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节
作者:淋雨      更新:2021-05-03 16:37      字数:4750
  触之
  。则目瞑不见物。人中其毒。以姜汁解之。紫莴苣有毒。入烧炼用。江南人盐晒压实。以备
  方物。名莴苣笋。)治专通经达络。利水通道。解毒杀虫。凡人病因热湿。而见胸膈填胀。
  眼目昏暗。乳汁不通。小便闭塞等症。用此治无不效。如乳汁不通。则用莴苣菜煎酒以服。
  小便不解及或尿血。则用莴苣菜捣敷脐上。沙虱水毒。则用莴苣菜捣汁以涂。蚰蜒与虫入耳
  。则用莴苣菜捣汁以滴。及或和雄黄等分为丸。蘸油入耳以引之类。凡此因其味苦。苦则能
  以降气。因其气寒。寒则能以解热故耳。至书既言治能明目。而又言其多食则使人目昏。无
  非因其热极伤目。则目得此以明。过服生寒。而目不明。则目又得因此而暗。无他义也。子
  能下乳利水。并治阴肿。痔漏下血伤损作痛。功与莴苣菜略同。
  上编卷七食物
  菜
  内容:(柔滑)解时行诸热毒
  菜(专入肠胃)。即俗所言 菜者是也。味苦而甘。大寒体滑微毒。(禹锡曰。气平。)
  考
  书言此捣汁以饮。能治时行壮热。及解风热诸毒。夏月以菜作粥。及或捣汁。亦能解热治毒
  。止痢止血生肌。捣叶以敷禽兽诸伤灸疮。此皆以寒疗热之法耳!若使脾虚人服之。则有腹
  痛之患。气虚人服之。则有动气之忧。与肠滑人服之。则有泄泻之虞。至云治能补中理脾
  。皆是书中语欠分辟。徒以启人妄用之阶。非实义也。茎烧灰淋汁洗衣。洁白如玉。
  上编卷七食物
  匏瓠
  内容:(瓜菜)降气利水通淋消疸解心肺热邪
  匏瓠(专入心胃大小肠。兼入肺)。种类。其形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其味有甜有苦。(锦
  囊
  曰
  。长大如东瓜者名瓠。矮似西瓜者名匏。腰细头锐者名葫芦。柄直底圆者名瓢子。为菜瓠。
  有苦甜二种。甘者大。苦者小。又曰。或以鸡粪壅之。甘或变为苦耳。)其性有平有寒。(甘
  多平。苦多寒。)其用有利有害。利则不但可作器用。(时珍曰。壶匏之属。既可烹。晒又可
  以为器。大者可为瓮盖。小者可为瓢樽。为腰舟。可以浮水。为笙可以奏乐。肤瓠可以养豕
  。犀瓣可以浇烛。其利溥矣!)且能下水降气。利水通道。以治淋闭疸黄。面目浮肿之症。(
  腹胀黄肿。用亚腰壶芦连子烧存性。每服一个。食前温酒下。不饮酒者白汤下。十余日见效
  。又用汁滴鼻内。即来黄水。)入心与肺。以除烦热消渴之症。(服丹石人最宜。)烧灰存性
  研末。以擦腋下瘿瘤之症。(长柄葫芦最佳。)捣叶为茹。孙思邈称其甘平。可以耐饥。花须
  阴干。李时珍指其煎汤可以解毒稀痘。(经验方。七八月取壶芦须如环子脚者。阴干。于除
  夜煎汤浴小儿。可以免痘。)至子则能入肾以治诸般齿病。及或目翳鼻塞。(齿龈或肿或露。
  齿
  摇疼痛。用八两同牛膝四两。每服五钱。煎水含漱。日三四次。鼻塞血翳 肉。用子煎汁以
  治。)此皆有利之处。盖天生此一物。以为暑时必用之需也。其言有害之处。亦复不少。扁
  鹊云。患虚胀者不得食之。食则患永不瘥。苦者尤伤胃气。不可轻试。凡苦寒药皆能伐胃。
  不独此也。本经治大小浮肿。又云下水令人吐。大伤中气。今人治黄胆水气。大小便不通。
  或浸火酒饭上蒸。或实糖霜 存性。必暴病实病。庶可劫之。若久病胃虚误服。必致吐利不
  止。往往致毙。可不慎欤?
