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节
作者:猫王      更新:2021-05-04 17:23      字数:4944
  '方二'
  黄连10克,生白芍20克,鲜鸡蛋(去蛋清)2枚,阿胶50克。先将黄连、生白芍加水煮取浓汁的150毫升,然后去渣。再将阿胶加水50毫升,隔水蒸化,把药汁倒入以慢火煎膏,将成时放入蛋黄拌匀即可。每服适量,每晚睡前服1次。
  本方交通心肾,适用于心肾不变之不寐。
  '方三'
  酸枣仁75克,乳香30克,蜜60毫升,牛黄O.5克,糯米50克,朱砂15克。将药为极细末和匀,用酒5毫升,和蜜等一处,慢火煎如稀饼。不计时候,以温酒下15克许。
  本方实胆安神,适用于胆虚不眠。
  '方四'
  半夏15克,秫米50克。用河中长流水、澄清,取清液煮秫米、半夏为粥样,但吃时去渣,只吃其汁一小杯。1日3次,连服3天,以见效为止。
  本方祛痰降逆,和胃,调阴阳,适用于因痰滞胃致阴阳失调的失眠。
  '方五'
  党参12克,黄芪15克,白术、茯神各9克,炒枣仁10克,桂圆肉12克,木香8克,甘草6克,当归9克,远志6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1日1剂,早晚服。
  本方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适用于心脾血虚所致的失眠。
  '方六'
  黄连12克,朱砂15克,生地黄、当归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服。
  本方清心、育阴、安神,适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
  '方七'
  茯苓15克,茯神12克,远志、人参各10克,石菖蒲12克,龙齿6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服。
  本方益气镇惊,安神定志,适用于心胆气虚所致的失眠。
  '方八'
  茯神10克,山楂9克,伏苓12克,半夏9克,陈皮10克,连翘6克,莱菔子15克。水煎服,午晚饭后服。
  本方健牌和胃,化滞消食,适用于胃气不和所致的失眠。
  '方九'
  桂圆肉100克,60度白酒400毫升。将桂圆肉放在细口瓶内,加人白酒,密封瓶口,每日振摇一次,半月后可饮用。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适用于虚劳衰弱、失眠、健忘、惊悸等症。
  本方出自《万氏家抄方》,原方用于“温补脾胃、助精神”,为治疗虚劳、心悸的常用方。品名为后加。
  方中桂圆味甘性温,能补益心脾,养血定神,对神经性心悸有一定疗效。配合白酒,通经络,行药力,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
  本方对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
  '方十'
  大枣5枚,粟米50克,茯神10克。先煎煮茯神,滤取汁液,以茯神液与大枣、粟米同煮为粥,每日2次,早晚服食。
  本方健脾养心,安神益志,凡心脾两虚,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精神不集中者皆适用。
  '方十一'
  鲜百合30克,糯米80克,冰糖适量。将百合剥成瓣,洗净,备用。糯米如常法煮粥,米将熟时加入百合煮至粥成,人冰糖调味。每日2次,早晚温热服食。
  本方润肺止咳,宁心安神,适合于心肺两虚引起的咳嗽,虚烦、惊悸、失眠多梦者服用。
  '方十二'
  鲜藕1节,梨1只。取鲜嫩白藕1节,洗净,去藕节及外皮,切碎。梨去皮,核、切碎,分别用洁净纱布绞取汁液,两汁合并。
  本方清热化痰,除烦安神,经常饮用本品,可改善热症失眠者的睡眠状况,对上焦痰热所致的心烦口渴,咳嗽咯痰,夜不成寐者效果尤为显著。
  '方十三'
  梨3枚,沙糖25克。将梨洗净,去皮,切片,加水煎煮20分钟,以沙糖调味,分2次服用,饮汤食梨。
  本方清热化痰,和中安神,适用于痰热扰心或热病津伤,心失所养的失眠、烦闷之症。
  '方十四'
  干百合50克,面粉200克,水适量。
  百合磨成粉,加水、面粉,和而作饼,烙熟,经常食用。
  本方健脾养心,清热安神,凡心悸、心慌、失眠、健忘、食少、倦怠属心脾两虚,心神不宁者,宜用本品。百合性质平和常人久服,可起到保健延年的作用。
  '方十五'
