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节
作者:连过十一人      更新:2021-02-17 12:08      字数:4819
  揽在了怀里。
  寒冷的上海滩的清晨,一家三口在码头紧拥在一起,太阳从乌云的后面悄悄探出了头,海面一片波光掩映……
  作者有话要说:姐妹们,端午快乐,O(n_n)O~
  44(42)返沪
  这一年的冬天很冷;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一九三四年春节一过;谭央就要离开上海回德国上学了;走之前;她和毕庆堂回了趟同里。从民国十三年到民国二十三年;谭央深爱着的父亲离开她,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了。
  烟雾蒙蒙的水乡安守着自己的本分;脉脉如流水,日积月累将静默铸成了永恒。清晨,毕庆堂和谭央带着两个随从,拎着祭品去了谭央父母的墓地。去的路上毕庆堂就同她商量,“不要触景生情;不要太伤心,到时候我把咱们的情况说给两位长辈听,免得你一说,又要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像那年一样再病一场就不应该了。”
  到了地方,他们倒是愣住了,碑前摆着几个碗,碗里放着风干了的点红馒头和皱了皮的水果,旁边还有一坛酒,那是谭央父亲生前最钟爱的——济宁金波酒。“前两天刚有人来祭过父亲,是谁呢?”谭央蹲□,抚着墓碑自言自语的说。“会不会是在同里的什么亲戚朋友?”毕庆堂提醒她。谭央摇头,“父亲在同里一向深居简出,没什么朋友,几个亲戚也是母亲娘家的远亲,来往很少,马叔叔还在天津,我实在是想不出会是什么人。”
  毕庆堂也没吭声,将那坛酒挪了挪,摆上他们带来的祭品。之后,他的目光又落到了酒坛上的那五个字上——“济宁金波酒”,他眉头下意识的跳了跳,不知想的什么。接着谭央开始与父母说自己这两年来的事,说着说着就有些伤心了,毕竟自己的小家庭、自己的上进、自己的幸福,亲人都无法亲历目睹与分享,的确是人生的一大憾事。谭央说得差不多了,毕庆堂才猛然想起来,他刚才一力担当下来要替谭央说的话,他竟然都忘了。
  从墓地回来,走在同里的街上,谭央看着一家很大的铺面,轻声说,“那儿原来是家不大的药铺,父亲病着的时候,我总去那里抓药,没想到,现在开得这么大了。”毕庆堂的眼皮不易察觉的抽动着,很敷衍的嗯了一声。
  那天晚上回到毕公馆,谭央因为累了,很早就和女儿上楼休息了。毕庆堂将书房的门关紧,拎起电话听筒拨了号码,继而用不高的声音寒暄着,“张局长吗?这么晚叨扰,真是不好意思啊!哈哈,你们警察局是什么地方呀?我怎么会常去?我毕某人可是守法的良好公民……”
  谭央回海德堡后,投入了紧张的学习中,暑假由于学业紧张,谭央没有回国,倒是毕庆堂带着五岁的言覃来到德国看妻子,在海德堡盘桓数日方离去。1935年8月,作为德国总理的希特勒兼任了德国总统,并将总统与总理两个职务合二为一,称为元首。德国国内的局势由此发生了变化。
  一九三五年的年底,谭央从德国发来电报,说是要推迟三个月回上海,毕庆堂看见第一句,又气又恼,待到看见第二句,又眉开眼笑起来,她说她打算抓紧完成学业,回来就再不走了。
  转年刚过了春节,午夜时分,上海的码头上,一盏盏煤油灯吊在高高的木杆上,随着海风摇摆着。灯下的岸上站着三五成群的人,有的人抄着袖口掂着脚,望向漆黑的海面,他们时不时的交谈,从口鼻呼出的白气烘托出上海冬夜的寒冷。毕庆堂披着一件大衣站在汽车旁,手中捏着一支烟,带吸不吸的,随从、司机和他站在一起,说着可有可无的闲话。
  这时,一阵汽笛声由远及近,海面上渐渐的勾勒出了轮船的轮廓,毕庆堂撇下手中的烟,紧走了几步,嘈杂拥挤的人群集中目光看着船舷。这趟船上的人很多,由于欧洲局势不稳,不少留学生都提前完成了学业归国。即便满世界都是乱世动荡,归国回乡也总是人的本性。
  毕庆堂蹙着眉看向出口,直到一个身影晃动在他的视线里,他一笑,整个面部的曲线也都柔和了起来。毕庆堂喊了一声,“小妹,我在这儿!”说着,他摘下头上的礼帽挥了挥,推开人群向谭央的方向挤过去。谭央看见毕庆堂,眼睛一亮,脆脆的喊了声大哥,便往这边跑,到了近前,毕庆堂将手上的礼帽狠狠的扣到谭央的头上,“臭丫头,终于给我野回来了!”
