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节
作者:团团      更新:2021-06-17 09:39      字数:4820
  其他方面,比如文学、艺术的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都是文化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只要认真思考和研究,一定不难发现,各种职业都有种种没有想到的必须具备的素质和知识,都有从小就开始进行相关训练的必要。
  这些基本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的形成,需要漫长的过程,需要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就开始培养。它们是顺利走进顶尖法学院,开启法律学习和研究大门,并且登上宝塔尖的基本条件。
  无论哪个专业、哪个职业,要想成为精英,都有其共有的规律性,那种不规划、不设计、不训练而成材成功的人,只是很例外的“天才”,并不形成规律,不能提供统计信息,当然就不能作为学习、模仿和参考的依据,只能作为故事和传奇来消遣。实际上,即使整天被人拿来说事的天才比尔·盖茨,9岁就踏踏实实地读完了百科全书,11岁就学会并且能够编写很复杂的电脑程序。
  探索人生目标的“捷径”
  对于“天资”平常的孩子,在这个高度信息化、规范化的社会里,还得老老实实地按科学和自然规律行事,从小开始进行长期的磨砺,才能造就出高素质的人才,达到顶尖的水平。
  很多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对孩子的未来,常常只是凭空“想成为”这个家,那个长,或教授,或总裁董事长,然后希望孩子赚大钱,有大出息。
  可惜,他们就是没有深入认真地思考“如何成为”这个问题,没有认真研究要成为理想中的这个“家”、那个“长”和种种高级人才,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如何才能成为那个职业的高级人才,怎样走他们的职业路线。
  遗憾的是,有的家长哪怕知道了“如何成为”,但是,他们也没有坚持不懈地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训练和培养,没有让孩子“准备好,成为”理想中的职业人才。
  美国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制定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正是规范了“想成为”,“如何成为”,和“准备好,成为……”的全过程。
  现在,是改变旧思维,接受新概念的时候了!
  让我们记住这个公式,并且竭尽全力去实现它:
  想成为→如何成为→准备好,成为……
  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
  小女初到美国
  得州大学城是超巨型研究型大学——得克萨斯A&M大学的所在地,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16万人口的小城里有四五万名大学生,8 000名研究生中有3 000名博士研究生,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美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和最繁荣的城市之一。老总统布什把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建在这儿,中美高峰会曾在这儿举行。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培育孩子的好地方。
  那是记忆清晰的一天。1986年10月4日,我的同事威廉博士驾车载着我,从得克萨斯A&M大学所在地的大学城驶向休斯敦国际机场,去迎接从中国来美团聚的妻女。一路上,他听我谈到令中国父母头痛的子女教育问题,听说中国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要经过层层选拔考试,大学的升学率非常低,颇感愕然。惊愕之余,他笑着对我说:“你女儿可以从从容容地在这儿上学,你现在大可不必操那份心了。”
  十几年过去了,他的那席话,现在回想起来,也对,也不对。
  飞机到了,我守在出口处,探头在过道的人流中搜寻这对母女。终于,看到妻了,却不见女儿。猛然,一个个儿精瘦、半截儿高的小女孩冲到我面前,猛一站住,一声尖叫后,盯着我,张着一张看起来过大的嘴巴傻笑着。我忙弯下腰,摸着她的小脑袋,抚着她的背,一声声地叫道“倩倩,倩倩”,再把她抱起来,一起走向行李提领处。
  快到行李处了,倩倩迅即挣脱我的手,钻进人流,挤到行李传送带前,开始紧张忙碌地辨认行李。不多一会儿,她就从传送带上拖下一个比她还重的皮箱,再转过身去,忙着拖另一个箱子,那活泼紧张的神态实在可爱。
