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节
作者:淋雨      更新:2021-05-03 16:37      字数:4758
  泻热
  内容:内经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曰。寒气外凝内郁之理。腠理坚致。玄府闭
  密
  。则气不宣通。湿气内结。中外相薄。寒盛热生。观此则知热之由作。悉皆外邪内入而热。
  是即本身元阳为邪所遏。一步一步而不得泄。故尔变而为热耳。然不乘势以除。则热更有
  进而相争之势。所以古人有用三黄石膏。及或大小承气。无非使其热泻之谓。余按热病用泻
  。考之方书。其药甚众。然大要在肺则止用以黄芩知母。在胃则止用以石膏大黄朴硝。在心
  则止用以黄连山栀连翘木通。在肝则止用以青黛龙胆。在肾则止用以童便青盐。在脾则止用
  以石斛白芍。此为诸脏泻热首剂。至于在肺。又有他剂以泻。盖以热邪初成未盛。则或用以
  百合百部马兜铃。毒瓦斯兼见。则或用以金银花牛蒡子。久嗽肺痿。则或用以沙参。香港脚兼见
  。则或用以薏苡仁。咽疮痔漏。则或用以柿干柿霜。热挟气攻。则或用以牵牛。三焦热并。
  则或用以栀子。烦渴而呕。则或用以竹茹。热而有痰。则或用以贝母。热而气逆不舒。则或
  用以青木香。热而溺闭。则或用以车前石苇。久嗽兼脱。则或用以五倍子百药煎。乳水不通
  。则或用以通草。若更兼有血热。则又当用生地紫菀。此泻肺热之大概也。在胃又有他剂以
  泻。盖以热兼血燥。犀角宜矣。毒盛热炽。绿豆宜矣!中虚烦起。粳米宜矣。暑热渴生。西
  瓜宜矣。时行不正。贯众宜矣。疫热毒盛。人中黄金汁雪水宜矣。咽疮痔漏。柿蒂柿干宜矣
  。便结不软。玄明粉宜矣。乳痈便闭。漏芦宜矣。蛊积不消。雷丸宜矣。热盛呃逆。竹茹芦
  根宜矣。肠毒不清。白头翁刺 皮宜矣。口渴不止。竹叶宜矣。若更兼有血热。则又宜于地
  榆槐角槐花苏木三七干漆。此泻胃热之大概也。而大肠热结。仍不外乎硝黄白头翁黄芩绿豆
  蜗牛生地之药矣。在心又有他剂以泻。则或因其溺闭。而用瞿麦木通。气逆而用赭石。痰闭
  而用贝母天竺黄。暑渴而用西瓜。精遗而用莲须。抽掣而用钩藤。咳嗽而用百合。疝瘕而
  用川楝。与夫血热而更用以犀角射干童便血余红花辰砂紫草生地郁金桃仁茜草苏木丹参没药
  莲藕益母草熊胆等药。又可按味以考求矣。此泻心热之大概也。在肝又有他剂以泻。则如肝
  经气逆。宜用赭石以镇之。肾气不固。则用石南叶以坚之。溺闭不通。则用车前子以导之。
  痰闭不醒。则用牛黄以开之。目翳不明。则用秦皮空青蒙花石燕青葙子石决明以治之。咳嗽
  痰逆。则用全胡以降之。蛊积不消。则用芦荟以杀之。湿郁惊恐。宜用琥珀以镇之。神志昏
  冒。宜用枣仁以清之。若使热在于血。其药众多。大约入肝凉血。则有赤芍赭石蒲公英青鱼
  胆红花地榆槐花槐角侧柏叶卷柏无名异凌霄花猪尾血紫草夜明砂兔肉旱莲草茅根蜈蚣山甲琥
  珀芙蓉花苦酒熊胆之类。入肝破血。则有莪术紫贝灵芝紫参益母草蒲黄血竭莲藕古文钱皂
  矾归尾鳖甲贯众茜草桃仁之类。入肝败血。则有三七虻虫 虫螃蟹瓦楞子水蛭花蕊石之类。
  皆当审实以投。此泻肝热之大概也。而泻胆热之味。又岂有外空青铜绿铜青熊胆胆矾前胡等
  药者乎?在肾又有他剂以泻。如龙胆防己。为肾热盛溺闭者所宜用也。秋石为肾热盛虚咳嗽
  溺闭者所必用也。寒水石为肾热盛口渴水肿者所必用也。地骨皮为肾热盛有汗骨蒸者所必用
  也。食盐为肾热盛便闭者所必用也。琥珀海石为肾热盛血瘀溺秘者所必用也。若使热在于血
  。则药亦不出乎童便地骨皮血余银柴胡蒲公英生牛膝旱莲草赤石脂自然铜古文钱青盐之类。
  而泻膀胱热结。其用猪苓泽泻地肤子茵陈黄柏黄芩龙胆川楝子药者。又可按其症治以考求矣
  。此泻肾热之大概也。脾热泻药无多。惟有脾经血热。考书有用郁李射干紫贝姜黄莲藕皂矾
  蚯蚓。然亦须辨药症以治。要之治病用药。须当分其脏腑。然其是上是下。毫微之处。未可
  尽拘。如药既入于肺者。未有不入于心。入于肝者。未有不入于脾。入于肾者。未有不入于
  膀胱。且药气质轻清者上浮。重浊者下降。岂有浮左而不浮右。重此而不重彼者乎?但于形
  色气味重此。比较明确。则药自有圆通之趣。又奚必拘拘于毫茫间互为较衡。而致局其神
  智者乎?
