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9 节
作者:猫王      更新:2021-05-04 17:27      字数:5227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妇产科学》。
  (六)
  【辨证】胞宫湿热。
  【治法】凉血散瘀,固摄止血。
  【方名】乌茜汤。
  【组成】煅乌贼骨15克,茜草炭15克,地榆炭15克,继木15克,蒲黄炭(包)10克,槐花炭50克,荠菜50克,马齿苋5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杂志》。
  (七)
  【辨证】肾虚血瘀。
  【治法】补肾固冲益阴,祛瘀止血。
  【方名】芪断固崩汤。
  【组成】黄芪40克,续断20克,山萸肉10克,熟地15克,枸杞子15克,炒白术10克,炒白芍10克,茜草12克,兑服生三七末6克,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易修珍方。更年期综合症 其他 中医方剂 更年期综合症
  (一)
  【辨证】肝肾阴虚。
  【治法】滋肾降火。
  【方名】复方紫草汤。
  【组成】紫草30克,巴戟天18克,白芍18克,淫羊藿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当归10克,知母10克,竹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10天为一疗程。
  【出处】《中医杂志》。
  (二)
  【辨证】阴阳两虚。
  【治法】温肾阳,补肾阴,泻肾火,调理冲任。
  【方名】二仙汤。
  【组成】仙茅9克,仙灵脾9克,当归9克,巴戟天9克,黄柏4。5克,知母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妇产科学》。
  (三)
  【辨证】肝气郁结。
  【治法】舒肝补肾,养血调经。
  【方名】定经汤。
  【组成】酒炒菟丝子30克,酒炒白芍30克,酒洗当归30克,大熟地(九蒸)15克,山药15克,白茯苓9克,荆芥穗(炒墨)6克,柴胡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傅青主妇科》卷上。倒经 其他 中医方剂 倒经
  (一)
  【辨证】肾阴不足,肝气上逆。
  【治法】补肾清肝。
  【方名】顺经汤。
  【组成】当归(酒洗)15克,大熟地15克,白芍(酒炒)6克,丹皮15克,白茯苓9克,沙参9克,黑芥穗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傅青主女科》卷上。
  (二)
  【辨证】阴虚肺燥。
  【治法】养血清热,调经降逆。
  【方名】加味麦门冬汤。
  【组成】麦冬15克,人参12克,生山药12克,清半夏9克,白芍9克,丹参9克,甘草6克,生桃仁6克,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赤白带 其他 中医方剂 赤白带
  (一)
  【辨证】阴虚内热。
  【治法】清热利水,和营止带。
  【方名】清气养荣汤。
  【组成】当归4。5克,生地4。5克,香附4。5克,地榆4。5克,茯苓2。4克,泽泻2。4克,黄连2。4克,山萸肉2。4克,灯心30根。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丹台玉案》卷五。
  (二)
  【辨证】肝肾不足,气血两虚。
  【治法】补气养血,益肾健脾。
  【方名】加减八物汤。
  【组成】当归6克,川芎6克,白术6克,酒炒白芍6克,生地黄6克,人参(去芦)6克,茯苓6克,山药6克,酒炒杜仲6克,炒香附6克,甘草3克,乌梅1个。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出处】《万病回春》卷六。
  (三)
  【辨证】气不摄血,脾虚兼湿痰。
  【治法】健脾燥湿。
  【方名】八君子汤。
  【组成】当归4。5克,生地4。5克,香附4。5克,地榆4。5克,茯苓2。4克,泽泻2。4克,黄连2。4克,山萸肉2。4克,灯心30根。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素阉妇科补解》卷一。产后外感 其他 中医方剂 产后外感
  【辨证】外感风寒。
  【治法】养血温肺。
  【方名】宁肺生化汤。
  【组成】川芎3克,当归6克,杏仁10粒,知母1。8克,甘草1。2克,炙干姜1。2克,桔梗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灵验良方汇编》卷下。扁桃体术后疼痛 其他 中医方剂 扁桃体术后疼痛
  【辨证】风热邪毒。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名】岗梅汤。
  【组成】岗梅40克,金钱风10克,山芝麻15克,土牛膝30克,毛冬青30克。
  【用法】水煎服,待凉后含服。
  【出处】陈培方。。鼻前庭疖肿 其他 中医方剂 鼻前庭疖肿
  【辨证】肺热不宣,火毒凝结。
