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节
作者:美丽心点      更新:2021-10-11 20:51      字数:4802
  舌青。子死母活。面青舌赤。母死子活。面舌俱青。口喷热秽。若胎在腹。子母俱殒。
  新产之脉。缓滑为吉。实大弦牢。诸病皆逆。沉细虚弱。产后相合。涩疾血崩。血脱阴
  竭。
  【廉勘】古人论孕。脉多主尺。皆以左疾左大为男。右疾右大为女。独张石顽老人
  。谓寸口滑实为男。尺中滑实为女。两寸俱滑实为双男。两尺俱滑实为双女。右尺左寸
  俱滑实。为一男一女。自信历验不爽。以余所验。亦不尽然。惟孙真人千金方云。左乳
  房有核是男。右乳房有核是女。名医周八先生曰。左乳胀为男。右乳胀为女。历验多准
  。又中指之末名冲良穴。凡妇人血旺者。孕则此穴脉动。亦多经验。他如尺脉涩微。经
  期定愆。尺大而旺。有胎可庆。滑疾而代。亦为有胎。将产之脉。脉必离经。产后血崩
  。尺不上关。其血已尽。大命将倾。皆为专门妇科之要诀。惟以脉辨胎。不如用闻症筒
  按腹。听婴儿之声为有据。
  小儿之脉。七至为平。更察色证。与虎口纹。
  【廉勘】孟河马良伯脉法韵语曰。小儿之脉。宜定至息。二至为殃。三至亦卒。五
  至为虚。四至损怯。六至平和。九十至剧。浮缓伤风。浮洪风热。浮紧伤寒。沉细乳积
  。沉紧腹痛。弦紧喘息。紧促痘疹。急惊弦疾。虚软慢惊。疟痢弦急。弦细为虫。便秘
  数实。此为四五六岁小儿脉候之要诀。若数月至二三岁。总以腹诊问诊望色望苗窍为有
  据。若虎口纹(即手络)看法。起于滑伯仁。歌曰。小儿三岁下。虎口看三关。紫热红
  伤寒。青惊白是疳。淡红淡黄者。斯为无病看。又谓纹见下节风关为轻。纹见中节气关
  为重。纹见上节命关为危。若紫黑色直透三关。为大危。是为要诀。历试辄验。其说亦
  本于内经。灵枢曰。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
  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
  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足见经义之渊博。
  崔真人脉诀一卷。为宋道士崔嘉言隐君撰。焦 国史经籍志始载之。厥后、元李东垣明李濒湖均采之。前清
  四库提要及医宗金鉴亦收之。其书简而得要。便于记诵。足为后学读本。无待言矣。俞
  氏又加增删。尤为精实。
  第六章·伤寒脉舌
  第三节·脉理新解
  属性:(添加)
  【荣斋按】本节原为第四节,篇名“钩玄”,其属性采自岐伯的四条,采自扁鹊的
  一条,采自仲景的五条,加俞氏结语一条;共十一条。文本空洞而不具体,验之事实也
  不符;何廉臣先生不参意见,仅于末条补入王燕昌论脉二则,加以按语说∶“此二则
  (指王燕昌)洵得诊脉之实情实理。”可见以上俞氏所引的十条文本,都得不到诊脉的
  实情实理;这种深刻的目光,蕴蓄的批判,针对着经典著作的糟粕部分,予以“存而不
  论”的弃置。现下我把这十一条艰晦无用的文本全部扬弃,而以何氏所引王燕昌论脉二
  则移在第二节四言脉诀中作附注;此处采入近人姜白鸥“中医脉学检讨”(见中医新生
  命第四期)的首段,初步把脉搏的理由用实际文本介绍了一些,庶几比原文“有血有肉
  ”,不致“大而无当”了。姜氏原文如下∶“脉之搏动,系于心脏,心脏主血行者也。
  血液之循环,以动脉为起点,静脉为终点,而心脏则为其出发与归宿之枢纽。心脏有弛
  张开阖之作用,更有液体之压力以调节血行,当左心室每次收缩之际,均能使左心室之
  血流入动脉,于是动脉管为之膨胀;动脉管壁,因有弹性,即起一种冲突状之运动,是
  为脉搏。脉搏乃动力之震浪,始于心脏;是心脏之动作状态,可由脉搏窥知之也。既知
  脉搏与心脏搏动一致,从知内经三部九候之说,脉经分部候脏之论,不足凭信。脉搏既
  系于心脏之动作,动脉管壁之紧张,则肱动脉与桡骨动脉之弛张起落,
