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作者:漂亮格子      更新:2021-05-14 21:36      字数:4726
  央视国际 (2005年06月27日 09:37)
  主讲人简介: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近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品人录》。
  内容简介:韩信出身贫穷,但是胸怀大志。他等到了一个时机,就是秦末的乱世。他也等到了一个伯乐,就是萧何,在萧何的推荐下,他被刘邦重用,他和刘邦有一次谈话,对时势有出色的分析,这确实表现了韩信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但是,战争是一种需要实际操作的事情,是要实践来检验来证明的。那么韩信到底能不能打仗?能不能够帮助刘邦夺取天下?这还需要考验。因此我们也需要弄清楚,韩信究竟有没有军事天才?他指挥了一些什么样的战斗?这些战争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军以后,很快就表现出自己的军事天才,可以说是一路凯歌。最精彩的一仗是汉、赵之战,就是和赵国的一场战争。我们知道,汉当时是在西边,赵就是河北邯郸这一带地方,刘邦平定三秦、魏这样一些地方以后,就命令韩信出兵去攻打赵国,走什么地方呢?走太行山,从太行山的一个关隘出兵,这个关口叫做井陘口,非常险要,路很窄,韩信带着兵从这个关口出去攻打赵国,赵国当时的国王叫赵歇,他的统帅叫做陈馀,陈馀手下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叫做李左车,这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军事家,所以韩信打这一仗风险是非常之大的,第一:赵国是主场,韩信是客队,就像咱们打球一样,你在哪个地方赛球,当地的球队总是要占点儿便宜的。第二:赵国当时的军队号称20万,韩信的军队号称1万多,这是敌众我寡,第三:赵国是在自己的国家迎战,韩信是千里奔袭。所以这个情况对于韩信来说非常地不妙,但是尽管如此,他还是大获全胜。在楚汉战争中,韩信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又犯了哪些错误?有哪些过失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为您讲述《韩信功过之谜》。
  (全文)
  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军以后,很快就表现出自己的军事天才,可以说是一路凯歌。最精彩的一仗是汉、赵之战,就是和赵国的一场战争。我们知道,汉当时是在西边,赵就是河北邯郸这一带地方,刘邦平定三秦、魏这样一些地方以后,就命令韩信出兵去攻打赵国,走什么地方呢?走太行山,从太行山的一个关隘出兵,这个关口叫做井陘口,非常险要,路很窄,韩信带着兵从这个关口出去攻打赵国,赵国当时的国王叫赵歇,他的统帅叫做陈馀,陈馀手下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叫做李左车,这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军事家,所以韩信打这一仗风险是非常之大的,第一:赵国是主场,韩信是客队,就像咱们打球一样,你在哪个地方赛球,当地的球队总是要占点儿便宜的。第二:赵国当时的军队号称20万,韩信的军队号称1万多,这是敌众我寡,第三:赵国是在自己的国家迎战,韩信是千里奔袭。所以这个情况对于韩信来说非常地不妙,但是尽管如此,李左车还是很谨慎,李左车就跟陈馀说,说这种战争是明摆着对韩信不利的,他居然敢来打,千里奔袭,必有准备,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请元帅给我两万人马,两万精兵,抄小路,绕到韩信军队的后方,断其粮草,然后汉军来我赵地以后,请元帅坚壁勿战,就是不跟他打,然后我那边把粮草断掉,你这边不跟他打,他不战而败,可是赵国这个元帅陈馀他是个书呆子,书生气十足,他怎么说呢?哎呀!我已经弄清楚了,韩信的军队号称1万,不过数千。那现在我们就是数十倍于汉军,它有什么了不起?何况我们堂堂正义之师,怎么可以用你那种阴谋诡计?什么断其粮草,抄其后路,哎呀!这个不光明正大了,我们要打就是摆开阵势堂堂正正跟这个小子打它一仗,让天下人不敢小看我赵国,不听。韩信有情报啊,一听说陈馀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韩信就喜出望外,这就太好了。发令,出兵,过井陘口,只管走。走到赵国边境,安营扎寨,到了半夜,韩信传令,说各部队给将士们发点小点心,垫一垫,等明天早上我们灭了赵国,大家来会餐。
