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雨来不躲      更新:2021-07-25 22:30      字数:4778
  《猎物》
  ******************
  我的心,就像黑暗暴风雨中的一条船,不知道会被席卷到多深的地方……
  这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年轻人,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于社会上苦苦挣扎、渴望飞黄腾达,以及因为爱情的幻想破灭而自我毁灭的故事。作品以柔美的故事、冷峻的笔调、生动的细节和诙谐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在摇摇欲坠的世界里疯狂地向深渊奔跑的人物形象。。。。
  内容提要
  2004年的法国文学大奖雷诺多奖破例颁给了一个已经去世的作家——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一夜之间这个名字被许多读者所熟悉。其实这位用法语写作的俄裔女作家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已大名鼎鼎,只是,她的生命和创作最辉煌的时期,死在了纳粹的枪口之下,遇害时才三十七岁。
  她的小说大多以她熟悉的银行界和犹太人家庭为背景,故事情强,文笔老练,虽然视野较窄,但善于通过故事和情节引申出人们对道德和社会的思考,这一点,她受屠格涅夫的影响很深。
  《猎物》出版于1938年,是一部颇具司汤达风格的小说,写的是一个于连式的年轻人,试图通过与银行家女儿结婚的方式来改变自己卑微的社会地位。他满腔热情,却被心爱的女人背叛,于是开始疯狂地报复,最终沦为“爱情的猎物”。小说无情地揭示了人心的险恶、感情的多变和命运的无常,描写了在一个疯狂的年代里滋生的狂热激情和希望的破灭。
  作者简介
  内米洛夫斯基,1903年出生于乌克兰一个犹太银行家家庭,十月革命后移居巴黎,1942年夏被杀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2004年,她地遗著《法兰西组曲》由她女儿整理出版,获当年法国文学大奖,并荣获2006年亚马逊网站年度最佳图书。
  编辑推荐
  二十世纪法国文学瑰宝内米洛夫斯基作品系列:《猎物》、《狗与狼》、《伊莎贝尔》、《孤独之酒》。
  我的心,就像黑暗暴风雨中的一条船,不知道会被席卷到多深的地方……
  这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年轻人、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于社会上苦苦挣扎、渴望飞黄腾达,以及因为爱情的幻想破灭而自我毁灭的故事。作品以柔美的故事、冷峻的笔调、生动的细节和诙谐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在摇摇欲坠的世界里疯狂地向深渊奔跑的人物形象。
  题记
  伊莱娜 · 内米洛夫斯基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但她首先是我的母亲。
  看到她复活了,重新回到了文坛和读者的心里,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奇迹。她短暂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悲剧,俄国革命使她流离失所,她最后悲惨地死在了纳粹的集中营里。
  我母亲也有过许多快乐:她的婚姻,她的家庭生活,她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功,尽管她的才能已被世人久久遗忘。
  年轻的读者重新发现了她,他们的爷爷奶奶又想起了她。她很有远见,温柔而甜蜜,但当她进攻她最痛恨的两样东西——权力和金钱时,她又无情得让人难以置信。她是在巨大的孤独中结束自己的生命的,可她死之前清醒而勇敢,心中怀着对丈夫米歇尔·爱泼斯坦和她的两个女儿德尼丝、伊丽莎白的爱。
  现在,她终于得到了公正的对待。
  我母亲的书将要在中国出版了,这真是个好消息。这是你们给我的最大的圣诞礼物。由于全世界各国出版人的努力,我母亲又复活了,这确实太让人激动了。
  德尼丝·爱泼斯坦
  序(1)
