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1 节
作者:猫王      更新:2021-05-04 17:27      字数:5215
  【用法】共研为细面,早晚刷牙后撒患处;或以25克药面兑60克生蜜调和早晚涂患处。
  【出处】蔡福祥方。慢性睑缘结膜炎 其他 中医方剂 慢性睑缘结膜炎
  【辨证】脾湿肝热。
  【治法】清热活血,除湿祛风。
  【方名】清解汤。
  【组成】赤芍18克,川芎18克,郁金18克,蒺藜18克,蝉蜕12克,莪术12克,芦根30克,茯苓12克,黄芩12克,前仁12克,花粉12克,丹皮12克,焦楂12克,神曲12克,甘草3克,夏枯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罗成仁方。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其他 中医方剂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一)
  【辨证】痰火郁结,邪热内侵。
  【治法】清痰泻火,祛邪逐瘀。
  【方名】清痰利水汤。
  【组成】黑元参24克,半夏12克,吴茱萸6克,广陈皮6克,胆星10克,泽泻10克,防己10克,石苇10克,黄连6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升麻10克,藁本10克,甘草3克,代赭石21克(为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路际平方。
  (二)
  【辨证】肝胆风火。
  【治法】平肝清热。
  【方名】羚羊菊花饮。
  【组成】羚羊角3克,菊花20克,草决明25克,五味子15克。
  【用法】水煎,频频代茶饮。
  【出处】齐强方。慢性唇炎 其他 中医方剂 慢性唇炎
  【辨证】阴虚血热。
  【治法】清心降火,养阴润燥。
  【方名】养阴清燥汤。
  【组成】玉生15克,山药15克,生地15克,粉丹皮9克,麦冬9克,女贞子15克,首乌15克,莲子芯9克,栀子9克,黄芩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荣星方。慢性鼻窦炎 其他 中医方剂 慢性鼻窦炎
  【辨证】风寒伏郁化热,肺热不宣,重蒸清窍。
  【治法】发表散风,清热解毒,宣肺通窍。
  【方名】鼻炎丸。
  【组成】柴胡10克,薄荷10克,菊花10克,蔓荆子10克,防风10克,芥穗10克,黄芩10克,桔梗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枳壳10克,牛角100克,细辛5克,龙胆草5克,辛荑15克。
  【用法】共为细末为密丸,每丸熏3。5克,日服2…3次,每次1…2丸,孕妇慎服。
  【出处】《中医杂志》。麻痹性斜视 其他 中医方剂 麻痹性斜视
  【辨证】肝肾阴虚,目系失养。
  【治法】滋肾柔肝。
  【方名】滋肾柔肝汤。
  【组成】熟地20克,枣皮10克,山药2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杞子15克,菊花10克,当归10克,白芍60克,甘草30克,何首乌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白光中方。泪囊炎 其他 中医方剂 泪囊炎
  (一)
  【辨证】风热停留。
  【治法】疏风清热。
  【方名】白薇丸加味。
  【组成】防风10克,羌活10克,白薇10克,白蒺藜10克,石榴皮10克,蒲公英12克,银花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审视瑶函》。
  (二)
  【辨证】风热上攻。
  【治法】祛风清热,消肿散结。
  【方名】驱风散热饮子加减。
  【组成】羌活8克,薄荷6克,防风8克,牛蒡子10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山栀10克,莲子芯8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甘草8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眼科学》。溃疡性咽峡炎 其他 中医方剂 溃疡性咽峡炎
  【辨证】肺胃素热,上冲咽喉,经脉阻遏,气血凝结,热邪壅聚,热盛蕴蒸而肉腐。
  【治法】清热解毒。
  【方名】解毒汤。
  【组成】升麻9克,生石膏15克,黄连9克,当归12克,生地4克,丹皮9克,焦栀9克,芦根9克,公英20克,地丁20克,山豆根15克,连翘15克,大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齐强方。溃疡性口腔炎 其他 中医方剂 溃疡性口腔炎
  【辨证】肾水衰惫,虚火上炎。
  【治法】滋肾养阴,佐以清虚火。
  【方名】六味地黄汤加减。
  【组成】生地12克,萸肉6克,山药6克,丹皮6克,泽泻6克,茯苓9克,竹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岳美中方。口腔粘膜白斑 其他 中医方剂 口腔粘膜白斑
