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7 节
作者:闲来一看      更新:2021-07-17 08:10      字数:4859
  奏诸致仕许终身佩鱼,以为荣宠。以理去任,亦听佩鱼袋。自后恩制赐赏绯紫,例兼鱼
  袋,谓之章服,因之佩鱼袋、服硃紫者众矣。
  梁制云,袴  褶,近代服以从戎,今缵严则文武百官咸服之。车驾亲戎,则缚袴
  不舒散也。中官紫褶,外官绛褶,舄用皮。服冠衣硃者,紫衣用赤舄,乌衣用乌舄。
  唯褶服以靴。靴,胡履也,取便于事,施于戎服。
  旧制,乘舆案褥、床褥、床帷,皆以紫为饰。天宝六载,礼仪使太常卿韦纟舀奏请
  依御袍色,以赤黄为饰。从之。
  《武德令》:皇后服有袆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等。
  袆衣,首饰花十二树,并两博鬓,其衣以深青织成为之,文为翚翟之形。 素质,
  五色,十二等。素纱中单,黼领,罗縠褾、襈, 褾、襈 皆用硃色也。蔽膝,随裳色,
  以緅为领,用翟为章,三等。大带,随衣色,硃里,纰其外,上以硃锦,下以绿锦,纽
  约用青组。以青衣,革带,青袜、舄, 舄加金饰。  白玉双珮,玄组双大绶。章彩
  尺寸与乘舆同。受册、助祭、朝会诸大事则服之。鞠衣, 黄罗为之。其蔽膝、大带及
  衣革带、舄随衣色。余与袆衣同,唯无雉也。亲蚕则服之。钿钗礼衣,十二钿,服通用
  杂色,制与上同,唯无雉及珮绶,去舄,加履。宴见宾客则服之。
  皇太子妃服,首饰花九树, 小花如大花之数,并两博鬓也。褕翟。青织成为之,
  文为摇翟之形,青质、五色、九等也。素纱中单,黼领,罗縠褾、襈,褾、襈 皆用硃
  也。蔽膝, 随裳色,用緅为领缘,以摇翟为章,二等也。大带, 随衣色,硃里,纰其
  外,上以硃锦,下以绿锦,纽用青组。以青衣,革带,青袜、舄, 舄加金饰瑜玉珮,
  红硃双大绶。 章彩尺寸与皇太子同。受册、助祭、朝会诸大事则服之。鞠衣,黄罗为
  之,其蔽膝、大带及衣革带随衣色。余褕翟同,唯无雉也。从蚕则服之。钿钗礼衣,九
  钿,服通用杂色,制与上同,唯无雉及珮、绶,去舄,加履。宴见宾客则服之。
  内外命妇服花钗, 施两博鬓,宝钿饰也。翟衣青质, 罗为之,绣为雉,编次于衣
  及裳,重为九等而下。第一品花钿九树, 宝钿准花数,以下准此也。翟九等。第二品
  花钿八树,翟八等。第三品花钿七树,翟七等。第四品花钿六树,翟六等。第五品花钿
  五树,翟五等。并素纱中单,黼领,硃褾、襈 亦通用罗縠也。蔽膝, 随裳色,以緅为
  领缘,加以文绣,重雉为章二事,一品已下皆同也。
  大带, 随衣色,绯其外,上以硃锦,下以绿锦,纽同青组。  青衣,革带,青
  袜、舄,珮,绶。内命妇受册、从蚕、朝会则服之;其外命妇嫁及受册、从蚕、大朝会
  亦准此。钿钗礼衣,通用杂色,制与上同,唯无雉及珮绶。 去舄,加履。
  第一品九钿,第二品八钿,第三品七钿,第四品六钿,第五品五钿。内命妇寻常参
  见,外命妇朝参辞见及礼会则服之。六尚、宝林、御女、采女、女官等服,礼衣通用杂
  色,制与上同,惟无首饰。七品已上,有大事服之,寻常供奉则公服。 公服去中单、
  蔽膝、大带。  九品已上,大事及寻常供奉,并公服。东宫准此。女史则半袖裙襦。
  诸公主、王妃珮绶同,诸王县主、内命妇准品。外命妇五品已上,皆准夫、子,即非因
  夫、子别加邑号者,亦准品。妇人宴服,准令各依夫色,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既不
  在公庭,而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绣,随所好尚。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
  效,贵贱无别。
  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FD旂,虽发自戎夷,而全身
  障蔽,不欲途路窥之。王公之家,亦同此制。永徽之后,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
