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节
作者:花旗      更新:2021-04-30 17:15      字数:4978
  陈皮(六钱) 生姜(五钱) 炙甘草(四钱) 竹茹(五钱) 大枣(四枚) 半夏(三钱) 人
  参(二钱,如无以洋参代)
  十七日 误下中虚,气逆成哕,昨与金匮橘皮竹茹汤,今日哕减过半。古谓效不更方,
  仍用前法。但微喘而舌苔白,仲圣谓喘家加浓朴杏子佳,议于前方内。加∶
  浓朴(二钱) 杏仁(三钱) 柿蒂(三钱)
  十九日 误下之陷证,哕而喘,昨连与橘皮竹茹汤,一面补中,一面宣邪。兹已邪溃诸
  恶候
  如失,脉亦渐平,但其人中气受伤不浅,议与小建中汤加橘皮、半夏,小小创建中气,调和
  营卫,兼宣胃阳,令能进食安眠。
  白芍(六钱,炒) 生姜(三片) 半夏(四钱) 桂枝(四钱) 大枣(二枚) 陈皮(一钱)
  炙甘草(三钱) 饴糖(一两,去渣后化搅匀再上火二三沸)
  煮三杯,三次服。
  病解后微有饮咳,议与小建中去饴糖,加∶
  半夏 陈皮 茯苓 苡仁 蔻仁 杏仁
  初六日 病后两服建中,胃阳已复,脾阳不醒,何以知之?安眠进食,是胃阳起。舌起
  白滑
  苔,小便短,大便不解,脉乍数,是脾阳未醒,而上蒸于肺也。议与宣利三焦法,以醒脾阳
  。
  杏仁(五钱) 半夏(五钱) 茯苓(五钱) 陈皮(三钱) 苡仁(五钱) 枳实(三钱) 通草
  (一钱) 益智仁(一钱)
  初八日 大小便已利,脉仍洪数,舌白滑苔未除,仍宜苦辛淡法,转运脾阳,宣行湿热
  。
  杏仁(三钱) 苍术炭(三钱) 蔻仁(钱半) 黄芩炭(二钱) 陈皮(钱半) 黄柏炭(三钱)
  茯苓皮(五钱) 半夏(五钱) 苡仁(五钱)
  十一日 脉仍沉数,舌苔反白滑,仍宜建中行湿以除伏邪。湿最伤气,非湿去气不得健
  ,与急劫湿法。
  蔻仁(钱半) 黄芩炭(二钱) 杏仁(三钱) 陈皮(钱半) 黄柏炭(二钱) 半夏(五钱)
  益智仁(二钱) 苡仁(五钱) 煨草果(四钱) 制苍术(四钱) 茯苓皮(五钱)
  煮三杯,周十二时服完。
  吴 五十六岁 十一月十二日 内热外寒,兼发痰饮,喉哑,咳嗽,痰多,头痛,恶寒
  ,脉浮,与麻杏石甘汤。
  麻黄(五钱,去节) 半夏(一两) 生石膏(六两) 桔梗(六钱) 杏仁(八钱) 陈皮(四
  钱) 炙甘草(四钱)
  煮四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汗后勿见风。
  十四日 肺脉独浮,去∶
  麻黄(三钱)
  十七日 脉浮,喉哑,咳嗽,痰多。
  麻黄(三钱) 杏仁(六钱) 陈皮(三钱) 生石膏(四两) 桔梗(五钱) 半夏(六钱) 炙
  甘草(二钱)
  二十三日 脉浮,喉哑,咳嗽,痰多,内饮招外风为病,与大青龙法。
  麻黄(五钱) 杏仁(八钱) 陈皮(五钱) 生石膏(四两) 炙甘草(三钱) 半夏(八钱)
  桔梗(五钱) 生姜(三钱) 大枣(二钱)
  头煎三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
