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节
作者:天马行空      更新:2021-08-21 21:28      字数:4762
  宛娘此刻对温宥娘不仅是言听计从,这一番话更是听得眼角发红有流泪的势头,“谢姐姐指点。以前妹妹有对不住姐姐的地方,姐姐可千万大人不记小人过。”
  温宥娘笑出了声,“咱们俩能有什么?姐姐让着妹妹不是应该的么。今晚可赶紧了睡,明天三更天怕都得起床呢。”
  宛娘嗯了一声,等温宥娘睡过去了才睁大了眼。
  以前她一直被筠娘算计,在二房里不得父亲喜欢,在祖母那又有比她更受喜欢的大姐姐,大房的慧娘甚至连名字都起得比自己好,整个温家似乎就她一个人是没人疼的。
  筠娘她可以说是庶出,假装不在意父亲的宠爱,反正身份没有自己贵重。慧娘深得父母宠爱,不管是大伯还是大伯母娘家,都要比二房要强势,她也得罪不得。只有大姐姐宥娘,幼时丧母,父亲不疼,舅家还是那样一般落魄人,却在祖母面前比自己要体面。凭什么?
  她自是不服的,所以一边巴结着,一边深藏着内心里的嫉妒。
  直到如今,她才知道自己有多傻。有这么一个隔房还处处为自己打点的姐姐,她还用嫉妒什么?
  宛娘终是睡意来袭,困顿的闭上了眼。
  第二日,两人虽不至于真睡至三更天便起,但因温宥娘要再次巡查诸事,宛娘更是要亲手下厨制作点心,在五更天就起了身。
  厨房里因有宛娘在,温宥娘是极为放心的,便去看了园子里的摆设。
  戏台子一直到昨日才搭起,温宥娘自然是不会给人动手脚的机会,直接让仇氏的人负责搭建与看守。
  剩下的也不过是花卉的摆放,为防被破坏,温宥娘从来都是当日早期亲自督促花匠与仆人摆放。
  等园子里的花卉按照心目中的想法摆好,夏荷已重新回到温宥娘身边,对着她一笑,接过旁边人手里的灯笼吹灭,温声道:“姑娘,天亮了。”
  作者有话要说:
  ☆、019  仇家巧上门
  温宥娘看了一眼园子中的花卉,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散发出勃勃生机,姹紫嫣红,“今个儿天气好,倒不用担心没搭棚子了。”
  温宥娘为了省银子,又因时间不够,并没有搭建棚子。最怕那雨不请自来,让赏花宴成了听雨会。
  这一大早的就见了日头,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咱们大少爷可是小三元,连老天都庇佑呢。”夏荷望了望天,轻飘飘道,“天一真人也是神机妙算的仙人,说没雨就没雨。可见姑娘跟大少爷一样福泽深厚。”
  每每香火鼎盛的道观、寺庙,必然有能人所在,长春观如此出名,自然就应在了会看天气的天一道长身上。
  温宥娘带着人往回走,边走边道:“不过三月,天气凉着,还是要烧几盆炭火出来才行。”
  夏荷笑道,“姑娘都放心,这些都是秋菊姐姐在准备,定然不会出错。”
  放心,她放哪门子心,这会儿她倒是不担心仇氏赏花宴上使些不入流的小手段了,人家直接朝着她嫡亲弟弟下手,怕是想着横竖她要出门子了。
  等她嫁出去个一年两年的,在兴国侯府还没站稳脚跟,又被羁绊着管不了娘家的事情,这时候温余卿不死就是在浪费机会。
  等到温余卿死了,连半个依靠都没,在兴国侯府要立足也更没资本,然后自然就是炮灰中的炮灰。
  大家都是当了□□还要立牌坊的人,谁不知那点手段。
  温宥娘坐在梳妆台前,由着夏荷给她重新梳妆。
  铜镜中自己的影像影影倬倬,跟现代的玻璃镜的视觉效果完全不能相比,最为显眼的头部看起来也有些抽象。
  “外祖父可有让人带话?”温宥娘问。
  夏荷精心梳着头,轻声道:“见着了伯爷的,今日四位太太都要来呢。等待会儿大太太来了,就知道那是什么药了。”
  温宥娘偏头摸了摸自己的发髻,十分满意夏荷的手艺,笑着道:“好了。你也快去梳洗梳洗,等会儿还有得你忙的。”
  夏荷仔细打量了温宥娘一番,见着装上并无差池,这才应了声,又小心翼翼地把梳妆台上的首饰盒子收了起来锁住,放进了柜子里。
  “姑娘,”夏荷捏了捏手中的铜制钥匙,正准备询问将钥匙交给谁保管便见绿珠跑了进来,不由得皱眉,“绿珠,不经传唤就往姑娘屋子里跑,成何体统?”
