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作者:辩论      更新:2021-12-04 15:43      字数:5453
  诏:“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师古曰:“耗,不明也,读
  如眊同。”
  '20'杂入衡文:混杂进来审阅考卷。
  '21'乐正师旷、司库和娇:乐正,官名,周时乐官之长。师旷,春秋时
  晋国的乐师,他辨音能力很强,但生而目盲。司库,主管钱库之官。和峤,
  晋人,家极富而性至吝,杜预说他有钱癖。这两个人,一个瞎眼,一个爱钱,
  由他们作试官,必然是盲目评文或贪财受贿。
  '22'休:罢休。
  '23'治任:犹言“治装”,整理行装,表示要离去。《孟子·腾文公上》:
  “门人治任将归。”注:“任,担也。”疏:“担于肩者,载于车者,通谓
  … Page 6…
  之任”。
  '24'中元:旧时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25'注:点香使燃。
  '26'亭享似玉:亭亭玉立的意思。亭亭,耸立的样子。
  '27'意度:意态风度。
  '28'阉中七则:请顺治三年颁科场条例,规定乡试第一场,试时文七篇。
  其中“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考生可自选一经,故合称“七艺”或
  “七则”。
  '29'主司:这里指主考官。
  '30'裹具:包裹起文具。
  '31'魁解 (jiè介)否:犹言是否高中。魁解,指乡试中式第一名。魁,
  经魁,明代科举以“五经”取士,每经各取一名为首叫“经魁”。因此取在
  前五名的称“五经魁”或“五魁”。解,唐制,进士由多而贡曰解。明清乡
  试本称“解试”,因称乡试中了举人第一名为“解元”。魁、解,在这里是
  取得魁首、解元的意思。
  '32'书艺、经论:指根据“四书”、“五经”所出的八股文试题。从“四
  书”里出题叫“书艺”;从“五经”里出题叫“经论”或“经义”。
  '33'策问,提出有关史事或时政等问题,以简策发问的形式,征求对答,
  叫“策问”。这也是科举考试项目之一。康熙二年(1663年)乡试以策、论、
  表、判取士,共考二场。第一场,试策五道;第二场,试“四书”论一篇、
  经论一篇、表一道、判五条。
  '34'邪僻:不正当的行为。僻,邪、不正。
  '35'愈不可名:更不可名状。名,指称。
  '36'十八狱所不得尽:意谓打入十八层地狱,也不能尽其罪。
  '37'清其源:指从根本上杜绝邪僻。源,本源。
  '38'多士:指应考的众生员。悉言:尽其所言。
  '39'拟:拟稿。天魔:佛教所说的从天上降到人间破坏佛道的恶魔,旧
  时以之代指旁门邪道。
  '40'龙马:指骏马。《周礼·天官·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
  以上为 ,六尺以上为马。”天衣:犹言“御衣”,指帝王所赐的冠带朝服。
  有差 (cī):分等级。
  '41'瑶台应制诗:瑶台,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居处。应制诗,奉皇帝之命
  所作的诗。制,帝王的命令。
  '42'西池:指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居的瑶池。桃花赋:西王母有幡桃园,
  故赋其桃花。
  '43'放兄独步:任您超群领先。放,放任。独步,出众、独一无二。
  '44'数辰后:几天之后;意谓放榜之时。男子:男子汉,好汉。
  '45'期:约定。
  '46'拳拳:忠诚,重言诺。
  '47'无夕: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无息”。
  '48'大巡环:虚拟的官名;取巡回视察之意。张桓侯:三国时蜀汉名将
  张飞。张飞,字益德,死后谥号桓侯。《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九《关羽》
  引《独异志》:“蜀将关羽善抚卒而轻士大夫,张飞敬礼士大夫而轻卒伍。”
  故虚拟张飞巡视试场,以消士子不平。
  … Page 7…
  '49'造言:故意传播的流言。
  '50'遗卷:没被录取者的试卷。
  '51'交南:交州南部地区。今广东、广西属于古之交州。
  '52'恝 (jiá荚)然:淡漠忘怀。
  '53'关白:禀告,通禀。关,通。
  '54'三场毕:此指乡试完毕。明清时,乡试和会试都连考三场,每场三
  天。
  '55'“先是……我先至矣”数句:据二十四卷抄本补,原阙。
  '56'俗忌容忤:旧时习俗,禁忌生人进入产妇卧室,以免冲犯。
