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节
作者:梦幻天书      更新:2021-07-17 08:03      字数:4827
  广阔,她不太懂,只要尽心支持他就行了。“我们的家底也不厚,能不能多邀几个人一起搞?”听了丈夫的话之后,妻子轻轻地补上了一句。“也对,人多、钱多好办事。”刘集贵赞同着。没几天。他就把原来与他在沅江河畔一起烧过焦炭的几个朋友约在一起。大家通过商量,最后作出了规划。
  说干就干,于是,1992年,泸溪县便有了第一家个体私营企业——泸溪县白沙冶炼厂。冶炼厂也同时呈现出车来船往、红红火火的生产经营局面。据记载,冶炼厂投产的当年,共生产电石产品2100多吨,实现产值33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创税收21万元。
  那年头,在沿海开放地区,一家年产值300多万元,销售收入300万元,创税收20余万元的企业,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在偏远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就成了一桩奇迹和热门新闻了。正因如此,后来,泸溪县白沙冶炼厂还被湘西州委、州政府评为全州乡镇20强企业。
  三、三灾五难劲不懈
  俗话说:有喜就有忧。正当刘集贵沉浸在自己创办的第一个企业一派火火红红的喜悦中时,多种不幸也开始向他悄悄地袭来。
  1996年7月13日,那是一个灰色而暗淡的日子。
  几天来,泸溪县的上空布满了乌云。倒桶般的暴雨,随着呼啸的狂风四处飘洒着。苍天的变脸,激怒了大山,震动了龙王。一时间,四面八方的山洪冲锋陷阵般汇入沅江。使昔日平静的河面沸腾了起来。滚滚波涛一浪高过一浪,毫无目标地窜向两岸的田野、村庄、城镇和工厂。位于沅江、峒河相汇处的原老县城武溪镇,转眼一片汪洋。同一时间,距县城上游约四公里处,沅江西畔319国道旁的民营企业——泸溪县白沙冶炼厂也早已沉睡于水底,几只惊魂未定的小鸟,不时在露出水面不到两米的烟囱旁飞来飞去。
  此刻,厂子的主人——泸溪县白沙冶炼厂厂长刘集贵,正痴痴地站在山坡上望着波涛滚滚的水面。眼泪混合着飘洒过来的雨水,从脸上不停地往下流淌。
  他站在那里已是三天三夜的时间了。洪水刚来时,他还带领着全厂员工奋力抢救、转移着厂里的财产,然而,转眼间洪水进入了车间,他只好招呼所有的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厂房。
  7天7夜之后,整个厂房总算露出了水面,但情景却让人惨不忍睹。倒塌的房屋和生产原材料乌七八糟地混合在一起。车间的机械设备冲毁的冲毁、上锈的上锈。“冲污泥的冲污泥!洗设备的洗设备!”刘集贵卷起衣袖,大吼一声,第一个带头冲进厂房,甩开膀子干了起来。
  半个多月的奋战,泥渣、废砖、烂瓦总算是清理干净了。但受潮的电器、损坏的机械等等,怎么也无法一时修复好。更大的问题是原材料冲走了,产成品也冲走或报废了。哪来的钱修复受损的设备?设备修不好,何谈恢复生产?
