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 节
作者:南方网      更新:2021-05-04 17:30      字数:4785
  卷之二十九必集·杂证谟遗精
  论外备用方
  属性:还少丹(补一三五) 心肾丸(补百十二) 枸杞子丸(补一四二) 金樱膏(补百) 安肾丸
  (热一六六 精寒不禁) 小安肾丸(热一六七 阴虚梦遗) 玉锁丹(固二一 不禁) 金锁丹
  (固十七) 金锁匙丹(固二十 鬼交梦遗) 固真散(固二八 暖下元) 三仙丸(固四一 遗
  滑) 金樱丸(固二四) 固真丸(固二七 久滑) 九龙丸(固四二) 水陆二仙丹(固二三)
  韭子丸(固三三 虚寒漏精) 茯菟丸(固三八 思虑伤精) 王荆公妙香散(固十六 安神固
  精)
  卷之二十九必集·杂证谟淋浊
  经义
  属性:《至真要大论》曰∶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太阳之胜,阴中乃疡,隐曲不利
  ,互引阴股。
  《痿论》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
  白淫。
  《口问篇》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五癃津液别篇》曰∶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
  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气厥论》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
  《评热病论》曰∶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
  《玉机真藏论》曰∶冬脉不及,则令人少腹满,小便变。
  《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卷之二十九必集·杂证谟淋浊
  论证(共四条)
  属性:便浊证有赤白之分,有精溺之辨。凡赤者多由于火,白者寒热俱有之。由精而为浊者,
  其动在心肾。由溺而为浊者,其病在膀胱、肝、脾。
  一、赤浊之证,有溺之赤色者,有带血而赤者。若见鲜血,则当从血证门溺血条下治之
  。若溺之黄赤者,此固多有火证,然必赤而痛涩,及别有火脉火证,方可以火证赤浊论治。
  若或以劳倦过伤,或以久病,或以酒色耗伤真阴,或以素服清凉等药,愈服愈赤,愈见短少
  ,而且无痛涩等证者,此系水亏液涸,全非赤浊之比。经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即此
  类也。但当温补下元,使之气化,水必自清,切不可因小便黄赤,一概皆从火治。
  一、白浊证,有浊在溺者,其色白如泔浆。凡肥甘酒醴,辛热炙爆之物,用之过当
  ,皆能致浊。此湿热之由内生者也。又有炎热湿蒸,主客时令之气,侵及脏腑者,亦能致浊
  ,此湿热之由外入者也。然自外而入者,少。自内而生者,多。总之,必有热证热脉,方是
  火证。清去其火,则浊无不愈矣。有浊在精者,必由相火妄动,淫欲逆精,以致精离其位,
  不能闭藏,则源流相继,淫溢而下,移热膀胱,则溺孔涩痛,清浊并至,此皆白浊之因热证
  也。及其久也,则有脾气下陷,土不制湿,而水道不清者,有相火已杀,心肾不交,精滑不
  固,而遗浊不止者,此皆白浊之无热证也。有热者,当辨心肾而清之;无热者,当求脾肾而
  固之、举之。治浊之法无出此矣。
  淋之为病,小便痛涩滴沥,欲去不去,欲止不止者是也。是亦便浊之类,而实浊之甚者
  。但浊出于暂,而久而不已,则为淋证。其证则或有流如膏液者,或出如砂石而痛不可当者
  ,或有如筋条者,或时为溺血、血条者,此淋之与浊诚有不同。故严氏有五淋之辨,曰气、
  石、血、膏、劳也。气淋为病,小便涩,常有余沥。石淋,茎中痛,溺如砂石,不得卒出。
  膏淋,溺如膏出。劳淋,劳倦即发,痛引气冲。血淋,遇热即发,甚则溺血,候其鼻头色黄
  者,小便难也。大抵此证,多由心肾不交,积蕴热毒,或酒后房劳,服食燥热,七情郁结所
  致。此严氏之说,固已尽之,然淋之初病,则无不由乎热剧,无容辨矣。但有久服寒凉而不
  愈者,又有淋久不止,及痛涩皆去,而膏液不已,淋如白浊者,此惟中气下陷,及命门不固
