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2 节
作者:猫王      更新:2021-05-04 17:25      字数:4785
  误点:高血压需终生服药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是比较复杂的,需要长期坚持服药,但不等于终生服药。因为经过合理的治疗,血压能够降下来,而且治疗高血压也不只是药物,还有许多方法,比如改变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工作环境的改善等。经过综合治理,不少高血压患者可以停服西药降压药,甚至停服中药。只是减药或停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进行,根据血压和症状改善情况,循序渐进。
  误点:治疗不能用补法
  中医是讲究辩证论治的,高血压在中医可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不足、肝肾阴亏、痰浊内阻等。如果属于肝阳上亢者,当然不能用补气药,而是用滋阴或平肝药,如果属于气虚者,必须使用补气药才能见效。我们临床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多属于气虚型,有许多还常兼有痰浊,我们用大剂量补气药,或者补气与化痰药同用,常可收到满意效果,有些甚至已经停用西药降压药治疗,血压十分稳定。当然,高血压患者是不是气虚型,还是要找中医看过才能确定,不要自己盲目使用补气药治疗。看中医需要注意什么
  其他 中医常识
  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其中望诊是诊病的首要环节,它包括了望精神状态、望面部气色、望舌苔、望舌质、望唇甲等诸多方面,它是患者留给医生的最初印象,对其他三诊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中医角度说,面部不同的颜色、舌苔不同的色质所代表的病症是不同的,如:面色发黄提示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颜面浮肿、面色发黑提示有肾脏疾患,面色苍白大多见于贫血的患者,面色红赤多为高血压病,面色发青考虑肝脏疾病的可能性较大;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为脾胃虚弱的征象,舌尖发红有刺者多为心火亢盛,舌苔黄腻为胃内热盛,舌苔黎黑肾病多见。有些患者平素还有涂指甲油的习惯,但是就诊前必须保持本色,因为很多微循环障碍的病人指甲色淡、色白,一些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指甲发紫,这些都需要通过望诊进行诊察,此外像双目眼睑有无肿胀、有无眼袋,口唇颜色如何,有无颧红,患者精神怎样,反应是否迟钝等等都需要医生认真望诊,然后结合其它三诊方能做出正确判断。正因为如此,希望患者来看中医时千万不要化妆,不要涂指甲油,不要进食染舌的食品(如山楂、草莓、橄榄等),以免影响疾病的诊断。别忽视宝宝的“地图舌”
  其他 中医常识
  带孩子的母亲可能偶尔会发现宝宝舌面上的舌苔出现了不均匀的剥脱,好像地图样的舌苔。这时家长就开始不放心,不知道孩子怎么了?还有的家长不把这个现象当做一回事而不去管他。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应麟提醒家长;不要忽视孩子的地图舌。
  据王医师介绍,地图舌是在4…5岁的孩子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地图舌出现后,一般无大的痛苦,但常伴有纳食不好,面黄肌瘦,盗汗夜惊,便溏或便秘,易感冒等症状。产生地图舌的原因应该是维生素缺乏或是舌炎。中医认为:舌苔的颜色、厚薄可以反映邪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而舌苔的有无则反映胃气的盛衰。脾胃为后天之本,因此舌苔的有无也就反映了人体正气的情况。小儿舌苔上出现剥脱,说明小儿的脾胃之气衰弱,正气不足。有病的孩子,舌苔出现地图舌,都表明有脾胃阴虚及脾胃气虚。
  当看到舌苔剥脱如地图状,剥脱片大小不等,边缘隆起,剥脱面为红色,与舌质有别,多属于脾胃阴虚;若剥脱面边缘无隆起,剥脱面光滑如镜,其颜色与舌质颜色大体相同,多属于脾胃气虚。有地图舌的孩子大多是与脾胃消化功能疾病有关系,所以治疗地图舌,要在治疗、调理脾胃消化功能时,结合治疗地图舌。