  【辨证】肾阴虚损。
  【治法】滋补肾阴,引火归原。
  【方名】六味地黄汤加味。
  【组成】熟地20克,山药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萸肉10克,茯苓20克,肉桂3克,寸冬10克,石斛5克,半夏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蔡福养方。口腔溃疡 其他 中医方剂 口腔溃疡
  【辨证】心脾积热。
  【治法】泄火解毒。
  【方名】南黄散。
  【组成】黄连(黄连叶可代)20克,大黄40克,南星30克,吴萸20克。
  【用法】将四药晒干研细末,用醋调,敷涌泉穴,用布包好,1日1换,一般2次即可。
  【出处】《四川中医》。顽固性口腔溃疡 其他 中医方剂 顽固性口腔溃疡
  【辨证】阳气虚弱,脾失健运。
  【治法】益气健脾,温中散寒,解毒祛湿。
  【方名】芪附汤。
  【组成】黄芪30克,制附片(先煎30分钟)10克,白术10克,薏苡仁10克,土茯苓3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4次,治疗期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出处】《中医杂志》。急性心肌梗塞 其他 中医方剂 急性心肌梗塞
  【辨证】心阳不振,血行失畅,厥脱。
  【治法】回阳救逆,理气活血。
  【方名】心梗救逆汤。
  【组成】红参15克(另煎代茶饮),熟附片(先煎)15克,山萸肉18克,当归18克,全瓜蒌12克,薤白6克,红花6克,煅龙牡各30克,降香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多次。
  【出处】张伯臾方。急性细菌性痢疾 其他 中医方剂 急性细菌性痢疾
  【辨证】湿热郁蒸,湿从热化,灼伤肠道。
  【治法】清热燥湿,导滞凉血,收敛止泻。
  【方名】乌龙煎剂。
  【组成】乌梅30克,龙胆草15克,山楂20克,地榆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曾庆佩方。急性肾炎 其他 中医方剂 急性肾炎
  (一)
  【辨证】湿热内蕴,水湿不化。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健脾利水。
  【方名】五草汤。
  【组成】鹿衔草20克,益母草30克,鱼腥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车前子15克,苍术12克,麻黄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连楣山方。
  (二)
  【辨证】肾阴不足,热蕴水停。
  【治法】滋阴,清热,利水。
  【方名】清肾汤。
  【组成】生地15克,山药12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连翘15克,益母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傅云江方。
  (三)
  【辨证】外感风邪,肺气失宣,水道不利。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湿毒,祛风行水。
  【方名】七味治肾汤。
  【组成】白茅根100克,土茯苓100克,夏枯草25克,桑白皮15克,大腹皮12克,小蓟12克,蝉蜕10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王玉方。急性尿潴留 其他 中医方剂 急性尿潴留
  【辨证】肾阳虚,膀胱气化失常。
  【治法】温肾通阳,化气行水。
  【方名】五苓散与参附汤加味。
  【组成】桂枝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党参15克,附子10克,乌药12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范天福方。李文亮等:《千家妙方》)。急性尿路感染 其他 中医方剂 急性尿路感染
  【辨证】下焦湿热。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名】鱼败银海汤。
  【组成】鱼腥草31克,败酱草31克,金银花18克,海金沙24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石苇12克,地肤子18克,千里光15克,黄芩12克,白花蛇舌草3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兰学良方。神经官能症 其他 中医方剂 神经官能症
  【辨证】气阴两虚。
  【治法】和血通阳,补益心气,育养心神,宁神定志。
  【方名】益心定志汤。
  【组成】当归身10克,紫丹参12克,白檀香5克,细砂仁3克,酸枣仁6克,炙远志6克,北五味5克,玉桔梗6克,煅牡蛎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言庚孚方。迁延性肝炎 其他 中医方剂 迁延性肝炎