  大家一想,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我们千里奔袭,人家人多势众,能不能打这一仗都是个问题,你还说我们明天早上把它灭了以后来吃早饭,大会餐,这不是吹牛吗?但是韩信是大将军,是元帅,大家也不敢顶嘴,都说“诺”,回去准备。到了天亮的时候韩信下令,出发,然后就向前进,开始布阵。当时战场上有一条河,这边是赵军的军营,韩信把这个军队调过河来布阵,布在这儿。这是非常危险的一种阵法,所以他这个阵一布过去以后赵军大笑,哎呀!来了一个傻子,背水布阵,等着看他热闹吧。这边汉军也是提心吊胆,说这个事情是怎么弄的,韩信说传令,举大将军旗,擂鼓,进军,什么意思?就是把他汉、大将军、韩,旗帜打出来,然后敲着鼓,大吹大擂,进军了。这一进军,赵军一看,这个不是送死的来了吗?赵军就拿着武器从军营冲出来了,就打。两军交战,打了好长一阵子,韩信下令,撤,把大将军的旗子,次将军的旗子,小将军的旗子,中将军的旗子都给我扔地上,把那个鼓啊,锣啊都给我扔地上,把武器甚至也都扔地上,咱们跑吧,调头跑,走水上军,就是水上面还有一个军营。往后撤,全部撤到水上的军营里面去,水上的军营马上把门打开,把汉军放进来,然后准备战斗,赵军一过来一看,汉军败得一塌糊涂,大家都去捡那些旗子,为什么捡啊?因为你捡到将军的旗子拿回去可以领赏的,古代打仗这个旗子是很重要的,你把这个将旗拿到手上,重赏。都不打仗了,赵军都不打仗,都去捡这个旗子,这个时候,韩信早就派了两千精兵,轻骑兵早就已经绕道埋伏在赵营的旁边了,一看赵兵全部倾巢出来抢这个旗子的时候,这两千轻骑兵一拥而进,冲进赵国的军营里面,把赵国的旗子都拔掉,把随身带的汉军的红旗子都插上,然后就喊,这个地方是汉朝的了,汉国的了,赵军在那边打,冲过去,这边韩信的军队,在水上的军队,它已经没有退路了,不是已经退到水上去了吗?没有退路了,殊死作战,拼死战,赵军打不过,然后回头一看自己的大本营丢了,军心大乱,赵军说这仗不能打了,咱逃命吧,作鸟兽散,一哄而散,赵将拿起刀杀了一些逃兵,都杀不过来,这个时候,占领了赵营的两千轻骑兵和水上的汉军夹击赵军,结果把赵军的元帅陈馀斩于军中,活捉了赵王赵歇,大获全胜。
  这一仗是打得是非常之精彩。打完仗以后,所有的部下都到韩信的军帐中来对元帅表示祝贺,元帅领导我们打的这一仗,确实打得很漂亮,但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想通这个事儿,兵法上是这么教我们的,“右倍山陵,左前水泽”,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安营扎寨,布阵,我们的后面应该是山,因为后面是山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敌人要从后面的山上翻过来偷袭我们是很困难,前面应该是水,因为敌人要过水来打我们也是很困难的,这样的营寨才是安全的,可是元帅您完全相反,哎呀,臣等左思右想还是不得其解,韩信就笑了一笑,说这个道理兵书也说了,可惜各位平时没有留意,兵书上怎么说的呢?“置于死地而后生,置于亡地而后存”,像我们这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斗,一定要把我方放在死地,才有战斗力。何况诸位想想,我们这支军队是支什么样的军队,散兵游勇,乌合之众,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军队,临时纠集起来的,这叫做“驱市人以战”,赶着街上的人去打仗,等于街上临时吆喝一帮人,也没有经过军训就让他们去打仗了,他能打仗吗,惟一的办法就是让他置于死地,让他每个人都感到生命的危险然后殊死作战。为自己的生命而作战。大家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么个道理,我们是不如你,服了,他服了韩信了。