  谭央笑呵呵的望着他,毕庆堂本是顺势去揽她的肩的,却看见了她手上拎的箱子,于是就接了过来。“这么沉?”“书嘛,全是书!”“还有东西吧?我叫人去船上取。”说到这儿,谭央像忽然间想起了什么似的,回身道,“噢,大哥,我给你介绍个人,多亏了他帮我把箱子拎下来!”
  顺着谭央的目光,毕庆堂看见了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戴着金丝眼镜,白净斯文,他站在几丈远的地方冲着毕庆堂点头,礼节性的一笑。谭央走了几步过去,“胡先生,真是失礼了,忘了给您介绍,这是我的先生,毕庆堂。”然后谭央挽着毕庆堂的胳膊说,“大哥,这位是胡连城,柏林大学的法学博士,一路上多蒙他照顾了。”
  毕庆堂将手伸过去,两个人握了握手,“胡先生,内人给您添麻烦了!”胡连成摇头笑,“哪里,大家背井离乡,是要相互照顾的,”说着,他扶了扶眼镜,眼睛里闪过一丝读书人不常有的狡黠,“谭经常和我说起你。”雄性动物对威胁是异常敏感的,闭着眼用鼻子闻都闻得出来,这话里藏着含混不清的亲疏远近,叫毕庆堂听了异常恼火,待要反唇相讥,倒是谭央扣住毕庆堂的手臂,带着几分不悦抢先一步说,“大哥,我逢人便爱念叨你,大家听烦了,私下也都笑话死我了。”
  这种时刻,妻子表现出来的同仇敌忾叫毕庆堂心中飘飘然起来,他带着居高临下的胜利感,谦虚着,“就我也值得你到处念叨?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胡连成听罢,不尴不尬的笑了。
  胡连成见自己寻了个没趣儿,便将箱子放下,笑着对谭央说,“谭,既然有人来接你,我就先走了。”说罢,很有绅士风度的微微欠身,要走之前还对毕庆堂点了点头。“胡先生,家里人没来接吗?”毕庆堂随口问了问。“噢,我没告诉家里人我回沪的确切时间。”毕庆堂摸了摸鼻子,爽快一笑,“走,我们送胡先生回家。”接着,毕庆堂不由分说的将胡连成往车上让,异常热络。谭央见状,似乎领悟出毕庆堂的用意,颇为怨怼的白了他一眼。
  胡连成见实在没法推托,便硬着头皮上了车。毕庆堂一开后排车门,就看见一个梳着童花头的小姑娘,躺在车后座的羊绒毯里呼呼大睡。谭央见了连忙坐进去将女儿小心的抱在怀里,言覃吧唧了两下嘴,在母亲的怀里继续睡觉。谭央一味的开心,还埋怨着毕庆堂,“大哥,你看你,这么晚也要把囡囡折腾出来。”毕庆堂转身看着胡连成,吐着苦水,“你看看,都不说大半夜的把我折腾出来,心里只有我们这个宝贝女儿。”胡连成笑了笑,讪讪的说,“在船上谭小姐说她有个六岁的女儿,还以为她是玩笑呢。”毕庆堂本来想说,你不愿相信的,你就以为是玩笑呀?可话到嘴边,他又“慈悲”的收回了。
  在车里,谭央守着女儿,眼里心里只有孩子,大哥长大哥短的问了不少女儿半年来的情况。坐在毕庆堂旁边的胡连成颇为无趣,只有转头看向车窗外。后来谭央觉得有些冷落了客人,就对毕庆堂说,“大哥,咱们先送胡先生回家吧?胡先生,您府上在哪里?”也不等胡连成回答,毕庆堂就笑着说,“我的傻太太呦,人家是咱们的邻居,也住在福煦路,胡府的大公子胡连成,你呀,什么都不知道。”
  胡连成听了,谦逊的笑了笑,“看毕先生说的,连城实在是不值得一提的人,哪像是毕先生的名号,喊一喊,半个上海滩都要颤一颤,三教九流,提了您的名字,都好用。”他,点到为止。毕庆堂冷笑一声,“哪里,比不得令尊啊,甭管旧天下新世界,他都是顺风顺水,官运亨通噢。”他,也点到为止。
  胡连成脸上的表情有些不自然,换了个话题,“其实,赴德留学之前,我恰巧参加了毕先生和谭小姐的婚礼,只是当时离得太远,时间又太久,要不是谭小姐在船上说,我还真是记不起来了。”谭央听了这话,将言覃身上的羊毛毯掖了掖,笑着对毕庆堂说,“大哥,您看,这世界多小啊!”也不等毕庆堂说话,胡连成又说,“我听谭小姐对毕先生的称呼,想必二位是表兄妹结亲吧,其实旧式婚姻也是有幸福的,不能以偏概全。”