  上编卷四泻剂
  泻热
  内容:(蔓草)入肺泻气分湿热
  牵牛(专入肺。兼入大小肠)。有白有黑。白者其性入肺。专于上焦气分除其湿热。故
  气逆壅
  滞。及大肠风秘者。得此以治。黑者其性兼入右肾。能于下焦通其遏郁。故肿满香港脚。及大
  小便秘。俱得以治。但下焦血分湿热。湿自下受。宜用苦寒以折。牵牛气味辛辣。久嚼雄烈
  。服之最能泄肺。若以下焦血病而于气分有损之药以为投治。是以血病泻气。不使气血俱损
  乎。(杲曰。牵牛少则动大便。多则泄下如水。乃泻气之味。其味辛辣。久嚼猛烈雄壮。所
  谓苦寒安在哉?故肿受湿气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斯宜用之。若湿从下受。下焦主血。
  血中之湿。宜苦寒之味。反以辛药泄之。伤人元气。)惟是水气在肺。喘满肿胀等症。暂用
  以为开泄。俾气自上达下。而使二便顿开。以快一时。(时珍曰。一宗室夫人。年几六十。
  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甚于生产。服养血润剂。则泥膈不快。服硝黄通利药。则若罔知
  。如此三十余年矣。时珍诊其人体肥膏粱而多忧郁。日吐酸痰盈碗许乃宽。又多火病。此乃
  三焦之气壅滞。有升无降。津液皆化为痰饮。不能下滋肠腑。非血燥比也。润剂留滞。硝黄
  徒入血分。不能通气。俱为痰阻。故无效也。乃用牵牛末皂荚膏丸与服。即便通利。自是但
  觉肠结。一服就顺。亦不妨食。且复精爽也。)若果下焦虚肿。(虚字宜审。)还当佐以沉香
  补
  骨脂等味。以为调补。俾补泻兼施。而无偏陂损泄之害矣。(时珍曰。外甥柳乔。素多酒色
  。病下极胀痛。二便不通。不能坐卧。立哭呻吟者七昼夜。医用通利药不效。遣人叩予。予
  思此乃湿热之邪在精道。壅胀隧路。病在二阴之间。故前阻小便。后阻大便。病不在大肠膀
  胱也。乃用楝实茴香穿山甲诸药。入牵牛加倍。水煎服。一服而减。三服而平。)取子。淘
  去浮者。舂去皮。得木香干姜良。
  上编卷四泻剂
  泻热
  内容:(毒草)入胃下热攻滞
  大黄(专入脾胃)。大苦大寒。性沉不降。用走不守。专入阳明胃府大肠。大泻阳邪内
  结。宿
  食不消。(三承气汤皆有大黄内入。仲景治伤寒邪由太阳而入阳明之府者。则用调胃承气。
  取其内有甘草之缓。不令有伤胃府之意也。治邪由阳明之经直入阳明之府者。则用大承气
  。取其中有枳实之急。得以破气气之壅也。治邪由少阳之经而入阳明之府者。则用小承气。
  取其中无芒硝之咸。致令泄下以伤其胃也。)故凡伤寒邪入胃府。而见日晡潮热。(阳明旺于
  申酉。)谵语斑狂。便秘硬痛手不可近。(喜按属虚。拒按属实。)乃瘟热瘴疟。下痢赤白。
  腹痛里急。黄胆水肿。积聚留饮宿食。心腹痞满。二便不通。与热结血分。一切症瘕血燥。
  血秘实热等症。用此皆能推陈致新。定乱致治。故昔人云有将军之号。(成无己曰。热淫所
  胜。以苦泄之。大黄之苦。以荡涤瘀热。下燥结而泄胃强。)然苦则伤气。寒则伤胃。下则
  亡阴。故必邪热实结。宿食不下。用之得宜。(宗 曰。有是证者。用之无不效。惟在量其
  虚实而已。颂曰。梁武帝因发热。欲服大黄。姚僧垣曰。大黄乃是劫药。至尊年高。不可轻
  用。帝勿从。几至委顿。梁元帝常有心腹疾。诸医咸谓宜用平药。可渐宣通。僧垣曰。脉洪
  而实。此有宿妨。非用大黄。无瘥理。帝从之遂愈。今医用一毒药而攻众病。偶中便谓之神
  。不中不语用药之失。可不戒哉!)若使病在上脘。虽或宿食不消。及见发热。只须枳实黄
  连以消痞热。宿食自通。若误用大黄推荡不下。反致热结不消。为害不浅。(时珍曰。大黄
  病在五经血分者宜用之。若在气分用之。是谓诛伐无过。泻心汤有大黄。治心气不足吐血衄
  血者。乃真心之气不足。而心包肝脾胃之邪火有余也。虽曰泻心。实泻四经血中之伏火也。
  又仲景治心下痞满按之软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此亦泻脾胃之湿热。非泻心也。病发