  韩信同时又下了一道命令,说谁要是看到了李左车,谁都不准伤害他,一定要活着把他给我带来,一定要把一个活着的李左车给本将军带来,后来果然就找到了李左车了,把李左车送到了韩信的军营,韩信一见李左车马上说松绑,赶快松绑,然后说,幸会幸会,请。然后请李左车到自己的帐下坐下,然后非常客气地说,说韩信非常荣幸能在今天见到李将军,现在韩信有一件事情向将军请教,韩信想再接再厉去打燕国和齐国,请将军告诉我,怎样才能成功呢?李左车这个时候才说,那好吧,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十六个字词可就是史记这段的原文,就是李左车说的话,原话。那我也就贡献一点意见吧。出兵作战,攻必克,战必胜,所向披靡这是将军您的长处,但是您的士兵已经很疲劳了,国力也消耗了很多,这是将军您的短处。如果将军您现在再接再厉在平定了赵国以后又要去攻打齐国和燕国,请问您是打齐呢?还是打燕呢?齐国强大,燕国弱小,您可能去攻打燕国,可是您的军队已经疲劳到这个程度了,攻打燕国有把握吗?如果燕国攻打不下来,齐国将来还会臣服于你吗?不可能的。今天我李左车为韩将军您设计,我觉得您最好的办法,休兵。不要打了。您可以写一封信给燕国,炫耀你的军威和武力,吓唬吓唬他们,燕国很弱小啊,看见您在赵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和胜利,不战而降,那么燕国投降以后,您可以再写一封信给齐国,告诉他们,燕国他们已经投降了,那么齐国会怎么样呢?齐国跟着投降。兵不血刃,不战而胜,这是上上策,韩信说好,我韩信就按将军您的意思做。
  韩信果然就这样做了,可是刘邦不愿意。刘邦说你这个韩信怎么能够按兵不动呢?得让他动起来,那么刘邦是怎么做的呢?刘邦先是开始调动了一下韩信的军队,因为当时和韩信一起打仗的还有一个人叫张耳,刘邦自己就来到张耳的军中,跟张耳的军队行动,而且刘邦轻车简从,只带了一个随从,这个随从就是他的太仆,夏侯婴,是刘邦的御用车夫。在某一天的清晨,两个人驾着车马,自称是汉国的使臣,就是汉王派来送信的人,在天不亮的时候冲进了韩信的军营,进入了韩信的军营,这时韩信还在睡觉,刘邦和夏侯婴两个人悄悄地走进韩信的大帐,把韩信的官印和兵符拿到了手上,史书上说“夺其印符”,印就是官印,符就是兵符。在那个时代,像韩信这样带兵的将军,他一定要有两样东西,一个就是他的大将军印,还有一个就是兵符,兵符是一个雕刻成老虎或者其他野兽形状的东西,一只老虎,然后当中一剖两半,然后带兵的人拿一半,做决策、做指挥的人拿另一半,要调兵的时候就拿着这一半去到军中,把那一半拿过来对一下,这个东西就叫做符,这两片符如果对上了,就叫什么呢?就叫做符合,所以我们现在符合这个词就是这个来的。刘邦悄悄的到韩信军营里就把官印和兵符都拿到手上,然后出来调兵,把兵全部重新调动一遍,等刘邦把兵都调完了,韩信才醒来,张耳也才醒来,出去一看说汉王来了,而且把兵都调完了,大惊失色,也没有办法,这时刘邦说,韩信,出兵打齐国去吧,于是韩信也就只好出兵打齐国去了。
  韩信攻打齐国又大获全胜,也就是说在整个刘邦和项羽进行战斗夺取天下的过程当中,韩信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韩信和刘邦的君臣际遇也历来被视为一段佳话,那么他们后来怎么会翻脸呢?韩信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又犯了什么错误呢?
  韩信犯错误就从攻打齐国开始。在这个过程中,韩信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不听指挥。当时刘邦把韩信的印符拿过来以后重新调兵以后就命令韩信率兵去攻打齐国,韩信当然也就去了,他走到齐国边境的时候传来一个消息,说齐国已经降汉,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刘邦同时还派了一个人到齐国去,这个人的名字叫郦食其,这个“食其”两个字它的文字是写成“食其”,“食”是饮食的“食”,其他的“其”,但是要念做“异基”,这个郦食其也是个说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