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2 节
作者:猫王      更新:2021-05-04 17:24      字数:5044
  饮食自疗法1 儿科 神经类
  葱白1根、胡椒3粒、艾叶3片。先将胡椒研末,艾叶揉绒,再与葱白共捣烂,加入热白饭中,趁热(以小儿能够承受为度)放小儿肚脐上,用布扎紧固定,每日换药1次。夜间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
  肋间神经痛药膳14 内科 神经类
  田七丹参佛手炖墨鱼配方:田七lOg,丹参6g,佛手6g,鲜墨鱼400g,料酒20g,盐4g,姜lOg,葱15g。制作:田七烘干,打成细粉;丹参、佛手润透切片;墨鱼洗净,去墨鱼黑膜,切4em见方的块;姜拍松,葱切段。墨鱼、佛手、丹参、田七放入炖锅内,加人料酒、姜、葱、盐,注入清水800ml。炖锅置武火上炖煮35分钟即成。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墨鱼50g;佐餐食用。功效:滋阴补血,通络止痛。用于肋间神经痛气滞血瘀患者。
  验方自疗法3 儿科 神经类 砂0.3克、奶汁15毫升,先将砂研成极细末,与奶汁调匀,1次服完,每日1次,连服3-5天。 饮食自疗法2 儿科 神经类
  大蒜1头(煨熟)、乳香2克,将上述2味药共研成细末,制成药丸如芥子大。每次7粒,用乳汁送服。 肋间神经痛药膳12 内科 神经类 当归佛手炖黄鳝
  配方:当归10g,佛手6g,黄鳝300g,绍酒15g,姜lOg,葱15g,盐4g。制作:当归、佛手洗净切片;黄鳝去骨和内脏切片;姜切片,葱切段。黄鳝加入盐、料酒,腌渍20分钟待用。黄鳝置炖锅内,加入当归、佛手、姜、葱、盐,放入清水600ml。盛装黄鳝的炖锅,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炖煮35分钟即成。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黄鳝50g;随意喝汤。功效:顺气祛瘀。用于肋间神经痛肝郁气滞瘀血内阻患者。
  肋间神经痛药膳11 内科 神经类 佛手蒸白鹅
  配方:佛手lOg,丹参lOg,甘草6g,白芍lOg,当归lOg,白鹅肉500g,姜lOg,葱15g,盐4g,料酒20g。
  制作:佛手、丹参、甘草、白芍、当归润透切片;白鹅肉洗净,用沸水焯去血水,沥干水分;姜切片,葱切段。白鹅肉放在蒸盆内,抹上酱油、料酒、盐,放入姜、葱,把佛手、丹参、甘草、白芍、当归片,放在白鹅肉上,注入清水200ml。蒸盆置蒸笼内,武火蒸45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鹅肉50g。
  功效:活血祛瘀,补气行气。用于肋间神经痛瘀血内阻患者。 肋间神经痛药膳9 内科 神经类 白芍川芎炖鱼头
  配方:白芍lOg,川芎lOg,甘草6g,鲤鱼头1只(500g),料酒20g,姜lOg,葱15g,盐4g。
  制作:白芍、甘草、川芎润透切片;鲤鱼头洗净,去鳃;姜切片,葱切段。鱼头抹上料酒、盐,放入炖锅内,加入白芍、甘草、川芎,注入清水800ml放入姜葱。炖锅置于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煮20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鱼头50~100g。
  功效:行气补血,镇静止痛。用于肋间神经痛患者。 肋间神经痛药膳10 内科 神经类 三白灵芝茶
  配方:白芍lOg,白术lOg,菌灵芝10g,白糖15g,甘草6g。
  制作:自芍、白术,润透切片;菌灵芝润透切片。白芍、白术、灵芝、白糖,放炖杯内,加水200ml,用武火烧沸,用文火煮15分钟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功效:解痉,降压。用于肋间神经痛高血压患者。 小儿多动症中药方剂 儿科 神经类 中药处方(一)
  【方名】小儿多动症方剂一。
  【组成】当归身15克柏子仁10克茯苓10克浮小麦20克生龙骨10克黄连3克甘草1。5克。
  【用法】间断服药。先取3剂,煎汤分服。停5~10天,继服3剂。2~3个月为1疗程。?【治法】养心安神,益脾缓中。
  【主治】心脾不足型儿童多动症。症见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心神不定,多动不安,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语言冒失,兴趣多变,做事有头无尾,脉缓而涩。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方名】小儿多动症方剂二。
  【组成】女贞子15克枸杞子12克白芍10克生牡蛎(先煎)12克珍珠母(先煎)10克夜交藤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服。?【治法】滋补肝肾之阴,平肝潜阳。
