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节
作者:辩论      更新:2021-02-17 12:25      字数:4788
  但是,湘军没有和太平军交战,在岳州就自乱了阵脚。据说是一阵大风把水师船只刮沉了二十多艘,湘军不战自乱,只好退出岳州,回保长沙。太平军于是水路直奔离长沙只有60里路的靖港,陆路从江西直趋湘潭,准备南北夹击长沙。
  大军压境,长沙乱成一团。曾国藩当时还算冷静,他把赌注压在了防守湘潭上,而自己则带领水师牵制靖港之敌。这招果然见效,湘军主力乘太平军立足未稳,在湘潭一阵猛攻,太平军损失惨重,连战皆北。
  在靖港,尽管曾国藩亲率水陆两军,在进攻时却遭到大败。在太平军的顺风纵火之下,水师大溃,陆师看水师溃逃了,也慌不择路,虽有曾国藩在阵前大喝,“过旗者斩!”却也无法阻挡士兵的溃散。
  曾国藩想不到自己苦心练就的军队竟然如此不堪,又气又羞之下,纵身一跃,跳水寻死。不过,曾国藩命大,部下奋不顾身把他救出来了。
  曾国藩回到长沙后,被城内士绅讥讽,面子上很挂不住,自己也感到心灰意冷,无脸见人,甚至连交代后事的遗书都写好了,再次准备自杀。正当曾国藩准备抹脖子的时候,湘潭那边却传来捷报,太平军几乎被打得全军覆没,长沙之围,不战自解。
  西征军在湘军的打击下,节节败退,这时东王杨秀清派来了翼王石达开和罗大纲前来接应。而曾国藩此时却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他以为太平军从此不堪一击,天京指日可下。
  石达开当然不是吃素的。在九江和湖口的鄱阳湖上,太平军日夜骚扰曾国藩的水师,时而大喊大叫,时而溜船放火,每天都搞出要进攻的样子,弄得湘军水师一惊一乍,时间长了自然疲惫不堪。最后,太平军来真格的,乘着夜色,顺风放火,数百只火箭喷筒,火网密布,直扑湘军水师。
  太平军大战清军水师
  湘军水师猝不及防,大船小船乱做一团,一下子被烧了一百多艘,熊熊火光在江面上肆虐,几里之外都是一片红光,照亮了湘军被杀得人仰马翻的狼狈。此役曾国藩的座船也丢失了,惊恐之余,曾帅再次跃入水中寻死,幸好又被部下救起,在残兵败将的护送下,赶紧退守南昌。
  遥望江水,老谋深算的曾国藩怎么也没想到,居然栽在当时只有二十四岁的石达开手上。而此时的少年英雄石达开,可谓是英姿勃发。
  在南昌保卫战的同时,武昌战事也相当吃紧,只不过攻守双方易位,太平军守城,湘军攻城。湘军将领罗泽南分军一路,配合湖广巡抚胡林翼攻打武昌,围城已久。石达开等在得知武昌被围困后,率军前去解救,遭到罗泽南所率湘军的阻拦,双方又开始缠战,不分胜负。
  石达开见无法顺利前往武昌,于是突然南下,杀回江西。太平军顺着湖南和江西结合处的软肋部位,势如破竹,旬日之内,连克宜春、吉安、樟树等江西中北部重镇,占领了江西一半以上的土地,并越过樟树、丰城,由南自北向南昌发动进攻。
  曾国藩困守南昌孤城,眼见江西的形势大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为保住南昌,他一下乱了分寸,忘记了和胡林翼、罗泽南约定的战略计划,急吼吼地要求罗泽南立刻回援南昌。
  湘军突起,谁说儒将不风流?(3)
  要说湘军真正的元老,首先当推罗泽南,因为曾国藩的湘军就是在罗泽南的乡勇基础上编练而成的。罗泽南是曾国藩的湖南老乡,弟子如云,因家住罗山,当时人称“罗山先生”。罗泽南虽然比曾国藩年长4岁,但在科举上却远不如曾国藩那样一帆风顺,一直到太平军起事,罗山先生长年青灯黄卷,在当地设馆授徒为业。
  虽然没有功名,罗泽南在学术上却是一流水平,他的著作包括《西铭讲义》、《人极衍义》、《小学韵语》、《桃江学辨》、《读孟子札记》、《周易附说》、《方舆要览》等,乃晚清一代理学大师。罗山先生授徒多年,得意门生也不少,如李续宾、李续宜、王鑫等,后来都成为了名震一时的湘军将领。
  在湘军湖口大败后,罗泽南向曾国藩建议:“欲取九江、湖口,当先图武昌;欲取武昌,当先清岳鄂之交。”曾国藩点头称是,于是令其率湘军三营自江西进发,奔往湖北援助胡林翼夺取武昌。
  罗泽南虽是儒将,但气势不下职业军人。在武昌九十多天的战斗中,湘军伤亡三千余人,罗泽南仍然阵前指挥,坚持不退。后来,九江的太平军赶来援救武昌,罗泽南率军前去堵截打援,一日突起大雾,城内太平军突然冲出,直扑罗军大营,激战之中,罗泽南头部被弹片击中,血流如注。最后因失血过多而死于军营之中。
  天京事变:权力再分配,兄弟大火拼(1)