  '57'耐: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 ”。
  '58'呜:抚弄;抚儿声。
  '59'摩顶:以手抚其头顶。传说宋仁宗初生时,昼夜啼哭不止。娄道者
  “摩其顶曰:莫叫莫叫,何如当初莫笑。”啼遂止。见《聊斋志异》吕注引
  《一统志》。
  '60'丁酉,文场事发:丁酉,指清顺治十四年 (1657)。这一年江南、
  顺天、山东,山西,河南等地都发生乡试科场案。顺天府乡试房官张成璞、
  李振邺以及江南乡试主考及分考官,都遭杀戮;举人田等因贿买举人,也
  被杀。凡南北闱中式举人,都传京复试于太和门。
  '61'副车:清代乡试有正副两榜。正榜取中的称举人,又称“公车”。
  副榜取中的,犹如备取生,称“副车”。
  '62'寻贡:不久举为贡生。科举时代,取得“副车”资格的生员,可以
  贡入国子监读书。
  '63'翰苑不易:做个翰林也比不上。翰苑,翰林院,此指在翰林院为官。
  '64'张夫子:指张飞。
  '65'哈哑:当作“暗噁”,怒声喝叱。
  '66'置与绛、灌伍:把他同周勃、灌婴放在同等地位。绛,指汉初名将
  周勃,曾封为绛侯。灌,灌婴,也是汉初名将。这两个人都勇武无文。
  '67'暮:晚,迟。
  … Page 8…
  狂生
  刘学师言'1':“济宁有狂生某,善饮;家无儋石'2',而得钱辄沽,初
  不以穷厄为意。值新刺史莅任,善饮无对。闻生名,招与饮而悦之,时共谈
  宴。生侍其狎'3',凡有小讼求直者'4',辄受薄贿为之缓颊'5';刺史每可其
  请'6'。生习为常,刺史心厌之。一日早衙,持刺登堂。刺史览之微笑。生厉
  声曰: ‘公如所请,可之;不如所请,否之。何笑也!闻之:士可杀而不可
  辱。他固不能相报,岂一笑不能报耶?’言已,大笑,声震堂壁。刺史怒曰:
  ‘何敢无礼!宁不闻灭门令尹耶'7'!’生掉臂竟下'8',大声曰: ‘生员无
  门之可灭!’刺史益怒,执之。访其家居,则并无田宅,惟携妻在城堞上住
  '9'。刺史闻而释之,但逐不今居城垣。朋友怜其狂,为买数尺地,购斗室焉
  '10'。人而居之,叹曰: ‘今而后畏令尹矣!’”
  异史氏曰:“士君子奉法守礼,不敢劫人于市,南面者奈我何哉'11'!
  然仇之犹得而加者,徒以有门在耳;夫至无门可灭,则怒者更无以加之矣。
  噫嘻!此所谓 ‘贫贱骄人’者耶'12'!独是君子虽贫'13',不轻干人。乃以
  口腹之累'14',喋喋公堂,品斯下矣。虽然,其狂不可及'15'。”
  据 《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刘学师:刘支裔,济宁人。举人。康熙二十二年任淄川县儒学教谕,
  三十五年卒于官。见乾隆 《淄川县志》四。
  '2'儋石 (dànshí旦时):又作“担石”,百斤之量。“无儋石”,常以喻口
  粮储备不足。 《后汉书·郭丹传》附范迁:“及在公辅,… … 在位四年蔑,家
  无担石焉。”
  '3'狎:亲昵,熟悉。
  '4'求直:要求肚诉;求官判己有理。
  '5'缀颊:为人说情。
  '6'可其请:答应他的请求。
  '7'灾门令尹:即俗语“灭门知县”。形容临民官之成虐权势。灭门,灭
  绝全家。
  '8'掉臂:甩动两臂。谓大摇大摆走路,表示傲视上官。
  '9'城堞:城垛口。堞,城上短墙,又叫“女墙”、“脾睨”。按,此当
  指城上望楼等可栖止处。
  '10'斗室:喻极小之室。
  '11'南面者:南向而治的统治者。泛指帝王以至临民官员。
  'l2'贫贱骄人者:指身虽贫贱而不屈于富贵之人。战国田子方语,见《史
  记·魏世家》。
  '13'独是:但是,只是。
  '14'口腹之累:饮食之累。指为生活所迫。
  '15'狂不可及:谓疎狂任性,无人可及。本南朝宋颜延之自负语,见《南
  史》本传。
  … Page 9…
  澂俗'1'
  澂人多化物类'2',出院求食。有客寓旅邸,时见群鼠入米盎,驱之即遁。
  客伺其入,骤覆之,瓢水灌注其中'3',顷之尽毙。主人全家暴卒,惟一子在。
  讼官,官原而宥之'4'。
  据 《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澂:此据二十四卷抄本,题及正文首字底本皆作“徵”。
  '2'澂人:未详所指。按,澂,“澄”的本字。春秋晋北澂地,汉置澄县,
  后魏改澄城,清代属同州府。又,云南有澂江府,在昆明东南。广东有澄海
  县,明嘉靖间置,属潮州府。三地中未知何指。物类:其他动物。
  '3'瓢水:用瓢舀水。
  '4'原而宥之:推其情而免其罪。原,推原。
  … Page 10…
  凤仙
  刘赤水,平乐人'1',少颖秀'2'。十五入郡库。父母早亡,遂以游荡自
  废'3'。家不中资,而性好修饰,衾榻皆精美。一夕,被人招饮,忘灭烛而去。
  酒数行,始忆之,急返。闻室中小语,伏窥之,见少年拥丽者眠塌上。宅临
  贵家废第,恒多怪异,心知其狐,亦不恐,入而叱曰:“卧榻岂容鼾睡'4'!”