  露。寻下敕禁断,初虽暂息,旋又仍旧,咸亨二年又下敕曰:“百官家口,咸预士流,
  至于衢路之间,岂可全无障蔽。比来多著帷帽,遂弃FD旂,曾不乘车,别坐檐子。递
  相仿效,浸成风俗,过为轻率,深失礼容。前者已令渐改,如闻犹未止息。又命妇朝谒,
  或将驰驾车,既入禁门,有亏肃敬。此并乖于仪式,理须禁断,自今已后,勿使更然。”
  则天之后,帷帽大行,FD旂渐息。中宗即位,宫禁宽弛,公私妇人,无复冪旂之制。
  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
  帽之制,绝不行用。俄又露髻驰骋,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奚车,契丹塞外用之,开元、天宝中渐至京城。兜笼,巴蜀妇人所用,今乾元已来,
  蕃将多著勋于朝,兜笼易于担负,京城奚车、兜笼、代于车舆矣。
  武德来,妇人著履,规制亦重,又有线靴。开元来,妇人例著线鞋,取轻妙便于事,
  侍兒乃著履。臧获贱伍者皆服遥馈L@稚泻笕擞停」┖常颗跃挂?br />
  胡服,故有范阳羯胡之乱,兆于好尚远矣。
  太极元年,左司郎中唐绍上疏曰:
  臣闻王公已下,送终明器等物,具标甲令,品秩高下,各有节文。孔子曰,明器者,
  备物而不可用,以刍灵者善,为俑者不仁。传曰,俑者,谓有面目机发,似于生人也。
  以此而葬,殆将于殉,故曰不仁。近者王公百官,竞为厚葬,偶人像马,雕饰如生,徒
  以眩耀路人,本不因心致礼。更相扇慕,破产倾资,风俗流行,遂下兼士庶。若无禁制,
  奢侈日增。望诸王公已下,送葬明器,皆依令式,并陈于墓所,不得衢路行。
  又士庶亲迎之仪,备诸辨礼,所以承宗庙,事舅姑,当须昏以为期,诘朝谒见。往
  者下俚庸鄙,时有障车,邀其酒食,以为戏乐。近日此风转盛,上及王公,乃广奏音乐,
  多集徒侣,遮拥道路,留滞淹时,邀致财物,动逾万计。遂使障车礼贶,过于聘财,歌
  舞喧哗,殊非助感。即亏名教,实蠹风猷,违紊礼经,须加节制。望请婚姻家障车者,
  并须禁断。其有犯者,有廕家请准犯名教例附簿,无廕人决杖六十,仍各科本罪。
  志第二十六 经籍上
  夫龟文成象,肇八卦于庖牺;鸟迹分形,创六书于苍颉。圣作明述,同源异流。
  《坟》、《典》起之于前,《诗》、《书》继之于后。先王陈迹,后王准绳。《易》曰: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礼》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者非他,
  方策之谓也。琢玉成器,观古知今,历代哲王,莫不崇尚。自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
  丧而大义乖。嬴氏坑焚,以愚黔首;汉兴学校,复创石渠。雄、向校雠于前,马、郑讨
  论于后,两京载籍,由是粲然。及汉末还都,焚溺过半。爰自魏、晋,迄于周、隋,而
  好事之君,慕古之士,亦未尝不以图籍为意也。然河北江南,未能混一;偏方购辑,卷
  帙未弘。而荀勖、李充、王俭、任昉、祖恆  ,皆达学多闻,历世整比,群分类聚,
  递相祖述。或为七录,或为四部,言其部类,多有所遗。及隋氏建邦,寰区一统,炀皇
  好学,喜聚逸书,而隋世简编,最为博洽。及大业之季,丧失者多。贞观中,令狐德棻、
  魏徵相次为秘书监,上言以籍亡逸,请行购募,并奏引学士校定。群书大备。
  开元三年,左散骑常侍褚无量、马怀素侍宴,言及经籍。玄宗曰:“内库皆是太宗、
  高宗先代旧书,常令宫人主掌,所有残缺,未遑补缉,篇卷错乱,难于检阅。卿试为朕
  整比之。”至七年,诏公卿士庶之家,所有异书,官借缮写。及四部书成,上令百官入
  乾元殿东廊观之,无不骇其广。九年十一月,殷践猷、王惬、韦述、余钦、毋煚、刘彦
  真、王湾、刘仲等重修成《群书四部录》二百卷,右散骑常侍元行冲奏上之。自后毋煚
  又略为四十卷,名为《古今书录》,大凡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禄山之乱,两都覆没,
  乾元旧籍,亡散殆尽。肃宗、代宗崇重儒术,屡诏购募。文宗时,郑覃侍讲禁中,以经
  籍道丧,屡以为言。诏令秘阁搜访遗文,日令添写。开成初,四部书至五万六千四百七