  唐太宗贞观年间有本《推背图》,据说是中华第一预言书,历史上的很多事情,还真被它说中了。《推背图》里有一卦是对应太平天国的,说,“头有发,衣怕白;太平时,王杀王”(第三十四象)。这卦不难理解。“头有发,衣怕白”,太平军被人称为长毛,因为太平军的人都是解开大辨留长发,不像清朝人都按满人习俗,半个脑袋剃个精光,光留一大鞭子。至于“衣怕白”,那些广西老战士还真从不穿白衣服,也许杨秀清等烧炭党人出于职业特征而忌讳白色。
  关键是后面两句,“太平时,王杀王”。如果是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人预测了太平天国会发生“天京事变”,那就不能不说,这的确是高人写的一本奇书了。
  1856年9月初,天京城外秦淮河通往长江的出口处,江水忽然被染成了红色,“接连捆绑及黄衣黄褂者”的尸体顺河漂流,数不胜数,令人震惊。江南大营的清军断定,太平天国一定发生了内讧。
  清军还真猜对了,太平天国果然发生了大事件。
  这还得从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说起。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不久,清军就在南京城的东南郊建立了江南大营,一来用来困住天京,二来可以庇护苏州、常州地区的产粮区。另外,在扬州城的北郊又建立了江北大营,以从上游威胁天京,并庇护淮北一带的产盐区。这两个大营像定时炸弹一样,时刻威胁着天京的安全。
  1855年初,太平天国的北伐军虽然已经全军覆没,但西征军的形势还不错,第三次攻克武昌,曾国藩也被围困在南昌孤城,皖北等地区尽入太平军之手。1856年初,在东王杨秀清的指挥调度下,太平军先击破镇江城外及扬州之敌,击溃江北大营;随后又调回围困南昌的石达开部队,石达开在外围作战,吸引了清军主力,太平军趁势猛扑江南大营,一举将其攻破。长期和太平军顽强作战的清将向荣,战败后上吊自尽,天京围解,洪秀全总算出了口心头恶气。
  巨大胜利的后面,却隐藏着重大危机。最矛盾的是天王和东王的关系。按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天王洪秀全是上帝次子,是上帝派来解救人间的最高代表,但东王杨秀清在举义前会众思想动摇的危急时候,和西王萧朝贵联手搞了“天父天兄”下凡的把戏,并得到洪秀全后来的追认。洪秀全也是不得不承认,要是揭穿的话,大家就都露馅了,杨秀清、萧朝贵要不是什么天父天兄,你洪秀全又算什么上帝的次子!?
  但时间一长矛盾就出来了。东王杨秀清本应在天王之下,但他时不时地以“天父”下凡的名义,直接越过洪秀全给太平军部众发号施令。实事求是地说,东王杨秀清主持了太平天国早期的全面工作,取得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而洪天王则大都是高高挂起,虚君味十足。这种类似二元的体制带到天京,天王通常都在天王府中深居不出,很少参与具体的军政事务,只是醉心于搞搞宗教活动、写写打油诗,享受天王的快活日子。由此,杨秀清权威日盛,日益骄横,自然起了篡位之心。
  当时的东王府,穷极奢丽,内有妃妾数百,服务的都是些面容姣好、身材风流的江南美女,一点都不逊色于天王府。杨秀清经常昼夜淫逸,还造有龙车放在东王府里,让美女侍妾裸体拖曳,以此淫乐。杨秀清小时候穷怕了,一旦发迹,当然要像暴发户一样大讲排场。他坐的轿子,需要32个人抬,轿子里还有两个小童服侍,连轿夫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派头大得很。每次出门,杨秀清的队伍前必打着绣有青白二巨龙的旗仗,鼓乐齐奏,扈从千人,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
  杨秀清有自己的一套行政班子,太平天国早期的大政方针都出自东王府,弄到后来大家都唯东王命令是从。杨秀清既然大权在握,不但视洪秀全如无物,对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后来封的燕王)等老兄弟也是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韦昌辉等人为求自保,只好对杨秀清曲意奉承。据说杨秀清纵欲过度,“久乃不能入”,韦昌辉为杨秀清四方发榜求医,以此来讨好杨秀清。更有甚者,韦昌辉的哥哥因得罪杨秀清而被五马分尸,连韦昌辉自己也被杨秀清打过数百大板,以至于站不起来,但当时他也只能隐忍不发!
