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节
作者:炒作      更新:2021-04-30 17:09      字数:5026
  红枣,山楂等严重时患坏血病合,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具有解毒作用
  维生素摄入量过多也会引起疾病,例如维生素A及维生素D摄入过多,会引起中毒。婴幼儿服用维生素A一次量超过30万国际单位时,会引起急性中毒,任何年龄的人,每天
  236
  812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服维生素A5~10万国际单位,连续用6个月便可发生慢性中毒。
  7.生命新陈代谢的介质——水
  水是人体细胞与体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又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活动中的必需物质,人若不吃食物只饮水可生存数十日之久,若无水供应不能生存数日,所以水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水的功能有:①促进物质代谢:水是良好的溶剂,能使许多物质溶解,促进物质代谢,加速化学反应,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和代谢废物的排泄。
  ②调节体温:水的比热大(1克水从15℃升至16℃时需要1卡热量)
  ,比同量固体或液体所需的热量要多,因而水能吸收较多的热而本身温度升高不多。
  水的蒸发热大(1克水在37℃时完全蒸发需要吸热575卡)。
  所以蒸发少量的汗就能散发大量的热。水的流动性大,能随血液迅速分布全身,而且通过体液交换,使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在体内迅速均匀分布,因而可调节体温,使体温不易因机体内外环境温度而有明显的变化。
  ③润滑作用:如关节腔的滑液,能减少关节活动时的摩擦。唾液中的水分使食团润滑而易吞咽。胸膜腹膜浆液、呼吸道和胃肠道粘液都有良好润滑作用。
  由上可见,水虽然不能产生热能,但它是人类饮食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的水若损失10%时,许多正常的生理作用就受到严重的影响,损失20%时,便无法维持生命。当体
  237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912
  内缺少或失水过多时,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消化吸收率降低,并引起食欲不佳,工作乏力。当供水过多时,则消化液被稀释也会使消化力减弱。正常人应保持水的平衡,每日水出入量应相等。每日水的入量和出量分别为2500毫升。
  人体如果不能摄入水,每日仍不断地由呼吸、皮肤蒸发和肾脏(按每日最低尿量500毫升计)
  排出水分约1350毫升,约占人体重的2%,所以每日必须保证供给水分量大于最低需要量。临床上,对于禁食、昏迷病人,每日应补液量1500~2000毫升,若有额外的水分损失,补液量应酌情增加。能进食的患者应根据病情决定水的摄入量(包括食物和饮料在内)。
  成人每日水的出入量
  水的入量(毫升)水的出量(毫升)
  呼吸蒸发350饮水1200皮肤蒸发500食物1000烘便排出150代谢水300肾脏排出1500合计2500合计2500
  238
  022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三)饮膳与营养
  1.人体每日必需的营养素
  每天的膳食中,各种营养素的种类必须齐全,数量必须充足,相互间的比例还要适当,否则对机体健康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生理科学会1962年提出我国人民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应量的健议,1981年进行了修订,兹录于下(见162、163页)。
  2.合理的烹调
  (1)主食的合理烹调做米饭时应尽量减少淘洗次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但对轻度发霉的粮食,则应增加淘洗次数。因为有些霉菌污染了粮食后,在适宜条件下可产生毒素,特别是有的毒素,如黄曲毒素可引起肿瘤。在这种情况下应把去除霉菌毒素放在第一位,而把减少维生素的损失摆在第二位。
  淘米时不要用流水冲洗或开水烫洗,更不要用力搓洗。
