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炒作      更新:2021-04-30 17:09      字数:4971
  37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91
  老年人的耳聋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衰老退化:由于老年人全身组织趋于退化,因此内耳及听神经也发生退行性改变。
  人的听觉器官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内耳有个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即柯蒂氏器,当人体衰老时,耳蜗基底膜的柯蒂氏器即发生萎缩;同时发生萎缩的还有支配基底膜的耳蜗神经。此外老年人中枢神经萎缩,也导致老年性耳聋。
  动脉硬化:老年性耳聋与动脉硬化有密切关系。由动脉硬化所引起神经组织变性,也能引起耳聋。
  代谢障碍:随着机体的老化,机体的代谢也发生障碍,不能供给听觉神经以营养物质,因而导致内耳感受器萎缩变性,进而导致耳聋。据国外报道,当老年人全身营养不良时,听觉神经会衰退变性,听力明显减退。科学实验证明,中等程度营养障碍患者,耳内的微细结构听斑及听嵴的上皮细胞缩小,内耳蜗的神经发生变性,从而使听力明显减退。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鼻甲会逐渐变薄,鼻内海绵样血管体会发生退化;同时,动脉内膜变厚,骨膜也会增生变性。
  鼻内粘膜苍白,鼻甲粘膜变薄。中鼻道及总鼻道变宽,比较容易看到上颌窦口,多数可以看到鼻咽腔后壁。一半以上的老人鼻中膈偏曲,四分之三的老人有膈栉异常变态。
  老年人的嗅觉和味觉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于衰退,这就使得老年人进食时,总是嫌食物没有味道,吃起来不香。
  因此,老年人常愿吃香味重,粘性大或油炸的食物,这些食物刺激性很大,不易消化,可以引起老年人消化道疾病,这是值得注意的。
  38
  02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老年人咽部的扁桃体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生组织萎缩。咽扁桃体一般从30岁起就开始缩小,大约到50~60岁几乎完全消失,机体的防御机能因而减退,细菌或其它微生物容易侵入,引起感染性疾病。此外,舌扁桃体虽保存下来,但滤泡萎缩,脂肪浸润变性,茎突咽咽肌和茎突舌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从而使咽腔扩大,出现咽和喉上举的现象。
  老年人由于颌下和前颈部脂肪组织减少及喉软骨硬化,粘膜萎缩,变得白而薄,喉部脂肪沉着,发声日益苍老。女性在更年期生殖功能与月经同时结束时,声带往往随之变化,声域缩小,高音下降,音质变坏,个别老妇人的声音会变得与男子一样。
  人到老年,易患牙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釉质磨损,齿龈退缩,牙窝骨边缘被吸收,牙齿变得容易松动,牙质也会发生过敏。牙齿不洁,容易引起牙周炎,这是由于牙龈退缩,齿缝间留有食物残渣,加之齿边缘有“牙石”刺激,造成牙龈红肿,出血,甚至化脓。
  牙周炎使齿龈受到损伤,极易引起牙齿脱落。牙釉质磨损导致牙质外露,当遇到冷、热、酸等刺激时,牙齿便会产生酸痛感,这是老年性牙齿过敏。
  因此,老年人注意口腔卫生,保护牙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③神经系统的改变《灵枢·天年》中说:“八十岁……魂魄离散,故言善误”。
  中医认为,心藏神,主神明,即精神意识活动由心主宰。
  此外,其它脏器与精神意识活动亦有关系。如《素问》中说:“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古人已经认识到脑在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如“头者,精明之府”
  ,“脑
  39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12
  为元神之府“等说法,就是把脑作为精神活动的最高主宰来加以认识的。
  清代名医王清任更明确指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五脏六腑之大主”
  ,也就是说,人体一切神经活动,都由大脑支配。因此,脑的衰退,会引致人体一系列的衰退表现。
  人到中年以后,大脑的重量逐渐减轻,神经细胞逐渐减少。一般老年人大脑的重量比年轻时减少6.6%~11.1%,大脑皮层表面面积也减少10%左右,这是由于老化导致大量神经细胞萎缩和死亡的结果。
  70~80岁的老人脑神经细胞只有青年期的60%左右;脑血流量也减少17%左右。
  脑组织各个部位细胞减少的速度也不相同,在某些区域及某一特定时期内,细胞死亡速度会加快。
  如上额回的细胞在40~45岁时减少较快。某些部位的脑细胞虽然不减少,但其结构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受到损害,也会使其功能变弱。触觉和本位感觉的敏感性,听觉和视觉的敏锐性,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致使向中枢神经传导信号减少,导致老年人脑功能降低。
  大脑的血循环和耗氧率到老年均有所下降,从17~80岁,平均动脉压保持在70~100托,每100克脑组织每分钟的脑血流量由79毫升降至46毫升,耗氧率由3.6毫升降至2.7毫升,脑血管阻力由每毫升1.3托增至2.1托。高血压可以增加脑血管阻力,但不影响耗氧。
  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传导速度也降低。成年人的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为每秒钟约60米。
  成熟期后,速度随年龄的增高而降低。
  70~80岁,桡神经感觉传导速度降低30%,从20~80岁,运动和感觉神经的传导潜伏期也明显缩短。
  40
  22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老年人脑神经衰退的迹象是记忆力减退,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对现实生活缺乏感情,行为有时不能自制。老年人适应机制发展能力强,这使他们能维持较高的智力活动水平。在变化过程中,中枢神经对一些体液因素和化学物质敏感性增强。实验证明:静脉注射小剂量儿茶酚胺、乙酸胆碱、胰岛素等,可以引起老年人神经中枢的反应,这种兴奋性的增加,也是一种特殊的适应机制,有利于维持老年人神经中枢的活动能力。
  由于神经系统体征的改变,老年人的瞳孔随之变小。其痛觉、温觉、触觉,一般都无障碍;但下肢振动较比上肢有明显减退,深反射与踝反射消失较多。北京医院检查579例65岁以上老年人的神经系统体征,发现深反射消失最多,占27.5%,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下腹壁反射消失率明显地高于上、中腹壁反射率。老年人神经反射迟钝,一旦处于有害的环境之中,便不能作出迅速的保护性反应。
  ④循环系统的改变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素问》中说:“心主身之血脉”