  上编卷七食物
  南瓜
  内容:(瓜菜)助湿胀脾滞气
  南瓜(专入脾胃肠)。味甘气温。体润质滑。食则令人气胀湿生。故书载此品类之贱。
  食物之
  所不屑。凡人素患香港脚。于此最属不宜。服则湿生气壅。黄胆湿痹。用此与羊肉同食。则病
  尤见剧迫。惟有太阴湿土口渴舌干服。差见其有益耳。至经有言补中益气。或者津枯燥涸。
  得此津回气复。以为补益之自乎!否则于理其有不合矣。
  上编卷七食物
  茄子
  内容:(瓜菜)解热散血宽肠利气
  茄子(专入肠胃)。性禀地阴。外假阳火。皮赤肉白。阳包乎阴。花实香紫。故书载治
  寒热脏
  痨。并或散血止痛。宽肠利气。然味甘气寒。质滑而利。服则多有动气。生疮损目。腹痛泄
  泻之虞。孕妇食之。尤见有害。此瓜菜中无益之物也。(李延飞曰。秋后食此损目。生生编
  云。女人服此。能伤子宫。宗 曰。冷人食此。动气发疮及痼疾。)蒂治肠风下血。及擦癜
  风。(时珍曰。治癜风用茄蒂烧灰。同硫黄末擦之。取其渗血也。)花治金疮牙痛。(烧灰涂
  痛处。)根及枯根叶。皆治冻疮皴裂。煮汤渍之。
  上编卷七食物
  胡瓜
  内容:(瓜菜)清暑热利水道
  胡瓜(专入脾胃大肠)。气味甘寒。服此止能清热利水。别无裨益。故北人坐炕。用此
  以为席
  珍。南人值暑。用此以为供蔬。并或咽喉肿痛。用此入药以为吹消。(用老黄瓜去子。以芒
  硝填满。阴干为末。每以少许吹之。)枚疮火眼。用此纳硝刮粉以为点搽。汤火伤灼。用此
  掐碎入瓶取水以为刷敷。水病肚胀。用此连子醋煮空心以为投服。小儿热痢。用此同蜜以为
  投治。皆以取其甘寒解毒之意。然使脏寒气阴。复则能以动气发热作疟。且发香港脚生疮。小
  儿过服。尤易作泻生疳。不可不慎。叶则苦平小毒。能治小儿闪癖。(一岁用一叶。生 搅
  汁服。得吐下良。)
  上编卷七食物
  苦瓜
  内容:(瓜菜)生用苦寒解心肺烦热
  苦瓜(专入心肝肺)。即锦荔枝。其种有长有短。何书载言用长。宜取青皮去子。煮肉
  充蔬。
  盖谓生则性寒。熟则性温。用此生青性寒。以为除热解烦。清心明目之品。何书又言用短。
  宜待熟赤取子为食。盖谓其子苦甘。内藏真火。用此性热。以为壮阳益气之功。共此一味。
  而生熟不同。寒热迥别。故其所用。其亦各有别如此。
  上编卷七食物
  越瓜
  内容:(瓜菜)解毒利便通肠助冷
  越瓜(专入肠胃)。即稍瓜。以瓜本生于越。故以越名。今湖州等处亦有。服之于人无
  益。但
  取味甘性寒。能解酒毒。利小便。烧灰敷吻疮。及阴茎热疮而已。若多食之。则令人心痛腹
  痛。泄泻症结。脚弱不能以行。并天行病后食之。能以发病。与于胡瓜之性。恍惚相似。皆
  为通肠助冷之品也!小儿尤不可食。
  上编卷七食物
  甜瓜
  内容:( )解暑热内伏作痢
  甜瓜(专入心胃)。暑月解止渴之品也。味甘性寒。有毒。凡人因于暑热内伏。症见脓
