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花旗      更新:2021-04-30 17:15      字数:4961
  苡仁(五钱) 半夏(五钱) 杏仁(四钱) 广皮(三钱) 通草(一钱)
  此药服二帖,能进饮食;服四帖,饮食大进,即能起行立。后八日复诊,以调理脾胃而
  愈。
  李 十八岁 十一月初九日 伏暑如疟状,脉弦数,寒热往来,热多于寒,解后有汗,
  与青蒿鳖甲汤,五帖而愈。
  金氏 三十岁 乙酉四月二十二日 上年伏暑,寒热时发如疟状,以通宣三焦立法,补
  水补火皆妄也。
  杏仁(三钱) 藿梗(三钱) 蔻仁(五钱) 茯苓皮(五钱) 苡仁(五钱) 半夏(四钱) 青
  蒿(八分) 炒黄芩(二钱) 生姜(二钱) 大枣(二个)
  服四帖。
  初二日 伏暑愈后,以平补中焦为要,仍须宣通,勿得粘滞。
  半夏(三钱) 莲子(五钱,去心皮) 广皮(二钱) 益智仁(一钱) 茯苓(五钱) 生姜(
  三片) 生苡仁(五钱)
  某 九月二十四日 初因肝郁,继因内饮招外风为病,现下寒热如疟状。又有伏暑内发
  ,新
  凉外加之象,六脉弦细而紧,两关独大而浮,厥阴克阳明,医者全然不究病从何来,亦不究
  脉象之是阴是阳,一概以地黄等柔药补阴,以阴药助阴病,人命其何堪哉。势已沉重,欲成
  噎食反胃,勉与两和肝胃,兼提少阳之邪外出法。
  桂枝(三钱) 蔻仁(二钱) 川椒炭(二钱) 青蒿(一钱) 苡仁(三钱) 杏仁(三钱) 半
  夏(六钱) 香附(三钱) 生姜(四钱) 广皮(三钱) 旋复花(三钱)
  二十八日 寒热减半,呕止,舌苔满黄,但仍滑耳,于前方内加∶
  黄芩(二钱,炒)
  再服四帖,如一二帖内寒热止,去青蒿。若舌苔干燥,腹痛止,去川椒,加
  茯苓(五钱)
  十月初六日 伏暑已解七八,痰饮肝郁未除,下焦且有湿热。
  杏仁(四钱) 旋复花(三钱) 通草(一钱) 蔻仁(三钱) 香附(三钱) 萆 (五钱) 苡
  仁(五钱) 半夏(五钱) 蚕砂(三钱) 茯苓皮(五钱) 广皮(二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数帖痊愈。
  陶 五十八岁 乙酉九月十八日 伏暑遇新凉而发,舌苔HT 白,上灰黑,六脉不浮不沉
  而数
  ,误与发表,胸痞不食,此危证也。何以云危?盖四气杂感,又加一层肾虚,又加一层肝郁
  ,又加一层误治,又加一层酒客中虚,何以克当!勉与河间之苦辛寒法,一以宣通三焦,而
  以肺气为主,望其气化而湿热俱化也。
  杏仁(四钱) 郁金(三钱) 藿香叶(三钱) 蔻仁(三钱) 黄芩(三钱) 黄连(一钱) 苡
  仁(五钱) 滑石(五钱) 半夏(五钱) 茯苓皮(五钱) 通草(一钱) 广皮(三钱)
  二十三日 舌之灰化为黄,滑而不燥,唇赤颧赤,脉之弦者,化而为滑数,是湿与热俱
  重也。
  杏仁泥(五钱) 茯苓(六钱) 木通(五钱) 蔻仁(三钱) 茵陈(五钱) 苡仁(五钱) 黄
  连(二钱) 滑石(一两) 黄柏炭(四钱)
  半夏(五钱)
  二十六日 伏暑舌之灰者化黄,兹黄虽退,而白滑未除,当退苦药,加辛药,脉滑甚,
  重加化痰,小心复感要紧。
