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老是不进球      更新:2021-05-13 11:49      字数:4755
  烀怀远鳎纠匆缴邓慕乓礁鲈虏拍芎茫伤筒恍拍歉鼍⒍焓本桶咽嗖鹆恕H缓蠼枇艘涣咀孕谐担谧孕谐档暮笞嫌靡桓鼋诺抛牌铮鹆耸嗟慕湃灾椎煤芾骱Γ鸵ё叛劳ψ牛撕艹な奔淠侵唤挪怕闷鹄戳恕!?br />
  脚好后,最让他高兴的是老师又补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演一个B角。于是他就每天抓紧地间排练,那会儿的努力劲儿他现在想想自己也挺佩服自己的。功夫不负苦心人,那个角色被他演得相当的成功。
  赚外快
  回想起大学时光,周杰说除了精神食粮外,其实都蛮苦的。他大学一年级时,一个月的生活费要两百块钱,这对于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来说仍是不小的负担。
  “记得当时我爸爸还算是领着高工资的人呢,他一个月三百块钱的工资,然后再加上我妈妈的一二百块钱工资,算算总共有五百多元吧,但他们只负担我一个人就要花销二百元钱,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供一个大学生的不易,而我也尽可能把花费降到最低”。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周杰在大一时就开始接戏了,他当时是班里拍戏最早的人。那是一部电视剧,长达四集,和现在不一样,当时一部四集的剧就算是长剧了。拍摄地点在安徽鞍山,他演的是男二号,这对于一个大一学生来说这是蛮不容易的事,周杰说他记得导演是个男的,姓黄,自己在剧中演一个农民的儿子,虽然戏份不是特别多,但是他仍十分珍惜那次机会,有事没事手里就拿着剧本看啊看啊,当时剧组里有一个上年纪的人,一见他这样,就说:“一看就是个学生娃子,把剧本当书本看呢!”周杰也不理他,现在回想起来,他说:“当时其实也没想别的,说心里话有点私心,就想着,如果我能演的挺好的,没准下次人家还能找我演的,这样至少也能帮家里减轻点负担,想想现在的戏院学生在学校期间接个什么戏的,是非常容易的事,可我们那时候不行,能争取个上个镜头的机会太不容易了,那是一件非常爽的事”。
  戏拍得还算顺利,也蛮快的,那次出演他得到了几百块钱的酬金,为他解决了两三个月的花销,他十分知足。
  拍过第一部戏后,他没事的时候就会想,如何才能接下一部戏,如果偶尔有那个剧组来看演员了,他总会想着法儿地与对方接上头儿,可没戏拍的日子仍很多。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想尽了可以赚钱的道儿,拍挂历就是一项赚外快的好道儿,他那会儿拍一本挂历会得到五十块钱到八十块钱不等的酬金,当时拍挂历在他们校园也十分普遍,许多同学都拍过,提起拍挂历,周杰说那曾是一件非常让他得意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一个人上街,看到路边就有我拍的挂历在叫卖,我走上去,故意问有没有周杰的,多少钱一张,那个人头也没抬就说,‘有,五毛钱一张,你要吗?’当时最贵的也不过一块钱一张,见我没什么动惊,那个人就抬起头,马上眼晴里就露出了一丝神彩说:‘咦!你不就是这个挂历上的人吗?’当时我那个高兴的劲儿啊!就甭说了,接着那人又说:‘我家里还有你以前的挂历呢!’真的,当时心里觉得挺美的,现在想想挺稚幼的”。
  不只是拍挂历,周杰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外快活儿,配音。用给片子配音来赚钱贴补学费曾经是让他最为自豪的事情。当时上海译制厂、上海电视台的翻译片中都留下了他的声音。
  90年代初译制片特别的多,不只是译制片,就连《大决战》里头也有他的声音。按周杰的话说,配音是一个技术工种,不是谁都能干的,有时在一部片子中要为不同的角色配音,不只一个那么简单,他最多的一次在一部戏里配了七个人物,这七个人物还不是只说一两个字如“到”、“是”、“在”什么的,这些群杂都不算,他配的都是有名有姓的人物。赵薇在《还珠格格》之前演的那部《姐姐妹妹闯北京》里他也配过两个人物,一个是男主角小电灯,另外是剧中小电灯的舅舅,配音时先一个人一个人地说,如果敢上有场戏是两个人同时出场,他就先配小电灯,停一会儿,再开始配他舅舅。如此算来他和赵薇在开拍《还珠格格》前就已经合作了。
