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节
作者:打死也不说      更新:2021-05-03 16:30      字数:4730
  傺盎纯赐!?br />
  从派人侍疾,到寻机看望,这其中的差别还真不小。
  章寂听得连连冷笑:“什么旧疾?他们是嫌弃此处有天花病人吧?也不想想当初我们章家是如何待他们的!就算他们愿意来,我还不乐意招待呢!”
  周合对章家近来的发生的事也有所耳闻,只微微一笑,便转而谈起了别的话题,聊了好一会儿方才告辞,叫了陈氏出门说话。
  章寂在屋内坐了一会儿,便起身去左耳房里看了看小孙子文虎,然后又去右耳房瞧明鸾:“可好些了?我瞧你今儿的气色比昨日红润多了,周掌柜请来的这位大夫果真医术高明,不比京里的太医差。”
  明鸾连忙坐起身,乖巧礼貌地请祖父坐下,章寂问她病情,一天吃多少药,多少饭,也都一一回答了。
  章寂脸上露出几分喜色:“这样就好,如今家里病的人多,我看着你们几个孩子都病倒了,心里着实难过。幸而上天垂怜,你二姐姐病情好转了,你也没事了,只盼着咱们家人都能平安康复。”
  明鸾笑道:“一定能的,现在不是有好大夫给我们看病么?还有周爷爷照应着,我们的日子比先前可好过多啦,一定会没事的!”
  章寂笑着点了点头。
  明鸾方才清醒着,听见外间的动静,知道是周合来了,跟章寂说起了沈李两家的事,只是隔着墙,她听不清楚,见祖父眼下心情似乎不错,便大着胆子打听起了消息:“方才是周爷爷来了么?可是有好消息?”
  章寂苦笑着摇了摇头:“哪里有什么好消息?沈李两家都嫌弃咱家有天花病人呢,恨不得躲得远远的,不过他们不来,吴克明也不会来,倒也算是个好消息了。”便把周合的话简单地说了一遍。
  明鸾想了想,皱眉道:“李家就罢了,他家向来是驱吉避凶的,知道咱们家有天花病人,肯定不会过来,可沈家是怎么回事?他们之前不知道我们家的情形么?不可能吧?可若他们是知道的,开始时又为什么想过来?”
  章寂淡淡地道:“周掌柜的事在县衙里并不是秘密,想必他家有所耳闻。”
  是了,周合是陈家派来的人,性质跟当初的洗砚没什么差别,洗砚帮助章家时,沈李两家都没少沾光,难道沈家被吴克明折腾得狠了,甚至连天花都不怕,宁可冒险跟章家住在一起?那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
  慢着……沈家人原先说的是派人侍疾,那就是只派一两个人来,改口是在沈家老大犯了旧疾之后,难道说……因为沈家老大病了,所以吴克明改主意把他或是他一家人都迁到水仙庵“养病”,沈家人怕了,才改的口?搞什么啊?要派人侍疾的话,沈君安最合适不是吗?他是得过天花的人,不会再受感染啊!
  明鸾紧皱眉头苦苦思索着,被章寂轻轻叩了脑门一记:“想这么多做什么?好生养病要紧。横竖我们家现下是这个情形,谁都不会自寻死路的。”
  明鸾眼珠子一转:“我们家现下这个情形,自然不会有人自寻死路,但如果我们家的人病好了呢?”她看向章寂,“吴克明是怎么了?我们家是因病才滞留彭泽的,沈李两家可没有天花病人,他们完全可以继续往前走啊!难不成是故意留下来等我们?我可不要再跟他们一起上路!”
  章寂皱起眉头,这件事他倒是知道些内情,没什么特别的,但孙女的话不能不提防,如果沈李两家继续滞留此地,那等章家人再度上路时,还真有可能要同行。
  明鸾压低了声音:“祖父,这样不是办法,咱们得想个法子,跟他们分开来才行!”
  章寂叹气:“你当祖父不想么?可这种事却不是咱们说了算的。哪怕是左班头他们出面,也做不了主。吴克明品级比左四还要高一些呢,又有后台。”
  明鸾小声问:“他们那边押解的差役不是有因天花而死的吗?可有补上?”
  章寂有些迟疑:“方才周掌柜倒是顺嘴提了提,说是在东流补了一个,还缺一人,正打算在彭泽补呢,前任县令临行前已经答应了,县丞只好照办,这两日正在挑人。有不少衙役担心会被点中,都在想法子打点呢。”
  “这就对了!”明鸾双眼发亮,“请周爷爷跟县丞说吧,要么就赶紧挑个人补上去,让他们快快走,要么就拖延多几日,等我们走了,再给他们补!”