  之证也。故必以脉以证,而察其为寒、为热、为虚,庶乎治不致误。
  卷之二十九必集·杂证谟淋浊
  论治(共六条)
  属性:一、热蓄膀胱,溺赤热甚,而或痛或涩者,必当专去其火,宜先用抽薪饮、大厘清饮、
  七正散之类主之。若小水不利,而烦热难解者,惟绿豆饮为最妙。若兼大便燥结者,宜八正
  散主之。若微热不甚,或热势稍退者,宜加减一阴煎,或导赤散、火府丹、清心莲子饮之类
  主之。若小水不利者,宜清肺饮子主之。
  一、溺白证。凡如泔如浆者,亦多属膀胱水道之热,宜导赤散、徙薪饮之类以清之。若
  无内热而溺白者,多由饮食湿滞,宜小厘清饮,或苓术二陈汤减去干姜以燥之利之。大都湿
  在肠胃,或在膀胱者,宜二陈汤,或半夏丸,或固元丹之类,皆可择用。若胞气不固,而液
  浊不清者,此亦败精之属也,宜秘元煎或水陆二仙丹以固之。
  一、浊在精分者,必因相火妄动,或逆精而然,以致精溺并至。若兼涩痛之甚者,亦宜
  抽薪饮、大厘清饮之类,先去其火,然后再安精气。及其稍久,痛涩俱去,而惟精浊不止者
  ,当用宁心固肾等剂,宜秘元煎、菟丝煎,或人参丸、定志丸、心虚白浊歌之类主之。
  一、命门虚寒,阳气不固,则精浊时见,而久不能愈者,但当培补命门,宜右归丸、益
  志汤、石刻安肾丸、八味地黄丸之类主之。若虚本不甚,而胞气微寒不摄者,宜萆 厘清饮
  主之。
  一、治淋之法,大都与治浊相同,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
  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但当以前法通用,无他技也。
  一、血淋证,若在男子,则凡便血不痛者,即为溺血;血来而痛者,即曰血淋,然无非
  逆血证耳。治法具详血证门。惟妇人之血淋,则多由冲任经脉之病,大与男子者不同,妇人
  门另有正条。
  卷之二十九必集·杂证谟淋浊
  述古(共六条)
  属性:河间曰∶小便混浊,皆属于热。如夏月天气热则水液混浊,冬月天气寒则水清洁,水体
  清而火体浊故也,如清水火煎自浊。
  东垣曰∶淋证当分在气在血而治之,以渴与不渴为辨。如渴而小便不利,热在上焦气分
  ,肺金主之。宜用淡渗之药,以茯苓、泽泻、琥珀、灯心、通草、车前、瞿麦、 蓄之类,
  而清肺金之气,泻其火,以滋水之上源也。不渴而小便不利者,热在下焦血分,肾与膀胱主
  之。宜用气味俱阴之药,如知母、黄柏、滋肾丸是也。除其热,泄其闭塞,以滋膀胱肾水之
  下元也。
  丹溪曰∶淋虽有五,皆属于热,治宜解热利水,以山栀子之类。不可发汗,汗之必便血
  。
  又曰∶浊主湿热。有痰,有虚,赤属血,白属气。大率皆是湿痰流注,宜燥中宫之湿,
  用二陈加苍术、白术,燥去其湿。去热宜黄柏、青黛、滑石、山栀。痰盛者,以二陈加南星
  、蛤粉、神曲糊丸,青黛为衣。虚劳者,不宜峻用寒凉,当用补阴滋肾气。胃弱者,兼用人
  参,以柴胡、升麻升其胃中之气。
  附录云∶人之五脏六腑俱各有精,然肾为藏精之府,而听命乎心。贵乎水火升降,精气
  内持。若调摄失宜,思虑不节,嗜欲过度,水火不交,精元失守,由是而为赤白浊之患。赤
  浊是心虚有热,因思虑得之。白浊肾虚有寒,过于淫欲而得之。其状漩白如油,光彩不定,
  漩脚澄下,凝如膏糊。治法∶赤者,当清心调气。白者,温补下元。又须清上,使水火既济
  ,阴阳叶和,精气自固矣。
  薛立斋曰∶按前证脾肺虚热者,用补中益气汤送六味丸。肺肾虚热者,用黄芩清肺饮送
  六味丸。肝肾虚热者,用加味逍遥散送六味丸。劳伤心肾者,清心莲子饮。郁结伤脾者,归
  脾汤。若郁怒伤肝脾者,加味逍遥散。若心肾虚弱者,小温金散。若思虑伤心肾者,茯菟丸
  。梦遗、精滑、赤白二浊,治法当互参用之。
  徐东皋曰∶淋证初作者,主于实热,当利之,八正散之属是也。既利之而不愈,久久而
  气下陷者,虚也,宜升其气,气升而水自下。升而不愈,必用吐法,吐之而气自升也。痰多
  者,用二陈汤,先服后吐。痰气闭塞者,用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
  赵氏曰∶肝主小便,若肝经血虚,用四物、山栀。若小便涩滞,或茎中作痛,属肝经湿
  热,用龙胆泻肝汤。若小便频数,或劳而益甚,属脾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五味。