  “无论如何,我们得想办法凑些钱,把设备维修好,尽快投入生产。”董事会议上,刘集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凑钱修设备,这可不是一两万元的数字啊。”其他同志发表了意见,“我看还是算了吧,先把剩余资产清理一下,再来个各吹各的号……”
  严重的自然灾害损失,加上股东各自不同的思想观点,压得刘集贵一时喘不过气来。
  这,已是刘集贵创业以来,遭受的第5次灾难了。
  “遭受第一次自然灾害的时间是1993年的4月份。”刘董事长记忆如新。
  湘西的4月,是多雨的季节,也是发生自然灾害频繁的时节。
  1993年的4月,也是连日的狂风暴雨。导致冶炼厂背后的山体突然垮塌。山洪混杂着泥渣滚滚不断地冲进厂房,设备淹没了,仓库冲垮了。万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机械设备、生产原材料以及已生产出来的产品却遭受了严重损失。特别是仓库内存放的近千吨电石产品,经洪水浸泡后,第二天便产生了化学反应,一时间,时明时暗地燃烧起来,并不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仓库里的产品持续燃烧,爆炸了整整7天7夜,厂子上空的烟雾十里外都看得到,那情景就如同原子弹爆炸。”刘董事长讲述着。“当时为何不抢救?”我不解地问。“电石不比其他产品,一旦被水浸泡产生化学反应后,是无法抢救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燃烧,只要不伤着周围的人就算万幸。”
  这次损失后,使刘集贵意识到了电石产品存放中的难度。于是,他在调查了解到硅锰产品在销售市场上的广阔前景后,就对原电石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变生产电石为生产硅锰合金产品。
  人们曾在很多电视剧中看到过这样的情节:不少的创业者在开始创业时大多会遭遇骗局,给自己的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面对这种情节,我开始总认为那是编导为加深剧情的矛盾冲突。而特意设置的,现实中未必就会如此。然而在采访刘集贵董事长时,却听他讲述到了亲身上当受骗的真实故事。
  1994年,自沙冶炼厂由电石生产改硅锰合金生产后,生产经营又步入了正常轨道。但在改造生产线中花费了不少资金。怎样才能尽快收回投入资金?当然只有加大、加快产品销售。
  一天,一位外地客户来厂与刘集贵洽谈业务,满口答应以当时市场最高销售价,将厂里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采购了,并当即预付了总货款的百分之二十的现金。刘集贵原本是—个老实本分的山里汉子,加上以前与其他客商打交道从未出过差错,这次便不假思索地让这位客商把产品全运走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这位客商走出厂门后,就一直没见着面了。
  “这次损失足足一百多万。”“为何不报案追查?”“案是报了,但是到哪里去追查?”也是大实话,如果所有的案件都能够追查得清清楚楚,那我们的国家就万事太平了。
  刘集贵在这次销售上吃的亏,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只得往自己肚里吞”。
  接下来的是1995、1996和1997年,泸溪县连续3年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而3年洪灾中,1996年的“7·13”洪灾最为严重。泸溪县的工业、农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仅刘集贵个体私营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了300多万元。
  灾难,给人们可以造成巨大的损失。但对勇敢的开拓者而言,却会磨练出更加坚定的意志。刘集贵就是千千万万勇敢的开拓者之一。
  1993年和1994年,白沙冶炼厂在先后经受了山洪、诈骗两重灾难后,刘集贵并没有因此而失去斗志。他先是对原电石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变生产电石为生产硅锰合金,既减轻了生产工艺和销售运输中的难度,又占领了市场。在遭受销售诈骗后,他又作出了新增加“钙镁磷钾肥”生产线的决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进一步得到了扩大。
  “县内已有多家国有钙镁磷钾肥生产企业,我们再上能有效益吗?”
  “几次灾害,企业损失不少,再新上项目,资金从哪里来?”