  2004年的法国文学大奖雷诺多奖破例颁给了一位已经去世的作家——伊莱娜 · 内米洛夫斯基,一夜之间这个名字被许多读者所熟悉。其实这位用法语写作的俄裔女作家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已大名鼎鼎,只是,她在生命和创作最辉煌的时期,死在了纳粹的枪口之下,遇害时才三十七岁。
  伊莱娜1903年生于乌克兰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圣彼得堡的银行家,家中生活富裕,有仆人,有奶妈,住在一般犹太人进不去的高档住宅区。十月革命期间,由于她父亲是富人,且与沙皇政府关系密切,革命者悬赏他的头颅,全家人被迫逃到莫斯科。在那段时间里,他们不敢外出,十多岁的伊莱娜躲在阁楼里贪婪地阅读着柏拉图、莫泊桑和王尔德的作品,而外面就是隆隆的炮声。不久,他们又化装成农民,从俄国逃到了芬兰,在那里躲藏了一年,随后又逃到瑞典,在斯德哥尔摩待了三个月。1919年7月,他们藏在货船里,冒着生命危险,在暴风雨中航行了十天,终于到了法国。父亲在巴黎继续开银行,伊莱娜也进入了索邦大学继续上学。大学毕业后,她一度迷上了跳舞,在舞会上结识了米歇尔 · 爱泼斯坦。米歇尔也是被流放的犹太银行家的儿子,两人有着共同的身世,互相颇有好感,不久便结了婚,过了十多年幸福安稳的日子。
  伊莱娜十四五岁就开始写作,十八岁在巴黎上大学时已经在杂志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并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误会》。1929年,她把她写了四年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大卫 · 格尔德》寄给了出版商贝尔纳 · 格拉塞。格拉塞读完她的小说马上决定采用,但当他想联系作者时,作者却失踪了,音讯杳无。格拉塞只得通过报纸刊登寻人启事,让作者赶快与他联络。约好见面的那天,格拉塞以为那位“新巴尔扎克”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作者,谁知出现在他面前的竟是一位身材苗条的年轻姑娘。但格拉塞是法国出版界著名的“伯乐”,不会看错人的,他从伊莱娜的作品中看到了一位未来的大作家。《大卫 · 格尔德》语言简洁、流畅、准确。一个来自俄罗斯的姑娘,能如此熟练地掌握法语,格拉塞深感惊讶。果然,小说出版后,很快就吸引了大批读者,评论界也是一片叫好,并马上就有片商来洽谈电影拍摄事宜。第二年,根据该书改编的电影拍摄完成,上映后跟小说一样获得了巨大成功。不久,她又推出了《舞会》,这部篇幅不长的小说是她在创作《大卫 · 格尔德》的间隙中一气呵成的,出版后也很受欢迎,第二年就被拍成了电影。此后,她又陆续推出了许多小说,如写流放和思乡之情的《秋天的苍蝇》,写黑海某港口犹太人聚集区一个小诗人的《神童》,写革命者暗杀旧政府某部长的《库里洛夫事件》等,均获得了成功。
  巴黎在庆祝一个新作家的诞生,报刊等许多媒体都在谈论伊莱娜的小说,人们争相邀请她、赞扬和恭维她。作家保尔 · 勒布称赞她为“新科莱特”,作家布拉齐亚克也称赞她的文风纯洁得堪作典范,权威人士认为她是最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之一。当时的许多大作家,如莫洛瓦、科克多、凯塞尔都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德军占领了法国,亲德的维希政府配合纳粹迫害犹太人。伊莱娜全家只得逃离巴黎,躲到索恩河和卢瓦河附近的乡下。昔日的朋友不敢再见他们,伊莱娜被禁止发表任何作品,深陷于失望和孤独之中。幸亏她的出版商不时来看她,在生活上资助她,并帮助她以笔名发表作品。1941年6月2日,法国当局根据新颁布的《犹太种族和外国侨民法》,清查了伊莱娜一家,伊莱娜敏锐地预感到大逮捕与大流放即将开始,对自己的命运已不抱任何幻想。她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创作,在6月28日的一篇日记中她这样写道:“我不是不想写完,目标很长,而时间却很短。”于是,她没日没夜地写作,先后完成了《契诃夫传》、《秋天的火》和《法兰西组曲》的前两部分。伊莱娜的长女,现已近八旬的德尼丝回忆说:“我们一直住在那个村子里,我只记得妈妈在不停地写啊写啊。好像她知道来日无多,必须抓紧写作。她手稿里的字里行间都表明,她很清楚自己最后的这部作品只能在身后出版了。”