  绿珠从外门跑到内门,跑得一门子汗,压根儿就忘了规矩,这会儿被夏荷呵斥,竟依旧没回过神,只巴巴的看向温宥娘,张嘴道:“姑娘,仇家的人也来了。”
  “仇家?”温宥娘闻言也跟着皱了眉头,也没空计较绿珠规矩上的事情了,“我记得可没给仇家递帖子吧?”
  绿珠连连摇头,“没帖子,是先进了那边夫人的院子,让身边人把礼送来的。听说也带了自家的哥儿在外院里。”
  “来的是世子夫人?”温宥娘松了眉头,挑眉问道。
  绿珠点头,“还有仇府大房太太。”
  温宥娘对着绿珠摆摆手,让她退下了才坐在凳子上轻敲桌面,暗想这两人前来是为何。
  按理,她与仇氏的两个嫂子可都没有什么交情,祖母与她们俩更没有。
  仇府大房便是原配嫡子,只因早产体弱,长期重病在床,又加之有腿疾,所以世子之位落入了小廖氏之子之手。
  不过小廖氏也是有手段之人,怕被人诟病苛待原配之子,硬是让残疾且体弱的原配嫡长子娶了书香门第的嫡长女。
  能让嫡长女嫁给一个残疾没有功名的母亲,自然也不是亲生的了,与小廖氏一样乃是继室。
  只是那一家继室并不是姐死妹继,而是因原配家世落魄又短命,男方另续娶了别门闺女,因善妒且贪婪又娘家得力,趁着丈夫不在,便将碍眼的原配女嫁了个瘸子,倒让丈夫得知之后无可奈何。
  温宥娘能知这般清楚,还拜那继室所致,因将嫡长女嫁个病瘸子不说,竟然还想贪图原配嫁妆,最后被逼得无路可走的嫡长女大闹婚礼,将此事闹翻了出来,只拿了三千银票进门,其他母亲留下的嫁妆一分不要全捐给了族中。
  因族长嫡长女嫁了个瘸子本就让族中颇有气节的士子不满,又见继室贪图原配嫁妆,让嫡长女在婚礼上闹了出来,丢尽了脸面,便几个族老一商量将那继室给休弃了。
  继室娘家得力,见自家女儿被休,自是不肯罢休,加之朝中御史弹劾,那本升任京官的丈夫便被撵出了京城,一直在七品上徘徊,终生再也没有入京。
  而那继室虽被休,不过育有二女,到底也真不曾有过报应。
  那嫡长女自幼被继室苛刻,脾性刚烈,又被嫁给了个病秧子,对小廖氏之恨不低于自己的继母,多年龃龉下来,又招了一个跋扈的名声。
  温宥娘要打听仇家,这一打听最先打听到了就是这嫡长女的事情。
  不过五年前,这嫡长女也不知撞了什么大运,竟然有了身孕,三十好几的妇人,竟生了个儿子出来。
  外面的人皆觉得这不可能是大房的子嗣,怕是偷人所得,不过见着那儿子与老子一样病怏怏的,那怀疑才去了两分。
  这儿子一生,又因爵位继承之争让仇府也热闹了一回。
  大隆律例,功勋之家,嫡长继承,嫡长早夭,嫡长子嫡子继之,嫡长子无嫡子者便嫡次子继之,以此类推,最后才是庶出长子,次子等等。
  然而嫡长子未死,只因身有天疾不得请封,前些年没有子嗣世子之位自然在二房那一边,如今有了子嗣,这继承权又该怎么算?二房是否该辞去世子之位,还给嫡长孙?
  爵位传承从来不只是家事那般简单,关乎国之律例,朝上的大臣们自然要争得耳红脖子粗。
  从仇统领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偏向二房的,且不说继室乃自己心爱之人,就说大房嫡长孙体弱有早夭之相,且来历不明,又怎的比不得自己精心教养文武皆通的儿子?