  家长看到孩子有了地图舌,要在饮食和护理方面多注意。首先地图舌的出现和孩子的营养状态有关,有时是因为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所造成的。这时就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豆等。
  有地图舌的孩子不宜吃煎炸、熏烤、油腻的食物,如:油饼、煎蛋、煎饼、烤羊肉串;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干姜、羊肉、狗肉及其他肥肉亦应忌口。
  对于脾胃阴虚的孩子,会表现为:虽有饥饿感而不思饮食,口渴喜冷饮,大便干,夜眠出盗汗,有地图舌的孩子,应该多吃一些具有养阴生津的食物,如:小米、麦粉及各种杂粮和豆类及豆制品;吃牛奶、鸡蛋、瘦肉、鱼肉,这些食物含蛋白质高,各种微量元素多,而脂肪含量少,营养丰富而不生内热;水果、蔬菜应多吃,特别是苹果、甘蔗、香蕉、山楂、乌梅、西瓜等含维生素种类多的果类。
  对于脾胃气虚的孩子,会表现为:食欲减退,消瘦,肢倦乏力或活动后气喘,或稍一活动则出汗甚多,少气懒言,大便稀溏或成形而次数较多,睡时露睛,流口水,面色苍白或萎黄,兼有地图舌者,应给孩子吃一些能够健脾益气的食品,如粳米、薏米、山药、扁豆、莲子、大枣,既能健脾益气,又能和胃,这些食品可以做成粥服用,一方面小儿服用方便,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可以温养脾胃,健脾益气。
  王医师提醒家长,一定要保持宝宝的口腔卫生,饭后要漱口,晚上睡觉前用淡盐水漱口;脾胃功能不好的孩子饮食要注意忌口,不吃辛辣刺激,不好消化的食物;少吃零食,不吃膨化食品,不吃冷饮冰冻的食品;适当增加水果的种类和量,多吃蔬菜,尤其是深绿色、红色等颜色深的蔬菜。急性咽炎不妨试用中医治疗
  其他 中医常识
  咽红、咽痛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性咽病,本病多因病毒感染、细菌传染及环境刺激所致。细菌和病毒通常是通过飞沫或密切接触而传染,环境因素主要是指高温、粉尘、烟雾和有刺激性的气体。本病起病较急,先有咽部干燥、灼热、异物感,随后明显咽痛,空咽时咽痛往往比进食更加显著。有时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全身症状一般较轻,但因年龄、免疫力以及病毒、细菌毒力不同而程度不一,可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或四肢酸痛等,如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就诊,及时治疗,避免引起并发症,如中耳炎、鼻窦炎以及上下呼吸道的急性炎症等。若无并发症,一般一周内可愈。
  中医治疗急性咽炎须根据证候分类,辨证治疗。1、风寒外袭。宜疏风散寒,宣肺利咽。常用药:荆芥、防风、薄荷、僵蚕、桔梗等。2、风热外袭。宜疏风清热,利咽消肿。常用药: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竹叶等。3、肺胃实热。宜泄热解毒,消肿利咽。常用药:黄芩、黄连、山豆根、马勃、射干、天花粉等。此外中成药复方四季青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咽的作用,对病毒和细菌有协同疗效。其他治疗还有中药含漱、含服及吹药。
  预防急性咽炎应避免过食辛辣、炙烤食品,多食蔬菜水果,戒烟、少饮酒;积极治疗感冒,防治邻近器官疾病,如鼻炎,扁桃体炎等;改善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加强个人卫生防护。捍卫免疫系统:中医有妙方
  其他 中医常识 当今社会,充满了压力。压力,使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岌岌可危,在此介绍“黄耆枸杞大枣汤”,常喝可以捍卫我们的免疫系统。
  黄耆枸杞大枣汤的药方很简单,其中黄耆四钱、枸杞子三钱、红枣七颗。用开水冲泡二十分钟后当茶饮,常喝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感冒及疾病的发生。
  黄耆能补脾肺之气,为补气要药;现代药学的研究认为,增强身体免疫力首推黄耆。枸杞子能滋补肝肾,大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三味药共享,可以补充气血,让身体正气充足。