  ;“夫脉者,血之府也”。
  《灵枢》中说:“六十岁心气始衰,……血气懈惰。”古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的功能也随之而衰退。现代医学认为,心的生理功能类似一个水泵,是推动全身血液流动的器官。其功能下降,可引起心肌纤维变化,心肌淀粉样变化可引起心肌硬化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主动脉瓣钙化等,这些生理变化又都可引起老年性心脏搏出量下降。
  据测定,人在65岁时心血排出量大约较25岁时少30%;70岁时心脏的潜在力是
  41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32
  40岁时的50%,这表明老年人心脏功能低下,代偿能力减弱,易引起心功能不全及心率的改变。
  心肌的最大耗氧量与血输出量的下降速度几乎均等。这种下降,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发胖、活动量减少或吸烟等因素的影响。心肌的收缩和舒张期均延长。老年人的心率一般减慢,最大心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当心率因某种生理需要或情绪激动而加快时,其恢复正常心律所需时间也相应延长。
  供应心肌营养的血管,称冠状动脉。
  随着年龄的增长,冠状动脉内壁沉积了脂质、胆固醇、钙质等,逐渐形成白色斑块,凸出于血管腔内,使血管变窄,影响血流的正常通行,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其主要表现是心绞痛、心律失常或心肌梗塞。
  血在血管内由于心脏收缩和血管壁的弹性作用对动脉血管壁具有一定的压力,这就是血压。
  如果血管壁弹性减低,管壁变硬,就会出现高血压。人到老年,一般主动脉及周围动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厚和弹性减弱等现象。这是由于动脉中层弹力纤维丧失,胶元含量增加,中层钙沉着及内膜粥样硬化形成的缘故。
  用X光透视胸部时,常可看到主动脉弓延长,主动脉扩张、扭曲,并在升主动脉处有钙化斑块。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故动脉收缩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舒张压也随之升高,但与收缩压的升高不成比例,因此不少老人的脉压差较大。毛细血管数量减少,通透性降低,各脏器毛细血管有效数量也减少,血流量减低,血液循环缓慢。
  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对老年人的生命威胁是比较大的。但
  42
  42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是,只要了解了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变化的特点,就可有效地去防治它。
  ⑤呼吸系统的改变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老年则肺气衰,呼吸功能必然减弱,人体所需的清气不足,浊气又不能排出,因而肺的主气作用必然降低。西医认为,呼吸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它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及由反复分枝的支气管和肺泡组成的肺,其生理功能是进行人体与大自然的气体交换。
  随着年龄的增长,鼻粘膜出现萎缩,气管、喉软骨、肋软骨逐渐钙化及骨化,肺及气管弹性减弱,肺组织萎缩,肺泡扩大,泡壁变薄,於是产生老年性的肺气肿。
  与此同时,呼吸肌肉也随之萎缩,胸部活动受限制,故肺活量明显减小。
  一般肺活量自35岁左右开始下降,80岁时最大换气量只有20岁时的50%。
  肺和血管壁的结构改变,导致呼吸粘膜扩散量减少,氧利用系数降低。
  据统计:20~29岁时,此系数为44.01~51.5毫升;60岁~69岁时,则下降为27.0~38.5毫升;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率增加,老年人常呼吸节律不齐,出现暂短的呼吸停顿和周期性呼吸加深,呼吸余气量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和气体扩散状况恶化导致血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从20~80岁,氧分压下降10%~15%,氧饱和度下降50%。
  体力活动可诱发老年型呼吸反应,能限制上述变化的幅度,并延长呼吸时间。另外,老年人机体供氧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变化,可靠性减低,容易导致老年人低氧的发生。
  据测定,老
  43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52
  年人肺输氧到组织的能力显著降低,25岁时每分钟肺可输4升氧到组织,70岁时只能输送2升,这是机体从事体力活动时出现较深而持久的氧债的原因之一。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胸壁硬度的增加和呼吸肌肉力量的减弱,咳嗽的推动力有所减弱,纤毛活动能力也有所降低。肺泡死腔增加,这就使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机会增多,由其它疾病合并症所引起的呼吸系统病的感染机会也增多。这种老年性的生理变化必须予以重视。
  ⑥消化系统的改变中医的气化学说把消化系统的功能归结为肝脾的气化过程。肝主疏泄,脾主运化。
  脾的运化靠肝的疏泄。
  《素问》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饮食物经脾胃消化后,其精华物质经吸收后输送入肝,靠肝的疏泄气化作用,再把它转化为人体各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种相互转化过程,中医叫它气化过程。
  肝与胆相表里,肝胆的气化功能相助运转,生化不息。这与现代医学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说法相似。
  消化系统的功能在于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
  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性消化。食物进入口腔,通过牙齿的咀嚼和食管、胃、肠等蠕动,经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搅拌混合,缓慢而又不断地向消化道下方推移,这种消化方式称为机械性消化;消化液中,含有各种消化酶,它可以分别把蛋白质、糖类、脂肪等食物消化分解,使之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种消化方式称为化学性消化。正常情况下,这两种消化方式是同步进行,相互配合的。
  老年人消化系统的变化也包括口腔在内。比如,老年人
  44
  62家庭实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