  于阴而反下之。则作痞满。乃寒伤营血。邪气乘虚结于上焦。胃之上脘在于心。故曰泻心。
  实泻脾也。素问云。太阴所致为痞满。又曰。浊气在上。则生 胀是也。病发于阳而反下之
  。则成结胸。乃热邪陷入血分。亦在上脘分野。仲景大陷胸汤丸皆用大黄。亦泻脾胃血分之
  邪。而降其浊气也。若结胸在气分。则只用小陷胸汤。痞满在气分。则用半夏泻心汤足矣。
  或曰。心气不足而吐衄。何以不用补心而反泻心。震亨曰。心阴不足。肺与肝俱各受火而病
  作。故黄芩救肺。黄连救肝。肺者阴之主。肝者心之母。血之合也。肝肺之火既退。则阴复
  其旧矣!仲景伤寒论云。太阳病外症未解。不可下。脉浮大。不可下。恶寒。不可下。呕多
  有阳明症。不可下。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呕。阳明病应汗。反下之。此为大逆。太阳阳
  明合病。喘而胸满。不可下。少阴病。阳虚尺脉弱者。不可下。脉数。不可下。恶水者。不
  可下。头痛目黄者。不可下。虚家不可下。阳微不可下。诸四逆厥者不可下。)况先辈立药
  治病。原有成则。如大黄芒硝。则泻肠胃之燥热。牵牛甘遂。则泻肠胃之湿热。巴豆硫黄。
  则泻胃之寒结也。虽其所通则一。而性实有不同。当为分视。至于老人虚秘。腹胀少食。妇
  人血枯。阴虚寒热。脾气痞积。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症。不可妄用。以取虚虚之祸
  。川产锦纹者良。生用峻。熟用纯。忌进谷食。(得谷食。不能通利。)黄芩为使。
  上编卷四泻剂
  泻热
  内容:(隰草)解心经热邪
  连翘(专入心)。味苦微寒。质轻而浮。书虽载泻六经郁火。然其轻清气浮。实为泻心
  要剂。
  (连翘形像似心。但开有瓣。)心为火主。心清则诸脏与之皆清矣。然湿热不除。病症百出。
  是以痈毒五淋。寒热鼠 。瘰 恶疮。热结蛊毒等症。书载皆能以治。(汪昂曰。凡痈而痛
  者为实邪。肿而不痛为虚邪。肿而赤者为热结。肿而不结者为留气痰饮。)且经有言。诸痛
  疮疡。皆属心火。连翘实为疮家圣药也。然多用胃虚食少。脾胃不足者慎之。况清而无补。
  痈疽溃后勿服。火热由于虚者忌投。
  上编卷四泻剂
  泻热
  内容:(山草)降肝胆外感风邪痰火实结
  前胡(专入肝胆)。味苦微寒。功专下气。凡因风入肝胆。火盛痰结。暨气实哮喘。(气
  有余
  便是火。)咳嗽呕逆。痞膈霍乱。及小儿疳气等症。升药难投。须当用此苦泄。俾邪去正复
  。不似柴胡性主上升。引邪外出。而无实痰实气固结于其中也。按二胡均是风药。一升一
  降。用各不同。若使兼有外感风邪。与痰火实结。而用柴胡上升。不亦如火益热乎?故必用
  此下降。但症外感绝少。只属阴虚火动。并气不归元。胸胁逆满者切忌。(以其苦泄故也。)
  皮白肉黑。味甘气香者良。半夏为使。恶皂荚。忌火。(今有剂片。以混当归片料。可恨。)
  上编卷四泻剂
  泻热
  内容:(山草)泻肺燥热
  白薇(专入肺)。味苦而咸。性寒无毒。凡人阴虚火动。则内热生风。火气焚灼。身体
  壮热。
  支满痰涌。忽不知人。与夫汗出血厥。酸痛淋闭。其在妇人。则或廷孔郁结。(廷孔。妇人
  溺孔也。)神无所依。而见淋露不净。并血枯热胜。而见虚烦上呕。非不用此苦泄咸降利水
  。使阴气自上而下。则热何由泄乎?是以金匮安中益气竹皮丸。用此以治妇人产中虚烦呕逆
  。(经疏云。古方调经种子。往往用之益不孕。缘于血热而少其源。起于真阴不足。阳胜而
  内热。故营血日枯也。益阴清热。则自生旺而有子矣。须佐以归地芍药杜仲苁蓉等药。)千
  金葳蕤汤。用此以治风温身热汗出身重。又有白薇芍药汤。以治妇人遗尿。(白薇芍药等分
  。酒调服。)不拘胎前产后。皆能补阴平阳而兼行肺。以清膀胱上源。并非虚寒不禁之比也
  。但胃虚泄泻。阳气外越者禁用。似牛膝而短小柔软。去须酒洗用。恶大黄大戟山茱姜枣。
  上编卷四泻剂
  泻热
  内容:(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