  除了给人物配音,周杰也给动画片配音。周杰说在他配音的动画片中最著名的就要数“奥特曼”了。那还是它们1993年刚刚被引进的时候,他在上海配了前60集的音,片中的那个怪兽、中申队长还有就要数那个不知迷倒多少小朋友的“奥特曼”了。他一直认为配音和演戏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有相似的地方,最基本的就是要全情地投入,有时甚至比演戏还难,因为演戏时对手是实实在在的人,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感受对方为你带来的讯息,自然而然,大家就会有一个互动,而配音不同,面对的是声音,大家是在用声音找一种互动,尤其是动画片,给奥特曼配音时周杰就自己想成是“奥特曼”,那个大英雄,配过音,在棚里,他有时也会调皮地用“奥特曼”的语气和大家开玩笑。
  在配音中周杰发现了另一个世界,美妙而生动。
  “最初配音就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让自己的生活轻松点儿,那时1991年在上海,因为还是学生,我就从配群杂开始,就这样一步步地我足足配了两年的群杂,喊个‘到’、‘是’、‘有’、‘冲啊’,‘杀啊’之类的,别看就这么几个字,可我也配得津津有味。说实话我挺努力的,不只是觉得好玩儿,有意思,还因为在那个特别的世界中我能找到一种快乐,两年后,终于有人肯让我配小角色了。就这样一步一步走,毕业后到北京,我还配过音呢!”
  冥冥中的注定
  随着年级高了,接戏的机会也多了起来,有一部戏现在仍让周杰记忆深刻。
  那时是1991年他曾经到西影厂拍一部电影,后来那部戏下马了没拍成,时隔半年之后又重拍了。虽然当时戏没拍成,可他在那时认识了一个师兄,那人是八一级的,叫李叶辉,是北影厂的演员。
  有一次大家在一起闲聊时,他给周杰讲了一个发生在他们班里的真实的故事,周杰说当时叶辉神色凝重,提起往事,平时开朗的他就在那一刻一下子象变了一个人,声音十分低沉,几次想开口,却什么都没说,他直直地看着前方,似乎有着无限的怀念,看他这么个表情,周杰也没象平常那样和他开玩笑,就在一旁静静地等着他说,他侧过头,看了看周杰,一瞬间,周杰在他眼中发现了一种叹息,一种无奈,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痛苦,看到周杰愣呆呆的样子,叶辉才勉强地笑了一下,他点了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一团烟雾从他的嘴里、鼻子里逃也似地四散而去,透过这团雾,周杰好象看到了他眼中有湿湿的光亮,可就在这一团雾散去的那一刻叶辉的眼里又恢复了平静,周杰就在这样凝重的气氛里听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当时叶辉班里有一个叫董冰的同学,是从新疆考到上海的,是表演系的,那个时候,考戏剧院更不容易。可就在学校学习期间那名叫董冰的同学得白血病去世了,当时就住在华东医院,华东医院恰好就在他的隔壁。董冰去世时留下了遗嘱,说什么都要把骨灰埋到学校里,因为他舍不得就这么离开,好不容易才考到上海,虽然事业没有开始,但他毕竟离艺术更近了一步。就在表演系门口,当时表演系门口有一片小树林,特别小,大家可以坐在那里乘凉,走过通往教学楼的过道上,就在小树林那边他就永远留在了那里,听同学们背台词,看大家晨功,叶辉说到这儿,不再讲话了,周杰听得心里一下子象赌了个大石块,沉沉的。
  回到学校大概一个月后,上海电视台说要拍电视剧,叫做《青春永恒》,而这部电视剧就是由那名同学的真人真事改编的,编剧是上戏的老师。
  有一天,老师叫班里所有的同学都集合,说是上海电视台的导演要来选角,这样的机会,谁都不肯错过,又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同学们都到小剧场集合,他也跟着大家去了。
  “当时我记得电视台来了好几个人,我们站在那儿,他们也很少问问题,只是一个劲儿地看这个看那个,选演员的时间并不太长,至少比我想的要短得多,他们中有一个人和我们老师说了一会儿话,并表示大家可以回去忙自己的事了,大家就这样散了,我也跟大伙儿往外走,突然他们叫住我说,‘哎,我们那部戏想找你演男一号’,我当时很惊呀,因为我并没觉得在选角时他们对我的态度有什么特别,可是我仍很感谢他们给我这样的机会,先听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而后能有幸来演这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时间我也说不清自己心中是个什么样的滋味,或许这就是冥冥中的注定吧!”。
