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节
作者:辩论      更新:2021-12-04 15:43      字数:5533
  光传》颜师古注,“一纵一横为旁午,犹言交横也。”
  '20'嚬蹙:皱眉蹙容!谓装出一副忧心的样子。
  '21'云板三敲:此指打点退堂。云板,报时报事之器,俗谓之“点”。
  板形刻作云朵状,故名。旧时官署或权贵之家皆击云板作为报事的信号。
  '22'难决之词:难以判断的官司。词,词讼,诉讼。
  '23'祸桑树以烹老龟:比喻胡乱判案,滥施刑罚使众多无辜者牵累受害。
  传说三国时,吴国永康有人入山捉到一只大龟,以船载归,要献给吴王孙权,
  夜间系舟于大桑树。舟人听见大龟说:我既被捉,将被烹煮,但是烧尽南山
  之柴,也煮我不烂。桑树说:诸葛恪见识广博,假使用我们桑树去烧你,你
  怎么办呢?孙权得龟,焚柴百车,龟依然如故。诸葛恪献策,砍桑树烧煮,
  果然把龟煮烂。出自《异苑》,见《太平广记》卷四六八《永康人》。这里
  以桑树与老龟比喻诉讼的两造。
  '24'机关:计谋或计策。此指弄清案情的线索和办法。
  '25'宰民社者:理民的地方官。民社,人民与社稷。
  '26'世有卻,世代不和睦。卻,通“隙”,嫌隙。
  '27'猜:猜疑;不信任。
  '28'大言:说大话。
  '29'大商,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大高”。
  '30'颠越:陨坠。眢 (yuān渊)井:无水的井;枯井。
  '31'对勘:查对核实。
  '32'击喙 (huì会):掌嘴,打嘴巴。
  '33'死囚具:为死刑囚犯所用的刑具。
  '34'有妇人抱状:有个妇人抱持状纸,亲诣公堂。按清制,妇女不宜出
  入公门,有诉讼之事,得委派亲属或仆人代替。此妇女抱状自至,甚为蹊跷。
  '35'招报:公开判决。招,揭示其罪。报,断狱,判决。
  '36'械折 (shé舌)股:夹断你的腿。械,刑具,此指夹棍之类的刑械。
  '37'禀示,持官牌传令。票,旧时称官牌为“票”,见《正字通》。
  '38'签:旧时官吏审案时,公案上置签筒,用刑时就拔签掷地,衙役则
  凭签施刑。
  '39'既下: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即下”。
  '40'“异史氏曰”一段:据二十四卷抄本讣,底本阙。
  '41'我夫子:指费祎祉。夫子,旧时对老师的专称。
  '42'松:蒲松龄自称。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成人,初加冠,因体弱未
  壮,故你”弱冠”;后来也以称一般少年。
  '43'器许:器重和赞许。
  '44'竞以不舞之鹤为羊公辱:意谓自己无能,辜负了赏识者的厚望。《世
  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
  … Page 62…
  不肯舞。”蒲松龄以自己科学受挫,有负责祎祉的器许,故有此喻。
  '45'不哲:不明智。
  '46'贻:留给。
  … Page 63…
  义犬
  周村有贾某'1',贸易芜湖'2',获重资。赁舟将归,见堤上有屠人缚犬,
  倍价赎之,养豢舟上。舟人固积寇也'3',窥客装,荡舟入莽'4',操刀欲杀。
  贾哀赐以全尸,盗乃以毡裹置江中。犬见之,哀嗥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
  沉。流荡不知几里,达浅搁乃止'5'。
  犬泅出,至有人处,狺狺哀吠'6'。或以为异,从之而住,见毡束水中,
  引出断其绳。客固未死,始言其情。复哀舟人,载还芜湖,将以伺盗船之归。
  登舟失犬,心甚悼焉。抵关三四日,估楫如林'7',而盗船不见。
  适有同乡估客将携俱归,忽犬自来,望客大嗥,唤之却走。客下舟趁之。
  犬奔上一舟,啮人胫股,挞之不解。客近呵之,则所啮即前盗也。衣服与舟
  皆易,故不得而认之矣。缚而搜之,则裹金犹在。呜呼:一犬也,而报恩如
  是。世无心肝者'8',其亦愧此犬也夫!
