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4 节
作者:打倒一切      更新:2021-04-30 17:07      字数:5006
  ,是以溪会有病,皆从脾、肾、肝三经,邪气乘之也。
  始终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惟两膝俱生
  属败证,不可治也。
  外科卷下膝部
  膝眼风
  属性:【方歌】膝眼风在鬼眼生,疼痛如锥脾肿形,下虚风湿寒侵袭,
  屈伸不遂温散灵。
  【注】此证生于膝眼穴,又名鬼眼穴,在膝盖之下,左右两骨
  空陷中。由下焦素虚,外邪易于侵袭,先从膝眼隐隐作
  疼,如风胜,其痛则走注不定;寒胜,则痛如锥刺;湿
  胜,则外见胖肿。屈不能伸,其病在筋;伸不能屈,其
  病在骨;动移不遂,沈寒痼冷之候也,惟在临证宜详辨
  之。初服万灵丹温散之,其痛即止;次服独活寄生汤宣
  补之。效迟者,兼用火针针膝眼穴,此转重就轻之法也
  。单膝生者轻,双膝生者重。若左膝方愈,复病右膝,
  右膝方愈,复病左膝者,名过膝风,属险,治法同前。
  方剂:独活寄生汤
  组成:独活 人参
  桑寄生(如无真者,以川续断代之)
  茯苓 川芎(酒洗)
  防风 桂心
  杜仲(姜汁炒,去丝) 牛膝
  秦艽 细辛(各一钱五分)
  当归 白芍(酒炒)
  熟地 甘草(各一钱)
  生姜五片,水二钟,煎七分,食前服。
  【方歌】独活寄生肝肾虚,寒湿注膝肿痛居,参苓四物防风桂,
  杜膝秦艽甘细宜。
  又方:万灵丹(见肿疡门)
  外科卷下膝部
  鹤膝风
  属性:【方歌】鹤膝风肿生于膝,上下枯细三阴虚,风寒湿邪乘虚入,
  痛寒挛风筋缓湿。
  【注】此证一名游膝风,一名鼓捶风,痢后得者为痢风。单生
  者轻,双生者最重。因循日久,膝肿粗大,上下股胫枯
  细。由足三阴经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为是病也。
  膝内隐痛寒胜也,筋急而挛风胜也,筋缓无力湿胜也。
  初肿如绵,皮色不变,亦无煟龋弁慈赵觯蘼鄣ニ?br />
  ,俱宜服五积散汗之。次服万灵丹温散之,外敷回阳玉
  龙膏;常服换骨丹,或蛜〔虫祁〕丸,以驱其邪。若日
  久不消,势欲溃者,宜服独活寄生汤,或大防风汤补而
  温之,痛甚加乳香。溃后时出白浆,浮皮虽腐,肿痛仍
  前,不可用蚀药,只宜芙蓉叶、菊花叶各五钱,研末,
  大麦米饭拌均贴之,亦可止疼,或用豆腐渣蒸热捏作饼
  ,贴之亦可。此证系外证中之败证也,收功甚难。
  方剂:换骨丹
  组成:苍术(四两) 枸杞(二两五钱)
  茄根(洗,二两) 当归
  牛膝 败龟板
  防风 秦艽
  独活 萆薢
  羌活 蚕沙
  松节 虎骨(酥制,各一两)
  共享酒浸晒干,研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钱,食前白滚水送下。
  【方歌】换骨丹归膝枸苍,龟板风艽独薢羌,蚕沙松节茄根虎,
  鹤膝风生服最良。
  又方:蛜〔虫祁〕丸
  组成:蛜〔虫祁〕(即全蝎生者,一个)
  白芷 桂心
  安息香
  阿魏(以上各用童便、酒炒熟)
  威灵仙 白附子(童便、酒炒)
  当归 羌活
  桃仁(童便、酒炒) 牛膝
  北漏芦 地骨皮
  白芍(酒炒,各一两) 乳香
  没药(二味用童便、酒炒)
  共研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温酒
  送下。
  【方歌】蛜〔虫祁〕丸治鹤膝风,芷桂安息魏威灵,白附归羌桃
  乳没,膝漏骨皮芍蜜成。
  又方:五积散(见内痈部肾痈)
  大防风汤(见股部附骨疽)
  万灵丹、回阳玉龙膏(见肿疡门)
  独活寄生汤(见本部膝眼风)
  外科卷下膝部
  下石疽