  血恶痢
  。痛不可忍。须以水浸甜瓜数枚。食之即愈。若瓜经日曝。其寒尤甚。故书有言瓜寒于曝。
  油冷于煎。即是此意。但此阳气素盛。亦宜少食。若使脾胃素冷。服之则有疟痢疸黄。动气
  反胃。阴下生痒生疮。发热作胀之变。须用盐花少许。麝香与酒则解。香港脚症癖。食之患永
  不除。瓜蒂专主涌吐。已详吐散部内。但有两鼻两蒂者杀人。皮可取收作羹。或蜜收晒为果
  。
  上编卷七食物
  丝瓜
  内容:(瓜菜)解风寒泻热蛊毒留滞经络
  丝瓜(专入经络。兼入肠胃)。性属寒物。味甘体滑。其瓜经络贯串。房隔连属。凡人
  风痰湿
  热。蛊毒血积。留滞经络。发为痈疽。疮疡崩漏。肠风水肿等症者。服之立能有效。以其通
  经达络。无处不至。小儿痘出不快。用此近蒂三寸。连皮烧灰存性为末。沙糖水调服。并可
  以敷脚肿。鼻渊时流浊水。用此瓜藤近根三寸。烧灰存性为末。酒服方寸匙亦效。小儿预防
  出痘。于立冬后。用小丝瓜 。入朱砂服之。亦应。皆以借其寒滑通达之性耳。但过服亦能
  滑肠作泄。故书有言。此属菜中不足食之。当视脏气以为可否也。叶捣汁生服。可解一切蛇
  伤之毒。滓 患处亦佳。
  上编卷七食物
  冬瓜
  内容:(瓜菜)利水消肿解热
  冬瓜(专入肠胃)。味虽甘淡。性甚冷利。故书所述治效。多是消肿定喘。(杨氏家藏方
  治十
  种水气浮肿。用大冬瓜一枚。切盖去瓤。以赤小豆填满。盖合签定。以纸筋泥固济。干用糯
  糠两大箩。入瓜在内。煨至火尽。取出切片。同赤小豆焙干为末。糊丸。每服七十丸。煎冬
  瓜子汤下。日三服。小便利为度。)止渴。及治痈肿热毒。(切片敷上。热则易之。)压丹石
  毒。然惟脏腑有热者最宜。若虚寒肾冷。久病滑泄。及水衰气弱体瘦。服之则水气益泄。而
  有厥逆滑脱燥渴之虞矣!汪昂既言性能止渴消肿。而又谓性不走。服甚宜人。是何自相予盾
  耶?子能补肝明目。(凡药中所用瓜子者。即是此物。)瓜皮可作面脂。(以色白故。)
  上编卷七食物
  酱瓜
  内容:(造酿)解肾热消肠胃燥
  瓜本寒物。(即菜瓜别种。其形如枕。生时剖开腌晒。藏以供蔬。熟则肉松不肥。故不
  可作
  蔬食。)经酱腌晒。(专入肠胃。兼入肾。)气不甚温。按书有言味咸而甘。性寒有毒。治利
  肠胃。止消渴。不可多食。其说非谬。盖以酱经蒸罨。湿热内积。毒自克有。瓜性甘寒。加
  以酱入。则寒反得下达。是以渴热之症。得此则消。肠胃之燥。得此则润。且其长于利口。
  而致日服不厌。则湿又得内积而成。而寒又得因是而生。故又戒其宜节。而不可以多食。以
  致病生于不测中也。
  上编卷七食物
  芋子
  内容:(柔滑)润肠胃泽肌肤
  芋子(专入肠胃)。种类甚多。(芋有六种。青芋紫芋真芋白芋连禅芋野芋。野芋名老芋。
  形
  叶相似。如一根。有大毒。并杀人。不可食。一名土芝。一名蹲鸱。有水旱二种。水种者味