  【治法】清肺经热,解毒消肿。
  【方名】清热解毒消肿汤。
  【组成】连翘15克,公英15克,金银花15克,野菊花9克,黄芩9克,瓜蒌30克,生地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白塞氏综合症 其他 中医方剂 白塞氏综合症
  (一)
  【辨证】脾肾阴虚,虚火上炎。
  【治法】滋阴降火。
  【方名】滋阴降火方。
  【组成】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元,元参15克,丹皮9克,石斛12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9克,锦灯笼9克,花粉15克,黄芪9克,金莲花12克,马蔺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二)
  【辨证】湿热生虫,上下相蚀,湿热阻络,气滞血瘀。
  【治法】苦辛通降,清化湿热。
  【方名】甘草泻心汤加减方。
  【组成】生甘草9克,川连4。5克,黄芩9克,干姜4。5克,大枣5枚,制半夏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仁康方。白内障 其他 中医方剂 白内障
  (一)
  【辨证】肝脾两虚。
  【治法】补肝血,健脾益气。
  【方名】肝脾两补汤。
  【组成】生地24克,熟地24克,白芍12克,茯苓12克,乌贼骨12克,杞子10克,菊花10克,防风10克,柏子仁10克,细辛2克,柴胡6克,甘草6克,山药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良方大全》
  (二)
  【辨证】肾气不足。
  【治法】补肾养肝,明目。
  【方名】菟丝子补肾汤。
  【组成】菟丝子9克,石斛9克,石决明9克,炒杭菊9克,当归9克,谷精草9克,炒茺蔚子9克,潼蒺藜9克,陈皮6克,炒谷芽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良方大全》。拔牙后出血 其他 中医方剂 拔牙后出血
  【辨证】虚寒牙衄。
  【治法】温阳益气活血止血。
  【方名】柏叶汤加减。
  【组成】柏叶10克,干姜3克,艾叶10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炙草5克,阿胶(另煎)10克,田三七末(冲服)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谭敬书方。痔疮 其他 中医方剂 痔疮
  (一)
  【辨证】风湿燥热侵袭脏腑,阴阳失调,气血纵横,经脉交错,浊气瘀血下注。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
  【方名】治痔汤。
  【组成】蒲公英30克,黄柏30克,赤芍30克,丹皮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
  【用法】水煎外用,每日1剂,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普通搪瓷盆内,患者趁热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
  【出处】邹桃生方。
  (二)
  【辨证】湿热内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瘀血浊气下注肛门。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化湿通路,软坚散结,收涩固脱,止血定痛。
  【方名】消痔汤。
  【组成】乌梅10克,五倍子10克,苦参15克,射干10克,炮山甲10克,煅牡蛎30克,火麻仁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凌朝光方。
  (三)
  【辨证】中焦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润肠止血。
  【方名】甘旱蜜汤。
  【组成】苋菜30克,生甘草10克,旱莲草30克,蜂蜜10毫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服时加蜜糖10毫升。1…2次煎液内服,第3次煎液外用熏洗肛门。
  【出处】黄洪坤方。
  (四)
  【辨证】血热毒火内盛,瘀血浊气下注。
  【治法】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止痛,逐淤消痔。
  【方名】槐花消痔汤。
  【组成】槐花15克,槐角15克,生地12克,黄连10克,银花12克,黄柏10克,滑石15克,当归12克,升麻6克,柴胡6克,枳壳6克,黄芩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蒲孝生方。
  (五)
  【辨证】中焦湿热,下注挟寒湿。
  【治法】清肠利湿,止血。
  【方名】加味槐榆合剂。