  毕庆堂噤了噤鼻子,“我们不是包办婚姻,按时新的讲法,算是自由恋爱,我们的结合,她家里的长辈还反对呢,你别看她当时岁数小,也是很倔强的。”他心不在焉的说,侧脸看向谭央,只见她一缕头发被刚刚外面的风吹乱了,于是摘下手上的皮手套,为她轻轻的拢了拢头发,继而将手缓缓收回,脸上带着笑,靠在椅背上再不说话了。胡连成没精打采的低下头,再也没有开口。
  到了地方,胡连成下了车,毕庆堂还很热情的邀请他有空去家里做客,胡连成也像模像样的应承下来了。道了别后,车门刚一关,毕庆堂就问谭央,“你猜他还敢不敢再来找你?”谭央低下头轻轻吻了吻女儿的额头,“被你这样敲山震虎的,哪个还敢?”毕庆堂得意的笑了。“大哥,你从前不是还总说咱俩是你一手包办的包办婚姻吗?这回怎么又改口了?”谭央侧脸看着毕庆堂,笑着问他。毕庆堂哈哈一笑,揽着谭央的肩,在她耳边一面哈着气,一面说,“我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这话说得谭央耳中痒了起来,连带着心也酥酥的,她腾出一只手去抓他的胳膊,他却趁她不备,在她耳边深深的吻了下去……
  胡连成独自站在上海午夜的寒风中,看着驶远了的黑色小汽车,他咬牙切齿的说,“一个小混混,还在我面前威风起来了!不就是个女人吗?鲜花插在牛粪上,我看你能得意到几时?”
  作者有话要说:哎,好久没有休息日了,上周没休息是因为检查,这周没休息是因为科里轮流出去旅游,下周就轮到我了!!!不过,好像累成这副德行出去玩也没啥意思,囧。
  说这么多,还是觉得更得慢,对不起童鞋们,呜呜
  45(43)毛衫
  回到家中;毕庆堂脱了外衣;谭央看他里面穿着的栗色毛衫;就笑了;“你总穿;都有些显旧了!”话语里有埋怨有嗔怪;更有藏得很深的,小女子的得意。毕庆堂笑着打量了一□上的羊毛衫;先是不说话,后来有一搭没一搭的说,“囡囡总问我你什么时候回来,你当初给我打这件毛衫的时候不是说,穿上它;你就回来了吗?我也这么告诉囡囡,所以天只要稍一凉,囡囡就把这件衣服拖出来说,爸爸,你快让妈妈回来啊!你都不知道,她那副小德行啊,都由不得你不穿。”
  谭央坐在毕庆堂的身旁,听到这里眼睛发酸,于是借着替毕庆堂整理衣领的动作掩饰自己心中的激动。稳定的感情,成熟的夫妇,不是不再感动,而是不再轻易的表达彼此的感动,纵是如此,亦是莫逆于心。“你呀,是你哄孩子,还是孩子哄你?”谭央抚着他的肩膀,轻轻柔柔的说。毕庆堂哈哈一笑,拍着谭央的手道,“本是哄她,说得次数多了,自己竟也当真了。”
  赴德留学前,她对他说“等你穿到这件毛衣的时候,我就该回来了。”他也这样对孩子说。巧的是,她两次归来都是冬季,他也都穿着这件栗色羊毛衫。
  第二天下起了雪,毕庆堂没有去公司,一家三口呆着温暖的家中,笑语不绝,客厅的落地窗外是落地即化的轻扬飘雪,谭央坐在厚地毯上,教着膝上的言覃说她童年时的儿歌,坐在沙发上的毕庆堂看着她们母女,带着低低的喜悦与满足,打着盹儿。
  晚饭后,方雅来了电话,谭央和她聊了很久,还说两天后要在她的家里办个舞会,叫谭央和毕庆堂一起去。谭央这厢刚放下了话筒,毕庆堂就调笑道,“聊电话聊这么久,她怎么不直接来咱们家啊?不到半个钟的车程!懒!”“方雅姐说,我刚回来,咱们一家三口团圆,她不好打扰!”谭央替方雅辩白着。
  毕庆堂讪讪的说,“可不是吗?她惯于打着有眼色明事理的聪明幌子来做些荒唐事,一聊聊了三个钟头,还净是些鸡毛蒜皮的事!”谭央噤着鼻子使劲儿嗅了嗅,随即俏皮的吐了几个字,“觉得酸呢!”毕庆堂掐着谭央的脸说,“你得了吧,等我晚上接着收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