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节
作者:淋雨      更新:2021-07-31 11:23      字数:4846
  “皇上,请放我下来,我,我还没长大呢。”我急道。
  “朕说你长大了就长大了。”
  “我连月事都还来过怎么能算长大呢。”管不了了,先稳住他再说。
  “什么?”他迟疑地看看我。
  “嗯,真的。”我向他很诚肯地点了下头。
  “你今年有十五了是不是,朕的后宫中跟你年龄差不多的比比皆是,她们都有了,你为什么没有?”
  “我也不知道啊。”我无辜道。
  “来人,传太医。”他大喝一声。
  “皇上,您要把我是女人的事嚷得天下皆知吗?”
  “朕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哈哈。。。。。”他突然笑了起来。
  “皇上,您意不在我吧,难道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吗?”
  “哼,朕当皇帝五年了,忍得够久了,朕一天也不想再忍了。”他放下我,恨恨地转身看着门外。
  “皇上,这是怎么了?”我小心地问道。
  “朕还年幼的进候,母妃就去世了,我是成皇后养大的,登基的时候,当时后宫得宠的喻贵妃,杨淑妃她们的家族势力很大,父皇晚年太昏庸了,竟让他们的势力发展的那么大,这些年我暗地里发展了我的势力,我要很快地拿下他们,做真正的皇上。”
  “皇上,您准备如何拿下他们。”
  “朕已经全部想好了。”
  “原来皇上做大事前要近一下女色才行。”
  “你说什么?”他怒道。
  “皇上,既然要拿下他们,肯定是大事,要细之再细,况他们党羽众多,稍一不慎,他们就会卷土重来,皇上在这关键时刻不想着如何运筹维握,反倒想着微臣。。。这实在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篇。”
  “你说的对,是朕太高兴了,一想到要把他们彻底清除出去就万分高兴。想与你一起分享。”他紧紧握住了我的手。
  “谢谢你,等会你陪朕去大殿,看着朕如何处置这些个奸佞小人!”我暗松了口气。
  说话天就亮了,我跟在皇帝后面上了朝。底下那班老臣看到我在皇帝后面,惧是一愣。
  “皇上,这不合规矩吧,他怎么。。。”杨丞相黑着脸道。
  ";杨爱卿多虑了;朕一早就宣了他进宫处理一些事情。并非你想的那样。";皇帝坐下后沉着脸道。众人也不好说什么。于是例行公事,太监扯着公鸭嗓子道。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皇上,臣有本奏。”丞相手一拱道。
  “爱卿请说。”皇帝眯着眼道。
  “皇上登基已有五年,至今还未曾立后,国不可一日无后,请皇上。。。。”他话还没说完,底下其他一些大臣已按耐不住,纷纷站出来附和。
  “好吧,那就立杨丞相之女杨玉莹为后吧。”皇帝不紧不慢地说。底下人抽气一片。这些年皇帝要了好多大臣的女儿入宫,这杨臣相之女听说已有十八,提亲的快把他家门槛都踏破了,但是就是没听说她把女儿许给谁家了,原来是这样呢。我不解地看了看皇帝。他朝我笑笑,示意我稍安勿燥。
  “钦天监选个好日子呈上来,臣相此事就全交由你来办了。”
  “是。”丞相喜不自胜。多年前有人来跟他说不要把女儿轻易许人家,他一直在等,等的女儿都在怨他了,如今总算苦尽甘来了。
  “俞爱卿,黄河水患治理的怎样了?”皇帝话题一转。
  “皇上,黄河本就太长,上面修了下面决堤,下面修了上面决,至今还没有完全治好。”俞安是工部侍郎。
  “朕记得你在先皇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在治理黄河了,至今只怕没有二十年,也该有十几年了吧。”
  “皇上,臣惶恐。”俞安汗道。
  “那你可有根本治理好黄河的法子?”
  “这。。。?”俞安转身看了看丞相,但丞相装作没看到。皇帝假装没看到。
  “那就换人吧,从今日起你先回家休息吧,朕会另选良才来治理。”
  “皇上,俞大人治理了黄河这么多年,深知黄河习性,别人恐怕不能担当此重任。”丞相在一边道。
  “但是他也拿不出切实的法子不是吗,朕不能让朕的臣民年年受灾啊,朕已下了决心一定要治好黄河水患。爱卿先退下吧。”
  “孙爱卿,如今国库有多少存粮?”