  天京事变:权力再分配,兄弟大火拼(2)
  但危险依然存在。自从西王萧朝贵去见上帝后,太平天国里只有杨秀清可以合法通神,所以每当杨秀清要表演他“保留节目”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紧张,跪伏屏息,汗不敢出,生怕东王借“天父”发怒为名,把自己的小命枉送。洪秀全的二哥洪仁达,就因小事被杨秀清借“天父”名义给捆了差点打杀。而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人知道杨秀清忌讳他们,更是谨慎有加,心存畏惧。
  甚至连高贵庄严的天王洪秀全,也屡次被杨秀清责罚。据《贼情汇纂》上说,太平军中别男女,普通士兵见不到女人,但洪秀全却妻妾成群,军中有人憋不住,夜间偷窥了洪天王和妃子们行男女之事,不巧被更衣的妃子发觉,洪天王大怒,将此人绑了要杀头。杨秀清对此很不以为然,于是他咣当一声倒地,摇身一变,再次“天父”下凡训斥洪秀全:“尔与兄弟打江山,杀人大事,何不与四弟(即杨秀清)商议!此须重罚!”
  重罚就是要打洪秀全屁股。洪天王有苦说不出,只能跪下认罚。幸好有其他兄弟求情说愿意替天王受罚,杨秀清才见好就收,免此一打。
  攻破江南江北大营后,杨秀清更是野心膨胀,想趁势迫使洪秀全禅位。关于杨秀清想篡位的故事,版本很多,大同小异,一般都是说杨秀清假称“天父下凡”,说四弟杨秀清如此大的功劳,怎么才九千岁啊?洪秀全惊恐之下,慌忙说应该是万岁。“天父”又说,那东王世子呢,洪秀全赶忙说,也是万岁,世代都是万岁!杨秀清很满意,说,我做万岁,你做万万岁!
  下面姑且录清人罗惇曧的《太平天国战记》里记载的另一个版本,以供参考。
  杨秀清在图谋篡位前,已经做了舆论准备,在科考中故意出了个题目叫“四海之内有东王”,意图非常明显。后来杨秀清假装生病,要洪天王前去探视。洪天王第一次走出自己的天王府,来到东王府后见到杨秀清仰卧在卧室内,旁边有四个妖艳的美女伺候,床边既没有椅子,也没有凳子,只设了一个小榻给洪天王坐。
  洪天王强压心头之火,假心假意地宽慰东王好生养病。杨秀清也不理会,故作呓语说:“人家都说天无二日,人无二主,秦时二日相斗,这是为什么啊?”洪秀全大惊,赶紧下令让手下随员对杨秀清九叩首,三呼东王万岁。
  洪秀全突然的举动,反倒让杨秀清一时没反应过来。本来杨秀清想引诱洪秀全逊位,如果不答应的话就动手杀了他。但是洪秀全猝令手下对杨秀清高呼万岁,反倒让他无话可说,只好打起呼噜装睡了。
  洪秀全见杨秀清半天没有反应,便假称上厕所,乘机跑回了天王府。洪秀全走之后,杨秀清突然睁开眼睛,问左右:“天王去哪了?”左右说上厕所了,杨秀清才没有继续装下去。这幕戏简直就是当年鸿门宴的翻版,按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理论来说,杨秀清毕竟还是心不够黑,反应也不够快,所以做不成大事,注定要被人所杀。
  洪天王回到天王府后,后怕得全身冷汗直流,立刻下令紧闭宫门,让强壮的女兵们加强护卫,并连夜写下血书诏,召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人速回天京护驾。
  韦昌辉与秦日纲得令后,带领三千精兵昼夜兼程,在一个深夜里赶到了天京城外。当他们到达水西门的时候,守城士兵不给开门,说:“没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