  亦当然一致,更无有寸关尺之分;三部之说,无立足点矣。若夫九候,亦属无稽;血管
  何有三层,血液在脉管中,其量恒溢出于管腔之容积,脉搏之动止,按之即得,瘦人且
  可望而见之,若非大出血后,或罹心脏疾患,及其他直接间接之恶性贫血病者,脉无变
  态。是故浮按沉按,可以验脉之盈虚,而中按乃无处着落。分部候脏之说,始见于脉经
  所引之脉法赞,以左手寸关尺候心、肝、肾、右手寸关尺候肺、脾、命门,殊不可靠。
  各脏器不能无病,有病亦不必见之于脉,即或有之,是间接因病毒之波及侵扰于心脏血
  行者;脉之所见,乃心脏血液循环之变化,与原发病脏器已无关系,医者参证并发症候
  之所见,探索其血行所以变态之故,而后得知其为某脏病也。
  “脉经脉诀,分脉之类凡二十七则,徐洄溪脉诀启悟,增“疾”脉为二十八脉。
  就管见所及,可分为两大纲∶即揭示心脏左心室排血力量之大或小者,细别为五项∶(
  一)心脏排血量之关系。(二)脉管之关系。(三)心动之速度。(四)血压之关系。
  (五)心组织机能障碍诸端是也。其二十八脉中,更就鄙见认为合理者,得十八脉,分
  类区别如下∶
  (一)心脏排血力量之关系
  排血量充实者──洪。
  排血量弱小者──芤、微、弱。
  (二)脉管之关系
  脉管粗而排血量充实者──洪。
  脉管细而排血量充实者──弦。
  脉管紧张程度减低者──濡。
  脉管纤微萎缩及变硬者──紧、革。
  血管收缩(末梢动脉收缩)──弦、迟。
  血管扩张(末梢动脉扩张)──数、洪。
  (三)心动之数度
  心动弛缓者──迟。
  心动亢进者──数。
  (四)血压之关系
  血压亢进──牢。
  血压低降──濡。
  (五)心组织机能障碍
  僧帽瓣口狭窄心力衰弱者──濡、伏、细。
  大动脉瓣闭锁不全──疾。
  大动脉瓣口狭窄───缓。
  瓣膜闭锁不全──促、结、代。
  血管栓塞──促、结、代。
  “上列五个原则,相互有密切之关系。其余浮、沉、滑、涩、虚、实、长、短、散
  、动,此十者;皆不足为独立之脉。浮沉是指医者切脉而言,滑脉同于洪脉,涩脉与缓脉
  类似,虚实是相对的代名词,长短散动,皆不足象脉,故不赘述。
  “依旧说∶根据心脏左心室驱血力量之大小,以诀脉二十八脉,除“长短散动”不
  足以象脉之四脉,“促结代”之特殊脉,及指切脉动作之“浮沉”二脉──共九种脉象
  外;得十九脉而区别之。则洪、滑、数、实、紧、弦、疾、牢,属心脏驱血力量之大者
  ;微、涩、迟、弱、虚、濡、细、伏、缓、革、芤,属心脏驱血力量之小者。又伤寒论
  十字脉除浮沉二脉外,则大、滑、动、数,属心脏驱血力量之大者;弱、涩、弦、微,
  属心脏驱血力量之小者。虽此种分析粗疏,认此是治脉学人之快捷方式。”
  从上面这篇文本里推勘,我们可以知道∶脉动之迟数,关系血液流行的快慢,脉搏
  之软硬,关系心脏弛张的强弱,脉波之顿挫,关系心脏瓣膜的启闭;以心脏生理的变态
  ,直接观察到因病毒之波及侵扰于心脏血行之关系,间接掌握了病理机转的变化(即各
  脉之主病)及预后之良否(即脉症的忌宜)。虽然所说的仅仅是一个开端,但理论是符
  合实际的。其次,这篇文本里区分心脏排血力量之大小为两纲,也同于古医学中的“脉
  之阴阳”;伤寒论以浮、大、滑、动、数属阳,沉、弱、涩、弦、迟属阴,本篇则以阳
  脉属于心脏驱血力之大者,阴脉属于心脏驱血力之小者,看法虽不同,而原则是一致的
  。复次,这篇文本的思想论点,完全是环绕着柯韵伯所说∶“脉有十种,阴阳两分,即
  具五法;浮沉是脉体,大弱是脉势,滑涩是脉气,动弦是脉形,迟数是脉息。”的一段
  理论而阐述出来;体会深刻,具有至理,可以由此作进一步研讨中医脉学的阶梯。
  第六章·伤寒脉舌
  第四节·观舌形
  属性:伤寒自表传里。温热自里达表。全以舌苔为验。传里浅深。及里结多寡。亦以舌苔
  为验。里热渐清。谷气渐进。亦以舌苔为验。试先举观舌形之要诀。
  凡舌膜由三焦腠理直接胃肠。舌本由经络直通心脾肾。故舌尖主上脘。亦主心。舌中主
  中脘。统主胃与小肠。舌根主下脘。亦主肾与大肠。四边属脾。此为观形分部之要诀。