  在机场的停车场上,我们登上汽车,就往回大学城的路上赶。
  1986年5月,我怀揣100美元,离开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来美国。从香港出发,在休斯敦转机,前往得克萨斯A&M大学所在地的大学城( College Station )。
  在大学城住下后没多久,看到《商业周刊》评出了全美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这个小城竟然名列全美第五名。2002年10月的《商业周刊》还把大学城—布赖恩评为美国最繁荣的12个城市之一,就业率全美排名第一,只有2。1%的失业率。
  1876年,得克萨斯州农业与机械学院在这个小城诞生,历经近130年的变迁,大学早已从19世纪末期美国以农业向工业转型为主而定位的学校,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有10个学院、100多个专业的超巨型研究型综合大学。1963年正式改名为得克萨斯A&M大学,其中的A、M分别是农业和机械的英文字头缩写,现在只起了代表其历史的符号作用。
  该大学不仅有自己的远洋考察轮,还拥有自己的民航机场,每天有20多趟来往于达拉斯和休斯敦的班机在这个机场起落。除了农业和石油工程排全美大学第一、第二外,建筑学院与耶鲁大学一起曾被《建筑与设计年鉴》列于麻省理工和哥伦比亚大学之上,排名全美第十;工学院的排名也高于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等大学,排名全美前十五位。
  A&M大学有教职员工1。3万人,4。5万学生中有8 000名研究生,其中约有3 000名博士生。大学现有捐赠基金35亿美元,是全美排行第九的富有大学,在公立大学中排行第一。根据《美国最佳研究性大学》报告,A&M大学2003年的年度研究总开支为4。07亿美元,高于哈佛大学的3。721亿和耶鲁大学的3。215亿美元。
  大学城位于美国十大城市的休斯敦、达拉斯和奥斯汀形成的经济发达的三角地中间,是繁忙的工商业城市之外幽静的地方。从大学城到休斯敦和得州首府奥斯汀,不到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得克萨斯州在近20年成为美国最富有和最有活力的州之一,这也许是在近年经济低迷、就业难的情况下,A&M大学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排名2003年全美第一( 95。96% )的原因之一。
  美国第四十一届总统乔治·布什1992年卸任以后,情有独钟地把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设在A&M大学里,并且在这里开办了布什公共管理学院,就是因为看上了这里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温馨的人文环境。总统图书馆的国际会议中心近年来成了活跃的国际政治舞台,多国政要曾来这里演讲。中国庞大的代表团,曾来这里参加为时一周的“中美关系30年”高峰会。
  老布什总统来到大学城以后,为大学城居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话题。当这位曾经是轰炸机驾驶员的二战英雄在他80岁高龄时重振雄风,乘飞机从大学城3 800米的高空跳伞降落时,无数关心他的居民早早地聚集在总统图书馆前宽阔的草坪上迎接他的凯旋。
  大学城人情温暖,有人就是为了追求这个大家庭似的环境而搬来居住。几年前,我们家附近来了一户新邻居,先生原是这所大学毕业的,现在加州硅谷工作,太太带着3个孩子在这里读书。他们在这里买下房子,丈夫隔一星期飞过来团聚一次。他们自愿“两地分居”,据说就是看上大学城这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一个难得的培育孩子的好地方。
  一切从头开始
  ——5岁,第一天,在美国自己上学
  初到美国,见到美国人,怕得直喊“爸爸,美国人!美国人!”来美第三天,第一次上学,我就让5岁的女儿独自乘坐校车去学校——培养独立的好习惯,一切从头开始。
  母女俩来美的那天是星期六,休息两天,女儿就可以去上学了。
  星期一一大早,我带上太太和女儿去学校报到。女儿当时刚满5岁,不够规定6岁入学的年龄,只能上学前班。在学校,我们见了老师韦恩太太,又把乘坐校车的情况了解清楚后,就离开了学校。学生上学可以乘校车,也可以由家长自己接送。因为停靠的站点多,虽然直开只要10分钟,实际一路上开开停停要走40多分钟。
  第二天我们起了个早,学校8点上课,校车7点15分就会来接学生。从头一天晚上开始,女儿就一直处于高度兴奋中。她很高兴就要去上学,上“美国的学”!
  但是,到了早上,她对我说:“爸爸,你陪我一块儿去吧。”
  我知道,她怕,怕陌生的环境,而且,还怕美国人!