  十六卷。及广明初,黄巢干纪,再陷两京,宫庙寺署,焚荡殆尽,曩时遗籍,尺简无存。
  及行在朝诸儒购辑,所传无几。昭宗即位,志弘文雅。秘书省奏曰:“当省元掌四部御
  书十二库,共七万余卷。广明之乱,一时散失。后来省司购募,尚及二万余卷。及先朝
  再幸山南,尚存一万八千卷。窃知京城制置使孙惟晟收在本军,其御书秘阁见充教坊及
  诸军人占住。伏以典籍国之大经,秘府校雠之地,其书籍并望付当省校其残缺,渐令补
  辑。乐人乞移他所。”并从之。及迁都洛阳,又丧其半。平时载籍,世莫得闻。今录开
  元盛时四部诸书,以表艺文之盛。
  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
  甲部为经,其类十二:一日《易》,以纪阴阳变化。二曰《书》,以纪帝王遗范。
  三曰《诗》,以纪兴衰诵叹。四曰《礼》,以纪文物体制。五曰《乐》,以纪声容律度。
  六曰《春秋》,以纪行事褒贬。七曰《孝经》,以纪天经地义。八曰《论语》,以纪先
  圣微言。九曰图纬,以纪六经谶候。十曰经解,以纪六经谶候。十一曰诂训,以纪六经
  谶候。十二曰小学,以纪字体声韵。
  乙部为史,其类十有三:一曰正史,以纪纪传表志。二曰古史,以纪编年系事。三
  曰杂史,以纪异体杂纪。四曰霸史,以纪伪朝国史。五曰起居注,以纪人君言动。六曰
  旧事,以纪朝廷政令。七曰职官,以纪班序品秩。八曰仪注,以纪吉凶行事。九曰刑法,
  以纪律令格式。十曰杂传,以纪先圣人物。十一曰地理,以纪山川郡国。十二曰谱系,
  以纪世族继序。十三曰略录,以纪史策条目。
  丙部为子,其类一十有四:一曰儒家,以纪仁义教化。二曰道家,以纪清净无为。
  三曰法家,以纪刑法典制。四曰名家,以纪循名责实。五曰墨家,以纪强本节用。六曰
  纵横家,以纪辩说诡诈。七曰杂家,以纪兼叙众说。八曰农家,以纪播植种艺。九曰小
  说家,以纪刍辞舆诵。十曰兵法,以纪权谋制度。十一曰天文,以纪星辰象纬。十二曰
  历数,以纪推步气朔。十三曰五行,以纪卜筮占候。十四曰医方,以纪药饵针灸。
  丁部为集,其类有三:一曰楚词,以纪骚人怨刺。二曰别集,以纪词赋杂论。三曰
  总集,以纪文章事类。
  煚等撰集,依班固《艺文志》体例,诸书随部皆有小序,发明其旨。近史官撰《隋
  书经籍志》,其例亦然。窃以纪录简编异题,卷部相沿,序述无出前修。今之杀青,亦
  所不取,但纪部帙而已。而煚等所序四部都录以明新修之旨,今略载之:
  窃以经坟浩广,史图纷博,寻览者莫之能遍,司总者常苦其多,何暇重屋复床,更
  繁其说?若先王有阙典,上圣有遗事,邦政所急,儒训是先,宜垂教以作程,当阐规而
  开典,则不遑启处,何获宴宁。曩之所修,诚惟此义,然礼有未惬,追怨良深。于时秘
  书省经书,实多亡阙,诸司坟籍,不暇讨论。此则事有未周,一也。其后周览人间,颇
  睹阙文,新集记贞观之前,永徽已来不取;近书采长安之上,神龙已来未录。此则理有
  未弘,二也。书阅不遍,事复未周,或不详名代,或未知部伍。此则体有未通,三也。
  书多阙目,空张第数,既无篇题,实乖标榜。此则例有所亏,四也。所用书序,咸取魏
  文贞;所分书类,皆据《隋经籍志》。理有未允,体有不通。此则事实未安,五也。昔
  马谈作《史记》,班彪作《汉书》,皆两叶而仅成;刘歆作《七略》,王俭作《七志》,
  逾二纪而方就。孰有四万卷目,二千部书,名目首尾,三年便令终竟,欲求精悉,不其
  难乎?所以常有遗恨,窃思追雪。乃与类同契,积思潜心,审正旧疑,详开新制。永徽
  新集,神龙近书,则释而附也。未详名氏,不知部伍,则论而补也。空张之目,则检获
  便增。未允之序,则详宜别作。纰缪咸正,混杂必刊。改旧传之失者三百余条,加新书
  之目者六千余卷。凡经录十二家,五百七十五部,六千二百四十一卷。史录十三家,八
  百四十部,一万七千九百四十六卷。子录十七家,七百五十三部,一万五千六百三十七
  卷。集录三家,八百九十二部,一万二千二十八卷。凡四部之录四十五家,都管三千六
  十部,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成《书录》四十卷。其外有释氏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