  胜。其茎作羹甚美。浙人取羹作饧。名曰乌花饧。时珍曰。芋不开花。或七八月有开者。抽
  茎生花。黄色。旁有一长萼护之。如半边莲花之状也。)据书述其功能。有言生用则可以治
  腹
  中癖气。(用生芋子一斤压破。酒五斤渍二七日。空腹。每饮一斗神良。)头上软疖。(用大
  芋捣敷即干。)熟用则充饥泽肤。(十月后晒干收之。冬月食不发病。但有小毒。须以姜同煮
  过。换水再煮。方可食之。)解毒稀痘。(小儿食之良。)冷啖则能止渴生津。痒热除烦。通
  肠开结。和血。食则能下气宽中。煮汁产妇食则能破血通瘀。及浴身上游风。烧灰则能以治
  疮冒风邪。(肿痛。用芋烧灰敷之。干即易。)然此生则 喉。熟则滑滞。(性滑则可以下石
  毒。)故书载此多食则不免有动气发冷泄泻。及难克化之弊矣!若在芋叶与茎。味辛冷滑。
  功
  能除烦止泻。疗妊娠心烦迷闷。胎动不安。并敷蛇虫痈肿毒痛。痘疮溃烂成疮。(用茎烧灰
  敷痘疮无瘢。用芋苗晒干。烧存性研搽。慎微曰。沈括笔谈云。处士刘阳隐居王屋山。见一
  蜘蛛为蜂所螫坠地。腹鼓欲裂。徐即入草啮破芋梗。以疮就啮处磨之良久。腹消如故。自后
  用治蜂螫有验由此。)野芋形叶与芋相似。芋种三年不采成 。亦能杀人。食之宜用土浆粪
  汁
  大豆汁以饮。
  上编卷七食物
  诸笋
  内容:(柔滑)诸笋解肠胃热毒及化皮里膜外痰
  诸笋(专入肠胃)。味甘微寒无毒。按笋虽载品类甚多。如 竹笋(即中母笋。)能治消
  渴风热
  等症。淡竹笋气味甘寒。能除痰热狂燥。头痛头风。颠仆惊悸等症。桃竹笋有小毒。(出广
  中。皮滑而黄。犀绞瘦骨。四寸骨节。可以为席。)能治六畜疮中蛆等症。刺竹笋(时珍曰。
  生交广中。丛生。大者围二尺。枝节皆有刺。夷人种以为城。伐竹为弓。根大如车辐。一名
  芭竹。)气味甘苦。微有小毒。食之令人落发。酸笋(出粤南。笋大如臂。摘至。用沸汤泡
  去
  苦
  水。投冷井水中浸二三日。取出。缕如丝绳。醋煮可食。好事者提入中州。成罕物云。)气
  味苦凉无毒。食之令人止渴解酲。利膈。芦笋气味甘温。能治噎膈烦闷不食等症。然总多食
  助冷动气。以甘则气壅。而寒则发人冷症。惟素患有痰疾在于皮里膜外者。得此则愈。如竹
  沥同姜。可以治人痰疾之意。他笋其味皆甘。惟苦竹笋则苦。食之可以治人气逆而不作壅。
  以苦主于下气故也。况笋初食难化。而脾虚尤甚。(一小儿食干笋三寸许。噎于喉中。壮热
  喘粗如惊。服惊药不效。后吐出笋。诸症乃定。其难化也如此。)久食则肠受刮。(时珍曰
  。
  解。蕲州等处竹笋。气味苦韧食尤不美。(如蕲州丛竹。匡庐扁竹。澧州方竹。岭南 竹
  竹月竹之类。)但世猥用竹笋以发痘疮。其害匪轻。笋味多 。最戟人喉。服须先以灰汤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