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节
作者:朝令夕改      更新:2021-05-04 17:33      字数:4799
  彼遂弃药。季冬复病。仍服前方而愈。
  震按此案讲病最精。用药则未敢深信。既云热多者筋急而痛。且现下右齿面痛。何以重
  用参、 甘温之药。其些微之知柏。宁有益耶。
  一人形肥色黑。素畏热而好饮。年三十余。忽病自汗如雨。四肢俱痿。且恶寒。小便短
  赤。大便或溏或结。饮食亦减。医作风治。用独活寄生汤、小续命汤罔效。仲夏。汪视之脉
  沉细而数。约有七至。曰。此痿证也。丹溪云。断不可作风治。经云。痿有五。皆起于肺热
  只此一句。便知其治之法矣。经又云。治痿独取阳明。盖阳明。胃与大肠也。胃属土。肺
  属金。大肠亦属阳金。金赖土生。土亏金失所养。而不能下生水。肾水涸火盛。肺愈被伤。
  况胃主四肢。肺主皮毛。今病四肢不举者。胃土亏也。自汗如雨者。肺金伤也。故治痿之法
  独取阳明。而兼清肺经之热。正合东垣清燥汤。服百帖。果愈。
  震按脉沉细而数。约有七至。郁热深矣。何不直清其热。而仅用清燥汤清补兼施之药耶
  盖痿本虚证。加之自汗如雨。饮食减少。则肺胃愈虚。故用此方补土以生金。益水以制火
  治其本也。连、柏苦寒。苓、泻淡渗。治其标也。古人治病。审慎周到如此。亦知其必中
  故能持久以收功。
  立斋治其师佥宪高如斋。自大同回。谓薛曰。余成风病矣。两腿逸则痿软而无力。劳则
  作痛如针刺。脉洪数而有力。立斋曰。此肝肾阴虚火盛而致。痿软无力。真病之形。作痛如
  锥。邪火之象也。用壮水益肾之剂而愈。高曰。向寓宦邸。皆以为风。恨无医药。若服风剂
  岂不殆哉。
  震按此脉洪数而有力。故用壮水益肾之药。若脉数而无力。当用地黄汤合生脉散补血汤
  矣。下案二证。虚象显然。犹用风药。死复何疑。
  一男子足痿软。日晡热。薛曰。此足三阴虚。当用六味滋肾二丸补之。一妇人腿足无力
  劳则倦怠。薛曰。四肢者土也。此属脾虚。当用补中益气及还少丹主之。俱不从其言。各
  执搜风天麻二丸并愈风丹而殒。
  江应宿北游燕。路过山东。孙上舍长子文学病察。延江诊视。曰。无能为矣。经云。大
  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而况于不调乎。时夏之半。六脉弦数。既泄且痢。脾传之肾。谓
  之贼邪。病已极矣。不出八月。水土俱败。至期而逝。敢辞。孙曰。内人请脉之。形容豫顺
  语音清亮。不显言何证。诊毕。孙问何病。江曰。寸关洪数。尺微欲绝。足三阳脉逆而上
  行。上实下虚。此痿证也。病虽久可治。孙曰。何因而得此。江曰。经云。悲哀太过则胞络
  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有所失
  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发为痿 。此之谓也。孙曰。果因哭子忧伤。两
  脚软弱无力。不能起者。七越岁矣。或以风治而投香燥。或认虚寒而与温补。殊无寸效。江
  曰。湿热成痿。正合东垣清燥汤例。但药力差缓。难图速效。以独味杜仲。空心酒水各半煎
  服。日进清燥汤。下潜行散。兼旬。出房门。无何。病瘵子死。哀伤复作。
  震按上实下虚之病甚多。何以知为痿证。殆于形容豫顺。语音清亮而不起床。可权衡以
  决之。
  〔附〕葛可久治同郡富人女。年可十七八。病四肢痿痹。不能自食。目瞪。众医莫能治
  葛视之。笑曰。此不难治。乃令悉去房中香奁流苏之属。发地板掘土为坎。畀女子其中。
  扁其扉。戒家人。俟其手足动而作声。当报我。久之。手足果动而呼。投药一丸。明日。自
  坎中出矣。盖此女平日嗜香。而脾为香气所蚀故也。
  震按香为脾臭。何以蚀脾。意者香能开窍。香极则诸窍大开。脉缓筋弛。关键尽撤。故
  身软目瞪不食也。畀入土坎者。诸毒得土而化。且土为万物之母。四肢百骸。得土气则生气
  自复也。仍合治痿独取阳明之义。
