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3 节
作者:猫王      更新:2021-05-04 17:25      字数:4824
  滋阴降火
  主用治肝肾阴虚者。常见口干舌痛,食欲减退,舌色红绛充滑,或剥苔。伴潮热盗汗、耳鸣耳聋、腰膝酸软,或五心烦热,夜寐不宁,大便燥结。妇女则经来量多,色鲜腹痛,或色黯夹块,先后无定期。脉沉细或滑数。常选知柏地黄汤、二至丸加减:知母、黄柏、丹皮、地骨皮、青蒿、鳖甲、山萸肉、云苓、山药、女贞子、旱莲草、石斛、玄参、天冬、当归、花粉。
  滋养肺胃
  主治肺胃积热,灼伤津液,胃阴不足,阴虚津少,无以上承,见咽干舌痛,舌红绛而光莹或舌有裂纹。伴口渴引饮、汗多恶热,或干咳少痰、不思饮食、大便燥结,或气逆而呕、心烦少寐,脉弦细而散。方选白虎汤、沙参麦冬汤加减:生石膏、知母、沙参、玉竹、桑叶、麦冬、花粉、甘草、白芍、生地、当归、石斛、山药。
  健脾养血
  若脾胃虚弱,失于健运,水谷不化精气,气血生成不足,则阴血亏虚不能荣润于舌,见舌面裂纹纵横,或舌淡而光滑无苔。伴纳食减少、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舌干而痛,大便或秘或溏,妇女则经来量少色淡,腰腹酸困隐痛,脉虚缓或沉细无力。方选归脾汤、沙参麦冬汤加减:白术、太子参、黄芪、当归、远志、炒枣仁、龙眼肉、沙参、麦冬、玉竹、花粉、知母、熟地、山药、云苓、甘草。
  清心泻肝
  因劳倦、情志所伤,心肝火旺,蕴热炽盛,灼伤阴液,阴虚津少,无以上承润养,见口咽干燥,舌麻舌痛,舌红绛而光滑,或舌有裂痕。伴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胸闷胁胀或痛、饮食少进、小便热痛、大便燥结、耳鸣耳聋,脉弦细数。方选导赤散、玉女煎加减:生地、木通、甘草、连翘、黄芩、龙胆草、栀子、沙参、生石膏、知母、当归、天冬、麦冬、花粉、玉竹、竹叶、桑叶。
  萎缩性舌炎病程较长,变化多端,因人而异,但总由饮食、情志、劳倦等所伤,造成脏腑功能失调,或因热津伤,或因虚津少,无以上承则口咽干燥,舌红舌剥,或光莹无苔,或裂纹纵横。故以上四法相辅相成,宜辨证使用。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治疗
  其他 中医常识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给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现代医学对本病有特效药物缓解心绞痛,但常易复发,纠正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往往不理想,我们近年来采用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方药组成:黄芪30g 人参15g 丹参30g 川芎10g 当归10g 赤芍15g 红花10g 桃仁10g 三七6g 栝楼10g 薤白10g 郁金15g
  生地15g 柴胡10g 炙干草6g,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服。
  典型病例
  杨某,男,58岁,干部,2002年10月就诊。主诉:反复发作心前区闷疼、气短1年,加重一周。患者近日因劳累后在工作中自感心前区阵阵隐痛,疼痛时牵至左肩背部,每日发作2~3次,每次持续1~3分钟,并伴有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心悸且慌、懒言、面色白、全身凉汗,舌暗紫有瘀斑,舌下血脉青紫,脉细涩或结代。发作时心电图检查提示:st段v1-v3呈水平下移0。1-0。2mv;t波avf导联倒置,v1…v3导联低平;超声心动图查有冠心病改变;血脂检查胆固醇、甘油三脂与β-脂蛋白均增高。西医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属心气不足、瘀血痹阻。予益气活血通脉汤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一周后心绞痛基本缓解,心电图示:t波avf倒置变浅。st段v1-v3水平下移缺血已回升。3周后,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血脂检查恢复正常。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之范畴,本病的病因病机与气虚血瘀有关。祖国医学理论认为气血是机体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弱,劳累过度,损伤心气,心气不足,胸阳不振,则动血无力,血滞心脉。其病位在心,多属本虚表实之证,故治其标,当以“通”为主,治本则以“补”为法,常用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法。