  记得刚到的那天,好奇的她走到后门,推开后院的木栅门,正要出去,看到院外有一个美国人,她猛然缩了回来,跑到我面前,指着外面对我说:“爸爸,美国人!美国人!”就再也不想出去了。
  我说:“这儿是美国,当然到处都是美国人。有什么好怕的?”
  妻对我说:“要不我把她送到学校去,先在那儿陪她一会儿,看看情况怎么样。”
  我说:“现在来美国了,一切得从头开始,你还当在国内的那会儿,什么都让你宠着,惯着,管着,没门儿。现在听我的,让她一开始就学着独立吧。从现在就开始,自己乘校车去上学。”
  培养独立的好习惯,一切应当从头开始。
  不过,话虽那么说,我心里也是放不下。商量的结果,还是让她自己先乘校车去学校,我到学校前等她下车,再陪她到校门口。
  上学第一天,我让她自己乘校车去,是想让她有一种开始新生活的感觉,从此就要像其他孩子一样,独立地做事情。从第一天就开始养成好习惯是很重要的,这比以后再纠正要好得多。
  校车要绕好几个地点接学生,我骑自行车,比校车先到了很久。把她从校车上接下来,陪她走到校门口,我正要离去,她又一副愁眉苦脸的可怜相,跑回我身边。我没有心软,一路安慰她,再把她送到校门口,让她自己进校门。她终于哭丧着脸,三步一回头,挥动小手,努着小嘴,轻轻地,不敢出大声地说:“再见,再见。”
  想着她那一脸苦相,我心里总在嘀咕:“她没事儿吧?”
  她上的是半日制的学前班,中午就放学了。没到午饭时间,我迫不及待地回了家。望着窗外,我看到校车在我们公寓附近停下来,她随着别的孩子嘻嘻哈哈地下车,旁若无人地往家里跑。我开了门,她一头扑到我怀里,没完没了地讲学校里的小事儿。
  我的心放了下来,没事儿了。
  成功了!培养独立的好习惯,一切从头开始。
  创造语言“交流”环境
  ——爱丽丝漫游仙境
  学语言很自然的方法是模仿,儿童学外语可以通过重复模仿以及和交流对象亲密接触的方法。
  女儿5岁时,靠一盒《爱丽丝漫游仙境》录像带,每天数遍反复看,数百遍后,影片中的每一句对话、每一段音乐她都能倒背如流,一学期下来就学会了基本的英语。这种看似简单的重复模仿的方法,是最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为心理学家所推崇。
  妻女来美国前,我买了两件“奢侈品”:一台旧彩色电视机和一部录放机。让她们看电视、学英语,不是当时最重要的事吗? 为此,我还买了动画片录像带,其中一盘《爱丽丝漫游仙境》,为初到美国的女儿快速学会纯粹的英语起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作用。
  我自己在英文学习上,曾经走过痛苦的弯路。我从初一开始学英语,一看到英语老师就头痛,看到英语课本就畏惧。这个可怕的循环压抑了我很多年。
  工作后,那年我们研究所选了十几个人,在外地一个封闭式的环境里强化学习英语。我因为从小畏惧语法理论,就想出了背诵《新概念英语》每篇课文的“笨”方法。我将课文先读几遍,接着,把《新概念英语》录音带放听无数次,一遍遍校正语音、语调,反复跟读,直到背下来。用这样的方法,一天好几个小时,短期内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天,我把朗读的课文录在带子上,不动声色地在饭堂里放给学友们听。他们一时竟分不出是原版带还是我朗读的带子。学习结束后,我单独接待了两次外宾,有一次与美国专家在一起工作10天,没有翻译,自己把什么都搞定了。
  真是不可思议!困扰了我多年的学英语的阴影,就这么轻易地挥之而去了!
  我的这一经验就是“精学一本书、一盒录音 ( 像 ) 带”。
  《爱丽丝漫游仙境》是数学家卡尔·刘易斯写的一部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它以梦幻般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孩子的心。故事中的角色充满活力,引人入胜。女儿当时每天只上半天学,回来仅看
  这一盒录像带,因为当时只有这个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