  “因为黄河年年水患,所存粮食早就拿出来发放给灾民,所以并无存粮。”孙白扬并不显慌张。但我已经听出门道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勾结在一起的。只不知这些年他们私吞了多少公家的钱粮。
  “是吗?给你一个月时间给朕征得三十万旦粮食上来,记住,不得扰民,否则定严惩不怠!”
  “皇上,这如何使得?”
  “退朝。”皇帝看了看下面窃窃私语的一片,冷冷地说了句。
  “皇上。”我看向声音来源。原来是爷爷和父亲。
  “两位刘爱卿有何本奏?”
  “皇上,臣不才,殄居上位,不能为民造福,而且家中老祖在世,不能承欢膝下,愧疚之心深感五内,故请皇上准臣等告老还乡,以慰一片赤诚之心。“爷爷跪道。我点点头。赞许之情溢于言表。
  ”准奏。职位由文渊阁大学土继任,退朝。“一闪身走了,留下一殿惊愕的我们。
  [正文:第十八章  走马上任]
  这皇帝搞什么飞机,扔了颗炸弹就当缩头乌龟去了。我气得直翻白眼,朝中众人对我这个十几岁的毛孩子当上六部尚书,外加刑部侍郎,再加文渊阁大学土是怨声载道。我也是苦不堪言。古今中外还没有一个人象我这样身兼数职的,而且不在一个层面上。
  我冷眼看着他们纷纷上书,我已经不去前殿站班了,懒得听那帮老臣们吵架,反正烂摊子是皇上丢的,自是让他去解决。我只去上书房教王爷皇子们念书就行了。
  那帮老臣吵也没吵出什么结果出来,臣相忙着嫁女儿,俞安被解职在家,孙白扬要筹集粮食,六部尚书告老,前朝的重臣们一个个不知不觉中就这样让皇上给弄的噤了声。
  十天后,皇帝派人来让我上朝,当我换了新的官服走进朝堂的时候,众人更是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因为我跟皇帝说了他派给我的官职太多了,我到底要以哪种身份站在朝堂上,皇帝让我随意,连官服也准我自己设计。这让我哭笑不得,因他们的官服颇象唐朝的样子,但我不想穿跟他们一样的衣服,于是突发奇想,设计了清朝王爷穿的那种官服,那样比较宽松,不用束很瘦的腰,但这种衣服要梳大辫子配着才看的顺眼,我只好将我满头的青丝放下来,梳成了一个大辫子。当然不用剃头的。当我打扮好了站在皇帝跟前的时候,他脸上的惊喜半天没有隐去。
  “很好看,很适合你。有空替朕也设计两套来穿穿。”我原来以为这身设计只能没人时在家穿穿,没想到那么受欢迎。
  更没想到,没过多久,官员们一个个的效仿我的服饰,着实让给我做衣服的那家布庄发了一笔。
  大殿上,顽固势力终于意识到什么了,准备反扑,他们举荐了很多人来代替俞安,但只会爆露他们的那一根滕上的瓜,皇帝正苦于无法一网打尽呢,乐得在那儿听他们拿方子,时不时她朝我抛抛媚眼。我只低着头,状似用心听着他们的方法。
  这黄河,我记得在古代汛期到时,下游一片汪洋,多少百姓因此逃离家园,流落在外,象在二十一世纪根本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不如。殿上已经半天没有声音了,我抬头看看,只见皇帝脸色铁青,谁惹到他了?我不禁错愕。
  “众卿还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吗?”皇帝冷冷地。
  “皇上,臣愿效犬马之劳。“我站出了队列。众人一惊,皇帝不可思议地看着我。
  “刘爱卿,你在朝中可有很多事要做哦,怎么可以外调呢?”皇空似在给我找台阶下。但我并不想领他的情。
  “皇上,臣以前有幸听过一位云游的人讲起过黄河是母亲河,他当时有跟臣提过一些治理黄河的法子,臣想去试试,也许就不会再出现洪灾了。”
  “那你可以把法子提供给要运河治理的人,何必亲自跑一趟?”
