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6 节
作者:猫王      更新:2021-05-04 17:26      字数:4724
  古人对心理保健的论述很多。《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是说善养生者,应该意志安闲少欲,心神安定就可以不惧怕任何事物,精神上清静就可以使真气调和顺畅。心理养生实际上也是思想道德上的修养。做人应该勿欺心、勿妄想、守廉职、不断地反省检查自己、远离烦恼之事、不高傲、不贪欲、自知之明、知足常乐、待人以诚,这样才会使心理保持平静,安然无恙,使心境安定愉快。前人说:“烦恼多因强出头”,强出头即是争名夺利、盛气凌人的一种表现。争“强”而没出头则引起烦恼,使五志过极,心神错乱,怨天尤人,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要克服这种状况,就必须坚持不断地加强心理上和道德上的修养。
  人不仅有意识、有思想、有情感,而且有着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必然要受到复杂的社会界和自然界变化的影响,一个人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心理和形体,才能很好地在社会和大自然中生存,才可说得上是个真正健康的人。
  出游悦心 其他 中医养生 出游悦心
  唐代诗人常建有诗云:“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具寂,惟闻钟磬音。”当人们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时,那弯弯的小路,幽雅的环境,清新的山光水色,明亮的阳光透过多姿多彩的花木,那潭中缕缕而起的波纹及影子都会极其自然地涤除了人们心中的杂念,使人们烦恼顿消,充满喜悦自得的心情。自然不自然地便达到了既悦“鸟性”又悦“人性”,既“空人心”又“悦人心”的境地。
  由于出游又有利于缓解心理紧张,增进心身健康,四季均可进行,它似乎与散步精神法异曲同工,“量其时节寒温”,“择其四时气候和畅之月”选定出游的佳期,去游山玩水,那不更是悠哉妙哉!
  志存高远 其他 中医养生 志存高远
  人生于世,需有远大抱负,决不能庸庸碌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终日饱食而无所事事。故养生,首先要立志。所谓立志,就是要有健康的心理、高尚的理想及道德情操,就是要有志于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树立起信念,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充满乐趣,这是每个人的生活基石和精神支柱。所以,要想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必须有一个充满活力的精神境界。
  远大抱负、积极进取具有健身防病的养生作用。人的进取心理是在制定自己所要实现的目标时,其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一个人如果有坚定的、虔诚的信念,通过神经活动,会刺激体内激素分泌,使人情绪高涨、心胸坦荡、免疫功能旺盛、抵抗力增强,这自然有利于健康。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大多都是长寿者。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以对社会有所贡献为荣,志有所专、勤奋用脑、心胸豁达宁静,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他们不但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而且寿命也会比一般人长。
  因此,坚定信念、充满信心、量力而行,在精神和心理上保持良好的状态,是科学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一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学者、著名教育家颜之推所说的“行道以利世”、“修身以求进”,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养花解闷 其他 中医养生 养花解闷
  赏花之时,悠悠漫步,细细观赏,芳香扑鼻,给人乐趣,纵有千愁,也会顿时尽消。若是自己学会了养植花卉,期间的乐趣,要比单纯的赏花更胜一筹。由于自己花出了心思,洒下了汗水,盛开的鲜花更会给你无穷无尽的快慰之感。
