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8 节
作者:闲来一看      更新:2021-07-17 08:09      字数:4933
  又置鲁、丽、塞、含、依、契等六州,总为六胡州。开元初废,复置东皋兰、燕然、燕
  山、鸡田、鸡鹿、烛龙等六州,并寄灵州界,属灵州都督府。天宝元年,改灵州为灵武
  郡。至德元年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升为大都督府。乾元元年,复为灵州。旧领县五,
  户四千六百四十,口二万一千四百六十二。天宝领县六,户一万一千四百五十六,口五
  万三千一百六十三。在京师西北一千二百五十里,至东都二千里。
  回乐 隋县,在郭下。武德四年,分置丰安县,属回州。十三年,州废,并入回东
  鸣沙 隋县。武德二年,置西会州,以县属焉。贞观六年,废西会州,置环州。九
  年,废环州,县属灵州。神龙二年,移治废丰安城
  灵武 隋县
  怀元 隋县。界有隋五原郡。武德元年,改为丰州,领九原县。六年,州县俱省入
  怀远县。仪凤中,再筑新城。县有盐池三所
  保静 隋弘静县。神龙元年,改为安静。至德元年,改为保静
  温池 神龙元年置
  燕然州 寄在回乐县界,突厥九姓部落所处。户一百九十,口九百七十八
  鸡鹿州 寄在回乐县界,突厥九姓部落所处。户一百三十二,口五百五十六
  鸡田州 寄在回乐县界,突厥九姓部落所处。户一百四,口四百六十九
  东皋兰州 寄在鸣沙界,九姓所处。户一千三百四十二,口五千一百八十二
  燕山州 在温池县界,亦九姓所处。户四百三十,口二千一百七十六
  烛龙州 在温池界,亦九姓所处。户一百一十七,口三百五十三。
  盐州下 隋盐川郡。武德元年,改为盐州,领五原、兴宁二县。其年,移州及县寄
  治灵州。四年,省兴宁入五原县。贞观元年,废盐州五原县入灵州。二年,平梁师都,
  复于旧城置盐州及五原、兴宁二县,隶夏州都督府。其年,改为灵州都督府。天宝元年,
  改为五原郡。乾元元年,改为盐州。永泰元年十一月,升为都督府。元和八年,隶夏州。
  旧领县二,户九百三十二,口三千九百六十九。天宝,户二千九百二十九,口一万六千
  六百六十五。在京师西北一千一百里,至东都二千一十里。
  五原 隋县。武德元年,寄治灵州。贞观元年省,二年复置
  兴宁 龙朔三年置。
  丰州下 隋文帝置,后废。贞观四年,以突厥降附,置丰州都督府,不领县,唯领
  蕃户。十一年废,地入灵州。二十三年,又改丰州。天宝元年,改为九原郡。乾元元年,
  复为丰州。领县二,户二千八百一十三,口九千六百四十一。在京师北二千二百六里,
  至东都三千四十四里。
  九原 永徽四年置
  永丰 隋县。武德六年省,永徽元年复置。
  会州上 隋会宁镇。武德二年,讨平李轨,置西会州。天宝元年,改为会宁郡。乾
  元元年,复为会州。永泰元年,昇为上州,领县二,户四千五百九十四,口二万六千六
  百六十二。去京师一千一百里,至东都二千一百里。
  会宁 隋凉川县。武德二年,改为会宁
  乌兰 后周县,置在会宁关东南四里。天授二年,移于关东北七里。
  宥州 调露初,六胡州也。长安四年,并为匡、长二州。神龙三年,置兰池都督府。
  仍置六县以隶之。开元十年,复分为鲁、丽、契、塞四州。十一年,克定康待宾后,迁
  其人于河南、江淮之地。十八年,又为匡、长二州。二十六年,自江淮放回胡户,于此
  置宥州及延恩、怀德、归仁三县。天宝元年,改为宁朔郡。至德二年,又改为怀德郡都
  督府。乾元元年,复为宥州。宝应后废。元和九年,复于经略军置宥州,郭下置延恩县。
  十五年,移治长泽县,为吐蕃所破。长庆四年,夏州节度使李祐复置。领县三,户七千
  八十三,口三万二千六百五十二。去京师二千一百里,去东都三千一百九十里。
  延恩 开元二十六年,以废匡州置,后随州移徙