  属性:【方歌】下石疽在膝上生,坚硬如石牵筋疼,皮色如常难溃敛,
  证由血滞外寒凝。
  【注】此证生于膝间,无论膝盖及左右,俱可以生。坚硬如石
  ,牵筋疼痛,肿如鸡卵,皮色不变,并无煟龋严选?br />
  溃,既溃难敛,最属疲顽。由身虚寒邪深袭,致令血瘀
  凝结而成肿溃。内外治法,俱与中石疽参考。但此证肿
  溃俱凉,若凉化为热,见诸善证者始吉;仍见恶证者,
  难痊。
  外科卷下膝部
  缓疽
  属性:【方歌】缓疽血滞外寒凝,肿硬如馒膝上生,紫黯溃迟多煟龋?br />
  肿久渐腐烂皮疼。
  【注】此证由外寒深袭,血瘀凝滞而成。生于两膝上,或生于
  膝两旁,肿硬如馒,木痛日增,其色紫黯,积日不溃,
  证之情形,与下石疽相似,惟多煟龋拙迷蚋眉∪狻?br />
  、皮肤。初服当归拈痛汤,以宣通湿热,次按中石疽治
  法,内宜温补,外宜灸法。虚甚者十全大补汤相兼治之
  。
  又方:当归拈痛汤(见股部腿游风)
  十全大补汤(见溃疡门)委中毒
  外科卷下膝部
  委中毒
  属性:【方歌】委中毒在腘纹生,屈伸本硬微肿红,胆热流入膀胱遏,
  速宜活血刺委中。
  【注】此证生委中穴,穴在膝后腘中央约纹,动脉陷中即是。
  约纹者,折纹也,又名血郗,穴属膀胱经,俗名腿凹,
  经曰腘中。由胆经积热,流入膀胱,壅遏不行而成。木
  硬肿痛、微红、屈伸艰难。治宜速用活血散瘀汤,逐下
  恶血为效,缓则筋缩而成废疾!诸书皆云:兼刺委中穴
  出血自消。然刺穴必兼有腰痛不能转移者,方可刺之,
  即出血亦不可过多,多则令人身扑,面见脱色。其余内
  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亦有煟础⑸唷⒗!?br />
  速者,由湿热凝结所致,治法亦按肿疡、溃疡门。
  方剂:活血散瘀汤
  组成:当归尾 赤芍
  桃仁(去皮、尖) 大黄(酒炒,各二钱)
  川芎 苏木(各一钱五分)
  丹皮 枳壳(麸炒)
  栝蒌仁(各一钱) 槟榔(六分)
  水二钟,煎八分,空心服;渣,再煎服。
  【方歌】活血散瘀委中毒,皆因积热肿其处,归芍丹皮桃枳榔,
  栝蒌大黄芎苏木。
  外科卷下膝部
  上水鱼
  属性:【方歌】上水鱼生委中旁,折纹两梢疼埂昂,长若鱼形瘀热结,
  外施砭血敷二黄。
  【注】此证生委中折纹两梢,肿如高埂,长若鱼形,色紫作痛
  。由血热遇外寒稽留,则血瘀凝结而成。外用砭法,向
  肿埂上砭出恶血,兼用二黄散香油调敷,甚效。
  方剂:二黄散(即颠倒散,见鼻部肺风粉刺)
  外科卷下膝部
  人面疮
  属性:歌诀;膝肘疮生如人面,自古传来系孽因,流气苦参敷贝母,
  从善改恶自察心。
  【注】此证自古传来,乃奇病也。多生两膝或生两肘,肿类人
  形,眉目口鼻皆具。《本事方》云:疮口能饮食,施治
  诸药,绝无所苦,惟敷贝母,其疮皱眉闭口,自此日用
  贝母末和水敷灌,数日疮消结痂而愈。又诸书皆以为素
  积冤谴,须自清心忏悔。初宜服流气饮,日久宜用大苦
  参丸。今据所用之药,俱系辛热疏散之品,其证或因风
  、寒、湿三气,凝合之所化,亦未必尽由冤谴之所致也
  ,根据古施治,谅可奏效。
  方剂:大苦参丸
  组成;苦参(二两) 蔓荆子
  赤茯苓 山药
  白芷 荆芥
  防风 白附子
  川芎 山栀(生)
  何首乌 白蒺藜
  皂角 川乌(炮)
  黄耆 赤芍
  独活 羌活(各五钱)
  草乌(炮,一钱五分)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
  丸,空心黄酒送下,不饮酒者,以茶代之。
  【方歌】大苦参丸人面疮,蔓苓山药芷荆防,白附芎栀何蒺皂,
  川草乌耆芍独羌。
  又方:流气饮(见背部痰注发)
  御纂医宗金鉴卷十一编辑外科
  心法要诀胫部
  外科卷下胫部
  三里发
  属性:【方歌】三里发肿牛眼形,膝眼之下冷痛凝,劳力伤筋兼胃热,
  肿色青黑紫血脓。
