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7 节
作者:猫王      更新:2021-05-04 17:25      字数:4769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型肠道感染 其他 中医常识
  肠道感染是由细菌、病毒和原虫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在治疗上除应用抗生素治疗外,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疗程,取得满意的疗效,肠道感染性腹泻属中医泄泻、痢疾、霍乱,腹痛等范畴。中医辨证有外感,内伤之分,虚,实,寒,热之证。本文所讨论的仅属于湿热型肠道感染的中西医治疗。
  1治疗方法
  1。1中医治疗
  主证:腹泻、稀便或脓血便,泄下急迫或泻而不爽,肛门灼热,腹痛,里急后得,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则:清热化湿解毒,行敢宽中止痛。方药:白头翁汤加味,白头翁15g,黄连10g,黄柏10g,秦皮10g,葛根10g,当归10g,白芍10g,木香10g,槟榔10g,苍术10g,厚朴10g,生甘草10g,方中白头翁清气分之热,凉血解毒;葛根解肌清热,升阳止泻;秦皮清肝热止热痢;黄连、黄柏清热化湿,坚阴止泻;当归、白芍、甘草行血活营,缓急止痛;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苍术、厚朴燥湿宽中。热重者加银花、黄芩;湿重者加茯苓、泽泻、木通、车前子;挟食者加山楂、神曲;体虚者加黄芪、党参、阿胶。给药方法:1剂药煎2次,每次前100…150ml,早晚各1次,滴注保留灌肠。用输液管去掉针头,插入肛门每分钟30滴缓慢滴入,保留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灌肠药液必须川纱布滤,防止药渣堵住输液管。
  1。2西医治疗
  (1)控制感染:根据致病菌选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一般可用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氟呱酸等抗生素。补液: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可静脉输液。治疗休克,调整微循环紊乱,纠正酸中毒,可应用血管扩张药及碱性药物。支持对症治疗:腹泻次数过多者可用止泻剂,伴有心衰、脑水肿、休克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应及早给予对症治疗。
  2体会
  湿热型肠道感染是肠道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于夏秋之交,外受湿热疫毒之气侵及肠胃,郁遏于中焦,湿热郁蒸,气血阻滞,气血与湿热疫毒相搏结化为脓血;传化失常而发生泄泻;肠中有热则泻下急迫;湿热互结则泄而不爽;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湿热内盛则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沿数则均力湿热之象。湿热型肠道感染多见于疾病的急性期。
  活动期病情危重或疾病发展的高峰期,高热不退,症状逐渐加重。单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按中医辨证属于湿热型肠道感染,则可用中药灌肠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白头翁;黄连;黄柏据现代医学研究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伤寒、副伤寒、霍乱、阿米巴滋养体等均有抑制作用。白头翁对肠粘膜有收敛作用,故能止泻止血,并配伍其它中药可明显的改善症状,结合西医治疗可加强其抗菌效果,有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
  中药保留灌肠目的有二、其一药物可达病所直接抑制肠道内细菌的生长。共二灌肠能清除肠道内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减少对肠粘膜的损害,恢复结肠功能和保持正常的内部环境。中药保留灌肠适应范围较广,但也有严格的禁忌症,如严重的痔疮、过度衰竭或有严重的心脏疾患、有肠道出血的病人均应应忌使用。结肠癌、直肠癌引起的肠梗阻的病人,应在医师严密监护下使用。疏通气机治胃瘫