  【组成】槐花10克,地榆10克,仙鹤草15克,旱莲草15克,侧柏叶15克,枳壳10克,黄芩5克,胡麻仁15克,菜苋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药煎液熏洗肛门。
  【出处】黄洪坤方。粘连性肠梗阻 其他 中医方剂 粘连性肠梗阻
  【辨证】阳明腑实,气机痞塞,血行瘀滞与糟粕互结。
  【治法】理气活血,通腑散结。
  【方名】防粘连汤。
  【组成】乌药12克,川楝子12克,厚朴9克,元胡9克,当归12克,赤芍9克,枳壳9克,炒莱菔子12克,大黄15克(后下),芒硝6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严凤山方。卡他性结膜炎 其他 中医方剂 卡他性结膜炎
  (一)
  【辨证】脾肺风热挟湿毒。
  【治法】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止痒。
  【方名】茵陈防己汤。
  【组成】茯苓皮10克,茵陈12克,防己12克,苡仁3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地肤子30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鱼腥草30克,焦栀6克,乌梢蛇15克,老鹳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洪文方。
  (二)
  【辨证】风热毒邪侵袭,血热瘀结。
  【治法】祛风清热,凉血散瘀,止痒。
  【方名】祛风止痒汤。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白蒺藜10克,车前子10克,薄荷6克,蝉蜕6克,生地12克,菊花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湖北中医杂志》。角膜溃疡 其他 中医方剂 角膜溃疡
  (一)
  【辨证】肝经风热毒邪所致。
  【治法】祛风清热解毒,退翳明目。
  【方名】银翘公英汤。
  【组成】银花10克,连翘10克,蒲公英12克,龙胆草10克,大黄5克,蝉衣5克,菊花10克,青葙子10克,黄连5克,黄芩8克,甘草3克,栀子10克。
  【用法】水煎服兼熏洗。
  【出处】《江西中医药》。
  (二)
  【辨证】肝胆火盛,上攻于目。
  【治法】清肝泻火,佐以解毒消炎。
  【方名】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龙胆草9克,焦栀9克,柴胡9克,黄芩9克,生地9克,泽泻12克,当归12克,木通9克,甘草6克,银花50克,连翘15克,板兰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齐强方。急性中心性视网膜炎 其他 中医方剂 急性中心性视网膜炎
  (一)
  【辨证】肾阴不足,肝阳上亢。
  【治法】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清热明目。
  【方名】加味杞菊地黄汤。
  【组成】熟地20克,山药18克,萸肉10克,云苓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杞果12克,甘菊15克,密蒙花18克,羚羊角粉(冲服)2克,枣仁(炒)25克,钩藤20克,天麻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2次。
  【出处】赵波方。
  【备注】避免精神刺激,禁饮酒,忌食辛辣食物。
  (二)
  【辨证】肝经郁热,湿热蕴结。
  【治法】泻热化湿,疏肝解郁。
  【方名】龙胆泻肝汤合四逆散方。
  【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胆草12克,栀子10克,川军(后下)15克,石决明18克,车前子10克,甘菊15克,谷精草10克,密蒙花18克,丹皮10克,枣仁(炒)30克,丹参25克,川楝子10克,枳实10克,甘草10克,羚羊角粉(冲)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波方。急性中耳炎 其他 中医方剂 急性中耳炎
  【辨证】风热邪毒上壅耳窍。
  【治法】行血疏气,清泄热毒。
  【方名】加减普济消毒饮。
  【组成】连翘9克,黄芩9克,板蓝根12克,炒天虫4。5克,银花12克,桃仁6克,玄参9克,川连3克,大力子9克,陈皮4。5克,炒苍耳子4。5克,蝉衣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何任方。急性咽炎 其他 中医方剂 急性咽炎
  (一)
  【辨证】风热在表。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方名】疏风清热汤加减。
  【组成】荆芥6克,防风6克,牛蒡子10克,甘草2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桑白皮10克,赤芍10克,桔梗10克,黄芩10克,天花粉10克,玄参10克,浙贝母10克,板蓝根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