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作者:谁与争疯      更新:2021-12-16 18:16      字数:4866
  秦天摇摇头。现在,我只要一下水就会死,我现在一口水塘也游不过了。
  他终于觉得后脑勺疼痛起来。
  伸手去脑后一摸,摸到短碴碴头发中,一条小指可以塞进去的口子,还有酽糊糊的东西粘在手上。
  他头晕起来。眼睛刚刚闭了闭,人就向前一栽,扑通掉到水里。
  我不至于就死在这里。
  虽然眼里昏黑,脑里也昏黑,但他仍知自己活着。嘿,刚才不过做了一个梦,一个稀里糊涂的梦。
  我要想办法回家。家里人还在等我。
  啊,我还有鱼在那里!我要把鱼搞回去,我要把鱼搞回去。
  这个半睡半醒的人从船边站起来,摇摇晃晃,向那堆鱼走去。
  还有好多鱼是活的。它们在树枝乱草和鱼网里,仍然一钻一拱,我挨你你挨我。有的死了,肚皮翻白,任凭那些活家伙东掀西弄。
  有一片毛扎扎的黑东西。
  他一手撑住膝头,一脚扑通就跪下去,手一摸,摸着了。
  我的蓑衣。
  他抱起蓑衣。蓑衣尽是鲇鱼身上滑溜溜的黏液,腥得很。
  他双眼已无法睁开。但不睁眼,他也能走路。他抱着水淋淋腥臭的蓑衣,趟着堤面浅浅碎碎的水浪,梦游似的,前倒一脚,后拐一脚,向前走。
  他走到庙坪,又走进庙里。
  他摸着一堵石墙。
  手一触墙,他就颓然倒下。
  但他仍然把蓑衣盖在身上,像在家里,在床上,拖过被单一样,盖在身上。
  虽然蓑衣是水淋淋的,虽然他身上七零八落的衣裤也是水淋淋的,虽然他从头发到脚趾的皮肉也水淋淋的,而且,破庙的地上也是水淋淋的,但是,秦天睡着了。
  秦天睡着后,还说了一句:我要把鱼搞回去。
  仿佛有个巨大的黑物向他走来,张开同样巨大的黑洞洞的嘴巴。
  八.拔起江河(4)
  黑嘴巴一口把他叼住。
  秦天岿然不动,说:你吃不下我。
  九、度荒(1)
  肖海涛年轻时头发一边倒的,现在梳成了背头,方圆脸,正眉大眼,浑身上下有点儿圆,却不是蛮肉,捋脚挽手时看见皮肉白净。手掌肥厚,五指短粗,但是做起旦角的兰花指来一点也不笨拙。
  毒蜈蚣正好咬在右手虎口上。肖十春说,这是要命的地方,看你耳垂这么厚实,不是命脉短的。于是寻些草药给他敷上。现在,为了带几个戏徒口,他忍着疼,把手心手背都敷了散发青葱加雄黄气味的草药。将左手四指伸一伸,觉得勉强还能活动。于是拇指、无名指、小指一勾,食指、中指一竖,小臂微曲,手腕轻轻一抖:“中军,将旗号收下!”
  他微微仰头,挺胸收腹,踱了两步,念道:
  春风桃李笑,皇榜姓名标。禹门成一跃,平步上(咧)青霄!
  我方钦进京之后,老母亦来京都,又知珍珠塔仍落陈府,今逢科选,得中状元,叨蒙皇恩,钦授七省盘查都御史,经略黄河南北,湖广荆襄、豫章一带。赐有尚方宝剑,先斩后奏,又赐龙凤花烛,恩准先行,道出襄阳,与翠娥表姐完婚。一路行来,好不快乐人也!
  戏音未落,门外忽然传来一串哈哈大笑:“好一出《珍珠塔》!我来得正是时候!”
  肖海涛手一缩,已知是哪个来了。房里绕墙四坐的青年人一齐朝门口看,晓得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师公子”水炳铜。
  水炳铜坐下来,双腿一交,架起二郎腿,一跷一跷,对肖海涛、姚先喜道:“这里演《珍珠塔》人少了,怎么不换个?”
  肖海涛说:“你讲哪一出?”
  水炳铜朝厨房门前瞄了一眼,笑道:“这里有位好嫂嫂,何不就唱《书房调叔》?”
  肖十春、姚先喜拍手道:“好,好,这戏有味。”
  这时房东嫂子提着一瓦罐茶,捏一沓粗瓷碗,扭动圆圆的屁股走进屋来,笑吟吟把碗放到床前旧黑漆书桌上,提起罐,熟练地几转几抖,倒了一碗送到水炳铜跟前。
  水炳铜接了茶,眼睛锐利地把那嫂子上下打量了一番。
  肖海涛说:“开始吧。”接着口念锣鼓:“打那打昌,打打依果依,昌扯昌,打那打昌,打打依果依,昌扯昌,打昌打昌,打那打昌,依果依,昌,昌!”