  其他 中医常识
  胃癌及各种腹部疾病病人在接受手术后,经常会发生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最终导致胃功能性排空障碍,进而使患者的胃处于“罢工”状态,而受“雪上加霜”的痛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科科主任刘志强博士针对这一十分棘手的并发症,将胃瘫分型,采取针灸结合中药汤剂辨证施治,效果良好。
  胃癌、肠癌、食道癌、胰腺癌等手术后的胃瘫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腹痛、反酸、呃逆、恶心和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混有胆汁,平均每日呕吐量为1500毫升左右,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胃瘫常发生在胃肠道手术后的5—8天,也有术后几周才出现症状者。对于胃瘫的治疗,目前多采用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温盐水洗胃、营养支持等。然而,这些手段既可能带来不少感染机会,临床效果也很不理想。
  刘主任选取曲池、内关、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十余个腧穴,根据病情虚实采用补泻手法,并配合电针予以一定强度的刺激。在此基础上,他还首次将胃瘫辨证分为脾胃瘀滞、胃气上逆、气滞血淤、气血不足等多种证型,分别给患者服用大承气汤、旋复代赭汤、血府逐瘀汤及十全大补汤。使胃瘫的治愈率接近100%,平均治疗6天,远远优于常规治疗时间。
  刘志强博士认为本病临床特征以腹痛、呕吐、腹胀三症为主,其发病机理在于胃腑瘀滞,气机不畅。腹部手术后脾胃受损,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脉络损伤,气滞血瘀,中焦受阻,因而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及呃逆。“六腑以通为用”,治疗自然应以疏通气机为主,兼用扶正祛邪、活血化瘀、降逆通便等中草药,使胃气通畅,痛、呕、胀俱除。有了恐惧找中医“壮胆”
  其他 中医常识 恐惧症大多是由于缺少处理可怕情境的能力而引起的,表现为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时,感到无力应付、惊恐万分,或者在与人打交道时,胆小羞怯、自卑多疑。
  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熊抗美介绍,恐惧症初期首先伤肝,后期多为肝肾的阴虚或肝脾肾的阳虚。恐惧症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表现为认知、情绪、躯体、行为4方面的障碍,应当心身同治。通过心理干预,改变不合理认知和负性情绪,并改变与之相应的不合理的行为,以调其神,改善躯体症状,使五腑通畅,形神合一,身心健康。
  中医对恐惧症实施心理干预常用的方法有情志相胜疗法、说理开导法、暗示疗法、移情易性法、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
  那么,恐惧症患者又该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呢?首先,应力求合理的认知,学会从客观实际出发看问题。当恐惧发生时,要冷静想一想,是什么诱发了恐惧?恐惧的对象是什么?恐惧是客观发生的还是主观产生的?您认为恐惧时,别人是否和您一样恐惧?值不值得恐惧?以此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认知。
  许多恐惧症患者过多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羞于与人打交道。这种心态会抑制自己表现能力的发挥,导致意志消沉、情绪低落、孤独彷徨,甚至导致社交恐惧症。羞怯的具体矫治方法是,增强独立意识,重视个人发展,尊重自身价值观念,不必过多考虑人家是否认可,要相信自己。放下包袱,正确面对周围的环境,打消顾虑,大胆地从一件事、一次谈话开始。
  还有很多恐惧症的患者比较多疑,这既破坏人际关系,又损害身心健康,轻则陷入消极颓唐,重则还可能导致各种极端事件发生。多疑的形成与性格内向、易激怒有关,患者常常自感缺乏安全感。克服多疑的方法是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养成高尚的人生志趣,把主要精力用于事业和学习,乐善好施。乐而忘忧是医治疑心病的好办法。哪些病适合看中医?