  甘草10克,大枣5枚,小麦10克。甘草、小麦与大枣以冷水浸泡后,用小火煎煮,半小时为一煎。共煎煮2次,合并煎液,每日2次,早晚温服,喝汤食枣。
  本方养心安神,和中缓急,凡心气不足阴虚血少,肝气郁滞所致的失眠盗汗,精神恍惚,烦躁不安,悲伤欲哭者皆可食用本晶。
  '方十六'
  猪心1枚,葱白适量,枸杞菜250克,豆豉适量。将猪心洗净血污,切成细丁状,枸杞菜、葱白切碎,豆豉放人锅内,加清水、煮取豉汁。猪心、枸杞菜、葱白放入豉汁中,加黄酒、食盐、小火煮作羹食。佐餐食用。
  本方补心安神,清热除烦,适用于心血不足兼有热象而导致的失眠者食用。
  '方十七'
  大枣20枚,葱白10克。将大枣洗净,劈开,与葱白一起人锅,加水煎煮,煮开15-20分钟后取下,滤取汤液;每晚1次,温热饮服。
  本方补中益气,养血安神,适用于心脾两虚,心慌无力,食少倦怠、烦闷不得眠者食用。
  '方十八'
  炒酸枣仁3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酸枣仁捣碎,用纱布袋包好,与粳米同煮为粥,粥成时去掉酸枣仁袋,加入白糖调味,或以酸枣仁煎液,煮末为粥。每日1次,晚饮或临睡前服食。
  本方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凡心肝血虚,夜卧虚烦不得眠者均可食用。
  咳嗽不一定都是气管炎 内科 其他类
  感冒后,不少人咳嗽迁延较久,除了少数人是因为继发感染导致咳嗽之外,另有不少人是因病毒感染后气道对外界刺激敏感所引起的,冷风、异味、粉尘等诱因均可引起咳嗽。后者对抗生素和止咳药无效,用抗过敏药或吸入皮质激素雾化剂能缩短病程。此外,不典型支气管扩张、肺癌、结核等亦可表现为慢性咳嗽。因此,遇到咳嗽切不可一律按“慢支”对待,让抗生素、止咳药轮番上阵。要细致分析,作些必要的检查,只有找出病因才能做到药到病除。一位40余岁的白领女士,患慢性咳嗽四五年了,一到感冒后,或遇冷、闻到异味、吸入粉尘后就会出现剧咳,严重时难以坚持工作。病人奔波于多家医院,一律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后也不见好转。病人身心疲惫、情绪低沉。一个偶然的机会,患者来到北京求医,专家怀疑她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经过一系列与哮喘有关的检查,证实了此诊断。随后,停用一切抗生素、止咳药,按哮喘进行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长期用药,至今已两年无大发作。医学上将持续三周以上,又不是因吸烟及肺部明确疾病,如肺炎、肺癌、支气管扩张等引起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可因许多疾病引起。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士所患的疾病是以慢性咳嗽为表现,而本质是支气管哮喘。有条件的医院,只要让病人作一下气道反应性测定和24小时流速峰值变异率测定就可确诊。除哮喘之外,胃食道反流也常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有一位女教师常在课堂上发作剧咳,几乎无法执教。她就诊时医生注意到,患者有反酸、烧心、上腹痛症状,怀疑她是胃食道反流症,作了食道24小时pH值监测,并作了食道胃镜检查证实了诊断。经使用抑制胃酸和促进胃肠运动的药物后,患者不但胃部症状缓解,咳嗽也基本消失了。在临床上,反流的胃液逆入气道引起剧咳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鼻咽部疾病是慢性咳嗽的另一常见原因,特别是后鼻漏综合征,即后鼻道炎症分泌物流入气管引起剧咳。这类病人总觉得咽部有糨糊附着感,咽部检查可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并像鹅卵石一样散布。此外,慢性鼻炎、鼻窦炎也常常伴发慢性咳嗽。除上述三类病因外,近年人们注意到,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非特异性支气管炎也可表现为慢性咳嗽。此类病人用抗生素、止咳药治疗无效,而吸入皮质激素雾化剂有效。这两种疾病诊断方法较为复杂,需作痰或支气管灌洗液检查。
  临床常用主治中暑偏方 内科 其他类 第二十节中暑