  据 《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周村:集镇名。明清属山东省长山县,今属淄博市周村区。
  '2'芜湖:县名,明清属太平府。今为安徽省羌湖市。
  '3'积寇:积年盗匪,即惯匪。
  '4'荡舟入莽:把船划到蒹葭、芦苇丛生的僻处。荡舟,划船。
  '5'浅搁:即搁浅。船或他物阻滞于浅滩,不能进退。
  '6'狺狺 (yínyín银银):犬吠声。
  '7'估楫:商船。
  '8'无心肝:即俗言“没良心”。心肝,犹言肝胆,喻真挚情意。杜甫《彭
  衙行》:“谁能艰难际,豁达露心肝。”
  … Page 64…
  杨大洪
  大洪杨先生涟'1',微时为楚名儒'2',自命不凡。科试后'3',闻报优等
  者,时方食,含哺出问'4':“有杨某否?”答云:“无。”不觉嗒然自丧'5',
  咽食入鬲'6',遂成病块'7',噎阻甚苦。众劝令录遗才'8';公患无资,众醵
  十金送之行'9',乃强就道。夜梦人告之云:“前途有人能愈君疾,宜苦求之。”
  临去,赠以诗,有“江边柳下三弄笛'10',抛向江心莫叹息”之句。明日途
  次,果见道士坐柳下,因便叩请。道土笑日:“子误矣,我何能疗病?请为
  三弄可也。”因出笛吹之。公触所梦,拜求益切,且倾囊献之。道士接金,
  掷诸江流。公以所来不易,哑然惊惜'11'。道士曰:“君未能恝然耶'12'?
  全在江边,请自取之。”公诣视果然。又益奇之,呼为仙。道士漫指曰:“我
  非仙,彼处仙人来矣。”赚公回顾,力拍其项曰:“俗哉!”公受拍,张吻
  作声,喉中呕出一物,堕地堛然'13',俯而破之,赤丝中裹饭犹存'14',病
  若失。回视道士已杳。
  异史氏曰:“公生为河岳,没为日星'15',何必长生乃为不死哉!或以
  未能免俗'16',不作天仙,因而为公悼惜。余谓天上多一仙人,不如世上多
  一圣贤,解者必不议予说之傎也'17'。”
  据 《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大洪杨先生涟:杨涟,字文孺,别字大洪,湖北应山人。明万历三十
  五年进士,历擢兵科给事中。万历四十八年 (即泰昌元年),神宗、光宗相
  继去世,杨涟与御史左光斗等协心建议,扶幼主熹宗正位,于时并称“杨左”。
  天启间,拜左副都御史,激扬讽议,尝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魏党恨之入骨。
  天启五年,被魏党诬陷下狱,拷讯残酷,死狱中。本传见《明史》。
  '2'微时:指作官前地位卑微之时。
  '3'科试:明清时各省学政周历各府州,考试欲应乡试的生员,称科试。
  '4'含哺 (bǔ补):口中含饭。哺,口中所含食物。
  '5'嗒然自丧:自感灰心沮丧。参卷一《叶生》“嗒丧”注。
  '6'鬲:通“膈”。胸腹间的隔膜。
  '7'病块:因积食不化所致胸腹闷满结块之症,即痞症。
  '8'录遗才:指参加录遗考试,以取得参加乡试资格。明清时,秀才参加
  科试,考在一、二等及三等前十名者,得录名参加乡试,称录科。其在三等
  十名以下,及因故未试之秀才与在籍贡、监生等,得再参加录科考试,取中
  者亦得参加乡试。录科考试未取及因故未参加者,可以参加录遗考试,其名
  列前茅者,亦可参加乡试。
  '9'醵 (jù聚):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原作“鐻”。凑钱。
  '10'三弄笛:三度吹笛或吹奏三阕。
  '11'哑(yā亚):叹词。表惊讶,惋惜。
  '12'恝 (jiá戛)然:淡然。恝,无愁貌。
  '13'堛 (bì必)然:犹言“噼地一声”。堛,本义为土块,《聊斋》常借
  作象声词用。
  '14'赤丝;揩血丝。
  '15'“人生为河岳”二句:宋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
  … Page 65…
  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此借谓杨涟不论生前死后,其浩然正
  气经天纬地,受人景仰。
  '16'未能免俗:行事未能摆脱俗例。语出《世说新语·任诞》。此指杨