  二十四日 病减者减其制,减麻黄二钱,去陈皮、姜、枣,加木通,小便短故也。
  二十七日 喉复哑,脉洪数,小便已长,前方去木通,加∶
  石膏(二两)
  赵 十三岁 十一月二十九日 头痛,脉浮,弦不甚紧,无汗,与杏苏法。
  杏仁(二钱) 羌活(一钱) 生姜(三片) 苏叶(三钱) 甘草(钱半) 大枣(二枚) 防风
  (二钱) 桔梗(三钱)
  煮两杯,先服一杯,覆被令微汗,不可使汗淋漓。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第二杯,再
  不汗再作服,以得汗为度。汗后避风,只可啜稀粥,戒一切荤腥。
  卷五
  中燥
  属性:吴 五十七岁 乙酉四月十九日 感受燥金之象,腹痛,泄泻,呕吐。现下泄泻虽止,
  而呕不能食,腹痛仍然,舌苔白滑,肉色刮白,宜急温之,兼与行太阴之湿。
  川椒炭(三钱) 茯苓(五钱) 陈皮(三钱) 高良姜(二钱) 苡仁(五钱) 公丁香(一钱)
  吴萸(二钱) 益智仁(二钱) 半夏(五钱)
  二帖。
  二十二日 背仍痛,原方加∶
  高良姜(一钱) 吴萸(一钱) 桂枝(五钱)
  再服四帖。
  二十七日 已效,阴气未退,再服三帖,分四日服完。
  五月初三日 痛减,呕与泄泻俱止,减川椒、萸、姜之半,再服六帖。
  十三日 阴未化,阳自不复,且心下坚大如盘,脉如故,前方再服。
  姚 四十八岁 乙酉四月二十一日 燥金感后,所伤者阳气,何得以大剂熟地补阴。久
  久补之,阳气困顿,无怪乎不能食而呕矣。六脉弦紧,岂不知脉双弦者寒乎。
  川椒炭(三钱) 陈皮(三钱) 半夏(五钱) 干姜(二钱) 茯苓(五钱) 公丁香(八分)
  生姜(三钱) 苡仁(五钱)
  初二日 加桂枝(三钱) 干姜(一钱) 减川椒之半。
  十一日 呕痛皆止,饮食已加,惟肢软无力,阳气太虚,加甘草合前辛药,为辛甘补阳
  方法。
  二十一日 复感燥气,呕而欲泻,于前方内去甘药加分量自愈。六脉弦细如丝,阳微之
  极。
  川椒炭(三钱) 陈皮(三钱) 吴萸(三钱) 干姜(三钱) 茯苓(五钱) 半夏(五钱) 桂
  枝(五钱) 公丁香(钱半) 生姜(五钱)
  二十七日 诸症皆效,脉稍有神,于原方内去吴萸、丁香之刚燥,加苡仁之平淡
  ,阳明从中治也。
  李 四十六岁 乙酉四月十六日 胃痛胁痛,或呕酸水,多年不愈,现下六脉弦紧,皆
  起初
  感燥金之气,金来克木,木受病,未有不克土者。土受病之由来,则自金克木始也,此等由
  外感而延及内伤者,自唐以后无闻焉。议变胃而受胃变法,即用火以克金也。又久病在络法
  ∶
  公丁香(一钱) 茯苓(五钱) 枳实(四钱) 川椒炭(三钱) 苡仁(五钱) 生姜(五钱)
  半夏(五钱) 陈皮(三钱)
  四帖。
  二十三日 复诊仍用原方四帖。
  五月初二日 现下胃痛胁痛吐酸之证不发,其六脉弦紧不变,是胸中绝少太和之气,议
  转方用温平,刚燥不可以久任也。
  桂枝(四钱) 茯苓(五钱) 生姜(三钱) 陈皮(三钱) 大枣(二枚) 炙甘草(二钱) 半
  夏(五钱) 干姜(二钱) 苡仁(五钱) 白芍(四钱)
  服之如无弊,可多服。
  十一日 诊脉已回阳,去干姜,减桂枝之半。
  二十四日 复诊脉仍紧,原方加∶