  若小便无度,或淋沥不禁,乃阴挺痿痹也,用六味地黄丸。若小便涩滞,或补而益甚,乃膀
  胱结热也,用五淋散。若脾肺燥热,不能化生者,黄芩清肺汤。膀胱阴虚,阳无所生者,滋
  肾丸。膀胱阳虚,阴无所化者,六味丸。若阴痿思色,精不出,茎道涩痛如淋,用加减八味
  丸料加车前、牛膝。若老人精竭复耗,大小便牵痛如淋,亦用前法温之。如不应,急加附子
  ,多有生者。
  卷之二十九必集·杂证谟淋浊
  淋浊论列方
  属性:大厘清饮(新寒五) 小厘清饮(新和十) 小温金散(固四三) 抽薪饮(新寒三) 徙薪饮
  (新寒四) 加减一阴煎(新补九) 七正散(寒百十六) 八正散(寒百十五) 清心莲子饮(寒
  三二) 导赤散(寒一二二) 火府丹(寒百二十) 苓术二陈煎(新和四) 绿豆饮(新寒十四)
  五淋散(寒百十七) 水陆二仙丹(固二三) 四物汤(补八) 清肺饮子(和一五三) 萆 分
  清饮(热一六四) 二陈汤(和一) 滋肾丸(寒一六三) 心虚白浊歌(补百一) 六味丸(补百
  二十) 八味丸(补一二一) 黄芩清肺饮(寒三八) 右归丸(新补五) 半夏丸(和三五二)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归脾汤(补三二) 益智汤(热一六五) 加减八味丸(补一二二) 人参
  丸(补百五) 菟丝煎(新固三) 加味逍遥散(补九三) 定志丸(补百十六) 茯菟丸(固三八)
  石刻安肾丸(热一六八) 秘元煎(新固一) 固元丹(固三一) 龙胆泻肝汤(寒六三)
  卷之二十九必集·杂证谟淋浊
  论外备用方
  属性:还少丹(补一三五) 金樱膏(补百 虚带浊) 人参固本丸(补百六) 琥珀散(和三四七
  气虚淋浊) 地髓汤(和三四五 淋痛) 海金砂散(寒一七二 膏淋) 五淋散(寒百十七
  热淋) 牛膝汤(寒一二五 砂淋) 《直指》黄芩汤(寒百七 心肺热) 秘真丹(固二五)
  五子丸(固四六 浊) 莲子六一散(固四四 赤浊) 锁精丸(固二六 带浊) 威喜丸(固四
  五) 家韭子丸(固三四 阳虚久浊) 固精丸(固二九 虚滑带浊)
  卷之二十九必集·杂证谟遗溺
  经义
  属性:《宣明五气篇》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五癃津液别篇》曰∶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阴阳不
  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骨空论》曰∶督脉为病,癃、痔、遗溺。
  《经脉篇》曰∶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
  《痹论》曰∶淫气遗溺,痹聚在肾。
  《气厥论》曰∶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脉要精微论》曰∶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
  生,失守者死。
  《本输篇》曰∶三焦者,足少阴太阳之所将,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卷之二十九必集·杂证谟遗溺
  论证(共二条)
  属性:遗溺一证,有自遗者,以睡中而遗失也。有不禁者,以气门不固,而频数不能禁也。又
  有气脱于上,则下焦不约,而遗失不觉者,此虚极之候也。总之,三者皆属虚证,但有轻重
  之辨耳。若梦中自遗者,惟幼稚多有之,俟其气壮而固,或少加调理可愈,无足疑也。惟是
  水泉不止,膀胱不藏者,必以气虚而然。盖气为水母,水不能蓄,以气不能固也。此失守之
  兆,大非所宜,甚至气脱而遗,无所知觉,则尤其甚者也。此惟非风证及年衰气弱之人,或
  大病之后多有之。仲景曰∶下焦竭则遗溺失禁,此之谓也。
  一、古方书论小便不禁者,有属热属虚之辨。不知不禁之谓,乃以小水太利者为言,皆
  属虚寒,何有热证。若因热而小水频数,其证则淋沥点滴,不能禁止,而小水必不利,且或
  多痛涩,方是热证。若然,则自有淋浊门正治之法。盖此非遗失之谓也。倘以虚寒误认为热
  ,而妄投泻火之药,无不殆矣。
  卷之二十九必集·杂证谟遗溺
  论治(共六条)
  属性:凡治小便不禁者,古方多用固涩,此固宜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