  念完,清清嗓子,唱道:
  扎脚舞手下厨房,
  做好饭菜做羹汤,
  竹篮装起白手巾搭,
  送与叔叔充饥肠。
  提饭篮———
  肖海涛起身,做手提竹篮模样,交叉碎步,腰肢轻闪,右手做开门状。
  “坐着唱。”水炳铜说。
  肖海涛坐下,接唱:
  出门庭,
  不觉到了书房门。
  站在门外一声请,
  有请叔叔快开门。
  肖海涛停住,水炳铜二郎腿放下,手摸摸连鬓胡碴碴,突然转头问肖十春:“呃,明天跟我剃胡子啊!”
  肖十春正搂着主家小男孩,一哼一哼地抖身子,连忙说:“好好。你赶快唱。”
  水炳铜嗓子一开,果然清亮无比。
  正在书房读五经,
  忽听嫂嫂叫门声,
  丢书不读来迎接,
  见了嫂嫂问分明。
  (白)嫂嫂,今天与我送了什么好吃的呀?
  肖海涛唱:
  腊肉煮了一大碗,
  不要肥的只要精,
  杀了一只叫鸡种,
  天麻附片一起蒸。
  (白)你快将饭篮子接过去。嫂嫂,来在书房,坐又不坐,东张西望,却是为何?
  肖海涛念白:
  叔叔,今日嫂嫂有知心话对你讲,你若容我讲我就讲,不容我讲,我就绞口不开。
  水炳铜念白:
  嫂嫂,书房之中,上有孔老圣人,当讲的就讲,不当讲的就不要讲。
  肖海涛:
  你嫂嫂是个拗性子,当讲的我懒得讲,不当讲的我偏要讲呢。
  水炳铜端起碗,将沉在碗底的茶叶和炒黄豆一指头扫进嘴里,嚼了嚼,眼睛盯着倚门而笑的房东妇人,“哪个嫂嫂不风流啊,对吧。你有屁就放。”
  肖海涛却一本正经:
  好,叔叔请听:
  嫂嫂我今年正双十,
  叔叔今年二十春,
  叔嫂相交情义好,
  你我今晚结成婚。
  这时水炳铜突然一拍大腿:“碰了鬼,跟你唱戏,把我大事忘记了。”说完就起身。
  “嗨嗨,走不得,戏还没唱完,走不得!”肖十春顺手拖住水炳铜衣角。
  肖海涛说:“又约会哪个野老婆?”
  水炳铜掰开肖十春手指,眼睛却瞟着主家嫂子,“哪用到别处找什么野老婆?好吧,我会来的。只要没事,我天天来。”
  肖十春是肖海涛妹夫,是个聪明人。见着什么新鲜东西,都要凑上去“瞟学”。唱戏没有好嗓子,也缺表演才能,但实在缺个角色,也能扯开喉咙叫几句,锣鼓乐器也能摆弄几下。还跟着水炳铜扶乩作法、关符冲锣,或做道场,或看风水。田里功夫,打鱼弄桨,也都不是一窍不通。
  他还懂中医草药,治病拿伤,甚至还当过接生婆。但是这些技艺,都不是他看家的。他真正谋生本领,有两项,一是剃头理发,这是专业,人称“十袋匠(剃匠)”。二是阉鸡,偶尔阉猪。这两项本事,村里其他人做不来。
  九、度荒(2)
  肖十春替姐夫解开手上的包布,掰下已经干硬的草药,从衣袋里掏出几片蔫软的形如阔掌的青绿草叶,往口里一纳,嚼了嚼说:“这雪当归背毒是最好的。”说着,从流着绿色汁液的嘴里吐出嚼碎的雪当归,揉成小团,敷到肖海涛伤口上,“两天就会好。”
  他跟妻儿住在阉鸡阉猪认得的这个朋友家。正在油灯下打瞌睡的妻子菊香见他进屋,扭过长脖子:“又死到哪里去了?你倒好,日里游神,夜里不落屋。我给别人割禾,腰都痛脱了,还要坐着等你。”
  肖十春不吭声,黑暗里横老婆一眼,门后寻了木桶,到禾坪井边洗脸、洗脚,再慢慢趿上烂布鞋。走进屋来,见菊香还拗着头生气,就甩了鞋,爬上土砖门板搭的铺,伸腿睡在儿子脚头。刚刚落枕,蚊子嗡嗡嗡绕脸飞,伸手摸了一把又一把,也不找扇子扑。
  菊香将早放在门口的一堆青青黄黄的乱草拣了拣,端起油灯点燃。屋里渐渐弥漫青草烟尘的气味,算是驱赶蚊子。
  她吹了灯,躺到儿子那头,眼睛对矮塌塌的瓦房顶愣瞪着,似看非看,半晌才说:“怎么办,明天就没东西下锅。你今天阉了鸡没有?”