  杏仁(五钱) 郁金(三钱) 滑石(一两) 蔻仁(三钱) 藿梗(三钱) 苡仁(五钱) 枳实
  (三钱) 半夏(一两) 黄柏炭(三钱) 广皮(三钱) 茯苓皮(六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月初二日 伏暑虽退,舌之白滑未化,是暑中之伏湿尚存也,小心饮食要紧。脉之滑
  大者
  已减,是暑中之热去也。无奈太小而不甚流利,是阳气未充,不能化湿,重与辛温,助阳气
  ,化湿气。
  杏仁泥(五钱) 广皮(五钱) 半夏(六钱) 蔻仁(三钱) 益智仁(三钱) 川椒炭(三钱)
  苡仁(五钱) 干姜(三钱) 木通(三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以舌苔黄为度。
  初六日 伏暑之外感者,因大汗而退,舌白滑苔,究未能化黄,前方大用刚燥未除也,
  务要小心饮食,毋使脾困。
  杏仁泥(四钱) 煨草果(八分) 益智仁(三钱) 蔻仁(三钱) 茅术炭(三钱) 半夏(五
  钱) 苡仁(五钱) 广皮炭(五钱) 浓朴(二钱) 茯苓皮(五钱) 神曲炭(三钱)
  王氏 二十二岁 二月二十六日 伏暑咳嗽寒热,将近一年不解,难望回生,既咳且呕
  而泄
  泻,勉与通宣三焦,俾邪有出路,或者得有生机。何以知其为伏暑而非劳?瘵劳之咳,重在
  丑寅卯木旺之时,或午前,或终日,湿家之咳,旺在戌亥子。劳之寒热后无汗,伏暑寒热如
  疟状,丑寅卯阳升,乃有汗而止。劳之阴虚身热,脉必芤大,伏暑之脉,弦细而弱。故知其
  为伏暑而非劳瘵也。再左边久不着席,此水在肝也。
  生苡仁(五钱) 广皮(三钱) 蔻仁(二钱) 半夏(五钱) 茯苓皮(五钱) 郁金(一钱)
  青蒿(八分) 香附(三钱) 桂枝(三钱) 旋复花(三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个)
  煮三杯,分三次服。
  此方服四帖,寒热减,去青蒿,又服十帖,后健脾胃收功。
  裘 四十岁 乙酉八月初五日 酒客中虚湿重,面色滞暗,业已有日,现下又感伏暑新
  凉,
  头胀便溏,舌白滑,脉弦细,中虚寒湿可知,不能戒酒,断乎病不除根。盖客症易除,久病
  伏湿虚寒难退也。
  杏仁(三钱) 广皮(五钱) 藿梗(三钱) 苡仁(一两) 半夏(六钱) 黄芩炭(六钱) 蔻
  仁(三钱) 茯苓(一两) 青蒿(二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头胀除去青蒿,服七帖愈。
  周 五岁 本系伏暑,误以为风寒挟食,发表消导难进,致邪气深入下焦血分,夜热早
  凉,与煎厥瘅疟相似。食减脉大,汗多便结,先与救阳明之阴。
  梨汁(一酒杯) 藕汁(一酒杯) 鲜芦根汁(半酒杯) 荸荠汁(一酒杯) 元参(五钱) 连
  心麦冬(五钱)
  三帖。
  卷二
  温毒
  属性:刘 甲子五月十三日 面赤肿,喉痛,身热,自汗,舌黄。
  马勃(三钱) 银花(六钱) 牛蒡子(六钱) 荆芥穗(二钱) 元参(六钱) 薄荷(钱半)
  人中黄(二钱) 桔梗(五钱) 连翘(六钱) 射干(二钱) 板蓝根(三钱) 桑叶(六钱)
  共为粗末,分七包,一时许服一包,芦根汤煎。