  做米饭应采用原汤蒸饭或焖饭,吃捞饭也要把米汤充分利用起来,用它做汤或当开水饮用。煮粥不宜加碱,以免破坏维生素B1、B2。
  做面食应尽量采用蒸、烙的方法,少吃油炸食品;不加或少加碱和小苏打,尽量用酵母发面;煮面条、水饺时,应尽量把汤利用起来。
  239
  240
  241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322
  (2)副食的合理烹调副食的合理烹调,主要是要尽量减少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损失,特别是要尽量保护蔬菜中的维生素C。
  ①洗:蔬菜要先洗后切,不要先切后洗。为了洗净附着在蔬菜表面的农药和寄生虫卵,可将蔬菜用自来水流水冲洗,同时仔细地用手轻轻搓。不要用洗衣粉洗蔬菜和水果。一般洗衣粉中的主要成分是烷基苯磺酸钠(ABS)
  ,此外还添加有硝酸盐、硅酸盐、磷酸盐、荧光漂白剂、消泡剂和香料等。
  动物试验证明ABS对机体有多种损害,所以不能不考虑洗衣粉在蔬菜和水果上的残留会对人体引起危害。
  ②切:蔬菜切好后要尽量快炒,减少胡萝卜素,特别是维生素C的氧化破坏。切时应使用锋利的铁制菜刀,不要使用不锈钢制菜刀。刀刃锋利,不仅能使食品切口整齐、好看,同时还可减少食品细胞的破坏,并保证食品的美味不受损失。
  有些食品如能带皮食用的,要连皮食用;可以整个食用的,就尽量整个食用,如萝卜、胡萝卜、藕及薯类等洗净后带皮食用。
  ③焯:对涩味很强的蔬菜(菠菜、野菜)
  ,可采用焯的方法。要用沸腾的开水短时焯,不要长时间用温水焯,这样维生素C损失少。在焯绿叶蔬菜时,如加入少量食盐,可以作用于叶绿素,使菜叶色泽鲜艳,防止褐色变。一般水沸后焯1分钟即可。另外,带皮焯可以减少营养素的损失。焯完后,不要过分挤去汁液。
  ④煮:与焯相同,煮也会使各种营养素溶到煮汤里去。
  易溶出的营养素除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无机盐外,在萝卜
  242
  422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中还有淀粉酶,在海菜中还有甘露醇、碘化物等。所以在煮菜时,除了保留煮汤外,煮时最好适当加汤。煮蔬菜时要在水沸后再将菜下锅,因为在蔬菜中与维生素C同时存在的有维生素C氧化酶类,此类酶在50℃左右活性最强,可以破坏维生素C,但它比维生素C还不耐热,在沸水中很快破坏。
  所以做汤时要开汤下菜,煮骨头时应加一点醋,使钙溶于汤中,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⑤熏烤:熏烤不仅能使食品熟透,增强防腐能力,还能使食品表面烤成适度的焦皮,增加独特的风味。但肉鱼等经熏烤后,可以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3、4-苯并芘等致癌物质。
  其中脂肪的不完全燃烧,淀粉受热的不完全分解,都会产生3、4-苯并芘。所以,在熏烤肉、鱼、肠时,不应当用明火直接熏烤,可用管道通干热蒸汽烤;最好不用糖熏烤,如用糖熏烤时,温度也应控制在200℃以下。
  ⑥炒;炒菜时要急火快炒,即用高温短时间炒,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维生素的损失。炒菜时不要过早放盐,否则,菜不仅不容易熟,还会出现较多菜汁,一些维生素和无机盐也会同时溶出。
  炒菜时可用淀粉勾芡,使汤汁浓稠,并与菜肴粘在一起。
  淀粉中含有谷胱甘肽,其中含有巯基(-SH)
  ,具有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
  绿叶蔬菜中含有大量胡萝卜素,它是脂溶性的,直接吸收率较低。但是,溶于油时就能被很好吸收,所以也适于炒。
  ⑦蒸:既能保持食品的外形,又可不破坏食品的风味。
  白肉、鱼及蔬菜等味道淡薄的食品宜采用蒸的方法。蒸时要等
  243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522
  锅水沸腾后再放食品。如果水未沸前就将食品放入,即使锅水开始沸腾,食品表面还是凉的,这样就要结成水滴,结果使蒸出来的食品水分很大。
  ⑧炸:挂糊油炸是保护营养素、增强滋味的一种好方法。
  挂糊就是炸前在原料表面裹上一层淀粉或面粉调制的糊,它使原料不与热油直接接触,使原料的蛋白质、维生素减少损失。它可使油不浸入原料内部,而原料所含的汁液、鲜味也不容易外溢。原料虽经油炸,但仍很鲜嫩,外焦里嫩,别有风味。
  在使用面粉挂糊时,为使炸制食品酥脆,要用冷水调制,搅拌次数不要过多,以免发粘,挂糊后应马上炸制。
