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节
作者:沸点123      更新:2021-10-11 20:51      字数:4828
  部去广东考试了。
  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国画》出版以后曾经畅极一时。这本书以主人公朱怀镜的宦海沉浮为
  线索,生动刻画了一批生存于权力中心或边缘地带的人物形象,不但对官场有着深入而细
  致的刻画,而且充满了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思
  想深度都不亚于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抉择》。可是,这样一本沉重的小说在大学里却成为
  了很多人绝佳的教材,几乎每个向我借这本书的同学在还书的时候都说受益匪浅。呜呼!
  如果王跃文早知道自己的小说会成为不少大学生在进入官场之前的教材,不知道他是否还
  会愿意出版这本书?
  成都市青羊北路街道办事处曾公开招聘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前往报名的人当
  中大学生占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2003年9月,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的陈香从众多应聘
  者当中脱颖而出正式当选为长沙市白沙古井社区的居委会副主任。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更有不少名牌大学的博士前往应聘居委会的职位。
  从媒体的反映来看,人们对于这种现象基本上持褒扬的态度,觉得当今的大学生在就业观
  念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可是,为什么不可以换一个角度从官本位意识的角度来解释呢?
  如果这些人放弃进入公安厅、海关等单位的机会而就职于居委会,那确实是就业观念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但如果是他们原本可以进入企业获得高薪的职位却偏要削尖脑袋挤进公务
  员的队伍呢?会不会是因为一时进入不了省委或者海关所以退而求其次呢?这也能说是就
  业观念的转变吗?
  审慎权衡内心的动机
  我并不是一味地反对仕途经济,事实上应届毕业生在进入公务员行列的时候是心态各异的
  。有些人只是为了获得一份稳定而体面的工作;有些人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于权力的渴望和
  向往;还有一些人是为了升官然后发财,先谋求权力再利用权力谋求财富和其它的贪欲。
  我原来一个同学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县太爷,贪污几百上千万,养几个漂亮温顺的小情
  人。当然,不排除还有一些人选择做公务员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对于这些形形色色的动机我并不想过多地评论,只是希望动机不纯的人记住《无间道2》
  里倪永孝所说的一句名言: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同时也希望那些响应毛主席号召想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手中有权当然能够更好地为老百姓办事,但
  是,官场就是一个大染缸,出淤泥而不染可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甚至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很多贪污腐化最终成为阶下囚的“八府巡按”或许最初也是抱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
  想,可是最终还是堕落了。
  这些人或许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吧:人在河边走,怎能不湿脚?既然湿了脚,何不洗个脚?
  既然洗了脚,何不洗个澡?既然洗了澡,干脆一顿乱搞。于是,搞着搞着便掉脑袋了。所
  以,对于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来说,如果经过仔细考虑之后觉得自己不能经受这
  样的诱惑和压力,那最好还是考虑换一种方式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中去。
  明白自己想从政的动机并且对于这种动机进行充分而审慎的考虑,这是尤为重要的。上海
  外国语学院一名叫做励仿夏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笔试、口试、面试以及
  体检,终于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联合利华市场部同时录取。对于这两份工作的
  取舍,励仿夏有一段这样的文字:
  就我个人而言,十分幸运地先后被联合利华和外办录取,而且这两个单位分别是从商和从
  政的理想去处,因而我的最终选择其实就是选一个大方向——到底适合从商还是从政,我
  看重的到底是什么。在这一选择过程中,当然需要参考父母、长辈、老师们的意见,但关
  键还是自己的静心考虑。在分析了自己的性格、特长以及一直以来的志向,我最终还是放
  弃了联合利华优越的待遇和光明的晋升前景,而是毅然选择了市外办,决心以一名党员的
  身份在外交天地中为国家、为上海做一些事,并且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令我高兴的是,
  我的这一选择也得到了父母和师长的赞同。
  “看重的到底是什么”,励仿夏在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在考虑自己从商或者
  从政的动机。虽然他没有告诉我们他选择从政究竟是因为看重什么,但是,至少我们从他
  身上应该可以学到一点:仔细权衡自己的动机并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之后再审慎地做出
  决定。
  做官的四项基本功
  有人说:如果你一无是处,那就去做官吧。确实,古今中外的政客们如果离开政坛,能够
  过得很好的恐怕不多,毕竟不是每个政客都能够像华盛顿一样在退休以后去做一个农场主
  。那么,一个一无是处的人究竟凭什么能够做官呢?做官也肯定有做官的哲学。李宗吾的
  《厚黑学》可谓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官场哲学演绎到了极致。脸皮够厚心够黑,你就可以去
  做官了。多么精辟的一句话啊!可是,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如
  果要选择仕途经济,那应该具备哪一些条件呢?