  中医认为身体的正气充足,就可以捍卫身体的免疫系统,预防疾病的发生。上火有多种“灭火”要对症 其他 中医常识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一是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
  由于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状。
  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为有关治疗提供了依据。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投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炎
  其他 中医常识 慢性肾炎主要表现为长期水肿,血压较高,合并贫血,尿中有蛋白、管型等。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分以下几型:
  ①水湿浸渍型:水肿明显,面色苍白,神倦,怕冷,腰酸伴胸闷、腹胀,小便不利,脉沉弦,苔薄舌胖等。有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低。胆固醇升高,符合慢性肾炎肾病型。治疗应宣肺健脾行水。采用下列药物:麻黄9克,桑白皮30克,白术15克,防风15克,防己15克,陈皮12克,云苓皮30克,大腹皮15克,水煎服。
  ②脾肾亏虚型:水肿较轻,尿量不少,神疲乏力,头晕耳鸣,腰酸腰痛,进食减少,腹泻,舌淡苔薄,脉沉细,有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低下。治疗应温肾利水,益气健脾。可采用下方:紫苏30克,黄芪30克,苍白术各9克,防已15克,云苓皮30克,陈皮12克,赤小豆30克,熟附子9克,紫皮大蒜5枚,水煎服。
  ③上盛下虚型:头晕头痛,耳鸣目眩,水肿不著。腰酸,苔薄黄或薄白,脉细弦或弦数,血压高持续为24。0—21。3/14。7—…12。0千帕。尿蛋白不多,有少量红细跑,符合慢性肾炎高血压型。治疗应滋阴潜阳。采用下方:黄精30克,玄参15克,桑棍子30克,川芎9克,黄苓15克,炙龟板15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青木香12克,杜仲15克,桑寄生30克,假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伤食的病因以及中医治疗法
  其他 中医常识
  吃肉太多:引起食欲不振,腹部胀痛,呃逆想吐。可用山楂肉90克,炒焦后研成细末,每次15克,用温开水送服,每日两次。吃牛肉引发不适,可用干稻草一把,煎成浓汤趁热饮服。食狗肉、羊肉太多引起不适,可用山楂14颗、杏仁24粒煎成浓汤服用。
  吃面食过多:导致厌食,腹部胀痛,可用神曲30克、炒萝卜籽10克、麦芽10克,水煎服,一天一次,分三次服完。
  吃谷类太多:引起食欲减退,可取米饭锅巴(小米、粳米、糯米均可)适量,烧焦研末,用温开水送服,每次5克,日服三次。还可用炒麦芽30克水煎服,或用白萝卜捣烂取汁服用。吃元宵太多:可用炒麦芽30克,水煎服。
  吃鸡蛋太多:可用神曲30克泡水喝,或用醋一汤匙兑米汤喝。
  吃生冷瓜果多:可用丁香1。5克、神曲15克,泡水代茶饮。
  吃鱼太多:引发不适,可用红曲15克,水煎服。
  饮酒过多:可用白萝卜500克,洗净捣烂取汁,然后在白萝卜汁中加适量的白糖和醋服之。中医辨证治疗夏季感冒病症 其他 中医常识
  中医认为,冬春季感冒与夏秋季感冒在病因辨证及治疗上有一定的差别。冬春季感冒常因受外感风寒所致,而夏秋季感冒则常因受暑热、湿邪所致。夏季感冒有发热怕冷、头晕、身倦、四肢沉重、恶心呕吐等症状。应采用祛暑的方法进行治疗。
  症状较轻者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症状较重且伴有咽喉肿痛者宜选羚翘解毒丸。此外还可用鲜芦根30克、鲜薄荷15克,煎汤代茶,治疗风热感冒初起轻症。伴高热者可用黄皮叶15克、鬼针草15克、鸭跖草30克,水煎服。面对暴饮暴食中医护胃有方
  其他 中医常识
  对于平时没有胃部不适,只是在节假日暴饮暴食而吃撑了的人,规律而清淡的饮食是最好的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