  章寂苦笑道:“提前走倒还罢了,拖延是不成的,县丞已经挑中了两个人,都是先前县令在时受重用的,他早就看不顺眼了,怎会因几两银子便容他们多逍遥几日?周掌柜才透了点口风,他便已经断然回绝了,若不是连日收了不少银子,怕是当即就要翻脸呢!”
  明鸾倒不放在心上:“只要吴克明肯早点走就好,咱们晚一点就晚一点,只要别同行就可以了。”
  “这也难说。听周掌柜提起,沈家老大的病有些不好,怕要拖延些时日,万一拖到咱们家病人痊愈时,就免不了要一起上路了。”
  明鸾咬咬牙:“就算是同一天出发,也未必要同路的!我们章家跟沈李两家本就不是一批的,押送咱们的官差奉的是刑部的命令,押解他们的官差却是奉的大理寺之命,谁说刑部差役就非得跟大理寺的人同行办差?咱们只管走水路,与他们分道而行!就算他们也走水路,咱们也不跟他们坐一条船,任凭那吴克明再阴险,也奈何不了我们!”
  章寂沉吟:“这法子行得通么?左班头他们对吴克明还是相当忌惮的,未必愿意与他做对。”
  明鸾笑了笑:“祖父也能瞧得出来,押送咱们的这几个官差,其实都不是坏人,之所以会忌惮吴克明,不外乎那几个原因,最重要的是担心吴克明回京后会给他们穿小鞋,害他们丢了差事吧?那若是我们给他们的好处盖过了那个差事呢?”
  章寂挑挑眉:“你是说……多花点银子?”
  “陈家为了帮我们,已经花不少银子了。”明鸾苦笑,“这么说或许有些厚脸皮,但生死攸关,也顾不得许多。如果周爷爷愿意出面,许给那些官差每人一笔银子,比如一百、两百的,他们十年都未必能挣到这么多银子,真不会动心吗?再说,陈家也有人做官,要是能给他们安排更好的去处,我看他们也未必愿意继续做负责押解犯人的长班,东奔西跑辛苦不说,俸银也少。祖父,您觉得周爷爷愿不愿意帮这个忙?能不能做到?”
  章寂深深地看了明鸾一眼,没有回答。
  明鸾不知道这是否表示章寂同意了她的建议,只知道接下来的几天里,后院的气氛渐渐没那么紧张了。章放、章敞的病情并不重,相继有了好转;宫氏其实压根儿就没被传染,叫人惊叹不已;另外,周姨娘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了好几天,终于清醒过来了,可惜青雀却没能熬过去。周姨娘一醒过来就必须面对丧女之痛,整个人都丧失了精气神。
  万幸而又不幸的是,沈氏居然熬过了大夫下的重药,恢复了意识,但由于先前病得太重,留下了后遗症,视力大大减弱不说,身体也变得十分虚弱,整个人都瘦得落了型,脸色煞白煞白的,风一吹就咳嗽不停。
  眼见着家里所有患了天花的成员都已经开始痊愈,而彭泽县衙那头,沈李两家居然还未启程,章寂当机立断,跟章放、章敞商量了,请了周合去打点,希望能尽早出发。只要雇上一艘大些的船,众人在船上也能继续休养,既不耽误行程,也能避免与沈李两家同行。
  不料章家人这头才做了决定,周合还未到县丞那里打招呼,沈家已经先一步行动了。沈儒平夫妻二人在吴克明与另两个差役的押解下来到了水仙庵,声称是来给沈氏侍疾的,他们将一双儿女留在了县衙大牢里,由新补上来的一个官差负责看守。
  面对沈家夫妻,章家众人都避之不见,省得一打照面就忍不住骂人。沈儒平夫妻也没在意,到了水仙庵后,打听了半日,得知章家的天花疫情已经过去了,方才放心大胆地往后院走,直奔沈氏的房间,姐弟姑嫂一见面,便抱头痛哭。
  吴克明还在屋外四处打量,脸色阴沉,屋里,杜氏已经嘱咐丈夫:“到门边看好了,若有人接近就出声提醒。”沈儒平点头起身离去,沈氏微微皱眉:“弟妹,你这是做什么?有话让弟弟跟我说也是一样的,你怎么好支使他?”
  “姑奶奶,闲话休提,我有大事相告。”杜氏压低了声音,凑到她耳边,“关于二姐姐家的外甥!”