  我想,首先还是应该具备一定的办事能力。《国画》里的朱怀镜虽然在其宦海沉浮的过程
  中并没有多少地方显示出他有什么过人的办事能力,但是,最初让他有可能在官场施展拳
  脚的可不能离开他在大学里学过的财政方面的知识。
  其次,走仕途这条道路需要具备比较开朗、外向的性格。一个木讷内向的人在官场要想平
  步青云那绝对堪称一大奇迹!国外如此,中国更是如此。我大学时的一位师兄和一位师姐
  毕业时同时进入了湘潭市某行政机关工作。师姐大学时成绩非常优秀,每次考试的分数高
  得让人爬上去就会缺氧,曾经获得的奖学金如果换成硬币恐怕足以砸死一头年轻力壮的大
  黄牛。而师兄大学时成绩平平,其它方面也没有过人之处。所以,几乎所有老师都看好师
  姐而不看好师兄。可是两年以后,事实却给大家当初的预期狠狠地扇了一巴掌:师兄混到
  了副科级干部,而师姐先被“流放”到机关下属的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后来索性被
  这家企业开除了。
  我趁去那家机关单位毕业实习之机打听了此事,并从一位机关干部口中得到了事情的解释
  :师兄活泼开朗,能很快跟别人打成一片,在各种场所的言行举止都非常得体,而师姐不
  善言辞,与局里同事关系一直不冷不热,跟别人在一块的时候总是要别人先问一句她才答
  一句,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来视察了。唉!这位师姐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去
  上演一曲官场现形记呢?
  第三,为官之人必须有一定的城府。这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心直口快的人,心里藏不住任
  何秘密的人,恐怕就算进了官场也要处处碰壁的。
  最后,政客应该具有审时度势的能力,要能够察言观色、见微知著,否则在官场恐怕很容
  易做出一些不适当的判断。要知道干革命最怕的便是站错队啊。我一个老乡在1989年学潮
  期间正好在昆明读大学,当时他见形势不对,赶紧跑回老家了。六四运动结束以后他才回
  到学校。或许他另外还有些什么“政绩”,毕业以后直接被分配到国务院下属的一个机构
  里去工作了,后来成为了某个基金委员会的实权人物,每次回湖南老家的时候都有官员接
  送。有一次听说了他给父母写的信,信中其它的内容我都不记得了,但有个被他用来形容
  自己的成语我一直记忆犹新:如履薄冰。或许这是每一个官场中人的切身体会吧!