  当然,养花也有养花的情绪,有苦有乐,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当你看到自己所养之花卉枯死或遭到别人伤害的时候,你可能会为之落泪,伤心之感难以形容。当你看到由于自己的精心浇灌,使繁花如锦之时,你可能会为之欣喜若狂,乐不可支,这就是养花、赏花的乐趣。
  清代医学家吴尚先曾经说过:“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由于人的情志、爱好、性格的不同,又由于人们所处的自然条件与家庭环境的不同,可以有选择地莳养一些适合自己的花卉品种,以达到怡情养性,消闷解愁,陶冶清操,焕发精神,增强活力,延年益寿。
  垂钓能防病治病 其他 中医养生 垂钓能防病治病
  钓鱼能促进身心健康,对慢性病的恢复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如因思虑过度导致失眠、健忘等症,可在钓鱼活动中调整脑神经的生理功能而逐步恢复。又如肝炎患者,在垂钓过程中,能得以遣怀情志,疏泄肝气,从而加快疾病的痊愈。另外,通过钓鱼必须具备的“凝神静气”、“神静不乱”的条件,对相对情绪易激动者,同样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因此,明代医家李时珍认为钓鱼可以消除“心脾躁热”是有一定道理的。
  垂钓是一种户外活动,一般全天都在野外,所以出发前要准备好行装。野外早晚较凉,要多带些衣服。钓鱼近水,宜穿防水防滑的鞋子。如遇阳光强烈的天气,需备草帽。带上干粮和冷开水,并备些清凉油之类的药物,以防小虫叮咬。
  吟诗纵情 其他 中医养生 吟诗纵情
  古人历来有“诗言志”之说,所谓“诗言志”,就是作者通过诗的形式,尽情地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
  吟诗,尤其是吟旧体诗,因其讲究平仄声调,抑扬顿挫,故能使人心情振奋,心旷神怡,把人的精神思想引入空荡无际和美妙无比的境界中去。另外,当人有伤感或愤怒之时,也可以借上发挥和舒解开去,使人的郁闷得到
  一种解脱,使人的情绪得到一种放纵和轻松的感觉。
  经常吟诗的人,人的感情得到抒发,精神就为之调养,自然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钓鱼能磨炼意志 其他 中医养生 钓鱼能磨炼意志
  甩漂后一坐就是几小时,其间心无杂念,心绪平静,注意力高度集中在鱼竿上,其专注的程度有时甚至能达到神经细胞不再接受和回答外界环境对感觉器官刺激的境界。因此,对于经常处于精神紧张、思虑过度的脑力劳动者来说,钓鱼无疑是一次放松和休息的好机会。
  此外,钓鱼时甩漂提竿、下蹲起立等适量活动,能使人体的筋骨得到锻炼。又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地进行垂钓,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及健康状况安排活动量,如既可以跑动变换钓位,也可在同一处连续不断地垂钓。所以,这项活动不论对脑力劳动者还是对体力劳动者来说都是很有益的,尤其对中老年人更为合宜。
  可见,钓鱼不单在精神上得到了锻炼,还在体力上得到了锻炼,使自己毅力更坚强,信心更充满,在垂钓中不知不觉磨练了意志。
  怎样选鸟 其他 中医养生 怎样选鸟
  养鸟、溜鸟、赏鸟,是我国的一大文化传统,历朝历代素有养鸟的习欲。观赏鸟以其优美的姿态,华丽的羽毛,悦耳动听的鸣声给人的以美的享受和无限情趣。喜爱养鸟的人在观赏自己的鸟时,那心态和感受不亚于美术家欣赏自己的杰作。既然养鸟乐趣多多,那么我们怎么选择一只适合自己饲养的鸟儿呢?
  鸟的种类繁多,应选择什么样的鸟进行饲养,这是初学养鸟的人最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喜欢羽色,可选择相思鸟、寿带鸟、蓝悲翠、黄鹂、红嘴蓝鹊等等;如果喜欢鸣声可选择画眉、百灵、红点颏、黄雀、朱顶红、柳莺等等。如果选择聪明令俐,会学人语的如八哥、鹦鹉、鹩哥等。如选择善于争斗,可供比赛的,则有鹌鹑、棕头雅雀等。总之,我国观赏鸟很多,适合家庭笼养的不下100多种,可根据各人的不同爱好而定。只要能达到调性怡情,活动身体,养生延年的目的,不防兴趣广泛一些。
  养鱼之乐 其他 中医养生 养鱼之乐
  养鱼包括赏鱼,养鱼的情趣最佳,鱼在水中游的悠然自得之态,足以使人乐而忘忧,消解生活、学习、工作中所带来的疲劳之感。鱼在奇山异石绿嫩的水草中悠哉游哉,不亚于一首诗,不次于一幅画。更有妙者,鱼,又是天地间造就的灵气,使人不由得联想连翩,奇趣横生,妙想偶得。
  养鱼的能在逸乐中达到养生,首先是陶冶情操,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其次是从中可以得到理趣,升华思想,丰富业余生活;再次是养鱼、观赏鱼又是一项轻微的体力活动,可以使人在极有趣味的劳作中不知不觉地得到身体锻炼。