  益智仁(二钱)
  服三帖愈。
  余 五十二岁 五月初二日 胃痛胁痛,脉双弦,午后更甚者,阳邪自旺于阴分也。
  川椒炭(三钱) 陈皮(三钱) 公丁香(钱半) 降香末(三钱) 香附(三钱) 楂炭(二钱)
  吴萸(二钱) 青皮(二钱) 青橘叶(三钱) 半夏(五钱) 苡仁(五钱)
  接服霹雳散。
  十七日 复诊病稍减,脉仍紧,去∶
  楂炭 橘叶 及川椒炭(一钱) 加
  枳实(三钱)
  二十四日 脉之紧者稍和,腹痛已止,惟头晕不寐,且与和胃令寐,再商后法。
  半夏(一两) 苡仁(一两) 茯苓(五钱) 枳实(三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以得寐为度。如服二帖后仍不寐,可加半夏至二两,再服一帖。
  谭 四十七岁 五月初二日 感受金凉,胸痹头痛,脉弦细而紧。
  薤白(三钱) 川椒炭(三钱) 浓朴(二钱) 桂枝(三钱) 陈皮(三钱) 高良姜(二钱)
  半夏(三钱) 苡仁(五钱) 生姜(五片) 大枣(二个)
  二帖。
  十八日 燥气虽化,六脉俱弦,舌苔白滑,用阳明从中治法,与苦辛淡法,最忌酸甘。
  半夏(四钱) 苡仁(五钱) 香附(三钱) 茯苓(四钱) 干姜(钱半) 益智仁(二钱) 陈
  皮(三钱) 蔻仁(钱半) 川椒炭(二钱)
  二十一日 脉仍弦紧,热药难退,咳嗽减,效不更方。右胁微痛。加∶
  香附(三钱)
  二十三日 右胁微痛,脉弦紧如故,加∶
  苏子霜(三钱) 降香末(三钱) 旋复花(三钱)
  二十六日 胁痛咳嗽皆止,痰尚多,脉弦未和,于前方内去香附 苏子霜 降香 旋复
  花加∶
  桂枝(四钱) 干姜(二钱半) 以充其阳气,行痰饮,和弦脉。
  x霹雳散方x
  主治中燥吐泻腹痛,甚则四肢厥逆转筋, 痛肢麻,起卧不安,烦躁不宁,再甚则六脉
  全无
  。阴毒发斑疝症等症,并一切凝寒痼冷积聚,寒轻者不可多服,寒重者不可少服,以愈为度
  。非实在纯受燥湿寒三气阴邪者不可服。
  桂枝(六两) 公丁香(二两) 草果(二两) 川椒炭(五两) 水菖蒲(二两) 青木香(四
  两)
  吴萸(四两) 防己(三两) 槟榔(二两) 降香末(五两) 附子(三两) 小茴香(四两) 薤白
  (四两) 苡仁(五两) 五灵脂(二两) 高良姜(三两) 荜澄茄(五两) 细辛(二两) 乌药(
  三两) 干姜(三两) 雄黄(五钱)
  上药共为细末,开水和服,大人每服三钱,病重者五钱,小儿减半,病甚重者连服数次
  ,以痛止厥回,或泻止筋不转为度。
  方论 按《内经》有五疫之称,五行偏胜之极,皆可致疫。虽疠气之至,多见火证,而
  燥金
  寒湿之疫,亦复时有。着风火暑三者为阳邪,与秽浊异气相参,则为温疠;湿燥寒三者为阴
  邪,与秽浊异气相参,则为寒疠。现下见证多有肢麻转筋、手足厥逆、吐泻腹痛、胁肋疼痛
  ,甚至反恶热而大渴思凉者。经谓雾伤于上,湿伤于下。此症乃燥金寒湿之气,直犯筋经,
  由大络别络内伤三阴脏真,所以转筋入腹即死也。既吐且泻者,阴阳逆乱也;诸痛者,燥金
  寒水之气所搏也;其渴思凉饮者,少阴篇谓自利而渴者属少阴,虚则饮水求救也;其头面赤
  者,阴邪上逼,阳不能降,所谓戴阳也;其周身恶热喜凉者,阴邪盘踞于内,阳气无附欲散