  从大房的角度看……大房倒是通透,直接上表说自己自幼体弱,能活到今日得子便是天幸,不敢有多妄想,直接把世子之位给推了。
  本就没他的份,却在朝中相争时推了一手,倒是让个病秧子得了谦让的名声。
  加之因是推让,他弟弟的世子之位便有些微妙,至少在朝中是嫡长孙继承还是嫡次子继承这个问题被那一封上表给压下去了,给了自己儿子继承爵位的机会。
  那份上表也似乎写得十分微妙,具体写的什么温宥娘不知道,不过她知道自那份上表之后,有些人看小廖氏的眼光就有些不对。
  她还记得有个跟仇家不和的夫人还说过小廖氏害残了嫡长子的话。
  不过因两家有怨,仇家势大,大多人听了也就笑笑,觉得那家夫人不知事,怕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故意杜撰的胡话。
  温宥娘与仇家素无来往,仇氏两房的人都借着看小姑子的名义上门来,文武不相通,且温家二房夫人娘家不弱,怎么看也不是来恭贺温余卿小三元趁机修好的。
  那么只有大房了,大房舅家落魄,大房太太的娘家至今没有再得势,自然要想多结交。
  不过温余卿才一个小三元,又哪一点值得仇氏大房结交了?
  温宥娘想不明白,也没时间再想,跟夏荷道:“钥匙今日就放你那了。你先去换了衣裳,让人盯着外院一些。仇家大房的是瓷瓶儿,二房的是霸王,别让他们俩跟别家的郎君起了争执。”
  “是。姑娘。”夏荷把钥匙往脖子里一挂,因新得了指示,急冲冲的走了。
  剩下温宥娘一个人坐在屋子里,想了会儿没得想通便起身往外走去。因四个贴身大丫鬟都被分派了任务,身边少不得丫鬟跟着,就让绿珠跟在了身边。
  “今日怎的去了外院?”温宥娘边走边问。要知道姑娘身边的丫鬟,哪能随便与外院相通,脚踏出外院更是坏了规矩了。
  绿珠换了套衣裳,已然回过神,听温宥娘发问,心中一紧,忙辩解,“大少爷今日起得早,却是穿得单薄了些。司墨与司画不得进内院,姑娘又不许旁的人沾手大少爷的事情,奴婢瞧见了便取了大衣去。这才瞧见仇家的人来了。”
  温宥娘闻言又问:“司琴、司棋呢?”
  绿珠见主子并无怪罪之意,这才松了心弦,语气也松快了两分,“本来奴婢也去寻了司琴与司棋,只是她们俩说大少爷这几日不知为何不想让她们伺候了,正着急得不行,就托了奴婢将大衣带了去。大少爷瞧见奴婢之后也不怎的高兴,又有外人在,奴婢不敢多问,便径直回了后院了。”
  温宥娘嗯了一声,走过长长的廊道才停下训斥,“你是我院子里的人,又是管着裁衣的,贸贸然出了内院,外院若是有人犯了口舌,你可还有活路?我还要不要闺誉?”
  温宥娘眼角扫过一脸发白的绿珠,没等她回话,接着道:“下次若有这种事,便让人带话给司墨与司画,让他们两人在二门外候着就行。”
  绿珠连连应声,跪下去磕头认罪,温宥娘见她是真被吓住了,这才安慰道:“好在今日外客还没有入门,便只罚你一月月例。你可有异议?”
  温宥娘待奴婢自来宽厚,要差事办得好,偶尔打赏便是五两银子,当得大丫鬟半年月例,绿珠在制衣处办差,也常被打赏,被扣一月月例并不心疼,跟自己闯的祸相比更算不得什么了,连忙认罚,“姑娘,是奴婢思虑不周,一月月例太低,不如罚三月的罢,好让奴婢长个记心。”
  温宥娘晒然,她一个心机深沉的,倒把自己身边的人一个个带得都跟人精似的了。这自罚三月,也是怕自己对她有了疏离之心,也好让自己知晓她是一心向着她,不敢有二心。
  “那就三月。”温宥娘抬步道。
  弟弟虚岁十二,已到可以定亲的年纪,不用别人提醒,怕自己也觉得不好再住在后院里了。
  只是住在外院,内院不得插手,她又如何放心。
  好在这等顾虑在今日后便可解,再无后顾之忧。
  作者有话要说:
  ☆、020 一片慈母心
  日头正好,温府大门外马车云集,下马车的人互相恭维着一起进了大门,男客在外院,女客进内院,一切都井井有条,彰显着温府的荣耀。
  天子近臣,一门尚书,探花之子,小三元之才,即便温宥娘的帖子并没有发出多少,遣下人来送礼的马车也络绎不绝。
  饶是前世出身于豪门的温宥娘,也不得不感叹怪不得权势一词可贯穿历史几千年而不歇。
  温府不过一门尚书一探花一小三元便让这么多人趋之若鹜,更别提六部之中最为显贵的吏部,上面更有三省高官。
  这人情往来,又哪是朝廷那点奉银养得起的。
  不过这与她一个女儿家又何干呢?她这一生,无非是想嫁个简单的人家,有个可靠的娘家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