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1 节
作者:猫王      更新:2021-05-04 17:25      字数:4802
  骷湎对黾拥憷妥饕部裳怪拼豪Ь胍狻:鲜适被箍稍谑夷谑褂每掌逍录粱蚋豪胱臃⑸鳎嵌加兄谔嵘裥涯浴?br />
  五、味觉刺激去春困。春天适时多吃一些酸、甜、苦、辣的食物或调味品,日常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及豆制品,能刺激人体神经,增加食欲,并及时补充人体新陈代谢趋旺所需的能量。另外,春茶味正香,多喝些清淡的香茶也能减轻春困,还可帮助消化增加微量营养物质,促进身体健康。
  六、温度刺激排春困。春暖乍寒,可适时洗冷水浴,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物质代谢和各器官系统的活动,特别是它可通过刺激全身皮肤血管的急剧收缩使血液循环加快,增加体温调节机能,并减少患感冒和其他并发症的机率。
  七、补阳刺激解春困。春季人体阳气升发,气血趋向体表,形成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生理特征。此时可摄食适当的养阳之品如羊肉、狗肉、雀肉、黑枣等,使阳虚体质得以纠正,恢复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协调,人体精神充沛便不会再春困每天第1杯水怎么喝?
  药膳
  健康的肌体必须保持水分的平衡,人在一天中应该饮用7-8杯水。“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的第一杯水尤其显得重要。也许你已习惯了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水,但你是否审视过,这一杯水到底该怎么喝?
  1、喝什么?
  新鲜的白开水是最佳选择。白开水是天然状态的水经过多层净化处理后煮沸而来,水中的微生物已经在高温中被杀死,而开水中的钙、镁元素对身体健康是很有益的。有研究表明,含钙、镁等元素的硬水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有不少人认为喝淡盐水有利于身体健康,于是晨起就喝淡盐水,这种认识却是错误的。研究认为,人在整夜睡眠中未饮滴水,然而呼吸、排汗、泌尿却仍在进行中,这些生理活动要消耗损失许多水分。早晨起床如饮些白开水,可很快使血液得到稀释,纠正夜间的高渗性脱水。而喝盐水则反而会加重高渗性脱水,令人更加口干。何况,早晨是人体血压升高的第一个高峰,喝盐水会使血压更高。
  早上起来的第一杯水最好不要喝果汁、可乐、汽水、咖啡、牛奶等饮料。汽水和可乐等碳酸饮料中大都含有柠檬酸,在代谢中会加速钙的排泄,降低血液中钙的含量,长期饮用会导致缺钙。而另一些饮料有利尿作用,清晨饮用非但不能有效补充肌体缺少的水分,还会增加肌体对水的需求,反而造成体内缺水。
  进入专题:
  2、什么温度最适宜?
  有的人喜欢早上起床以后喝冰箱里的冰水,觉得这样最提神。其实,早上喝这样的水是不合时宜的,因为此时胃肠都已排空,过冷或过烫的水都会刺激到肠胃,引起肠胃不适。
  晨起喝水,喝与室温相同的开水最佳,天冷时可喝温开水,以尽量减少对胃肠的刺激。研究发现,煮沸后冷却至20-25℃的白开水,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它比较容易透过细胞膜,并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凡是习惯喝温、凉开水的人,体内脱氧酶的活性较高,新陈代谢状态好,肌肉组织中的乳酸积累减少,不易感到疲劳。在头天晚上晾开水时一定要加盖,因为开水在空气中暴露太久会失去活性。
  3、喝多少?
  一个健康的人每天至少要喝7—8杯水(约2。5升),运动量大或天气炎热时,饮水量就要相应增多。清晨起床时是新的一天身体补充水分的关键时刻,此时喝300毫升的水最佳。
  4、怎么喝?