  也。阴病反见阳证,所谓水极似火,其受阴邪尤重也。诸阳证毕现,然必当脐痛甚拒按者,
  方为阳中见纯阴,乃为真阴之证。此处断不可误,故立方会三阴经刚燥温热之品,急温脏真
  ,保住阳气,又重用芳香,急驱秽浊。一面由脏真而别络大络外出筋经经络以达皮毛,一面
  由脏络腑络以通六腑,外达九窍,俾浊秽阴邪,一齐立解。大抵皆扶阳抑阴,所谓丽照当空
  ,群阴退避也。
  赵 三十八岁 七月二十四日 感受燥金之气,腹痛甚,大呕不止,中有蓄水,误食水
  果。
  公丁香(三钱) 半夏(一两) 茯苓皮(五钱) 生姜(一两) 川椒炭(六钱) 乌梅肉(三
  钱) 吴萸(四钱) 陈皮(五钱) 高良姜(四钱) 枳实(三钱)
  水五碗,煎二碗,渣再煎一碗。另以生姜一两,煎汤一碗。候药稍凉,先服姜汤一口,
  接服汤药一口,少停半刻,俟不吐再服第二口。如上法,以呕止痛定为度。
  二十五日 燥气腹痛虽止,当脐仍坚,按之微痛,舌苔微黄而滑,周身筋骨痛,脉缓,
  阳明之上中见太阳,当与阳明从中治例。
  桂枝(六钱) 川椒炭(二钱) 生姜(三钱) 白芍(三钱,炒) 公丁香(一钱) 防己(三
  钱) 苡仁(五钱) 茯苓(六钱) 半夏(五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服此身痛止。
  二十六日 脉小于前,身痛已止,六脉未和,舌黄滑苔。
  半夏(五钱) 生姜(三钱) 蔻仁(钱半) 茯苓(五钱) 陈皮(三钱) 浓朴(钱半) 苡仁
  (五钱) 大腹皮(三钱) 川椒(钱半)
  二十八日 腹胀如故不寐,加∶
  半夏(一两)
  初一日 太阳痹。
  桂枝(六钱) 茯苓皮(五钱) 茅术炭(三钱) 防己(四钱) 通草(一钱) 片姜黄(三钱)
  杏仁(五钱) 苡仁(五钱) 滑石(六钱) 蚕砂(三钱)
  初六日 腹胀停饮,前方内去术之守,加苦辛之通,又去滑石。
  大腹皮(三钱) 浓朴(三钱) 枳实(三钱) 陈皮(三钱)
  初十日 六脉俱弦,胃口不开,腹胀肢倦,宜通六腑,即劳者温之之法也。
  桂枝(六钱) 大腹皮(三钱) 川椒炭(三钱) 陈皮(五钱) 益智仁(三钱) 半夏(五钱)
  枳实(二钱) 茯苓(五钱) 浓朴(二钱)
  服五帖而愈。
  张 女十五岁 燥金之气,直中入里,六脉全无,僵卧如死,四肢逆冷,已过肘膝,
  痛转
  筋,与通脉四逆汤加川椒、吴萸、丁香一大剂。厥回脉出,一昼夜,次日以食粥太早,复中
  如前,脉复厥,体又死去矣。仍用前方,重加温药一剂,厥回其半。又二帖而无活,后以补
  阳收功。
  顾 五十岁 直中燥气,呕少泻多,四肢厥逆,无脉,目开,无语,睛不转,与通脉四
  逆汤。加∶
  人参 川椒 吴萸 丁香
  一帖而效,三帖脉渐复,重与补阳而愈。
  杨 室女 五十岁 胁痛,心烦懊 ,拘急肢冷,脉弦细而紧。欲坐不得坐,欲立不得
  立,
  欲卧不得卧,随坐即欲立,刚立又欲坐,坐又不安。一刻较一刻脉渐小,立刻要脱。与霹雳
  散不住灌之,计二时,服散约计四两而稍定,后与两和脾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