  1942年7月,法国警察逮捕了伊莱娜,德尼丝说:“她很有尊严,只说自己要出门旅行了。”她被流放到法国的博姆,后转到德国的奥斯维辛。一个月后,她在集中营残酷地遭到枪杀。米歇尔此前曾试图营救妻子,但两个月后,他自己也被捕了,遭到了同样的命运。米歇尔被逮捕时,一个善良的警察救了他的两个女儿的命,要她们赶快逃跑。德尼丝当时只有十三岁,她抱着母亲的一个皮箱东躲西藏,皮箱里有家人的照片和母亲从不离身的厚厚的皮面活页夹。她当时并不知道那就是《法兰西组曲》的手稿,但知道这对母亲很重要。姊妹俩先是藏在波尔多的地窖里,后来跑到一家修道院里。在东躲西藏的日子里,德尼丝一直带着这个箱子,此后许多年,她一直没有勇气打开它。20世纪70年代中期,她的公寓遭到水灾,活页夹险些损毁,她和妹妹这才决定把它交给法国档案馆。在交出手稿之前,她想留一份副本,于是她开始抄录里面的内容,这时,她才发现那是一部小说。但多年来,她一直不愿公开这部作品,因为过去不堪回首。
  序(2)
  伊莱娜的小说大多以她熟悉的银行界和犹太人家庭为背景,故事性强,文笔老练,虽然视野较窄,但善于通过故事和情节引申出人们对道德和社会的思考,这一点,她受屠格涅夫的影响很深。她往往通过不幸的爱情或紧张的家庭关系来挖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或通过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来控诉他们受到的不公。她的小说描写细腻,语言优美,十分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哪怕在次要人物身上也很下功夫。每写一部小说,她都会收集许多资料,写《法兰西组曲》时,她就找来了十分详尽的法国地图和当年的许多相关报纸,甚至连当地的花园里夏天出现什么鸟开什么花她也要查个明白。她常常准备红蓝两支铅笔,修改时不惜大段大段地做删节。收在本丛书里的四部小说——《猎物》《 狗与狼》《 伊莎贝尔》和《 孤独之酒》,都是伊莱娜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作品。20世纪30年代是伊莱娜的生活安定期,也是她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作品逐渐走向成熟,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她的创作风格。《孤独之酒》发表于1935年,是一部自传性很强的小说,讲述一个逃到巴黎定居的俄国家庭的命运。小说中的母亲出身富家,但由于嫁给一个犹太人,在社会上受到歧视,生活中事事不顺,她认为这都是丈夫的错,对丈夫非常痛恨,对女儿也毫无感情。生活孤独的女儿想竭力挣脱母亲的掌控,走出这个毫无温暖的家。这几乎就是作者自身生活的真实写照。伊莱娜从小就生活在孤独之中,父亲喜欢她,可是因为工作忙,很少和她在一起。而高贵美丽的母亲却讨厌她,觉得女儿的出生使她变得衰老,她更不愿意为照料女儿而牺牲自己的时间,尽管她最后活到了一百零二岁。她对女儿非常冷漠,为了方便自己的私生活,她长期把女儿送到寄宿学校;当女儿后来也当上了妈妈时,她的礼物仅仅是一个玩具熊;二战期间,当伊莱娜一家受到纳粹迫害,两个被追杀的女儿跑到外婆那里避难时,狠心的外婆竟然不开门,甚至不承认自己有女儿,她隔着门对两个小女孩喊,有专门的机构收留像她们这样的孤儿,尤其是患病的孤儿。当时,伊莱娜的长女德尼丝由于长期躲在潮湿的地窖里,患上了胸膜炎。这些细节,在日后以各种形式出现的伊莱娜作品中都有表述。除了《孤独的酒》外,《舞会》、《大卫 · 格尔德》等许多作品中都有一个虐待子女的狠毒的母亲。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学上的清算。
  1936年出版的《伊莎贝尔》也有那位母亲的影子,小说写的是一个犹太女子悲惨的一生:她杀了人,在法庭上接受审判,证人们在面前陆续走过,律师和检察官唇枪舌剑,法官和旁听者群情激奋,愤怒地咆哮起来,而她却面无表情地坐在被告席上,一幕幕回忆昔日的往事:童年、流放、丧父、结婚、与女儿恶劣的关系、衰老,直至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猎物》出版于1938年,是一部颇具司汤达风格的小说,写的是一个于连式的年轻人,试图通过与银行家女儿结婚的方式来改变自己卑微的社会地位。他满腔热情,却被心爱的女人背叛,于是开始疯狂地报复,最终沦为“爱情的猎物”。小说无情地揭示了人心的险恶、感情的多变和命运的无常,描写了在一个疯狂的年代里滋生的狂热激情和希望的破灭。
  如果说《猎物》中的爱情充满了阴谋与报复,《狗与狼》中的爱情故事却让人感动:犹太姑娘亚达从小暗恋着犹太男孩哈里,却因社会地位的悬殊而无法结合,多年后两人在巴黎重逢,虽然一个富贵,一个贫贱,但是乡愁成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