  沈氏顿时瞪大了双眼。
  第四十八章 暗渡
  明鸾留意到陈氏已经是第四次经过窗边了,还时不时往西厢房的方向看。现在西厢的两间房,分别住了周姨娘和沈氏,陈氏不可能对周姨娘如此关心,难道留意的是沈氏?
  她开口问:“母亲,您看什么呢?今儿大伯娘娘家人来了,她这会儿想必正高兴,你还替她操什么心?“
  陈氏回头嗔了她一眼,有些迟疑地道:“虽说沈家大爷和大奶奶关心亲手足,一进门就去探病,是人之常情。但按礼数来说,无论如何也该先跟你祖父见礼的,哪怕是你祖父不肯见他们呢,他们却是一进门便直奔西厢,完全没有拜见你祖父的意思。”
  明鸾眨眨眼:“所以?”这不是很正常的吗?沈家要真是礼数周全的人家,就不会生出这么极品的女儿了。
  陈氏有些黯然地在床边坐下:“你大伯娘素来知礼,她的亲兄弟却远不如她。她在家里的处境已经这么艰难了,娘家人还如此失礼,事后也不知道你二伯娘会怎么编排呢!昔日沈大人与沈夫人都是温和知礼的长者,怎么他们的独子却是这般……”
  明鸾撇了撇嘴,扯开了话题:“这是沈家的事,咱们管那么多干嘛?母亲不如去提醒祖父和二伯父、父亲一声,沈家人来了,那个吴克明也跟了过来,方才我还看到他在院子里转来转去的,不知道会对我们做什么呢,让大家小心防范!”
  陈氏连忙起身:“这话有理,我这就去说!”便离开了右耳房。
  因存活下来的章家人相继病愈,这后院也就没有了出入禁忌,不象以前那样各人只能待在各人房间里活动了。陈氏探头看着吴克明回了前院,不知在跟左四他们说什么,趁机快步走向东厢。章放章敞现在都住在那里。
  明鸾留在房间里收拾自己的行李,既然准备上路了,自然要把东西打包好。加上天气渐渐转冷,她又添了两件小棉袄,包袱比先前要大得多。她昨天还向周合讨了些成药,还有之前提过的药茶,仔细包好了放进自己的小包袱,心想这一路上可就要靠它们了。
  正收拾着,她忽然听到东厢那里有人在高声说话,似乎是在发脾气,连忙凑到窗边去看,只看到陈氏低头出了房门,一路走了回来,脸色有些不大好看。
  明鸾忙问:“这是怎么了?他又骂你?”
  陈氏犹豫了一下才摇摇头:“没什么,是我不好,明知道你父亲不喜沈家人,还在他面前提起,加上他今儿心情不好,说话声量略高一些罢了。”
  “你别骗我了!”明鸾恨铁不成钢地瞪她,“声音都传到这里来了,这还叫略高一些?母亲是好心去提醒他的,他跟谁发脾气?!还有母亲也是的,有话去跟祖父说就行了,找父亲做什么?!”
  “这话又胡说了。”陈氏笑了笑,“我有事上禀公公,自然是要请你父亲出面的,哪有我做媳妇的私下去寻公公说话的道理。”
  明鸾忍住翻白眼的冲动,随意挥挥手:“好吧好吧,这都是礼数。不过无论如何,父亲也没理由冲你发火。你应该跟他讲讲道理的。现在你在章家身份可不一样了,我们全家能不能安全抵达流放地,都要靠周爷爷的安排呢,你稍稍摆一点架子又有什么要紧?昨天不是连二伯娘都和和气气地跟你说话了吗?我还听到她拍你马屁来着。”
  陈氏听得眉头大皱:“你都是从哪儿学来这些粗俗的话?一家人本就该相互扶持,我娘家亲人伸出援手,我自会感他们大恩,却不能因此便自高自大,怠慢了婆家人,这不是做人的道理。”
  “是是是,我不知道什么是做人的道理!”明鸾随手将打包好的行李丢到床尾,“难道我真叫你对家里人摆架子?不过是在父亲无理取闹的时候,稍稍硬气一点罢了!你现在有娘家人撑腰呢,还这么做小伏低的,我真不知道你脑子里都在想什么!就算是书香人家的女儿,也要讲究点傲骨啥啥的吧?”
  陈氏还在瞪女儿,正要开口教训,却忽然有人在门外笑道:“这话说得好。九姑娘,周叔瞧你就不如你闺女想得明白。”
  陈氏与明鸾一见是他,都露出了喜色:“周叔!”“周爷爷!”明鸾跑了过去:“您来了?我们从一大早就盼着您呢!”
  “鸾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