  本方所用黄芪甘温纯阳,善补清气之虚;现代药理表明黄芪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且可改善血液粘度,疏通微循环。人参大补元气,安神养血,配黄芪增强益气功效。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丹参兼有活血养血之长,能提高机体抗缺氧能力,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血粘滞度。川芎性辛温,行气开郁,活血止痛;药理试验提示,川芎还可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增强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红花能活血祛瘀,通调络脉;其药理研究发现对冠脉流量有一定程度增加,能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血脂、甘油三脂水平,改善微循环,能阻止血栓形成,并促其溶解。配以柴胡能条畅气机,开胸通阳。生地一味,《神农本草经》谓其能“逐血痹,凉血消瘀”,且又能养阴而滋润血燥。中医治疗激素依赖性哮喘
  其他 中医常识
  激素依赖及其副作用是临床尚待解决的课题之一,在支气管哮喘等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也经常见到。合用中药可以减少激素依赖及副作用,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就本人临床体会,从补肾、调肝、健脾、理肺四方面分述如下。
  一、补肾法
  补肾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国内报道较多,且通过临床及动物实验,说明中医的肾与西医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关系密切。补肾法主要有滋补肾阴与温补肾阳之别。笔者体会,对激素依赖性哮喘的治疗,补肾法的运用也总在阴、阳二者中求之,大致有以下几个具体方法:
  1.滋阴降火法可以对抗柯兴氏征样副作用。激素大剂量应用20天以上,尤其是初次用激素的患者,会逐渐出现满月脸、水牛背、妊娠腹以及烦躁、汗出、难眠、颜面潮红、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或浮滑大等火热炎上症状,切不可误当实火而用苦寒直折药,应当用滋阴降火法,“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因为激素可视为中医的纯阳壮火之品,突然大剂量应用,易灼伤肾水,蕴成阴虚火旺之势,此时服用知柏地黄丸加减,可使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保证激素继续应用,使之保证一定治疗量以更好地发挥作用。曾治一青年女性,因支气管哮喘,口服强的松20mg/天达月余,柯兴氏征明显,烦躁难眠,汗出,颜面潮红,而激素难以再减量,每日若减到5mg则发喘憋,两肺可闻哮鸣音。以前曾静脉用激素(药名及用量不详),口服强的松从60mg/天渐减至20mg/天。查患者舌红苔薄黄,脉略数,遂用知母10g、贝母10g、黄柏6g、生地15g、山萸肉10g、泽泻10g、牡丹皮10g、茯苓10g、广地龙12g、生牡蛎(先下)30g、桑白皮10g、夜交藤30g组方。5剂后烦躁、汗出减轻,睡眠稍好,12剂后虽仍服强的松20mg/天,而无特殊不适,且舌红明显转淡,苔薄白,开始加用补骨脂、紫石英、仙灵脾等助阳药,后激素减量顺利。
  2.温阳补肾法以利于激素停减。温阳补肾法用于激素减量过程中的辅助治疗,已渐为医家所重视,笔者也常在哮喘患者准备减激素时,酌加温阳补肾中药,或加服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这样激素减量一般顺利,不易发生反跳。前述病例后经加用温补肾阳药,且根据舌脉症的表现,一时侧重滋阴,一时侧重温阳,调理半年后激素停用。追访1年,哮喘未发。
  3.先补阴后补阳可使激素停减顺利。对于使用激素的哮喘患者,从开始就要想到如何减量及停药的问题。笔者一般在激素用量较大时,无论有无柯兴氏征样表现,常配用滋阴中药,这样使患者不易出现阴虚阳亢症状。在准备减激素时,加用温阳补肾中药,这样一般减激素比较顺利,也不易出现激素依赖和病情的反复。前述病例已可说明。
