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节
作者:卡车      更新:2021-07-25 22:30      字数:4738
  四王八公什么的,圣上只怕现在已经对他们起了戒心。不说其他的,就看赦儿还钱这事,圣上那么容易就接受,只怕就有点那个意思在里边了。要是这样的话、让贾王氏出来蹦跶,做错了就把她给休了,正好让圣上看到他们的不和,也安了圣上的心。
  这么想的贾代化,是不希望荣府众人分家的。他是怕分了家,那贾王氏不会做那么出格的事情,那么他们贾家就没了机会。
  现在,大家都聚集在荣禧堂的议事厅里准备商议分家事宜。
  贾赦、贾政两家人,就连被关在佛堂的贾王氏也给请了出来。等人到齐,老太太看了一眼众人,特别是贾王氏。只见贾王氏木着一张脸,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老太太是家里的老太君,她说分家,其他人是不敢说什么的。特别是事先她已经跟两个儿子说好了的。
  而贾赦一家也是早就知道了,自然知道今天把族长他们叫来是干什么的。
  贾政一家倒是只有贾政一个人知道。所以,在老太太看到人都到齐之后,说道:
  “今个儿起,我请大家来,就是想要给我的两个儿子分家的。大伯是族长,我就想问、这分家要怎么分?”
  贾王氏自两年前被老太太关进佛堂,就没得到一丝外边的消息。也不知道怎么的,或许是因为元春每天都陪着自己,就算偶有消息,也不过是大家闲聊的那几句。而且,她也就听元春说老太太整理了一个院子专门给珠儿和大房的琏儿住,说是要一起跟先生学本领。她还以为,老太太现在只是不偏心了,把大房和二房平等看待而已。
  现在,突然听到老太太说要分家什么的,她有些接受不能。却也无可奈何。毕竟,她只是贾家的媳妇,而说分家的却是老太太这个长辈。作为儿媳妇的她心里暗恨,这老虔婆,之前让自己当家、对自家老爷的好,难道都是假的不成?怎么老太爷才走,老虔婆大病一场后,怎么突然就变了。
  自己就算是被关进佛堂,也只是以为这老虔婆不过是想从大房那骗点什么东西,所以才会对大房老爷那么好的。
  自从自己嫁进贾家,当时老虔婆每次想从大房拿到什么,就会对大房老爷好一阵子。只是东西到手后,便又恢复原状。
  就算自己嘴拙、也不是那么聪明,也还是看得出来这老太太对大房老爷是及其不喜的。
  可现在,这老虔婆竟然说让大房和二房分家!要是这两年多还是自己管家,这会儿分家什么的,她也不在意。两年多的时间,她可以把很多贵重的东西给吧啦到自己的私库里。
  在佛堂里窝了两年多的时间,都跟外界没有联系。这才一出来,就被告知府里两个老爷要分家。虽然他家老爷也是嫡子,奈何却是嫡次子。
  而不学无术的大房老爷,袭爵了不说。要是听那老虔婆的,按照那些什么规矩分家,他们二房能分到什么?这里是将军府,整个将军府都可以说是大房老爷的。毕竟这将军的爵位是大房老爷的。
  一想到这些,贾王氏她能不恨吗?只要一想到这些,她现在只恨眼前那老虔婆怎么不随老太爷一起走了呢?为什么还要赖活的留在世上为难别人?明明恨得要死,却什么也不能做。贾王氏恨恨的、咬牙切齿的紧闭着嘴。
  老太太正跟贾代化他们商量怎么分家,突然感觉到一阵令人不舒服的目光扫向她,那灼热的光线似乎要在她老人家身上灼出一个洞来!老太太抬眼扫了一下,那道目光又消失了。
  心想:他们将军府分家,跟其他人又没有什么利益冲突,这么恶毒的目光,不应该是被她请来的那些人的。老大这一家,经过这两年多的相处,也不可能这么看自己。贾政虽然迂腐了点,也还算是孝顺的。至于元春和贾珠,处了那么久,也不过是俩孩子,看向她也不会用这样的眼神。
  所以,会这么恨自己的,唯有贾王氏!