  在这部剧周杰与左羚合作,左羚在剧中她扮演学校里的一名护士,校医,为了体现一个真实的情景,剧组特别去了新疆实地拍摄,整部剧一共三集,他演得十分卖力,他用心在表达着对那位同学的怀念。有时因为太入戏了,导演喊卡了,他还没从角色中抽身出来呢!因为编剧本就是上戏的老师,所以有一些细节描写特别的真实、感人,他说那是一部一看到剧本就想哭的剧。
  “我觉得演的还行,就是形象太胖了,我记得我当时得有165斤。比现在起码要胖三十斤。剧拍得挺成功的,片尾歌也挺好听的。主要用席慕蓉的《戏子》:不要相信,我的眼泪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在我――我记得,到现在还记得――请不要相信我的眼泪,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
  “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这就是戏,虚幻也真实。整部戏就给我一个印象--感人。这部戏是1991年底拍的。毕业后,我每次回学校的时候,还走到那个小树林去看看,每次感觉都不太一样”。
  第三章 全新的毕业生活
  月薪二百三的日子
  毕业时,分配成了首先面临的问题,因为那会儿从上海分到北京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学校那会儿不是推荐,而是人家剧院来挑人。当时实验话剧院没来挑人,他就自己主动找上门,后来剧院终于答应要他了,他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进了剧院以后他一个月工资是230元,那是1993年。现改名为国家话剧院,从一个出来乍到的毛头小伙子到渐渐领会到剧院的文化内涵,他付出得太多太多,在话剧院一呆就是十多
  年了。按他现在的话说,他已经是一名老演员,是剧院中的老人儿了。
  刚到剧院那会儿,他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可那时候的他血气方刚,什么都不在乎,即使没地儿住也行,因为剧院每年都接收毕业生,可是宿舍有限,话剧院一时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住宿问题,没房子住,周杰就自己个儿租房子住,他在六道口租了一间小屋,是跟人家合住。主人家是三居室,他只租了其中的一间,房主是一位非常朴实的人,现在他仍常想到那家人,只是很多年没去看他们了。
  那时候北京刚有二环,不像现在道路开发得这么好,那时六道口离话剧院特别远,但房租便宜每个月300元钱,他没有别的选择,上班下班他每天的交通工具就是一骑破自行车。
  当时在剧院里,如果有话剧演出,演员们就排练话剧,话剧从排练到演出总共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而最后的收入也不过才能拿1000多块钱。话剧演完了,如果有电视来找演员,选上谁,谁就可以去拍电视剧,只是刚开始不允许拍戏,赚的钱还不够房租钱,他就靠上学时赚下的钱贴补生计。可眼见着要坐吃山空了,他一下想起了在大学时配音的活儿,他盘算着这样他一个月起码能赚个五六百元的,生活费也算有了保障。
  尴尬的迟到
  提起在北京的第一次配音经历,周杰第一句就说:“当时能有个地缝我都想钻进去”。
  他在北京配的第一部戏叫《R27》(《红色27》),是一部译制片。提起第一次配音他说要感谢中央电视台译制部的李副忠老师,当时李老师听说话剧院分来了一个上海小伙子,在上海配过音是个熟手,就想方设法地联系到他。
  在这之前他看过一部名为《姜树》的片子,是他一位师哥配的音,那时他就知道有个译制导演叫李副忠。没想到这么巧,李导演这回找到了他。差不多同一个时间,体育部也因他们剧院赵亮的推荐打算请他录一个小品,一时出现了两个可以改善生计的差使,可把他乐坏了,他知道配音是长久之计,不过他也有些担心,毕竟已经一年多没配过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