  清晨喝水必须是空腹喝,也就是在吃早餐之前喝水,否则就收不到促进血液循环、冲刷肠胃等效果。最好小口小口地喝水,因为饮水速度过猛对身体是非常不利的,可能引起血压降低和脑水肿,导致头痛、恶心、呕吐少吃多动早睡觉
  药膳
  除遗传因素外,生活方式对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许多慢性病,如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脂异常、肿瘤等,均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起到防病和治病的作用。
  40岁前吃九分饱
  40岁后吃八分饱
  50岁后吃七分饱
  60岁后吃六分饱
  现在,人们总体上吃得偏多。有相当一部分人因长期饱食或过食而患病,而控制饮食病情就能减轻。成年后,人的生长发育已经完成,对饮食的需要仅仅是维持代谢的平衡,如果摄取了过多的营养物质,不仅加重脏腑代谢的负担,而且超过人体需要的部分还会变成“毒物”,如高血糖、高血脂对人体的许多器官有毒害作用而不是营养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经常饱食,肠胃血液增多,大脑供血被迫减少,长期下去还会引起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大脑早衰。成年后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到了老年期,各器官功能都处于低下状态,所以应根据不同年龄段来确定饮食量。40岁以前可以吃九分饱,40岁后吃八分饱,50岁后吃七分饱,60岁后吃六分饱。当然,这只是对大多数人而言,不同的人应根据自己的活动量来确定进食的量。
  对于老年人及患病的人,还要强调少吃多餐。因为老年人和患病的人,胃肠道的消化能力很弱,一次吃多就会闹病,出现胃胀、嗳气,甚则胃痛、呕吐、泄泻等。美国加州大学对老鼠所进行的实验显示,老年后减少食物热量的摄入有助于延长寿命。此前已有研究证实,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减少食物热量摄入的老鼠,比正常老鼠寿命长,但这项研究首次发现,老年后才开始限制食物摄入量,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只要能提供足够的营养,低热量饮食都有助于延长寿命。对食物摄入量的限制,可延缓和预防包括癌症在内的老年易患病。
  每天步行25分钟
  或做下蹲运动5分钟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人整天坐在电脑前、会议室、车子里,活动的时间很少,从而造成颈椎病、腰背痛等职业病发病率大幅上升。长期缺乏必要的体力活动,体内气血的运行就会迟缓而不通畅,人体的排毒管道就会壅滞,体内的代谢产物就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蕴积在体内的毒素就会危害人体健康。会出现腰酸背痛,精神萎靡,头昏心悸,倦怠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所以中医理论有“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的说法。
  运动可以使人体气血的运行更加通畅,全身各脏腑器官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代谢废物及时排出体外,从而保持充沛的精力,强健的体魄。运动不仅能健身,而且还能治病,适量运动对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关节炎和背疼、胃溃疡、健忘症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许多人不活动总以没时间为借口,其实运动并不需要很多时间,每天只要步行25分钟或做下蹲运动5分钟,就可以起到锻炼的作用,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子时(23~1点)以前上床
  午时(11~13点)休息30分钟到1小时
  现代社会人们喜欢过夜生活,晚上睡得很晚,这对健康是有害的,扰乱了正常的生物节律。有的人是“夜猫子”,像已故著名作家路遥,他的工作方式是“早晨从中午开始”,为此他付出了英年早逝的代价。睡眠不仅仅是量的问题,夜晚与白天相等时间睡眠的价值是不同的,根据“天人合一”的观点,宇宙天体的运行与人体阴阳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顺应自然变化规律的睡眠能起到平衡人体阴阳作用,反之则破坏阴阳平衡。
  子午觉是古人睡眠养生法之一,就是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夜晚应该在子时(23~1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午觉只需在午时(11~13点)休息30分钟到1小时即可。现代研究也发现,夜间0~4点,机体各器官功能降至最低,中午12~1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因此子时和午时睡眠的质量最好,符合天地阴阳规律。相关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防病保健意义以药养生不可取