  归仁 旧兰池州之长泉县。开元二十六年,置归仁县
  怀德 开元二十六年,以废塞门县置。
  胜州下都督府 隋置胜州,大业为榆林郡。武德中,平梁师都,复置胜州。天宝元
  年,复为榆林郡。乾元元年,复为胜州。领县二,户四千一百八十七,口二万九百五十
  二。去京师一千八百三十里,至东都一千九百五里。
  榆林 隋旧
  河滨 隋榆林郡地。贞观三年,置云州于河滨,因置河滨县。四年,改为威州。八
  年废,河滨属胜州。
  麟州下 天宝元年,王忠嗣奏请割胜州连谷、银城两县置麟州,其年改为新秦郡。
  乾元元年,复为麟州,领县三,户二千四百二十八,口一万九百三。去京师一千四百四
  十里,至东都一千九百五里。
  新秦 天宝元年,分连谷、银城二县地置
  连谷 旧属胜州,天宝元年来属
  银城 旧属胜州,天宝元年来属。
  安北大都护府开元十年,分丰、胜二州界置瀚海都护府。总章中,改为安北大都护
  府。北至阴山七十里,至回纥界七百里。旧领县一,户二千六,口七千四百九十八。去
  京师二千七百里,至东都二千九百里。在黄河之北。
  阴山 天宝元年置。
  河南道
  东都 周之王城,平王东迁所都也。故城在今苑内东北隅,自赧王已后及东汉、魏
  文、晋武,皆都于今故洛城。隋大业元年,自故洛城西移十八里置新都,今都城是也。
  北据邙山,南对伊阙,洛水贯都,有河汉之象。都城南北十五里二百八十步,东西十五
  里七十步,周围六十九里三百二十步。都内纵横各十街,街分一百三坊、二市。每坊纵
  横三百步,开东西二门。
  宫城,在都城之西北隅。城东西四里一百八十步,南北二里一十五步。宫城有隔城
  四重。正门曰应天,正殿曰明堂。明堂之西有武成殿,即正衙听政之所也。宫内别殿、
  台、馆三十五所。上阳宫,在宫城之西南隅。南临洛水,西拒谷水,东即宫城,北连禁
  苑。宫内正门正殿皆东向,正门曰提象,正殿曰观风。其内别殿、亭、观九所。上阳之
  西,隔谷水有西上阳宫,虹梁跨谷,行幸往来。皆高宗龙朔后置。禁苑,在都城之西。
  东抵宫城,西临九曲,北背邙阜,南距飞仙。苑城东面十七里,南面三十九里,西面五
  十里,北面二十里。苑内离宫、亭、观一十四所。
  河南府 隋河南郡。武德四年,讨平王世充,置洛州总管府,领洛、郑、熊、谷、
  嵩、管、伊、汝、鲁九州。洛州领河南、洛阳、偃师、巩、阳城、缑氏、嵩阳、陆浑、
  伊阙等九县。其年十一月,罢总管府,置陕东道大行台。九年,罢行台,置洛州都督府,
  领洛、怀、郑、汝等四州,权于府置尚书省。贞观元年,割谷州之新安来属。七年,又
  割谷州之寿安来属。八年,移治所于河南县之宣范坊。十八年,废都督府,省缑氏、嵩
  阳二县。显庆二年,置东都,官员准雍州。是年,废谷州,以福昌、长水、永宁、渑池
  等四县,怀州之河阳、济源、温、王屋,郑州之汜水来属。龙朔二年,又以许州之阳翟,
  郑州之密县,绛州之垣县来属。乾封元年,以垣县隶绛州。咸亨四年,又置柏崖、大基
  二县。其年,省柏崖县。上元元年,复置缑氏县。永淳元年,复置嵩阳县。光宅元年,
  改东都为神都。垂拱四年,置永昌县。载初元年,置武临县。天授元年,置武泰县,寻
  废。仍改郑州之荥阳、武泰来属。三年,置来廷县。神龙元年,改神都复为东都;废永
  昌、来廷三县;改武泰、荥阳还郑州。先天元年,置伊阙县。开元元年,改洛州为河南
  府。二十二年,置河阴县。天宝元年,改东都为东京也。天宝,领县二十六,户十九万
  四千七百四十六,口一百一十八万三千九十三。在西京之东八百五十里。
  河南 隋旧。武德四年,权治司隶台。贞观元年,移治所于大理寺。贞观二年,徙
  理金墉城。六年,移治都内之毓德坊。垂拱四年,分河南、洛阳置永昌县,治于都内之
  道德坊。永昌元年,改河南为合宫县。神龙元年,复为河南县,废永昌县。三年,复为
  合宫县。景龙元年,复为河南县
  洛阳 隋旧。武德四年,权治大理寺。贞观元年,徙治金墉城。六年,移治都内之