  “皇上,毕竟那只是听闻,还是要经过实地考察才能决定的。不能儿戏的。”我最主要的一点是治好黄河,但更想避开他伸向我的魔手。
  “皇上,刘状元此举真是太得人心了。”好几个大臣抓住了时机,出来和道。朝中大臣以前还叫我一声大学土,自从兼了好多个职位后,他们不好称呼我,都叫我状元了。他们心里的小九九我哪有不清楚之理。
  “皇上,刘状元真是国之栋梁啊。。。。”于是在大部分人的支持下我成了治理黄河的钦差。
  “皇上,因为黄河治了将近二十年,其中必有很多地方是死角,臣乞皇上赐尚方宝剑一柄,以备不时之需。”当然我可不想只拥有花架子,要实权才能切实给百姓做事。皇帝只好赐了他随身带的一块玉给我,并当众喧布,见此玉如见皇帝本人,要行三跪九叩之礼。我乐呵呵地把玉放进了怀里。斜眼看到皇帝脸色铁青。径自回宫去了。我也随着人流准备出宫。还没到宫门口。
  “状元爷留步。”我一看,是皇帝身边的小李子。
  “何事?”
  “万岁爷有请。”他在耳边低声道。我在宫门口停留了会,等大家都散去了,才随他去了御书房。
  “说,你今天为什么要跟朕唱反调?”皇帝气急败坏。
  “皇上,朝堂上为这个问题已经商量很久了,现在正是黄河旱季,是治理的最佳时机,怎么能迟迟悬而不决呢?若再拖下去,受苦的岂不是百姓?”
  “原来雨妃这么爱朕的臣民啊?”皇帝听了我的话,笑了起来,走上来拉起仍跪着的我,向他怀里扯去。我不想跟他翻脸,只好顺势跌进他怀里,他的唇立马就上来了。
  “唔,唔。。。皇上,不要这要,让人看见了不好。”我从他怀里滑了出来,躲到了桌子的另一边,皇帝满脸的情欲。
  “朕想天天看着你,所以让你站在朝堂上,其实朕一切都有安排,你可以什么都不做的,为什么你要做钦差啊?。。。”皇帝嘴里喃喃自语。
  “皇上,这治理的时间也不会太长,我很快就会回来的,到时说不定我已经长大了。”为了安抚他只好先顺着他了,等离开了再说。
  “好,你只需去做做样子就行了,待些日子朕就派人去替你。”皇帝无奈道。
  “好。一切都听你的。”我装做害羞状。没想到那样子又让皇上对我有想法了。正好门外传来一声很哆的声音。
  “皇上,刚慈宁宫的人来传话,说今日太后她身子不舒服,让您去瞧瞧。”皇帝紧抓着我的手松了一下,我正庆幸,谁知他快速地亲了我一口,出去了,我这里真是又羞又气。死色狼!
  出发前,皇帝派人来找了很多次,但我以筹备出行为由推掉了。直到出发时才在城门口看到了他,他看我时一脸的欲求不满。我装作没看到。因为一个月时间没到,三十万担粮食还没筹满,我只拿到了十万担,估计那帮贪污犯心里疼死了,背地里不知道如何算计我这十万担粮食,我就让欧阳嫣负责帮我押运。上官云兮给她护法,有了她们我不用烦的。
  最遗憾是走前没见到义兄,本来说好了今年冬天带我去玉笔山庄过冬的,现在没戏了。不过没想到后来更有惊喜。
  我一身官服,骑在马上,是何等的英姿飒爽。送行的不知有多少是那些个名门淑女,她们随着皇帝送了我一程又一程,看那皇帝的样子恨不能就跟我一道去了。
  “皇上,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回吧,朝中还有很多大事等着你去裁定呢。”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那好吧,你一切要小心,有什么困难只管给我来信。。。。。”絮絮叨叨的,好象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老太婆。众臣这才发现我在皇帝心中的位置。有的高兴,有的担忧。
  终于皇帝回去了。我带了大概二百亲兵,都是皇帝从侍卫营里挑选出来的,其实哪用的着这么多,要我说有个二十人就很多了,但是皇帝不依,一定要我带这么多人上路。到了第一个驿馆。我把他们重新分了编制。二十人一组,每组选出一个人带头,除了一队仍是亲兵模样,跟在我身后一路接受着各地官员的拜见,其余全部安排去做了别的事,打听消息的,传递消息的,探情况的,探路的,明着保护的,暗里保护的。他们都受了皇帝的特别交待,要一路听从我的命令,于是也没什么意见。
  京城离黄河快马加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