  【荣斋按】舌苔两字,当分别看。舌是舌的本质,苔是舌上所生的垢腻。舌以候元
  气的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至于分部,可区别为五∶(1)舌尖──候上焦心肺之
  疾。(2)舌中央──候胃与大小肠之疾。(3)舌根──候肾与二便之疾。(4)舌旁
  ──左以候肝胆之疾,右以候脾肺之疾。(5)舌边──候三焦膜原与两胁之疾。这里,
  以前后分三部,察上中下三焦;以旁边分两部,察左右两方。它与脉位之前以候前,后
  以候后,理相一贯。由于经验的证明,心热则舌尖红而起刺,胃有积滞则中腻,脾肾虚
  寒则根滑而白,肝胆湿热则舌旁黄腻,三焦蕴火,或湿温伏邪,则苔虽白而舌边必红绛
  ;方寸之地,部位分明,是信而有征的。
  凡出舌长而尖者。热未甚。尚宜透邪。出舌圆而平者。热已甚。急宜清热。出舌短。不
  能出齿外而形方者。热盛极。速宜泻火。若女劳复及产后坏症。舌出数寸者必死。又
  当别论。此为观验出舌之要诀。
  凡舌伸之无力者。中气虚。宜补中。满伸似有线吊者。舌系燥。宜润燥。麻木而伸
  不出者。肝风挟痰。宜熄风化痰。伸以 唇者。心脾热。宜泻火清热。伸出弄唇者。中
  蛇毒。宜解毒。伸出不收者。脾涎浸。宜控涎。如舌缩而边卷者。胃液燥极。宜清胃润
  燥。润之而舌仍卷者。病去而舌气未和。尚可养营益气。若卷而缩短者。厥阴气绝。舌质
  痿缩也。不治。垢腻揩去而舌仍缩者。亦不治。此为观舌伸缩之要诀。
  凡舌颤掉不安者。曰舌战。由气虚者蠕蠕微动。由肝风者习习煽动。宜参舌色以辨
  之。如色深红鲜红而战者。宜凉血熄风。紫红瘀红而战者。宜泻火熄风。嫩红而战者。
  宜养血熄风。淡红而战者。宜峻补气血。若舌软而不能动
  者。曰舌痿。有暴痿久痿之别。暴痿多由于热灼。每现于舌干之时。亦宜辨其舌色。
  如色深红而痿者。宜清营兼益气。紫红而痿者。宜清肝兼通腑。鲜红而痿者。宜滋阴兼
  降火。惟色淡红而痿者。宜大补气血。如病久而舌色绛嫩者。阴亏已极。津气不能分布
  于舌本。无药可治。此为观舌痿战之要诀。
  【廉勘】久病舌痿。由舌筋之麻痹。及舌实质之痿缩而来。或偏侧。或偏瘫。则又
  为神经软瘫。如延髓球麻痹。脊髓性筋肉痿缩等症。治宜大补气血。或可侥幸于什一。
  至舌挺出时振颤者。多见于温热病及酒客神经衰弱症。
  凡病而有苔者多里滞。宜导滞。无苔者多中虚。宜补中。病本无苔而忽有者。胃浊
  上泛。宜泄浊。病本有苔而忽无者。胃阴将涸。宜救阴。其苔半布者。有偏外、偏内、
  偏左、偏右之别。偏外者外有内无。邪虽入里未深。而胃气先匮。宜祛邪兼益胃。偏
  内者内有外无。胃滞虽减。而肠积尚存。宜通肠兼消滞。素有痰饮者。亦多此苔。宜蠲
  饮。偏左者左有右无。偏右者右有左无。皆半表半里症。但看苔色之多少。白色多。表症多
  。但宜和解佐温佐清。随症酌加。黄黑灰多。或生芒刺。及黑点燥裂。则里热已结。急
  宜和解兼下。又有从根至尖。直分两条者。则合病与夹阴寒症。从根至尖。横分两三截
  者。是并病症也。均宜随症用药。苔虽有形可据。皆为偏而不全。即全舌其苔满布者。
  虽多湿痰食滞。亦宜辨其为白砂苔。兼四边舌肉紫红者。为湿遏热伏之温邪。伏于膜原
  。急宜达原以透邪。白碱苔。兼四边舌肉皆腻者。为脾胃湿阻气滞。与食积相搏。急宜
  芳淡兼消导。此为观舌有无积苔。及苔偏全之要诀。
  凡舌有断纹裂纹。如人字川字爻字及裂如直槽之类。虽多属胃燥液涸。由于实热内逼
  。急宜凉泻以清火。然中有直裂者。多属胃气中虚。却宜补阴益气。切忌凉泻。更有本
  无断纹。而下后反见人字裂纹者。此属肾气凌心。急
  宜纳气补肾。若苔点如粞者。虫蚀居多。即苔现槟榔纹。隐隐有点者。亦属虫积。皆宜
  杀虫祛积。此为观舌断纹细点之要诀。
  【廉勘】舌上面本有细点如刺。名曰味蕾。主辨味。无火则平如无点。有火则突而
  起点。究竟有虫与否。还宜详审现症确凿。始可投杀虫祛积之剂。
  凡苔起瓣晕。皆脏腑实火熏蒸。多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