  (3)调料的合理使用最重要的调料是食盐,按我国日前烹调习惯中的用盐量,每人每日约摄入食盐10~15克(包括酱油及其他含盐食品中的食盐量)
  ,大大超过人体的需要(约5克)
  ,食盐摄入过多的危害,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特别是老人的膳食,更宜清淡,因此我们在烹调中应注意逐步减少食盐用量,把菜做淡一些。中国烹调有使用植物油的传统,这对于获得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都是十分重要的,且可避免摄入动物脂肪过多的弊端。醋也是常用的调料,醋的好处有:几种重要的维生素如B1、B2、C等在酸性液体中稳定,烹调中加醋可减少维生素的破坏;许多无机盐易溶于酸性溶液中,加醋可使猪骨、鱼骨中的无机盐如钙等溶出增加,尤以鱼骨更为明显,如糖醋鱼、松子黄鱼、荔枝带鱼、红烧鱼等,均加入醋,这是符合营养学要求的;醋能促进食欲。
  244
  622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最后,美味的中国菜还得到香、辛料的不少帮助,香辛调料可以促进食欲,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从而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3.一日三餐、合理分配
  一日三餐分配要适应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
  一般情况下,还是应提倡“早饭要吃饱,午饭要吃好,晚饭要吃少”
  ,即早饭占全天热能的25%,午饭占40%,晚饭占35%。
  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怎样做到早饭要吃饱和晚饭要吃少的问题。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
  ,说明很好利用早晨时间的重要性。因为上午是学习、工作的重要阶段,上午的精神状态,体力情况与学习、工作效率关系密切,所以,从医学角度上认为,在一日三餐安排上强调“早饭要吃饱”
  ,这是很有道理的。
  有人甚至提出,早饭必须是我们每日三餐中最好的一顿。
  儿童、少年每天总热能供给量:7~9岁应为2000千卡,10~12岁为2300千卡,13~16岁为2500~2600千卡。
  青年和体力劳动者还要高一些。从早上要吃饱的观点来看,小学生早饭的热能至少应为500~575千卡,中学生至少应为625~650千卡。
  但从一些城市的现况来看,实际上小学生早饭的热能只有300千卡,中学生只有400千卡,还不到供给量标准的23。长此下去,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B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父母是双职工,早晨急于上班,对子女早饭质量不够重视,有的孩子吃的量很少,且质又差;有的早饭品种单调;甚至个别孩子认为早饭可吃可不吃,结果上午主课多,体力消耗大,热能入不敷出,出现
  245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722
  饥饿感、心慌、头晕、眼花、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等现象。这时就要动用体能,消耗身体的糖亢和蛋白质,这样的孩子就会日渐消瘦。长期如此,还会引起胃溃疡、贫血等慢性疾病。
  那么,怎样才能使儿童少年早饭吃饱吃好呢?这就要靠家长注意安排好子女的早餐,要做到“干稀搭配”
  ,如粥、馒头、豆浆、油条的搭配;“米面混食”
  ,如面条、大饼、泡饭、炒饭、粥等的混食;还要吃点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如鸡蛋、牛奶、豆浆之类。有些家长误认为只要给孩子喝上一杯牛奶或一个鸡蛋就够了,殊不知由于热能供给量不够,高质量的食物也不能被人体充分利用。
  人过中年,往往发起“福”来,随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病、多发病也逐渐多起来,这里除了有环境因素、生理因素等原因外,丰富的晚餐也在悄悄地起着作用。
  有人实验证明,每天早上一次摄入2000千卡的食物,对体重影响不大;而晚上吃这么多食物,就会增加体重。还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两组人吃同样的膳食,一组早上七点钟进食;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