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节
作者:      更新:2021-10-11 20:40      字数:4828
  3)小肠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属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为小肠经井穴。
  4)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水湿之气不断地散热液化,所散之热上传天部,液化之液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生发金气。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
  2前谷
  荥穴,属水
  【穴义】小肠经气血物质在此冷降。
  【名解】
  1)前谷。前,与后相对,指本穴气血作用于人体的前面也。谷,两山的中空部位也。前谷名意指小肠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少泽穴传来的天部湿热水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散热化雨冷降,所作用的人体部位为胸腹前部,故名前谷。
  2)小肠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气血物质的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散热冷降归于地部,冷降之雨如极细小的水流,故为小肠经荥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冷降地部,表现出水的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热则泻之。
  3后溪
  督脉手太阳之会,俞穴,属木。
  【穴义】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督脉。
  【名解】
  1)后溪。后,与前相对,指穴内气血运行的人体部位为后背督脉之部。溪,穴内气血流行的道路。后溪名意指穴内气血外行于腰背的督脉之部。本穴物质为前谷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其外散的清阳之气上行督脉,运行的部位为督脉所属之部,故名后溪。
  2)督脉手太阳之会。因本穴有清阳之气上行督脉,故为督脉手太阳之会。
  3)小肠经俞穴。俞,输也。本穴气血由前谷穴传来,在本穴的运行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缩合,热散后的部分清阳之气上走督脉,缩合后的水湿之气则循经上行腕骨穴,本穴无气血物质的收藏转变,单纯为小肠经气血物质的传输之处,故为小肠经俞穴。
  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气血物质除别走督脉的气血为上行外,循小肠经传输的气血则为横向下行腕骨穴,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本穴属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纯阳之气和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纯阳之气循天之上部外走督脉,水湿风气横走腕骨穴。
  【功能作用】强化督脉阳气。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4腕骨
  手太阳经原穴。
  【穴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冷降。
  【名解】
  1)腕骨。腕,穴所在部位为手腕部也。骨,水也。腕骨名意指小肠经经气行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后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的水液,故名腕骨。
  2)手太阳经原穴。因本穴位处南方炎热之地,小肠经冷降地部之水因受外部所传之热复又气化,气化之气性湿热,同合于小肠经气血特性,为小肠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本穴为小肠经原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地部内注地之地部,湿热水气则循小肠经上行。
  【功能作用】生发小肠经气。
  【治法】寒则通之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5阳谷
  经穴,属火。
  【穴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吸热胀散上炎天部。
  【名解】
  1)阳谷。阳,阳气也。谷,两山所夹空虚之处也。阳谷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水气进一步吸热气化上行更高的天部层次,本穴如同阳气的生发之谷,故名阳谷。
  2)小肠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是吸热胀散循经传输,为动而不居,故本穴为经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胀散之气上炎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由天之下部上行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生发阳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6养老
  手太阳郄穴。
  【穴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化为纯阳之气。
  【名解】
  1)养老。养,生养、养护也。老,与少、小相对,为长为尊也。养老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同合于头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本穴物质为阳谷穴传来的炎热之气,出本穴后胀散并化为水湿成份更少的纯阳之气,与天部头之阳气性同,故名养老。
  2)手太阳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的气血运行通道狭窄,如孔隙一般,故为手太阳经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循皮部上行头颈的天部。
  【功能作用】充养阳气。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
  7支正
  手太阳络穴。
  【穴义】小肠经气血在此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运行。
  【名解】
  1)支正。支,树之分枝也。正,气血运行的道路正也。支正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流行。本穴物质本由养老穴提供,但因养老穴的阳气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肠经本穴处的气血物质处于空虚之状,因此经穴外部的气血汇入本穴并循小肠经而行,气血运行的通道为小肠正经,故名支正。
  2)手太阳络穴。络,联络也。因本穴气血为空虚之状,与小肠经相表里的心经之气随之汇入本穴,本穴有联络小肠经与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手太阳络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由小肠经外部汇入本穴(以心经提供的气血为多)。