  药膳
  日前,我院急诊室里来了一位中年病人,他向医生诉说:立冬以来,每天服用人参以滋补身体,不想近几天出现神经过敏、皮疹水肿、忧郁和食欲不振等症状。经医生检查后,诊断为“人参滥用综合征”。
  入冬以来,在药品市场上,又涌现出许多新的营养药或补药,其强大的促销攻势使不少人都相信,多服补药有助于养生延年。其实,从药理角度讲,根本就没有“补药”!因为迄今为止还未能发现哪一种药品能全面增进人体的健康,因而把药品当做补品有失偏颇。
  有些人认为中药滋补无副作用,盲目把黄芪、党参、当归、田七等中药与鸡鸭煮炖同吃,更有人以为服人参、鹿茸、阿胶等多多益善。殊不知滥服上述中药,同样会产生“口干舌燥、鼻孔出血”等副作用。例如,常年服用鹿茸的人会产生阳盛阴衰,久服人参则胸闷腹胀和消化不良,在感冒时服补药犹如雪上加霜……
  “是药三分毒”,“人参杀人无罪”,这是自古以来不争的事实,补药用得过滥,同样无法避免毒副作用。因此,吃补药和治病一样应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即使身体虚弱要服中药滋补调理,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服用,以免得不偿失危害健康。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入冬以后,适当进食一些鸡肉、鸭肉、狗肉等食物就能增强体质,同时加强身体锻炼和调适心理状态等都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滋阴养血调理月经失调
  药膳
  妇女有经、孕、产、乳的生理特点,其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机体阴血的充足。如果阴血不足,必然会导致生理异常,造成种种病症,故中医有“妇女以血为本”的理论。所以妇女进补的基本原则是滋阴养血。虽然引起月经失调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还是气血亏虚,阴血不足,故经病进补法当以滋阴养血为主。
  月经前期:
  指月经每月提前6~7天以上来潮,甚至每月行经2次,又称为“月经超前”。气血虚弱者常见血量多而色淡红、质清稀,精神疲倦,气短心悸,小腹有空坠感,面色无华,舌质淡,脉弱无力。宜在冬令双补气血,可于立冬后用乌骨鸡1只,当归、黄芪、茯苓各9g,将鸡洗净,把药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砂锅内煮烂熟、去药渣。调味后食肉喝汤,分2次服完。月经前每天1剂,每个月经周期服3~5剂。
  月经后期:
  指月经周期经常错后6~7天以上来潮,甚至每隔40~50天行经1次,又称为“月经错后”。血虚者常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小腹空痛,体弱乏力,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少寐,筋骨酸痛,皮肤干枯,舌淡苔少,脉细无力。宜在冬令补血调经,可用羊肉500g,黄芪、党参、当归各25g,生姜50g。将羊肉、生姜洗净切块,药物用布包好,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2小时,去药渣,调味服食。冬季每逢月经后,每天1次,连服3~5天。
  月经过多:
  指月经量多,过期不止。气虚者常见经色淡红、经质清稀,小腹空坠,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心悸怔忡,气短懒言,舌淡红,苔薄白,脉软弱无力。宜用补气摄血,健脾宁心。可用老母鸡1只,黄芪10g,艾叶15g,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黄芪、艾叶(布包)清蒸或煮汤,分2~3次食用。冬季每逢月经期,连服2~3剂。
  月经过少:
  指月经量少,1~2日即净,或点滴即止,经色淡红,面色无华,皮肤干糙,头晕目眩,心悸不寐,小腹空痛,手足不温,舌淡,脉虚细,多属血虚型。宜补气养血以养冲任,可用鸡血藤9~15g(干品),大枣10枚,瘦猪肉200g,炖服。冬季在每次月经前,连服5天,每天1剂。
  闭经:
  指月经停止,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疲倦,头晕目眩,心悸少气,虚烦不寐,四肢无力,舌质淡,脉沉细无力。宜气血兼补,养血通经。可用墨鱼(乌贼)1条,约200~300g,桃仁6g。将墨鱼洗净切块,同桃仁共煮,食墨鱼喝汤。每天1次,每月连服5~6天。或用黄芪30g,枸杞30g,乳鸽1只,将乳鸽洗净,黄芪用布包,同枸杞,放炖蛊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后饮汤、吃鸽肉。一般隔天炖服1次,冬季每月连服4~5次五法养气有益身心
  药膳 古人将修身养性相提并论,融为一体,其中许多有益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
  心平以和气
  中医认为,怒气过盛伤肺充血,暴喜过度气血涣散,思虑太甚弱脾胃。
  现代社会竞争加剧,更要戒浮躁之心,要善于克制与自我排遣,尽量淡化得失恩怨,处理好人际关系。“克念者自生百福,作念者每生百祸。”
  无求以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