  【主治】小儿多动症。?【加减】阴血不足,面色萎黄,舌淡者熟地10克,阿胶(烊化)12克;脾虚气弱,纳少,便溏,乏力者加茯苓15克,白术6克;夜寐不安加炒枣仁15克。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验方自疗法1 儿科 神经类 蝉蜕3克、薄荷1.5克、灯芯1.2克,水煎服,每日2次。 夜啼良方 儿科 神经类 方1
  组成:白茯苓50克,白菊花80克,勾藤80克,淡竹叶50克、灯芯草50克,琥珀20克,五味子10克。
  主治:夜啼。
  用法:打碎后装入一布袋中,夜间枕用,早晨将药袋装入塑料袋内密封;次夜继用。一般2~5天即愈。
  方2
  组成:朱砂3克,黄连6克,钩藤3克。
  主治:夜啼。
  用法:上药共研细粉,和匀。每次取0。5克,撒于乳头上,使小儿吸吮,或用开水冲服。
  方3
  组成:蝉蜕3个,薄荷1。5克,槟榔3克,枳壳3克,灯芯草10根。
  主治:夜啼。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以上是3~6个月小儿用量。
  方3
  组成:黑丑(牵牛子)7粒。
  主治:夜啼。
  用法:捣碎,用温开水调成糊状,于睡前敷于肚脐上,覆盖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方4
  组成:灯芯草(新生儿3克,1~6个月6克,1岁9克)。
  主治:夜啼。
  用法:按上述年龄组,分别加水100毫升、200毫升、300毫升,用文火煎至半量,取药液代茶饮。每日一剂,分3次服完,3日为一疗程。
  方5
  组成:天竺黄,川芎,双钩藤,朱砂各6—9克。
  主治:夜啼。
  用法:以布包好,挂小儿胸前心尖部。啼哭停止即除去药。
  方6
  组成:朱砂6~9克
  主治:夜啼。
  用法:搽小儿手心,啼哭停止即除去药。
  方7
  组成:广木香6克,小茴香6克,紫苏叶6克。?
  主治:小儿夜啼及小儿睾丸1肿胀(鞘膜积液)。证属寒湿而见腹部欠温,不吮乳食,夜啼多在下半夜者。
  用法:用水浸泡诸药10分钟,再煎5分钟,每剂煎2次。每日1剂,将2次煎出药液混合,早晚各服1次。
  方8
  组成:生龙齿15克,蝉衣3克,钩藤6克,茯苓10克,莲子肉10克,珍珠母15克。?
  功用:健脾安神,镇心定惊。
  主治:小儿夜间啼哭,惊惕不安,胆小善惊。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自疗法 儿科 神经类
  (1)砂3克,取薄纸1张,表层涂上浆糊,再撒上砂药末,外敷于两足心。(2)理中丸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敷脐部,夜敷晨揭。用于脾寒型。(3)理中丸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敷脐部,夜敷晨揭。用于脾寒型。(4)山栀子仁1粒,研细末,面粉9克、白酒5毫升,共混合后捏成面团,敷在患儿双手挠动脉搏动处,24小时后取下。用于心热型。(5)吴萸10克、五倍子15克、砂5克,面粉15克,共研细末,水调成糊状,敷于两足心,每日1次。用于惊骇型。
  肋间神经痛药膳7 内科 神经类 配方:人参lOg,白术lOg,甘草6g,番茄250g,鸡蛋2枚,姜10g,葱15g,蒜5g,素油30g,盐4g。
  制作:人参润透切片;番茄洗净切片,甘草润透切片;姜切片,葱切段。炒锅置于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热时,下入姜葱爆香,注上汤或清水800ml,下入人参、白术、甘草、番茄煮25分钟把鸡蛋打人搅散,烧沸,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番茄50g喝汤佐餐食用。
  功效:补气益血,健脾益胃。用于肋间神经痛胃弱患者。 肋间神经痛药膳5 内科 神经类 西洋参甘草炖雪蛤
  配方:西洋参3g,雪蛤糕10g,冰糖15g。
  制作:西洋参润透切片;雪蛤糕用清水发透,发胀,用镊子夹去黑仔及筋膜,用姜片,水,煮5分钟,沥干水分;冰糖打碎;待用。雪蛤糕、西洋参、冰糖,同放炖杯内加水200ml。炖杯置于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20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1杯。
  功效:益气生津,缓急止痛。用于肋间神经痛口渴乏力患者。 肋间神经痛药膳8 内科 神经类 人参番茄汤
  配方:人参lOg,白术lOg,甘草6g,番茄250g,鸡蛋2枚,姜10g,葱15g,蒜5g,素油30g,盐4g。
  制作:人参润透切片;番茄洗净切片,甘草润透切片;姜切片,葱切段。炒锅置于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热时,下入姜葱爆香,注上汤或清水800ml,下入人参、白术、甘草、番茄煮25分钟把鸡蛋打人搅散,烧沸,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番茄50g喝汤佐餐食用。