  看完这些之后,如果你仍然觉得自己喜欢从政并且确实比较适合从政,那就不妨尽早为自
  己积累资本。入党是重要的一步,但也并不是非入党不可。当今的政府机关虽然基本上由
  中共党员组成,但是按照规定,政府组成人员必须有一定的女性和非中共党员。实际生活
  中很多政府会选择让一位非中共党员的女性担任副职领导职务。虽然政府机构给非党员的
  职位非常有限,但是,你是愿意跟一百个人去竞争五个副县长职位还是愿意跟一个人去竞
  争一个副县长职位呢?据说原来我们学校某院的著名院长本来是有机会做副省长的,但因
  为是中共党员,所以最后没有做成。这一点在她加入共产党的时候恐怕万万没有想到吧。
  另外,还可以积极地担任一些学生职务,既能锻炼工作能力,又能在履历表上增加筹码,
  还能通过学生会之类的平台拓展交际圈。对于从政来说,交际圈可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你想去做官,可是你的性格与上面说的这些方面相去甚远,那我劝你最好还是重新规
  划一下自己的人生。不过,我从来不曾有过为官的经历,也从来不曾准备加入这个行列,
  所以上面这些文字在真正准备走入仕途的大学生眼中看来或许太不专业了。如果真的贻笑
  大方,我只能表示抱歉,并且以个人的名义对准备着去做官的大学生提出一点苍白的忠告
  :当你为官一任的时候,请不要忘记,你手中的每一分钱都沾满了纳税人的血汗和泪水,
  你拥有的每一项权力都牵动着着劳苦大众的痛楚和呻吟。
  学术:孤独并快乐着
  从政之前需要审视自己选择仕途的动机,而走学术之路更是如此。大致说来,目前大学生
  选择留在学校做老师的往往包括如下一些类型:第一种是因为喜欢学术研究,并能够享受
  学术本身必然带来的孤独乃至清贫;第二种是因为大学老师有着比较稳定的收入和较高的
  社会地位,希望通过在学校任教获得一个目前看来还摔不破的饭碗,这个饭碗比金饭碗差
  一点,但绝对比铁饭碗要好;第三种是因为以其自身条件比较难在校园之外谋求一个满意
  的工作,于是只有退而求其次,选择继续呆在象牙塔里。
  【本电子书下载自水域网TXT电子书库,更多好书欢迎访问水域网(66sy)】
  【★★★★★★水域网——因你而精彩!★★★★★★】
  学术良知
  因为对于学术的理想和追求而走上学术之路的人是让我无比敬佩的,至少我没有这样的勇
  气,目前看来这辈子也不大可能有这个资格了。一个民族的学术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
  表了这个民族的良知。学术虽然不可能像宗教一样脱离世俗的世界,但是,学术精神天然
  的应当与尘嚣和喧哗保持足够的距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时不时去迪厅High的人能够潜心
  研究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交通史,也无法想象一个动不动就在某五星级宾馆的包厢里和一
  群大腹便便的人觥躇交错的教授还会去潜心研究某种即将濒临灭绝的动物。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潜心学术的人与这个世界总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正是因
  为这样一种心灵世界与世俗世界的距离,选择学术之前有必要考虑自己能否承受寂寞,能
  否在别人开着跑车四处兜风的时候心甘情愿地在实验室里研究自己的课题。如果能够做到
  这一点,我不但希望你能去做教授,而且相信你能做一名优秀的教授。
  不过,中国的学术界和世俗世界的距离被拉得太近了,甚至大学内外的世界随着围墙的拆
  除而彻底融合在一起了。教授同时成为了商人,或者成为了政客。这让部分学术投机分子
  同时通过投机获得了不少的经济或政治上的利益,但是,同时也让中国的大学以及整个学
  术圈里的人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1998年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的时候邀请了日本东京大学的校长参加庆典。这位校长来北
  大参加庆典的时候发现坐在自己身边的也是一位日本人,可这位日本人并不是任何大学的
  校长,而只不过一名在经济上给过北大资助的日本商人。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两个中国人
  之间,大学校长肯定会跟商人套近乎,以求对方也来自己学校提供科研经费或者设立奖学
  金,可是,东京大学的校长却不但没有跟那位日本商人套近乎,而且甚为恼怒,认为北大
  这种举动侮辱了学术的神圣。
  在日本,一个大学校长别说比商人更让人尊敬,就是比首相或许还要更有社会地位。虽然
  我对于小日本似乎从来不曾有过好感,也尽量不让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买日本产品,但日本
  人对于学术的尊敬是让我肃然起敬的。在北大这所中国最高学府的眼中,商人和大学校长
  都可以平起平坐了,遑论其它的大学?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了,还谈何别人的尊重?于
  是,学术精神变成了这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