  【辨证】肝阴虚夹湿。
  【治法】养阴,补肝肾,利湿。
  【方名】三乌茵陈汤加味。
  【组成】首乌15克,乌豆衣9克,乌梅9克,绵茵陈15克,丹皮9克,蝉衣4克,生地12克,当归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文亮方。尿潴留 其他 中医方剂 尿潴留
  【辨证】邪热客于下焦,肾关开合无能,膀胱气化无力。
  【治法】温养少火,升清降浊。
  【方名】加味通关汤。
  【组成】知母10克,黄柏10克,肉桂10克,熟附片10克,枳壳10克,升麻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滨方。李文亮等:《千家妙方》。尿毒症 其他 中医方剂 尿毒症
  (一)
  【辨证】肾脾阳虚,水气泛滥,浊邪内盛上逆。
  【治法】温肾健脾,降浊和中,宣通水道。
  【方名】温阳降浊汤。
  【组成】茯苓15克,白术12克,附片9克,白芍12克,西洋参6克,黄连4。5克,苏叶9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生姜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杜雨茂方。
  (二)
  【辨证】脾肾阳衰,水停毒盛
  【治法】温补脾肾,通脏降浊,利尿泻毒。
  【方名】附子大黄汤。
  【组成】制附子15克(先煎),生大黄18克,益母草30克,炙黄芪45克,芒硝粉10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锐方。脑溢血 其他 中医方剂 脑溢血
  【辨证】肾阴亏损,肝阳上亢,痰热交阻,随风阳上扰。
  【治法】滋阴潜阳,开窍化痰。
  【方名】二六汤。
  【组成】生地12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枣皮12克,牡蛎12克,龙骨12克,山萸肉12克,竹茹12克,白芍12克,山药15克,石菖蒲9克,远志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斯炽方。脑血栓 其他 中医方剂 脑血栓
  (一)
  【辨证】阴虚阳亢,肝阳化风,风痰阻窍。
  【治法】滋阴潜阳,开窍化痰。
  【方名】玉竹钩藤汤。
  【组成】丹参12克,玉竹12克,女贞子12克,生牡蛎12克,钩藤12克,竹茹12克,白芍15克,麦冬9克,茯神9克,柏子仁9克,知母9克,远志6克,石菖蒲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斯炽方。
  (二)
  【辨证】肝阳挟热上犯。
  【治法】平肝化痰,泻实通腑。
  【方名】钩军汤。
  【组成】钩藤15克(后下),牡蛎30克(先煎),生石决明30克,生川军4。5克(后下),枳实12克,茯苓12克,黄芩9克,天竺黄9克,丹皮9克,炒槐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张伯臾方。
  (三)
  【辨证】气虚血滞,瘀痰阻络。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养荣,化痰软坚。
  【方名】固本复元汤。
  【组成】黄芪15克,鸡血藤20克,丹参15克,黄精15克,海藻12克,玄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益人方。
  (四)
  【辨证】血瘀阻络。
  【治法】活血化瘀,通达脉络。
  【方名】五虫四藤汤。
  【组成】蜈蚣3条,地龙15克,忍冬藤15克,钩藤15克,乌梢蛇9克,地鳖虫9克,全蝎6克,鸡血藤25克,络石藤20克,黄芪90克,丹参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同杰方。
  (五)
  【辨证】阴虚热亢,内风暗动,经脉血滞。
  【治法】养阴清热,通经活血。
  【方名】莶至阴汤。
  【组成】制豨莶草50克,干地黄15克,盐知母20克,当归15克,枸杞子15克,炒赤芍29克,龟板10克,牛膝10克,菊花15克,郁金15克,丹参15克,黄柏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任应秋方。面神经神炎 其他 中医方剂 面神经神炎
  【辨证】风湿痰阻,瘀停经脉。
  【治法】祛风散寒,去瘀化痰,通经活络。
  【方名】蜈蚣矫正饮。
  【组成】蜈蚣1条(去头足),地龙12克,当归12克,赤芍10克,鸡血藤15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川芎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马瑞宣方。面神经麻痹 其他 中医方剂 面神经麻痹
  【辨证】风痰阻络。
  【治法】养血祛风。
  【方名】秦艽牵正汤。
  【组成】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