  董事会议上,当刘集贵刚把新扩建项目的想法提出来,股东们便你一言他一语发表了意见。
  面对各人的意见,刘集贵打心里高兴。因为他深知,大家之所以想得那么多,最终的目的是想把企业搞得更红火。
  “国有企业弊端多,生产经营方式欠灵活。这对我们新建项目很有利。资金问题:一是加大现有产品销售的资金回收力度;二是全厂上下大家先紧紧裤带,每个月的工资暂不全发,以后再补上;三是扩大入股面,让更多的股东参与进来;四是现有的股东们想想办法再投入一些。有了以上几点,新的项目一定能早日红火起来。”刘集贵最后总结式地表明了态度。
  他说的话头头是道,大家服了,也信了。1995年,一条年产30000吨的钙镁磷钾肥生产线,再次在白沙冶炼厂正式投入运行。
  多次遭受损失,多次描绘宏伟蓝图。
  1998年,又一条年产30000吨的普通钙镁磷钾肥生产线在白沙冶炼厂正式投入生产。
  接下来的是,年产20000吨的电解锌、年产20000吨的电解金属、年产5000吨的微细球形铝粉等等各条新的生产线不断投入生产。企业的名称也由当初的“冶炼厂”逐步改名为“冶化厂”、“金旭公司”,直到现在的“湖南金旭冶化集团”公司。
  “我的事业之所以得以发展和壮大,是与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分不开的。”刘集贵说。
  1997年8月18日,那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泸溪县邮电大厦四楼会议室里,坐满了省、州、县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及泸溪县部分国有、民营企业的领导。刘集贵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由当时的省委书记王茂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杨正午亲临泸溪县召开的“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现场办公会。
  在泸溪县遭受1995、1996和1997年连续三年的特大洪涝灾害期间,党和国家及省、州各级党政领导都给予高度关心和支持。空投救灾物资,亲临现场指挥抗洪救灾工作,使当地人们倍受鼓舞。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王茂林书记一行在实地察看了泸溪县的工业企业情况,并听取了相关汇报之后,就湘西州及泸溪县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省委副书记、省长杨正午说:“湘西属贫困地区,泸溪县又是移民库区和省级贫困县,再加上连续三年的特大洪涝灾害,工农业经济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为了使他们灾后的经济尽快得到恢复和发展,省直各部门要尽力给予支持和帮助……”
  “当我听到王茂林书记、杨正午省长说的这些话时,心里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和高兴。”谈及当时的情景,刘董事长激动万分。
  正是那次现场办公会议,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举全省之力扶持湘西的决策,在泸溪县得以全面贯彻和落实。当时的省委副书记胡彪以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周伯华。分别在泸溪县最偏远贫困的白洋溪乡马如田村和八什坪乡五村村亲自建起了扶贫联系点,并经常进村入户与广大农民共谋发展大计。
  省委主要领导亲自在泸溪县驻村扶贫,不但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希望,同时也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了美好前程。
  四、巧手换来艳阳天
  在刘集贵的办公室里,我们看到了他台板下压着亲手写下的格言:“人类因追求而超越,因超越而前进,当‘追求无限’变成一种信念,梦想开始出现。”
  1987年。刘集贵被群众推荐并当选为湘西州人大代表后,总是把自己的事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常说:“既然人民相信我,我就得对得起人民。真正做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岁月悠悠,光阴似箭。随着历史滚滚不断地向前发展。刘集贵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不断拼搏终于使自己童年的梦想和一名人大代表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跨入21世纪后,刘集贵的事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到目前为止,公司已拥有资产总值2。5亿多元,员工近2000人。其中,高中级科研技术人员86人,大专以上学历114人。下辖金旭、金鼎、金杭、金泉、金源和金久、金丰、金瑞8个子公司。主要生产电解锌、电解锰、微细球形铝粉以及锰矿石和电能等5大类 20多种冶金、化工及电能产品,200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为国家交纳税金2908万元。2007年1月到10月,已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共交税金5200万元。
  就在刘集贵自身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刘家滩村这个昔日一穷二白的土家苗汉村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条弯弯曲曲的村级公路把刘家滩村各个村民小组紧紧连接在一起,各式各样的红色、白色、紫色“小洋楼”错落有致,井然有序,在金秋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彩。
  在金旭冶化集团公司采访时,办公室秘书张云对我们说:“如果你们要知道刘总对村里所做的更多贡献,不妨去村里走走。”就这样,我们便有了与村民张显爱的相遇和同路机会。
  张显爱刚从公司下班回家,得知我们去村里采访,非常高兴,一路地说这说那。“我家共有儿孙13口人。3个儿子、3个媳妇和我都在刘总厂里打工。以前我在车间生产一线,现在年纪大了,刘总关心我,就叫我负责厂里一些对外协调的轻松活。月工资1500元。”“你们家年收入多少?”我们问。“人平均7000 元以上。”“你们村有多少人在刘总厂里打工?”“1000多人吧,反正能劳动的都在刘总厂里,以前有些到沿海打工的青年,现在都回村到刘总厂里来了。”
  张显爱说的是实话。想当年刘集贵建厂的目的。除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