  十四日 用前法。
  十五日 于前方内加∶
  黄连(二钱) 黄芩(三钱)
  某 甲子五月十一日 温毒喉痛发疹,腿酸痛甚重症也,须用急急轻扬,恐其聚而为灾
  也。
  马勃(五钱) 射干(五钱) 薄荷(五钱) 元参(一两) 连翘(一两二钱) 荆芥穗(六钱)
  桔梗(两半) 僵蚕(五钱) 板蓝根(三钱) 银花(一两) 牛蒡子(八钱) 人中黄(四钱)
  共为粗末,七钱一包,一时服一包,通十二时服十包,服完再作服,芦根汤煎,二帖愈
  。
  王氏 二十三岁 甲子五月十一日 温毒颊肿,脉伏而象模糊,此谓阳证阴脉耳,面目
  前后俱肿,其人本有瘰 ,头痛身痛,谵语肢厥,势甚凶危,议普济消毒饮法。
  连翘(一两二钱) 牛蒡子(八钱) 银花(两半) 荆芥穗(四钱) 桔梗(八钱) 薄荷(三
  钱) 人中黄(四钱) 马勃(五钱) 元参(八钱) 板蓝根(三钱)
  共为粗末,分十二包,一时许服一包,芦根汤煎服,肿处敷水仙膏,用水仙花根去芦,
  捣烂敷之,中留一小口,干则随换,出毒后,敷三黄二香散。
  x三黄二香散x
  黄连(一两) 黄柏(一两) 生大黄(一两) 乳香(五钱) 没药(五钱)
  上为极细末,初用细茶汁调敷,干则易之,继用香油调敷。
  十二日 脉促,即于前方内加∶
  生石膏(三两) 知母(八钱)
  十三日 即于前方内加∶
  犀角(八钱) 黄连(三钱) 黄芩(六钱)
  十四日 于前方内加∶
  大黄(五钱)
  十五日 于前方内去大黄,再加∶
  生石膏(一两)
  十六日 于前方内加∶
  金汁(半茶杯) 分次冲入药内服。
  十八日 脉出,身壮热,邪机向外也。然其势必凶,当静以镇之,勿事荒张,稍有谵语
  ,即服∶
  牛黄清心丸一二丸。其汤药仍用前方。
  二十日 肿消热退,脉亦静,用复脉汤七帖,全愈。
  王 二十三岁 乙丑八月十一日 温毒发斑,时在初秋,盛暑未消,何妄用大汗大下之
  伤寒六经法,悖谬已极。右脉洪大芤甚,渴甚,汗太甚。急急重用化斑汤。
  生石膏(四两) 细生地(一两) 知母(二两) 京米(一两) 炙甘草(一两) 犀角(五钱)
  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渣再以水五碗煮两碗,夜间明早,服至已前完。
  史 二十二岁 温毒三日,喉痛胀,滴水不下,身热脉洪数,先以代赈普济散五钱煎汤
  ,去
  渣嗽口与喉,噙化少时,俟口内有涎,即控吐之。再嗽再化再吐,如是者三五时,喉即开,
  可服药矣。计用代赈普济散二两后,又用五钱一次与服,每日十数次,三日而喉痛止,继以
  玉女煎五帖,热全退,后用复脉汤七帖收功。
  x代赈普济散方x
  主治温毒、喉痹、项肿、发疹、发斑、温痘、牙痛、杨梅疮毒、上焦一切风热、皮毛痱
  痤等
  证。如病极重者,昼夜服十二包,至轻者服四包,量病增减。如喉痹滴水不下咽者,噙一大
  口,仰面浸患处,少时有稀痰吐出,再噙再吐,四五次,喉即开。服药后如大便频数,甚至
  十数次者,勿畏也,毒尽前愈。如服三五次,大便尚坚结不通者,每包可加酒炒大黄五六分
  ,或一钱。
  桔梗(十两) 牛蒡子(八两) 黄芩(六两,炒) 人中黄(四两) 荆芥穗(八两) 银花(
  一两)