  功效:补气益血,健脾益胃。用于肋间神经痛胃弱患者。 肋间神经痛药膳6 内科 神经类 人参甘草大枣茶
  配方:人参10g,甘草6g,大枣10g,白糖15g。
  制作:人参、甘草润透,切片;大枣去核洗净。人参、甘草、白糖,放入炖杯内加水200ml。炖杯置于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15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1杯。
  功效:宁神益智,缓急止痛。用于肋间神经痛心悸气短患者。 小儿多涎症中药方剂 儿科 神经类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胃不和,心神不宁。
  【治法】健脾安神,收涩止涎。
  【方名】固涎散。
  【组成】桑螵蛸30克,菖蒲9克,远志9克,五味子9克,山茱萸12克,龟板15克,五倍子9克,当归9克,茯苓9克,人参9克(煎汤)。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服6克,人参汤下(无人参可用党参3倍量)。亦可煎服。
  【出处】孙孝洪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胃虚寒,气虚不摄。
  【治法】健脾、益气、摄涎。
  【方名】五味异功散加味。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鸡内金6克,茯苓9克,陈皮4克,苡仁12克,淮山药12克,炙甘草12克,益智仁9克,生姜2片,大枣2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董国权方 治偏头痛方 内科 神经类 方法(1)
  配方:牛蒡子30克(炒黄),红糖
  制法:将牛蒡子研成细末,与红糖各9克煎服
  用法:温服,汗出即愈。一般服上述剂是每日各9克,两日即可见效
  方法(2)
  原料:黄连,花椒
  制法:各等份研成细末
  用法:将药末吸人鼻内少许,可止疼痛。 小儿脑积水中药方剂 儿科 神经类 中药处方(一)
  【辨证】先天不足,脾肾两虚。
  【治法】补脾益肾。
  【方名】解颅饮。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甘草3克,陈皮5克,黄精9克,何首乌15克,龟板15克,生地9克(或用生地炭9克)。
  【用法】先熬龟板1小时,后下余药,煎三沸、去渣、混合后稍浓缩。分6次服,日服3次。
  【出处】白世泽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肾气虚弱,精血不足。
  【治法】滋肾养肝,调补脾胃。
  【方名】参苓地黄汤。
  【组成】党参9…12克,熟地9…12克,茯苓6克,山药9克,炒白术9克,覆盆子12克,玉竹9克,破故子6克,狗脊12克,甘草3克,红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健人方 小儿疝气中药方剂 儿科 神经类 中药处方(一)
  【辨证】中气下陷。
  【治法】升陷降气。
  【方名】完疝汤。
  【组成】柴胡6克,白芍15克,枳实12克,甘草6克,黄芪12克,北五味子6克,荔枝核12克,黄芩10克,茜草根15克,铁线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孔定方 饮食自疗法4 儿科 神经类 黄花菜15克、莲子心3克、冰糖15克。共熬汤,每日服1次,连服5-7天。 小儿舞蹈病中药方剂
  儿科 神经类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阴不足,肝风内动,气血耗伤,筋脉失养。
  【治法】养肝熄风,营筋通络。
  【方名】加味芍药甘草汤。
  【组成】杭白芍25克,生甘草10克,生地25克,茅苍术13克,嫩桂枝6克,木瓜10克,秦艽13克,威灵仙13克,生龙骨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王法昌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经风动,心经热盛。
  【治法】镇肝潜阳,熄风清心。
  【方名】赭石牡蛎汤。
  【组成】生代赭石21克(先煎),生牡蛎24克(先煎),天竺黄6克,白蒺藜9克,钩藤15克,全蝎9克,防风9克,归尾9克,白芍12克,桑枝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焦树德方 治疗夜啼的偏方5 儿科 神经类
  治少小新生巾風,二物驢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