  李士材治太学朱修之。八年痿废。累治不效。李诊之。六脉有力。饮食如常。此实热内
  蒸。心阳独亢。证名脉痿。用承气汤下六七行。左足便能伸缩。再用大承气。又下十余行。
  手中可以持物。更用黄连、黄芩各一斤。酒蒸大黄八两。蜜丸。日服四钱。以人参汤送。一
  月之内。去积滞不可胜数。四肢皆能展舒。李曰。今积滞尽矣。煎三才膏十斤与之。服尽而
  应酬如故。
  崇明倪君俦。四年不能起于床。日服之药。寒凉十六。补肾肝者十三。李诊其脉。大而
  无力。此营卫交虚。以十全大补加秦艽、熟附各一钱。朝服之。夕用八味丸加牛膝、杜仲、
  远志、萆 、虎骨、龟板、黄柏。温酒送七钱。凡三月而机关利。
  又治兵尊高悬圃。患两足酸软。神气不足。向服安神壮骨之药。不效。改服滋肾合二妙
  加牛膝、苡仁之属。又不效。纯用血药。脾胃不实。李诊之。脉皆冲和。按之亦不甚虚。
  惟脾部重取之则涩而无力。此土虚下陷。不能制水。则湿气坠于下焦。故膝胫为患耳。进补
  中益气。倍用升、柴。数日即愈。夫脾虚下陷之证。若用牛膝下行之剂。则愈陷而病愈甚矣
  震按此三案。精妙绝伦。以药对脉。确切不移。首案连用承气。继用参汤送寒下药。皆
  是独取阳明治法。末案补中益气。与大黄补泻不同。总归乎取阳明也。临证指南首列轻清治
  肺二方。实宗肺热成痿之旨。第恐力薄难效。其用二妙、茵陈、萆 、茯苓皮、蚕砂、海金
  砂、防己、胆草、寒水石等。直清湿热。较之清燥汤。反胜一筹。不涉虚者。允宜仿此。又
  有治下虚上实。而用犀角地黄汤去芍药。加元参、连翘、桑叶、钩藤。似乎专理上实。罔顾
  下虚。然云头目如蒙。入夏阳升为甚。议清营热以熄内风。想其人脉必弦数。有热甚生风之
  象。未可兼顾下虚。或他日再诊而后滋填下焦。亦未可定。至于滋填下焦方。有用虎潜加减
  者。有用四斤金刚健步及地黄饮子加减者。有用熟地、苁蓉、巴戟、远志、鹿角霜、桑椹、
  苍术、小茴。以金毛脊酒蒸熟。水熬膏为丸者。有用苁、戟、杞、膝、青盐、线胶、茯苓、
  沙苑、鹿筋胶、羊肉胶、牛骨髓、猪脊髓者。却无参、术补阳明法。亦无承气泻阳明法。惟
  脾肾双补丸有人参。然其案重在晕麻瘕泄。尚未痿厥。非以治痿也。统观之。不外清湿热。
  益肝肾。岂二种病情偏多耶。或案有遗逸。未能详备耶。
  卷八
  瘕
  属性:史记曰。临 女子薄吾病甚。众医皆以为寒热笃。当死。臣意诊其病。曰。蛲瘕为病。
  腹大。上肤黄粗。循之戚戚然。臣意饮以芫花一撮。即出蛲可数升。病已。三十日如故。蛲
  得之寒湿。寒湿气郁笃不发。化为虫。臣意所以知薄吾病者。切其脉。循其尺。其尺索刺粗
  而毛美奉发。是虫气也。其色泽者。中藏无邪气及重病。
  震按此条辨证最佳。上肤黄粗者。腹大而腹上肤黄粗也。循之戚戚然者。如以手摸老松
  树皮之枯燥也。其尺索刺粗者。亦是枯燥之象。然仓公望毛发润美。面色又光泽。知为虫病
  也。若齐中尉潘满如病小腹痛。谓之遗积瘕。病由于酒且内。当溲血死一条。不讲证。但讲
  脉。辞义古奥难明。不敢因其讲脉而录之。
  隋有患者。饥而吞食。至胸即便吐出。医作噎膈反胃治之。无验。有老医任度视之曰。
  非此三疾。盖因食蛇肉不消而致。但揣心腹上有蛇形也。病者曰。素有大风。常食蛇肉。风
  稍愈。复患此疾。遂以大黄芒硝饮之而愈。此蛇瘕也。
  〔附〕春夏间。蛇精及液沾菜上。人误食之。腹内生蛇。须用赤头蜈蚣一条。炙为末。
  分二服。酒下。
  徐文伯善医术。宋明帝宫人。患腰痛牵心。发则气绝。众医以为肉瘕。文伯视之曰。此
  发瘕也。以油灌之。即吐物如发。稍引之。长三尺。头已成蛇。能动。悬柱上。水沥尽。惟
  余一发而已。遂愈。
  〔附〕唐书载甄权弟立言善医。时有尼明律年六十余。患心腹膨胀。身体羸瘦。已经二
  年。立言诊之曰。腹内有虫。当是误食发为之耳。因令服雄黄。须臾吐一蛇如手小指。惟有
  眼。烧之犹有发气。其疾乃愈。又一人好饮油。每饮四五升。方快意。乃误吞发入胃。血裹
  化为虫也。亦用雄黄五钱。水调服愈。
  干德中。江浙间有慎道恭。肌瘦如劳。惟好食米。阙之则口出清水。情似忧思。食米顿
  便