  老太太虽然不想做什么恶婆婆。前世媳妇那么不着调,她都没理会。何况这封建年代的女人。
  这一世嘛,讲得的是孝道。她老人家不待见一个儿媳妇,不见就是了!再说,他们一分家,她就跟大儿子住在一起。实在惹急了,把通往梨香苑的门给封了,让贾王氏连进将军府都得拐一个大弯才能到将军府的大门。就算你到了大门,她老人家不想见他,也可以吩咐守门的人不让她进门,给那女人吃个闭门羹,她也不能怎么的。
  呃,这算是长辈的福利吧!
  想通了的老太太,自然不把贾王氏恶毒的眼光当一回事儿了。
  经过大家商议,分了公中十分之二的家产给了二房,八分给了袭爵的大房。老太太之所以那么提议,她是怕万一贾政那房败家了,贾赦还能养着他们一家老小。所以本来说要给二房三分的,老太太卡了一分。
  当着大家的面,把东西给分清楚,真要有个什么,大家都能作证。这样还不算,老太太还让他们白纸黑字的写在纸上,大家都签名、摁指印。
  在老太太开口跟大家这么说的时候,其他人甚是想不通,贾代化则是惊讶!他没想到四弟妹怎么会想得那么仔细。细细一想,却是很有道理的。
  会让大家那么做,还是前世老太太被坑了好些次,都是因为她没有证据。以为是亲戚,借钱没借条,十几年不还,她都没脸再去多说什么,人家却有脸对着她当没那会回事儿!跟人换地也是一样,多年以后,人家可以到处去说她占了别人的地,她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现在换了张皮,她那虽然不怎么聪明的脑袋,也是把自己能想的都想了一遍。反正她觉得稍微有用的、能用的,她都已经用了。以后再想到其他有用的再说吧!
  反正,她就一老太太,本来就该是养老的时候,没事干嘛去找事折腾自己呢?宅斗什么的,跟她老人家没有关系的了。
  已经分家了,加上本来老太太让贾政他们搬到梨香苑的时候,二房的东西就已经办得差不多。这会儿分家,只要把分给他们的东西都给搬走就好。
  族老们在府里吃饱喝足,看着贾赦着人把他们一一的给送回去。
  老太太就把两房当家的老爷夫人还有家里的内外管家都给叫来,开了公中的库房,按着之前分家分的物品、铺面、田庄、房屋,该搬的就搬走了。剩下的就是贾赦将军府的公中库房。
  想想自己的嫁妆,老太太就不由得感叹:古人也就这点好,女儿出嫁那么多的陪嫁,只要过得不是很奢侈,再好好的经营自己的铺面、田庄。这些陪嫁就足够她好好的过几辈子了!还去跟孩子抢什么家产啊?!
  ☆、第26章 贾政上班第一天
  说道家产的时候,老太太突然想到前身那几个已经出嫁的庶女和贾敏。贾敏是嫡女,之前的老太太也是偏爱她,嫁妆已经给的够多了。
  只是那几个庶女,老太太不过是为了把她们给打发出去。而陪嫁的东西看着是凑够了台数的。其实,那些东西都不怎么值钱,陪嫁的银两就更少了!
  所以老太太便想着,等分家后,让贾赦着人去看看那几个出嫁的女儿现在到底过得怎么样,过得不好的,能拉的就拉一把。毕竟,那些人可都是贾赦的同父姐妹。帮助她们,在老太太看来也等于暗自帮助了贾赦。
  俗话不是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不能预料到几十年之后,自己一直都是好好的?
  毕竟,贾赦这一代,是没什么有出息的人。老太太现在只是需要他不惹事就好,其他的,她哪里还会对贾赦有更多的要求?
  所以才想着把家里的下一代都集中在一起教育,别跟电视剧里那般:养死一个贾珠、养色一个贾琏、养残一个贾宝玉、养废一个贾环、养隐一个贾芸。要不是李纨自己养贾兰,而是给其他人养了,估计贾兰也好不了。
  可以说分家过程中,最高兴的要数贾赦了!听着母亲说把多数的财物分给自己,虽然母亲说以后这些财物有一些要给已经出嫁的几个女儿的。二弟也不搬出府,但互通的门也是有人守着的。如今家里的下人也都给他们给清理了一遍。
  再看二弟妹木着一张脸,眼里都要喷火了,他就更高兴了!想想二弟妹当家那会儿,自己去支取银两的时候,连那管账的都敢给自己脸色看。
  咳,虽然,自己当时是不怎么着调,可那种待遇,他还是很不待见的。
  分家了,家里的变化并不多。只是贾政每天都需要去衙门里上班去了。
  这是老太太说的,也是她心里想的:现在她的俩个孩子都算是在政府部门工作吧?!