  中暑是人体感受暑热后引起的疾病。暑为夏病之首,中暑的“中”字,形容暑热侵犯人体,来势凶猛,有如箭头石块猛烈击中人体一样。当环境气温超过32℃时,就可能有中暑发生。本病的发生除与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等有关外,还有每个人的身体健康1状况密切相关。临床常用的主治中暑的偏方如下。
  '方一'
  野菊花,荷花各10克,茉莉花3克。将上述三花洗净后以沸水冲泡,加盖稍冷后当茶饮。
  本方清暑解热,芳香开窍,可去心胸烦热。
  '方二'
  绿豆100克,黄豆、白扁豆各30克。将三豆加水煮烂后,取浓汁加入白糖或其它调料饮用。
  本方防暑,清热解毒,和中健胃。
  '方三'
  金银花10克,土茯苓20克,生蚕豆30克。加水煎煮,以蚕豆煮熟为度,饮汁食豆。
  本方消暑健身,清热解毒,尤宜于暑天好生痱子、疱者。
  '方四'
  鲜西瓜皮、冬瓜皮、丝瓜皮各50克。将三皮水煎15分钟,取汁加适量的糖,温服当茶。
  本方清热,祛暑,利尿。
  '方五'
  藿香叶、香薷叶、薄荷叶各10克。加水淹没药物为度,煎开即可,煎时加盖。
  本方消暑清神,健脾醒脑,对已中暑者尤为适用。
  '方六'
  绿豆、赤豆、黑豆各10克。
  三豆加水600毫升,小火煎成200毫升,连豆带汤喝下即可。
  本方健脾,消暑,防痱。
  '方七'
  桃叶50克,水500毫升。将桃叶放入水中,煎熬到只剩一半,小量即可。代茶饮。本方由于桃叶中含有丹宁成分,可使因痱子而变红的血管收敛,因此能起到解毒、消炎、止痛、止痒的作用。
  '方八'
  绿豆30克,粳米100克。将淘净后温水浸泡2小时的绿豆与洗净的粳米同人砂锅,加水1000毫升,煮成稀粥。每日吃2-3次,亦可作饮料服用。
  本方祛暑消烦,生津止渴,解毒利水。
  '方九'
  藿香15克,粳米50克。将藿香加水150-200毫升;应煮2-3分钟,过滤去渣;再把粳米淘净熬粥,将熟时加入藿香汁再煮沸2—3分钟即可。每日2次,温食。
  本方解表邪,化里湿,对中暑高热、消化不良、感冒胸闷、吐泻等症,有较好防治作用。
  '方十'
  银花30克,粳米50克。将银花水煎去渣,取浓汁约150毫升,再加水300毫升与粳米煮成稀粥。早晚2次温服,夏秋季服用尤为适宜。
  本方清热、消暑,除烦,可防治中暑、风热感冒、头痛目赤诸症。
  '方十一'
  鲜荷叶、鲜银花、鲜扁豆花、丝瓜皮、竹叶、琼脂各15克,白糖200克,银耳20克、将上述各味中药洗净后,药入锅,加水煎成药汁,澄清去沉渣。把锅洗净,加入药汁,琼脂、银耳、白糖溶化后,放人冰箱凝成冻,取出划块即成。一天二次,餐前用。
  本方清凉爽口,消热解暑,滋阴润肺,适用于暑热耗伤气阴所致身热口渴、头昏眩微胀等症。
  '方十二'
  金银花、菊花各250克,山楂100克,白糖500克,香精适量。将银花、菊花择洗干净,一同放入锅中,放清水适量,烧开水后小火煎半小时,倒出药汁,再把药汁、白糖、香精充分拌匀,入冰箱冷冻划块即成。一天二次,餐前服用。
  本方清热解毒,散风清肝,适用于夏天泻痢,流感,疮疖,痱毒,也适用于高血压患者食用。
  '方十三'
  乌梅4只,白糖20克。将乌梅加入1公斤的水中,煮沸20分钟,再加入白糖,冷却后饮用。
  本方多生津开胃,解温除烦。
  '方十四'
  大西瓜1个,大番茄4-5个,白糖40克。将西瓜剖开,取瓤,用洁净纱布绞取汁,再把番茄用开水冲烫片刻,以便剩去外皮,然后切开去籽,亦用纱布绞取汁。两汁和匀,加入白糖饮用。
  本方清热、生津、健胃,可治疗夏季感冒发热、心烦口渴、小便赤黄、不思饮食等症。
  '方十五'
  紫菜15克(用水发过),冬菇50克(小发),芦笋100克,味精、料酒适量。将冬菇、芦笋切丝,与紫菜一同入沸水,加香油、味精、料酒调味。正餐时食用,一天一次。
  本方清暑热,补身体,常食能防止动脉硬化和血压升高。
  '方十六'
  鲜猪皮250克,番茄200克。将猪皮切块加水炖煮成浓汤,再放入切成片的番茄,撒上葱花及香油。
  本方解暑止渴,滋阴凉血。
  '方十七'
  绿豆粉100克,海米少许,胡萝卜500克,黄瓜100克,香菜少许,精盐、麻酱、芥茉、酱油、米醋、蒜、葱、于辣椒、味精适量。将粉皮洗净捞出沥水,切成三分左右宽的长条,拌以香油。将胡萝卜洗净去皮切丝抄一下,黄瓜洗净切丝,海米洗净加沸水泡发,干辣椒洗净去籽剪成段再用香油炸焦,香菜洗净切小段,蒜去皮捣成泥,葱切末,麻酱用凉开水搅稀。芥茉加沸水调成稀糊,盖后在温热处焖发,再加凉开水调成稀汁,泌渣后加麻酱、精盐、米醋、酱油、蒜泥、葱末、味精、辣椒油制成卤汁。将粉皮摆在盘中,上码胡萝卜丝、黄瓜丝、海米、香菜段,再浇卤汁即可。
  清热解暑,芳香开胃。可辅治中暑、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