  【功能作用】沟通心经与小肠经气血。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
  8小海
  合穴,属土。
  【穴义】小肠经气血在此汇合。
  【名解】
  1)小海。小,与大相对,为孝为阴也。海,穴内气血场覆盖的范围广阔如海也。小海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汇合,气血场范围巨大。本穴物质为支正穴传来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聚集的天部之气以云气的方式而存在,覆盖的范围巨大如海,亦含有一定水湿,故名为小海。
  2)小肠经合穴。本穴为小肠经气血的汇合之处,故为小肠经合穴。
  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为小肠经经气的汇合之处,气血物质的运行缓慢,有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缓慢地蒸散并循小肠经上行。
  【功能作用】生发小肠之气。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
  9肩贞
  【穴义】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阳气所在的天部层次。
  【名解】肩,穴所在部位肩部也。贞,古指贞卜问卦之意。肩贞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阳气所在的天部层次。本穴物质为小海穴蒸散上行的天部之气,上行到本穴后此气冷缩而量少势弱,气血物质的火热之性对天部层次气血的影响作用不确定,如需问卜一般,故名肩贞。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温。
  【运行规律】分散于肩之各部。
  【功能作用】散化小肠之热。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0臑俞
  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
  【穴义】天部中的水湿在此聚集。
  【名解】
  1)臑俞。臑,动物的前肢。俞,输也。臑俞名意指手臂下部上行的阳气在此聚集。因肩贞穴无气血传至本穴,穴内气血是来自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故名臑俞。
  2)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又有阳维脉、跷脉传来的阳气,故其为手太阳阳维跷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并下行天宗穴。
  【功能作用】冷降小肠经天部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11天宗
  【穴义】小肠经地部经水在此气化上行天部。
  【名解】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天宗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于天。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天宗。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循天部层次上行头颈。
  【功能作用】生发阳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2秉风
  手阳明太阳足少阳之会。
  【穴义】小肠经经气在此形成水湿风气。
  【名解】
  1)秉风。秉,执掌之意。风,穴内气血物质为运动着的风气。秉风名意指小肠经的气化之气在此形成风气。本穴物质为天宗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上行至此后,因吸热胀散而化为风气,风气循小肠经而运行,如被执掌指使一般,故名秉风。
  2)手阳明太阳足少阳之会。本穴物质为受热胀散的水湿之气,因其气血强盛,且在同一个天部层次传行,同合于阳明经多气多血的湿热之性及表现出足少阳胆经的风木之性,故为手阳明太阳足少阳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风气。
  【运行规律】散热下行于曲垣穴。
  【功能作用】吸附水湿,冷降小肠经阴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热则泻之。
  13曲垣
  【穴义】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
  【名解】曲,隐秘也。坦,矮墙也。曲垣名意指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本穴物质为秉风穴传来的风气,风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吸湿下行,至本穴后天部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沉降地部,脾土物质堆积如丘,如矮墙之状,故名曲坦。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富含水湿的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由天部归降地部并堆积穴周内外。
  【功能作用】沉降小肠经之浊。
  【治法】寒则灸之补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4肩外俞
  【穴义】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此外输。
  【名解】肩,穴所在部位为肩胛部也。外,肩脊外部也。俞,输也。肩外俞名意指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本穴位处肩胛上部,内部为胸腔,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胸腔相通,胸腔内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故名肩外俞。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胸腔内部外输体表。
  【功能作用】卸减胸腔温压。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5肩中俞
  【穴义】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此外输。
  【名解】肩,穴所在部位为肩胛部也。中,肩脊中部也。俞,输也。肩中俞名意指胸内部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本穴位处肩脊中部,内部为胸腔,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胸腔相通,胸腔内的高温水湿之气由本穴外输小肠经,故名肩中俞。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由胸腔内部外输体表。
  【功能作用】卸减胸腔温压。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16天窗
  【别名】窗笼,窗聋,窗簧,天笼。
  【穴义】颈部上炎之热由此外传体表。
  【名解】
  1)天窗。天,天部也。窗,房屋通风透气之通孔也。天窗名意指颈部上炎之热由此外传体表。本穴物质来自二个方面,一是肩中俞穴的上行热气由本穴上行头面天部,二是循颈项上行的炎热之气由里部外传本穴的表部,穴名之意即在强调由里部外传本穴表部的这部分气血,本穴的散热作用如同打开了天窗一般,故名天窗。窗笼、窗簧、天笼名意与天窗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