片哀哭声中。
  楚清欢险疑自己听错,蓦然回头,一名身着粗布衣衫的少年站在淡淡光晕之中,身体矮小,那衣衫明显不合身,宽宽荡荡地挂在身上,用一根腰带系住,勒出了纤细的腰身。
  尽管背着光,她还是一眼就从这身材与声音中辩出了来人——裴瑗。
  ------
  矫健俊马如一阵风般出了西门,直奔高越军驻扎营地。
  子夜的风越发的冷,直透入单薄衣衫,却冷不过此时心里的冰寒。
  前路昏暗,眼前浮现出的却是那个永远笑容明亮眼眸若星的男子。
  那一声声“青青”犹在耳边萦茴,如果他再不能言,她要如何才能听到他这般亲昵地叫她?如果他再不能视,她又该去哪里找那样一双明灿的眼睛?如果他再不能听,她可还能见到那般灿烂的笑容?
  五里之路,不消片刻就到,楚清欢一跃下马,抱下裴瑗,快步走向营门。
  “我来找裴玉。”守门士兵来拦,她理也不理,只抛下这么一句,便牵着裴瑗往里走。
  士兵们不认得她,见只是一个女子,带着一个看上去弱不经风的少年,虽然不具备什么威胁感,却也不敢就这么放她进去,纷纷举枪挡住她的去路。
  裴瑗在怀里摸索一阵,掏出一块玉佩,板着脸高高举在头顶,“睁开你们的眼睛看清楚,我是谁?”
  玉佩双面,微微晃动,在营地火光照耀下通透莹润,闻声赶来的一名将军接过一看,不由大惊,将裴瑗仔细辩认一番,随即神情一肃,单膝点地,双手奉还,恭声道:“不知公主驾临,臣有失远迎……”
  其他人亦是惊讶,纷纷行礼。
  裴瑗却不等他说完,一把抓过玉佩,拉着楚清欢就走,“姐姐,哥哥的大帐就在里面。”
  一路上投过来的诧异目光无数,其间有人认出裴瑗,见她行色匆匆甚觉奇怪,张口喊她,“小非,干什么去?”
  见她不应,又以为自己喊错了,跟身边的人去求证,“这不是伙头军里打杂的小非么,怎么没穿军服?”
  “没错,是他……怎么跟个女人在一块儿?”
  明晃晃的火光沿了一路,不时投射在两人身上,楚清欢看着裴瑗变黑变瘦却多了分毅然之色的脸,轻声道:“裴瑗,你长大了。”
  她没有想到,裴瑗会混在军营的伙头军里,从长平一路跟随到安阳,只为了来找她。
  这中间吃了多少苦,历了多少难,她可以想像,但她更想不到,自幼没有过过苦日子的裴瑗能一路坚持下来,且不被人看出痕迹,这样的一份忍耐力,对于裴瑗来说有多难。
  掌心里握着的小手不再细嫩幼滑,厚薄不匀的茧子,粗糙的皮肤,手指上的伤口,无不证明着她这些日子所吃的苦,但也证明,她的心志在一天比一天强大。
  她不再是当初那个娇生惯养的公主,也不再是那个软弱自欺的孩子,为了她的哥哥,她在逼着自己成长,逼着自己坚强。
  “姐姐,我宁可自己……永远都不要长大。”裴瑗嘴唇一咬,眼睛便多了层水亮亮的雾气。
  楚清欢紧了紧她的手,没再说话。
  裴玉的大帐就在眼前,先前那名大将紧跟过来,对那些守在帐前的士兵做了个手势,士兵会意,没有上前询问。
  将军欲行通报,被裴瑗一记眼神瞪了回去。
  楚清欢上前伸手去掀帘子,裴瑗却忽然生了怯意,挣脱她的手,低低地道:“我,我还是不进去了。”
  “裴玉不会责怪你。”楚清欢看着她,“你知道,他不舍得。”
  裴瑗抿了抿嘴唇,却还是摇头,“哥哥他不知道……那天他们说的话,我是偷偷听到的……他一定不想让我知道,可我知道了,又无法当作不知道……姐姐你还是一个人进去吧,就算哥哥他知道我已经知道了,我也不想当着他的面让他知道……”
  说着说着,她已泪流满面,一转身就远远地跑了出去。
  几句话说得拗口复杂,楚清欢却完全明白她的意思,也清楚地感受到她心里的痛苦挣扎。
  这份纯粹而珍贵的心意,让她的心更为沉重。
  “谁在外面?”大帐内,裴玉的声音透过帐子传了出来,清晰而低沉,与往日的感觉大不相同。
  将军欲答,楚清欢抢先一步,掀起了帐帘。
  帐内宁静,干净简朴,外帐只设了简单的一张案几与几把木椅,案几上堆着十几本书册,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朴素得任谁也看不出,这里是一国之君的下榻之处。
  案几后,年轻的男子白色轻袍,执笔勾画,眉目姿态安静而内敛,半湿的黑发随意披散在肩头,更显乌黑如墨。
  半晌不见人回话,他抬眸看过来,一看之下便怔在那里,连手里的笔掉了也不自知。
  灯光淡淡,黑衣雪颜的女子就站在门口,眸光平静中透着暖意,那般静静地看着他,凝如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