  4.阴阳双补、气血并调可减少激素依赖。临床上有激素依赖患者,表现出一派气血不足、阴阳两虚的见症,如倦怠乏力,腰膝酸楚,易患感冒,尤其多见于应用激素时间较长的病人,甚至有的人因长期用激素而出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此类患者要减激素,多配用补益阴阳气血之中药,并可用紫河车、蛤蚧、鹿角霜等血肉有情之品。如曾治一50岁男性哮喘患者,反复断续用激素治疗已6载,近3年一直小量服用激素,现以强的松5mg/天维持,不能再减量,稍减则胸中不适、喘憋。患者形体偏胖,面色萎黄不华,颜面及下肢微浮肿,倦怠乏力,舌体胖,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滑尺弱。遂拟方:黄芪15g,防风10g,地龙12g,当归10g,补骨脂10g,熟地12g,女贞子10g,苏子梗各10g,茯苓15g,上肉桂3g等,连服数月,并加用胎盘糖衣片,每次2片,每日3次,激素减量至2。5mg/天,以后单服胎盘糖衣片,激素渐减至全停。
  5.寒热并用、调和阴阳可减少激素用量。某些哮喘患者,反复应用激素日久,亦常可见寒热错杂症状。如面赤心烦、口渴、舌苔薄黄、脉滑略数与畏寒肢冷、大便溏薄、易外感、舌体胖淡、舌质暗并见,此时本人喜用乌梅丸加减,以辛开苦降酸收、益气温阳养血通络并用,视其症偏寒偏热或寒热并重而化裁。如治一男性32岁支气管哮喘外源型患者,每发则病情甚重,多于急诊用静脉激素及氨茶碱等药救治,以后再以口服强的松维持,因其临床见症寒热错杂,几次均配合乌梅丸化裁,以汤剂治之而减激素顺利,自述不服中药则激素服用时间相对要长,量亦偏大。
  二、调肝法
  调肝法实为畅气机、调气血。虽有疏肝气、理肝血之别,但目的在于使气血调顺。古人云“主气在肺,调气在肝”、“肝体阴而用阳”、“阴易亏,气易郁”,且气郁易化火生风生痰成瘀。若气机调顺而不冲逆,则风火难起,痰瘀不生。当然,有痰瘀内阻,亦必碍气之调畅。由于气郁、气逆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病机,因此治疗激素依赖性哮喘,当时时注意调肝以利肺。临床上凡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见有气血不调表现,或气滞,或血瘀,均当从肝论治。现代研究认为,中医的肝脏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起重要作用,肝郁证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可见调肝,即调理气血,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减轻哮喘患者的激素依赖必然有促进作用。临床上凡见有哮喘伴胸胁苦满、情绪郁闷或烦躁易怒、舌暗苔薄、脉弦者,笔者喜用四逆散加味,偏血瘀用当归芍药散,偏气滞血瘀用血府逐瘀汤化裁。尤其一些女性患者,发病与月经关系密切,更应重视调肝。经前喘甚,以理气活血为主。经后发病多,偏气虚常以逍遥散加减,肝脾同调;偏阴虚常以滋水清肝饮化裁,肝肾同治。
  三、健脾法
  治疗激素依赖性哮喘,凡临床上见有脾虚或痰盛症状,当用健脾法。本法主要包括健脾益气、健脾化痰。由于脾为中州,为后天之本,后天以养先天,脾运强健则肺之卫外功能也强,而不易受邪侵。又脾为生痰之源,气虚则帅血运行无力而成瘀,痰瘀互根而易相合为病。由于气虚、痰阻、血瘀是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和难以治愈的病机关键,因此,对激素依赖性哮喘的脾虚型患者,当视其气虚、痰阻以及血瘀的孰轻孰重而选方用药。凡见患者舌苔厚腻、舌质淡胖暗、脉滑,必当先予化痰法。舌苔黄腻应清化,可选小陷胸汤合温胆汤加减;舌苔白腻应温化,多选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化裁;舌暗再配用活血之药。一般在舌苔厚腻未退时,激素不宜减量。凡见自汗乏力、易反复外感、舌体胖淡、苔薄白、脉浮无力者,则当用健脾益气固本法,笔者喜用玉屏风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如曾治一37岁男性患者,支气管哮喘已30年,始于童年患肺炎后,对尘螨霉菌过敏,原每逢夏秋哮喘加重,近3年几乎全年发病,近1年病情加重,用激素已8个多月,口服强的松,每减至10mg/天即感胸中不适,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查患者舌苔白腻根厚,舌质胖暗,遂拟二三三汤(即二陈汤、三拗汤、三子养亲汤合方)加地龙、丹参服之,待舌苔退后,开始渐减激素,并配用六君子汤,以后以人参蛤蚧粉(人参30g,蛤蚧1对研粉),每服3g,每日2次,服用约4月余,激素停用而哮喘未加重。
  四、理肺法
  激素依赖性哮喘治疗中,无论治标治本,理肺方药常需配用。理肺,指运用宣、降、温、清、补、润、敛肺之药,调理肺气,祛除痰浊,补益肺气,滋润肺阴,以使肺之宣发肃降功能维持正常。因为哮喘病位在肺,无论正虚与邪实,均因使肺受累而发病。正如清代李中梓所云“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阻气道,搏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