  毓德坊。垂拱四年,分置永昌县。天授三年,又分置来廷县,治于都内之从善坊。龙朔
  元年,废来廷县。神龙二年十一月,改洛阳为永昌县。唐隆元年七月,复为洛阳
  偃师 隋县
  巩 隋县
  缑氏 隋县。贞观十八年省。上元二年七月复置,管孝敬陵,旧县治西北涧南。上
  元中,复置治所于通谷北,今治是
  告成 隋阳城县。武德四年,割阳城、嵩阳、阳翟置康城县,又置嵩州,治阳城。
  贞观元年,割阳翟隶许州。三年,省嵩州及康城县,以阳城、嵩阳属洛州。登封元年,
  将有事嵩山,改为告成县
  登封 隋嵩阳县。贞观十七年省。永淳元年七月,复置。二年,又废。光宅元年,
  又置。登封元年十二月,改为登封县。神龙元年二月,改为嵩阳。二年十一月,复为登
  封
  陆浑 隋县
  伊阙 隋县
  伊阳 先天元年十二月,割陆浑县置
  寿安 隋县。义宁元年,移治九曲城,属熊州。贞观七年,移今治,属洛州。长安
  四年,立兴泰宫,分置兴泰县。神龙元年废,并入寿安
  新安 隋县。义宁二年,置新安郡。武德元年,改为谷州,领新安、渑池、东垣三
  县。四年,省东垣入新安。贞观元年,移谷州治渑池,新安移入废州城,改属洛州。显
  庆二年十二月,废谷州,以福昌、新安、渑池、永宁,并怀州之河阳、济源、温、王屋,
  郑州氾水,并隶洛州
  福昌 隋宜阳县。义宁二年,置宜阳郡,领宜阳、渑池、永宁三县;又于新安县置
  新安郡,领新安一县。武德元年,改宜阳郡为熊州,新安为谷州,割熊州之渑池又置东
  垣县属之,仍改熊州之宜阳为福昌县。三年,割熊州永宁置函州。四年,省东垣县。八
  年,废函州,复以永宁属熊州。贞观元年,省熊州,以永宁属谷州,寿安属洛州。显庆
  二年,废谷州,福昌隶洛州也
  渑池 隋旧,治大坞城。贞观元年,移谷州治所于此,领福昌、渑池、永宁三县。
  三年,县南移于双桥。其年,谷州又移治双桥。六年,又移理于福昌。显庆二年十二月,
  废谷州,渑池隶洛州
  长水 隋长泽县。义宁元年,改为长水。武德元年,属虢州。贞观元年,属谷州。
  显庆二年,隶洛州
  永宁 隋熊耳县所治。义宁二年,置永宁县,治永固城,属宜阳郡。武德元年,改
  属熊州。三年,移治同轨城,改属函州。八年,复属熊州。贞观元年,改属谷州。十四
  年,移于今所。十七年,移治鹿桥。显庆元年,谷州废,改隶洛州
  密 隋县。武德三年,置密州。四年废,县属郑州。龙朔二年,割属洛州
  河清 咸亨四年,分河南、洛阳、新安、王屋、济源、河阳置大基县。先天元年,
  改为河清
  颍阳 载初元年,析河南、伊阙、嵩阳三县置武临县。开元十五年,改为颍阳。
  河阳氾水 温 河阴 已上县会昌三年割属孟州,阳翟还许州,济源还怀州,王屋
  还怀州。
  孟州上 本河南府之河阳县,本属怀州。显庆二年,割属河南府。以城临大河,长
  桥架水,古称设险。乾元中,史思明再陷洛阳,太尉李光弼以重兵守河阳。及雍王平贼,
  留观军容使鱼朝恩守河阳,乃以河南府之河阳、河清、济源、温四县租税入河阳三城使。
  河南尹但总领其县额。寻又以氾水军赋隶之。会昌三年九月,中书门下奏:“河阳五县,
  自艰难已来,割属河阳三城使。其租赋色役,尽归河阳,河南尹但总管名额而已,使归
  一统,便为定制。既是雄镇,足壮三城,其河阳望昇为孟州,仍为望,河阳等五县改为
  望县。”寻有敕,割河阴隶孟州,河清还河南府。时河阳节度,以怀州为理所。会昌四
  年,又割泽州隶河阳节度使,仍移治所于孟州,户口籍帐入河南府。
  河阳 隋县。武德四年,于隋河阳宫置盟州,领河阳、集城、温三县。八年,废盟
  州,省集城入河阳县,以河阳、温属怀州。显庆二年,以河阳、温属洛州
  氾水 隋县。武德四年,分置成皋县。贞观元年,省入氾水,属郑州。显庆二年,
  割属洛州,仍移治武牢城。垂拱四年,改为广武。神龙元年,复为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