  虽说其中一个是闲职、还不用去上班,只等皇帝的召唤才算是有事情做。但贾政是一定要去上班的!
  想想以前自己的儿子就说过:
  “早些时候,某些单位里管的松,早上去打个考勤,转一圈,再慢悠悠的出去吃早餐。吃完早餐晃回来喝喝茶、看看报什么的等下班……”
  当时她就想:这个上班就跟老年人养老一样,要能熬得住,熬到退休了就习惯了!不同的只是退休后不用打考勤罢了!
  现在的俩儿子,不去上班不过是个闲职,是没有实权的,没事还是窝在家里。去上班的贾政不知道这两年自己啰啰嗦嗦的说教了那么多有没有用?她知道,如果她自己不说,估计他也不会正经的去上班。既然她知道了,又怎么会让他那样做呢?就算只是去熬,贾政你也得给她老人家去熬!
  毕竟是皇上下旨给官职,再小也是一份工作不是?别你不去上班人家还要给你发工资,那就太过了。虽然,去上班也没多少工资,可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去做不是?所以,老太太对他们说:
  “……你们也别看不起那些许的银两,那也是一份体面的收入,还是圣上所赐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做的……”
  守孝快三年的时间,老太太那是有时间就把俩儿子给拉去做说道、说道。
  要不是老太太原来那儿子回家经常跟她老人家说一些见闻和政事,老太太自己也爱看新闻。还真没那么多的话可以说那么长的时间呢!
  这俩儿子也孝顺,加上也没有出去工作过。两人都宅,一个只会玩女人、一个整天的跟那些所谓的清客门人在一起吟诗什么的。对于官场自然所知不多,或许、或多或少的听贾代善说过一些,其他的也没谁会在他们面前唠叨这些东西了!
  不过,兄弟俩因为贾赦袭爵,作为次子的贾政,皇帝给了个实职。贾赦虽然袭爵了,但只是虚职,皇帝不招见,是不要去工作的。
  可老太太见贾赦他才三十多岁,每天就无所事事的陪自己这个老太婆,跟个老头子养老似的,所以不管跟贾政说什么都让他在场。
  所以,面对老太太的纯纯母爱,他们俩岂有不听之理!?
  不啰嗦的说其他的,且看贾政第一天上班:
  第一天上班的贾政,他早早的就出现在工部,纯粹就是在看别人脸色去的。谁都知道他是没有经历科举,是圣上看着他父亲的面子上给他的一份工作的。大家虽然没有当着他的面说什么,但看向他的眼神就有些不假辞色了。
  不过,还是有人看在将军府的面上,给了他有些提示。
  如果是以前的贾政,或许真和原著那般,每天至少去点个卯,然后就熬着,等时间到了就回来和那些奉承他的门人清客吟诗作词,再也不管外物了!
  经过老太太两年多时不时把他们兄弟俩喊道一块说教,还有分家前老母亲给他说的,如今一点点的都如老母亲说的那般显现在他的眼前。
  衙门不是荣国府,没有人会奉承他、没有人看他的脸色!有的只是别人的猜疑、不屑和漠视。但他必需忍着,还要如母亲说的那般多看、多学,毕竟他从来都没有出来做过事情。
  他虽然做不到无视那些人的眼光,心里也不大舒服的有些惶恐。但也做到了老老实实的做事,不争不吵。就算心里不舒服,但他可以面无表情。这是老母亲跟他说的:
  “……要是在衙门里遇到别人的一样的眼神,心里不舒服,你不必要心里窝火。谁让你突然就降临工部做了主事。别人或许在工部当班了好些年,却连个主事都没做上,对你肯定有意见的……”
  于是,贾政僵着脸,直到用餐的时间,家里来人给他送餐,来的还是最近家里及极得到老母亲喜欢的冷安和一个他只是觉得面熟的小厮。
  这冷安一来,笑眯眯的、大方的跟工部里的各位行礼打了招呼:
  “各位大人好!家里老太太让奴才给二老爷送餐的。”
  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冷安本就机灵,又听了老太太说的那么多的书。在听了老太太说书后,他还要给大家复述。老太太还让他琢磨怎么说那些个人物比较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