  如常。众医莫辨。后遇蜀僧道广。以鸡屎及白米各半合。共炒为末。以水一盏调。顿服。良
  久。病者吐出如米形。遂瘥。病源谓米瘕是也。
  续搜神记载一人共奴俱患鳖瘕。奴前死。遂破其腹。得白鳖尚活。有人乘马来看鳖。适
  白马尿。正落鳖上。即缩头。寻复以马尿灌之。鳖化为水。其主曰。我将瘥矣。即服之。如
  言而愈。
  〔附〕一人患鳖瘕。痛有来止。或食鳖即痛。用鸡屎一升。炒黄。投酒中浸一宿。焙为
  末。原浸酒调下而愈。
  宣室志载永徽中崔爽者。每食生鱼三斗乃足。后饥。作 未成。忍饥不禁。遂吐一物如
  虾蟆。自此不复能食 矣。
  太平御览载元嘉中。有人啖鸭肉。乃成瘕病。胸满面赤。不得饮食。医令服秫米。须臾
  烦闷。吐一鸭雏。身喙翅背已成就。惟左脚故缀昔所食肉。遂瘥。
  南史载褚澄治李道念。有冷疾五年。澄曰。汝病是食白瀹鸡子过多。取蒜一斤。令煮服
  之。吐一物如升。涎裹之。乃是鸡雏。羽翅爪距皆见。凡十三头而病愈。
  震按蛇鳖有毒。 系生食。固有成瘕者。若食鸭肉与白瀹鸡子而生雏。将食猪肉者生小
  猪。食羊肉者生小羊乎。未可信也。
  明皇杂录载一黄门奉使交广回。周顾谓曰。此人腹中有蛟龙。上惊问黄门曰。卿有疾否
  曰。臣驰马大庾岭。时大热。因口渴。遂饮水。觉腹中坚痞如石。周用硝石、雄黄煮服之
  立吐一物。长数寸。大如指。鳞甲具。投之水中。俄顷。长数尺。复以苦酒沃之。如故。
  以器覆之。明日。已生一龙矣。上甚为之惊讶。
  〔附〕广异记载一患者。饮食如故。发则如癫。面色青黄。小腹胀满。状如妊孕。医诊
  其脉。与证皆异。而难明主疗。忽有一山叟曰。闻开皇六年。灞桥人患此病。盖因三月八日
  水边食芹菜得之。有识者曰。此蛟龙瘕也。为龙游于芹菜之上。不幸食之而病也。遂以寒
  食饧每剂五合。服之数剂。吐出一物。形虽小而状似蛟龙。且有两头。获愈。
  石藏用。蜀人。良医也。名甚着。一士人尝因承檐溜盥手。觉为物触入指爪中。初若丝
  发然。既数日。稍长如线。伸缩不能如常。始悟其为龙伏藏也。乃扣治疗之方于石。石曰。
  此方书所不载。当以意去之。归可末蜣螂涂指。庶不深入胸膜。冀他日免震雷之患。士人如
  其言。后因迅雷。见火光遍身。士人惧。急以针穴指。果见一物自针穴跃出。不能灾。
  名医录载汾州王氏。得病右胁有声如虾蟆。常欲手按之。不则有声。声相接。群医莫能
  辨。闻留阳山人赵峦善诊。求之。赵曰。此因惊气入于脏腑。不治而成疾。故常作声。王氏
  曰。因边水行次。有大虾蟆跃高数尺。蓦作一声。予不觉惊叫。便觉右胁牵痛。自后作声。
  常似虾蟆也。峦乃引王氏脉诀右关脉伏结。积病也。正当作积病治。用六神丹泄下青涎。类
  虾蟆之衣。遂瘥。
  齐谐记云。隆安中。江夏安陆县有人。姓郭名坦。得天行病后。遂大善食。一日消斗米
  家贫不能给。行乞于市。一日大饥不可忍。人家后门有三畦薤。因窃啖之。尽两畦。便大
  闷极。卧地。须臾大吐。吐一物如笼。因出地渐小。主人持饭出食之。不复食。因撮饭着所
  吐物之上。即化为水。此病寻瘥。
  桓宣武有一督将。因时行病后虚热。便喜饮茗。必一斛二斗乃饱。裁减升合。便以为大
  不足。后有客造之。更进五升。乃大吐。一物出如升大。有口。形缩绉。状似牛 。客乃令
  置之盆中。以斛二斗复茗浇之。此物吸之都尽。而止觉小胀。又增五升。便悉混然从口中涌
  出。既吐此物。遂瘥。或问客此何病。答曰。此病名斛茗瘕。
  夷坚志载一人自幼好酒。片时无酒。叫呼不绝。全不进食。日渐羸瘦。或执其手缚柱上
  将酒与看而不与饮。即吐一物如猪肝。入酒内。其人自此遂恶酒。
  又镇阳有士人。嗜酒。日尝数斗。至午夜。饮兴一发。则不可遏。一夕大醉。呕出一物
  如舌。视无痕窍。至欲饮时。眼遍其上。矗然而起。家人沃之以酒。立尽。至日常所饮之数
  而止。遂投之猛火。爆裂为十数片。士人由是不能饮。
  震按此种案可助麈谈。难充诊则。惟诸病名。亦所当知。故选其不同者而删其同者。但
  嗜
  茗嗜酒。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