  蝉蜕(六两) 马勃(四两) 板蓝根(四两) 薄荷(四两) 元参(十两) 大青叶(六两) 生
  大黄(四两,炒黑) 连翘(十两,连心) 僵蚕(六两) 射干(四两)
  上为粗末,每包五钱,小儿减半,瓷瓶收好,勿出香气。
  按∶此方用东垣普济消毒饮,去直升少阳、阳明之升麻、柴胡,直走下焦之黄连,合化
  清气
  之培赈散,改名曰代赈普济散,大意化清气,降浊气,秽毒自开也。方名代赈者,
  凶荒之后,必有温疫,凶荒者赈之以谷,温
  疫者赈之以药,使贫者病者皆得食赈,故方名代赈也。
  李 四十岁 周身斑疹,夹紫黑痘数百枚,与代赈普济散,日五两,服至七日后愈。
  戴氏 感受秽浊,满面满脊杨梅密布,与代赈普济散,每日六两,九日消尽。
  徐 五十一岁 己酉五月二十日 因湿毒而发天行杨梅疮,脉弦兼有外风。
  代赈普济散,每日服三包,每包五钱。加∶
  土茯苓(五钱)煎三杯,分二次服,日共六次。
  陈 三十二岁 温热面赤,口渴烦躁,六七日壮热大汗,鼻衄,六脉洪数而促,左先生
  用五
  苓散双解表里。余曰∶此温病阳明经证也,其脉促,有燎原之势,岂缓药所能挽回非白虎不
  可。
  生石膏(八两) 知母(一两) 生甘草(五钱) 粳米(二合) 白茅根(一两) 侧柏叶炭(
  八钱)
  煮四碗,分四次服,尽剂而脉静身凉。
  《脉经》谓数而时一止曰促,缓而时一止曰结。按∶古方书从无治促、结之明文,余一
  生治
  病,凡促脉主以石膏,结脉主以杏仁。盖促为阳,属火,故以石膏得肺胃之阳;结脉属阴,
  乃肺之细管中块痰,堵截隧道而然,故以杏仁利肺气而消块痰之阴,无不如意。然照世人用
  药,石膏用七八钱,杏仁用三五钱,必无效也。吾尝谓未能学问思辨,而骤然笃行,岂非孟
  浪之极,既已学问思辨,而不能笃行,岂非见义不为,无勇乎。
  卷二
  湿温
  属性:王 三十三岁 壬戌四月二十二日 证似温热,但心下两胁俱胀,舌白,渴不多饮,呕
  恶嗳气,则非温热而从湿温例矣。用生姜泻心汤之苦辛通降法。
  生姜(一两) 干姜(五钱) 茯苓(六钱) 生薏仁(五钱) 半夏(八钱) 黄芩(三钱,炒)
  黄连(三钱) 生香附(五钱)
  水八碗,煮三茶杯,分三次服。约二时服一次。二煎用水三杯,煎一茶杯,明早服。
  二十三日 心下阴霾已退,湿已转阳,应清气分之湿热。
  连翘(五钱) 杏泥仁(三钱) 银花(五钱) 藿梗(三钱) 芦根(五寸) 滑石(五钱) 熟
  石膏(五钱) 黄芩炭(三钱) 郁金(三钱) 黄连(二钱)
  水八碗,煎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煮一碗服。
  二十四日 斑疹已现,气血两燔,用玉女煎合犀角地黄汤法。
  生石膏(两半) 牛蒡子(六钱) 知母(四钱) 元参(八钱) 银花(一两) 薄荷(三钱)
  连
  翘(一两) 细生地(六钱) 犀角(三钱) 桔梗(四钱) 黄芩(四钱,炒) 人中黄(一钱)
  二十五日 面赤,舌黄大渴,脉沉肢厥,十日不大便,转矢气,谵语,下证也。小承气
  汤。
  生大黄(八钱) 枳实(五钱) 浓朴(四钱)
  水八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