  并没睡着的肖十春说:“阉了两只鸡,别人没东西给,钱是别想,谷呢还在禾桶里没干,你怎么吃?”
  “剃头呢?”
  “一样。这师傅讲交情,分几户给我剃。要不我去剃鬼脑壳哇。”
  菊香知道这些规矩,十里五村的人家都被本地剃头匠承包了,并非剃一回给一回工钱,要等一年终结了,才能上门把工钱收回来。一个外乡剃头匠,不经本地同行允许,不能抢别人生意。
  菊香一边咳嗽一边说:“今天帮人家割禾,就给个南瓜做工钱,气得我跟他吵起来,明天不去了,臭鳖压的。干脆,明天有湿谷子你也拿回来,磨点糟谷子粑粑,不然就饿死人了。”
  肖十春也咳个不停,“呃,你那草里有辣椒树梗子吧?怎么这样呛人?”
  菊香翻身起来,去冒烟的草里拣了拣,拍拍手,又爬上铺。
  第二天早上,肖十春吃了碗寡水南瓜,提起一只黑麻麻的木剃头箱子往外走。这箱子除了有剃刀、荡刀布、磨刀石、推剪、阉鸡阉猪的精致小刀小勾,还有捆鸡脚猪脚的麻绳子。他总是一路行过去,走村串户,碰到什么生意做什么生意,只杀人砍头的事不干。
  丈夫一走,菊香想去寻玉兰姑和巧月一起刨薯根子,来到南山家,她们早已出去,剩下铁牛和他外婆。
  菊香摸着铁牛的独根辫子说:“嫂子看看,铁牛的健毛又长长啦,梳过没有?”
  铁牛外婆双手颤颤地给菊香递上一碗凉茶,说:“菊香姑娘,这凉茶是我自己熬的呢,有大青叶、黄菊花、夏谷子、水灯芯呢,就没寻到鱼腥草。”
  菊香喝完凉茶,说:“你老人家少往外头走,怕跌倒呢。”
  铁牛外婆一脸皱纹笑开了,“我不怕呢,我有两根挫手棍,一根是蛇脑壳的木棍,一根就是他呢。”她指了指铁牛。
  菊香笑道:“那是呀。铁牛这根挫手棍管事吗?”
  外婆开心地笑道:“蛮管事呢,到底比木棍子活泛些。”
  两人都笑了。
  菊香把站在旁边板着脸的铁牛拖到自己跟前,“来,嫂子跟你梳健毛。”
  铁牛很不情愿地被菊香夹到两腿之间,后脑壳对着她。
  菊香把梳完的辫子拍了拍,轻轻将他推开,“铁牛,外婆对你这么好,你长大要记得外婆啦。”
  外婆笑得露出缺齿的牙床,“还望他记得我,等他长大挣得钱了,外婆只怕骨头要打鼓呢。”
  铁牛就鼓起眼睛瞪外婆。
  菊香知道日头已高,站起身来,“不晓得兰姑巧月他们到哪边山上去了?”
  “听说到篮盘山去了。”
  菊香将二齿钯穿过竹篮提手,扛上肩,急急往篮盘山来。
  一〇、短暂的忘忧时刻(1)
  篮盘山是一面临水的圆形山头,有些像当地人家晒红薯片、辣椒、豆角的竹篮盘。山顶虽然平缓,却因黄土瘠薄,临水一侧高崖如削,水上不了山,正当着江河刮来的西北风,山上长不出高大树木,也长不出好作物。有人就把夭死的不能进祖坟山的人埋到这里,几座光秃秃的新坟使这里景象更凄凉。当地人随便松松土,插上薯苗点上黄豆,无心多去管它,成熟时随便收捡一下,不起眼的薯块就胡乱扔下了。
  菊香一看,兰姑和巧月,秋木匠家喜儿,菊机匠家爱华,还有自己海哥的养女银秀,都在这里。
  她从后山坡上来,大喊一声:“哪个偷红薯啊?”
  那些人正像寻宝贝一样蹲腿弯腰,用粪钯子、二齿钯专心干活,一齐回过头来,看见是她,都笑了。
  这里数兰姑年纪和辈分大。她直起腰,一手拄钯头,一手捶背,大声说:“你这菊鹭鸶,这里又没得鱼嫩子(小鱼),怎么被你闻到腥味了?”
  菊香踩着高高低低凸凸凹凹的土,大步走到跟前,黑瘦脸涎笑着,“兰姑呀,有这好事,你怎么把表侄媳妇丢一边呢,也不喊我一声。”
  兰姑笑道:“这里又没金子捡,喊你做什么。”
  菊香放下竹篮钯头,伸手去兰姑背上捶,“一定要捡金子做什么,来给你老人家捶背要不得呀。”
  兰姑笑着在她肩上捅了一下,“算了,这不是摸罗拐(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