  涟不忘功名而且爱惜金钱,无异于常人。
  '17'“解者”句:谓洞达事理的人必不认为作者的见解是颠倒是非。傎,
  同“颠”,谓颠倒事理。
  … Page 66…
  查牙山洞
  章丘查牙山'1',有石窟如井,深数尺许。北壁有洞门,伏而引领望见之。
  会近村数辈,九日登临'2',饮共处,共谋人探之。三人受灯,缒而下。
  洞高敞与夏屋等'3';入数武,稍狭,即忽见底。底际一窦,蛇行可入'4'。
  烛之,漆漆然暗深不测。两人馁而却退'5';一人夺火而嗤之,锐身塞而进。
  幸隘处仅厚于堵,即又顿高顿阔,乃立,乃行。顶上石参差危耸'6'、将坠不
  坠。两壁嶙嶙峋峋然'7',类寺庙山塑'8',都成鸟兽人鬼形:鸟若飞,兽若
  走,人若坐若立,鬼罔两示现忿怒'9';奇奇怪怪,类多丑少妍。心凛然作怖
  畏。喜径夷,无少陂'10'。逡巡几百步,西壁开石室'11',门左一怪石鬼,
  面人而立,目努,口箕张,齿舌狞恶;左手作拳,触腰际;右手叉五指,欲
  扑人。心大恐,毛森森似立。遥望门中有爇灰,知有人曾至者,胆乃稍壮'12',
  强入之。见地上列碗盏,泥垢其中;然皆近今物,非古窑也'13'。傍置锡壶
  四,心利之,解带缚项系腰间'14'。即又旁瞩'15',一尸卧西隅,两脓及股
  四布以横。骇极。渐审之,足蹑锐履'16',梅花刻底犹存'17',知是少妇。
  人不知何里,毙不知何年。衣色黯败,莫辨青红;发蓬蓬似筐许,乱丝粘着
  髑髅上'18';目、鼻孔各二;瓠犀两行'19',白巉巉,意是口也。存想首颠
  当有金珠饰,以火近脑,似有口气嘘灯,灯摇摇无定,焰纁黄'20',衣动掀
  掀。复大惧,手摇颤,灯顿灭。忆路急奔,不敢手索壁,恐触鬼者物也。头
  触石,仆,即复起;冷湿浸颔颊,知是血,不觉病,抑不敢呻;坌息奔至窦,
  方将伏,似有人捉发住,晕然遂绝。
  众坐井上俟久,疑之,又缒二人下。探身入窦,见发罥石上,血淫淫已
  僵。二人失色,不敢入,坐愁叹。俄井上又使二人下;中有勇者,始健进,
  曳之以出。置山上,半日方醒,言之缕缕'21',所恨未穷共底极;穷之,必
  更有佳境。后章令闻之'22',以丸泥封窦'23',不可复入矣。
  康熙二十六、七年间,养母峪之南石崖崩'24',现洞口;望之,钟乳林
  林如密笋'25'。然深险,无人敢入。忽有道士至,自称钟离弟子'26',言:
  “师遣先至,粪除洞府。”居人供以膏火,道士携之而下,坠石笋上,贯腹
  而死。报今,令封其洞。其中必有奇境,惜道士尸解'27',无回音耳。
  据 《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查牙山:乾隆《章丘县志》作“杈枒山”,在县东界。
  '2'九日登临:重九登高。
  '3'高敞:本作高厰,此从青柯享本。夏屋:大屋。
  '4'蛇行:全身贴地爬行。
  '5'馁:气馁。失去勇气。
  '6'顶上石参差危耸:底本无耸宇,从青柯亭本补。
  '7'嶙嶙峋峋:怪石重叠高耸的样子。
  '8'山塑:山墙下的塑像。山,山墙的省称。寺庙两山墙下多塑众鬼神像。
  '9'“鬼罔两”句:谓鬼怪之类,神色愤怒。罔两,即魍魉,山树水怪之
  类。鬼罔两,犹言鬼怪。示现,谓表情、神色。
  '10'径夷:道路平坦。无少陂 (pō坡):没一点斜坡。陂,斜坡。
  '11'西壁: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原作“四壁”。
  … Page 67…
  '12'胆乃稍壮:底本无“胆”字,从青柯亭本补。
  '13'古窑:古代陶瓷器皿。
  '14'项: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原作“顶”。指锡壶颈部。
  '15'即又旁瞩: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又”原作“有”。
  '16'锐履:谓尖足女鞋。
  '17'梅花刻底,指纳有梅花的鞋底。粗线刺纳使其图案鲜明,叫做刻。
  '18'髑髅 (dúlóu独娄):死人的头骨。
  '19'瓠犀:瓠籽。喻洁白细密的牙齿。《诗·卫风·硕人》:“齿如瓠
  犀,螓首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