  养鱼、赏鱼,长期以来,其欣赏不外乎三个方面:赏鱼、赏器、赏景。
  赏鱼,主要是从鱼的形态,色泽、姿态等方面来欣赏其美。赏器,即观赏饲养盛器,有直接赏器和间接赏器之说。直接赏器就是观赏盛器的工艺水平;间接赏器是对盛器的色泽衬托鱼的体姿,使之色泽更为艳丽。姿态更加动人。赏景,就是观赏景物对鱼的陪衬美。赏景也分二种,一是以鱼衬景,即将景物置于水面,鱼置于水中,使人既能赏景又能赏鱼。二是以景衬鱼,主要是用于水族箱内置景。因水族箱赏鱼,通常以侧视为主,在四面通透的玻璃盛器中,山石水草之景衬托得鱼格外增姿添彩。景与鱼,静动自如,富有天然奇趣。同时,在养鱼、赏鱼的过程中,审美的情趣会逐渐开发。
  钓鱼,其乐无穷 其他 中医养生 钓鱼,其乐无穷
  钓鱼是一项老少皆宜而又具有浓厚情趣的有益活动。当秋高气爽,水清鱼肥的黄金季节;约几位好友远足郊外,领略大自然之美景,静享得鱼之乐趣,实在是一件其乐无穷的美事。
  钓鱼活动一般选择江河湖海之滨,绿树成荫、山清水秀之处。垂钓者或沐浴着阳光,或在树荫下纳凉,欣赏周围的湖光山色,呼吸着富含负离子的新鲜空气,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中医经典著作《素问·生气通天论》云:“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说明钓鱼能接触、饱尝大自然之阳光和清新空气,对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十分有益。
  钓鱼还能舒怀调畅情志。因为钓鱼的首要条件是环境的宁静和人的专注,垂钓者必须手不离杆,眼不离漂,此时,所有工作及家庭的琐碎、烦恼之事均抛置脑后,而整个心理意念均被“咬钩”的情趣所吸引,倘若能钓得几条活蹦乱跳的鲜鱼,其欢愉喜悦的神情是无与论比的。因此,钓鱼既有严肃之态,又有活泼之举,而且内无思虑之患,外无形疲之忧,精诚专一,紧张轻松,具有调神养生的意义。
  垂钓之乐,使你杂念全消,愁情尽解。由此可见,垂钓之事是一种积极的休息静心养神方法。唐代大诗人储光羲曾这样写道:“垂钓绿春湾,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之鱼散。”钓鱼不仅在于获鱼,更在于怡养心情,增进身心健康。
  认识纸上太极 其他 中医养生 认识纸上太极
  自古至今,勤于书画而获长寿的人,可谓是数不胜数,如唐代的柳公权、欧阳洵,明清时期的文徵明、梁同书,以及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均高寿八九十岁;若问书画家的长寿奥秘,无非是每日写写画画,持之以恒而已。人的生命是生理与精神相互依存的反映。生理与精神能得到很好协调,是人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而书画活动能使人达到这一境地。
  书画是一种在纸上进行的气功和太极拳。因为在习字作画前,首先需要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先默静思”以净化心灵,也就是练气功前的“入静”阶段。然后运气于指、腕、臂、腰,以调节全身之力于笔端,“下笔点画波撇曲直,皆尽一身之力而送之”,或似“蛟龙戏海”,或似“蜻蜓点水”而妙笔生辉。诸如以上运笔,犹如太极拳之一招一式。由于习字作画要凝神贯气,调节呼吸,身体活动上属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虚实相间,用力有轻重之别,运笔有快慢之分。这样,很自然地通融全身血气,使体内各部分机能得到调和,使大脑神经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故有“书画家每得以无疾而寿”之说。
  书画能摄心养生,使人精力充沛。书画是心神精细的表现,运作时,必须平心静气,举止舒展。任何心猿意马、心慌意乱的神情均是不可取的。所谓“书画之道,先要养心”,即是此意。故习字作画需用意念控制手中之笔,“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绝虑凝神,便能以静止动。这对改善大脑皮质功能、促进大脑思维的敏锐和沉着、调节人的精神活动是很有帮助的。
  书画活动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活动。它能培养人愉快的情绪和豁达的胸怀。宣纸之上,各种字体形态肥瘦的风趣,山水画引人入胜的意境,人物画栩栩如生的神态,这一切均使人兴趣盎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所以有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