  其他 中医常识 经常会碰到患者这样的问题,“我有……病,看西医好还是看中医好呢?”为此,笔者专门采访了上海仁爱医院中医科朱明方主任,他解答了众多患者心中的疑惑。
  一、大病初愈或体质虚弱
  大病后以及体质虚弱病人,往往出现乏力、厌食、失眠、消化不良、盗汗等现象,此时采用看中医效果比较好,因为中医注重整体调理,能使病后虚弱者较快恢复生理平衡。
  二、妇科疾病
  妇女的痛经、月经失调、功能性出血、不孕、更年期综合征、妊娠期和产后疾患,如严重的妊娠反应、产后无乳、回乳等宜看中医。因中药医治妇科病用药谨慎,可以避免不良的用药副作用给孕产妇、婴儿带来的健康危害。
  三、儿童疾患
  儿童尤其是幼儿有病时,不但无法对病情表述,就是家长往往也很难准确地陈述病况。而中医儿科采用望、闻、问、切的传统诊疗方法,加上现代化的化验检查,经过综合分析,可准确诊断病情,并对症下药。
  四、疑难杂症
  各种肿瘤手术、化疗后及癌症晚期患者,中医治疗可协助恢复或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阳痿、遗精、少精、死精、女性不孕、阴冷、神经官能症、面瘫、麻痹、脱发、牛皮癣、白癜风等疑难病,若看中医很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五、有病难诊
  许多人自觉有病,但经检查诊断后又无器质性疾病时,宜看中医。如有气虚、盗汗、耳鸣、肢麻、肢冷、腹胀、便秘、溏泻、小便频数、口渴、心闷、烦躁、忧郁、精神萎靡、身倦无力、头昏眼花、失眠健忘等症状时适合看中医。冬天治肾病效果好
  其他 中医常识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使肾脏受损,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疲劳过度,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溢皮肤,而表现为头面、眼睑、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
  根据中医“肾主冬”、“冬至一阳生”和“顺时气而养天和”等相关理论,运用时间医学的概念,湖北省中医院肾病内科的巴元明教授向记者介绍了冬治肾病综合征,而12月21日正值冬至,是开始治疗的理想时机。
  为什么肾病要冬治
  据巴教授介绍,人们都知道“冬病夏治”,同样的道理,对肾病综合征来说“冬治”,能发挥药物的最大效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目前大多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首治阶段主要采用激素治疗,中医药主要通过利尿、宣肺解表、清热解毒、温阳化气、健脾益气、育阴利水、活血化淤、泻下逐水、补虚等来辨证治疗,改善机体状况,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对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一类的肾病,则中医药要发挥更独特的作用,可以使部分转为易治,且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与发生率。
  数九以后,也就是冬至以后,人体阳气逐渐增强,阴气逐渐减弱,在此时进行温补和治疗,则由于温补的药物也属阳,温阳的药物可乘此时阳气上升之势迅速达到温补之功效。
  肾病冬治不仅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肾阳虚,或肾阴虚进行治疗,更对肾病的主治季节“冬”,这一时间本质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复发。
  冬治的方法
  巴教授说,冬季治疗肾病综合征主要有5种疗法。
  一、中药离子导入疗法。这是结合中药、穴位及电流物理作用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疗法。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使更多的药物进入人体。还可以提高药效,避免药物损伤肝脏。每次治疗15—30分钟,每天1次,7—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7天。
  二、穴位敷贴疗法。中医内病外治与时间医学综合运用,将药物贴敷在体表相应穴位以治疗疾病。它不通过消化道吸收,可以减轻患者长期服药后出现的胃肠道不适症状,无任何痛苦,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肾功能,延缓肾脏衰竭过程。
  三、药疗。根据人体肾气的盛衰、气血的强弱、肝肾阴虚的变化等方面辨证用中药进行治疗。
  四、食疗。中医有“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羊肉、狗肉、鸡肉、鸭肉、甲鱼、鳗鱼等都有补益肾阳的作用。此外,小米、核桃、韭菜、虾仁、牛鞭、鹿鞭、鹿肉、带鱼、海参、贻贝、洋葱、香菜、粳米、糯米、小麦、南瓜、红枣、茴香、姜等皆具有温阳补虚的功效宜多食。还可在中医指导下选用当归、鹿茸、紫河车、人参等补气、养血、壮阳之品组成药膳以食用。
  五、药酒疗。在肾病的恢复期和巩固阶段使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防止病邪对人体的侵害,还可以作为病后调养和辅助治疗。
  冬治的适应人群
  肾病综合征适合冬治,其他的肾病缓解期、脾肾两虚者,如单纯性血尿,急慢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乙肝肾,狼疮性肾炎,慢肾衰等,以及一些畏寒肢冷、疲软无力、夜尿多、失眠多梦、口干、咽干、眩晕耳鸣等亚健康人群,运用冬治的方法同样可以有良好的效果。
  最后,巴教授说,在严严冬日,肾病冬治固然有效,但其他保健养生方法也不可忽视,最好能与其他养生法结合起来,如节房室、避风寒、调饮食,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等,这样有益于食补的吸收、利用,相得益彰。
  专家小传
  巴元明,湖北省中医院肾病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