  二人遑遽,抱衣赤身遁去。遗紫纨裤一,带上系针囊。大悦,恐其窃去,藏
  衾中而抱之。俄一蓬头婢自门罅入,向刘索取。刘笑要偿'5'。婢请遗以酒,
  不应;赠以金,又不应。婢笑而去。旋返曰:“大姑言:如赐还,当以佳偶
  为报。”刘问:“伊谁?”曰:“吾家皮姓,大姑小字八仙,共卧者胡郎也;
  二姑水仙,适富川丁官人'6';三姑凤仙,较两姑尤美,自无不当意者。”刘
  恐失信,请坐待好音。婢去复返曰:“大姑寄语官人:好事岂能猝合?适与
  之言,反遭诟厉;但缓时日以待之,吾家非轻诺寡信者'7'。”刘付之。过数
  日,渺无信息。薄暮,自外归,闭门甫坐,忽双扉自启,两人以被承女郎,
  手捉四角而入,曰:“送新人至矣!”笑置榻上而去。近视之,酣睡未醒,
  酒气犹芳,頳颜醉态,倾绝人寰。喜极,为之捉足解袜,抱体缓裳。而女已
  微醒,开目见刘,四肢不能自主,但恨曰:“八仙淫婢卖我矣!”刘狎抱之。
  女嫌肤冰,微笑曰:“今夕何夕,见此凉人'8'!”刘曰:“子兮子兮,如此
  凉人何!”遂相欢爱。既而曰:“婢子无耻,玷人床寝,而以妾换裤耶!必
  小报之!”从此无夕不至,绸缪甚殷。袖中出金钏一枚,曰:“此八仙物也。”
  又数日,怀绣履一双来,珠嵌金绣'9',工巧殊绝,且嘱刘暴扬之'10'。刘出
  夸示亲宾,求观者皆以资酒为贷,由此奇货居之。女夜来,作别语。怪问之,
  答云:“姊以履故恨妾,欲携家远去,隔绝我好。”刘惧,愿还之。女云:
  “不必。彼方以此挟妾,如还之,中其机矣'11'。”刘问:“何不独留?”
  曰:“父母远去,一家十余口,俱托胡郎经纪,若不从去,恐长舌妇造黑白
  也'12'”。从此不复至。
  逾二年,思念綦切。偶在途中,遇女郎骑款段马'13',老仆鞚之'14',
  摩肩过;反启障纱相窥,丰姿艳绝。顷,一少年后至。曰:“女子何人?似
  颇佳丽。”刘亟赞之,少年拱手笑曰:“太过奖矣!此即山荆也。”刘惶愧
  谢过。少年曰:“何妨。但南阳三葛,君得其龙'15',区区者又何足道!”
  刘疑其言。少年曰:“君不认窃眠卧榻者耶?”刘始悟为胡。叙僚婿之谊'16',
  嘲谑甚欢。少年曰:“岳新归,将以省觐,可同行否?”刘喜,从入萦山。
  山上故有邑人避乱之宅,女下马入。少间,救人出望,曰:“刘官人亦来矣。”
  入门谒见翁妪。又一少年先在,靴袍炫美。翁曰:“此富川丁婿。”并揖就
  坐。小时,酒炙纷纶'17',谈笑颇洽。翁曰:“今日三婿并临,可称佳集。
  又无他人,可唤儿辈来,作一团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