  【注】此证生膝眼下三寸,外侧前廉两筋间。初肿形如牛眼,
  拘急冷疼,由劳力伤筋,胃热凝结而成。渐增肿痛,其
  色青黑,溃出紫血,次出稀脓。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
  疡、溃疡门。
  外科卷下胫部
  腓〔月专〕发
  属性:歌诀;腓〔月专〕发在小腿肚,憎寒烦躁积热成,煟淄蠢EА?br />
  血吉,漫肿平塌清水凶。
  【注】此证发于腓〔月专〕,即小腿肚也。由肾水不足膀胱积
  热,凝结而成,古方云不治。若煟喔咧滋弁矗3稣?br />
  脓而兼血者吉,为顺;或漫肿平塌,紫暗〔兴〕痛,溃
  出清水者凶,为逆。初服仙方活命饮,溃服八珍汤。气
  血虚者,服十全大补汤;下虚者,以桂附地黄丸补之。
  外治法同痈疽溃疡门。
  方剂:仙方活命饮(见肿疡门)
  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见溃疡门)
  桂附地黄丸(见面部疮疡)
  外科卷下胫部
  黄鳅痈
  属性:【方歌】黄鳅痈生腿肚旁,疼痛硬肿若鳅长,肝脾湿热微红色,
  顺出稠脓逆败浆。
  【注】此证生在小腿肚里侧,疼痛硬肿,长有数寸,形如泥鳅
  ,其色微红,由肝、脾二经湿热凝结而成。应期溃破出
  稠脓者为顺;若出污水败浆者属逆。初服五香流气饮,
  其次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
  方剂:五香流气散
  组成:金银花(二两) 小茴香
  僵蚕(炒) 羌活
  独活 连翘(去心)
  栝蒌仁(各一两五钱) 藿香(五钱)
  丁香 木香
  沈香 甘草(各一钱)
  分为十剂,水煎,随病上下服。
  【方歌】五香流气治黄鳅,流注结核也能瘳,丁木茴沈僵藿草,
  银花羌独翘栝蒌。
  外科卷下胫部
  青蛇毒
  属性:【方歌】青蛇毒生腿肚下,形长三寸紫块僵,肾与膀胱湿热结,
  急针蛇头血出良。
  【注】此证又名青蛇便,生于小腿肚之下,形长二、三寸,结
  肿、紫块、僵硬,憎寒壮热,大痛不食,由肾经素虚,
  膀胱湿热下注而成。蛇头向下者,毒轻而浅,急刺蛇头
  一、半寸,出紫黑血,随针孔搽拔疔散;外敷离宫锭,
  内服仙方活命饮,加黄柏、牛膝、木瓜。亦有蛇头向上
  者,毒深而恶,急刺蛇头一、二寸,出紫黑血,针孔用
  白降丹细条插入五、六分,外贴巴膏。余肿敷太乙紫金
  锭,内服麦灵丹;俟毒减退,次服仙方活命饮调和之。
  若毒入腹,呕吐腹胀,神昏,脉躁,俱为逆证。
  方剂:拔疔散(见齿部牙疔)
  离宫锭、仙方活命饮、麦灵丹(见肿疡门)
  白降丹、巴膏(俱见溃疡门)
  太乙紫金锭(见胸部脾发疽)
  外科卷下胫部
  接骨发
  属性:【方歌】接骨发如核桃形,腿肚之下硬胀疼,色红漫肿宜速溃,
  迟损筋脉缺踵行。
  【注】此证生于腿肚之下,接骨之上,胫骨与足后跟骨相接处
  ,故名接骨发,属膀胱经湿热凝结而成。初如核桃,其
  硬如物打磕崩之状,急胀微疼,色红漫肿,脓宜速溃,
  迟则脓毒损筋,筋脉既伤,腿缺踵行。踵行者,不能全
  足践地,惟恃足指着力而行也。始终内外治法,俱按痈
  疽肿疡、溃疡门。
  外科卷下胫部
  附阴疽
  属性:【方歌】附阴疽发内踝上,初如红粟日增疼,坚硬赤肿渐如卵,
  三阴交会湿热凝。
  【注】此证生于内踝骨之上三寸,初如红粟,疼痛日增,坚硬
  赤肿,渐如鸡卵,系三阴交会湿热积聚而成。始终内、
  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但三阴交系纯阴之穴
  ,收敛迟缓,调养不可不慎。
  外科卷下胫部
  内踝疽、外踝疽
  属性:【方歌】内外踝疽湿寒成,血涩气滞阻于经,三阳外侧三阴里,
  初用宣通蒜灸灵。
  【注】此二证生两足踝近腕之处,在内踝者名走缓,又名鞋带
  疽;在外踝者名脚拐毒。着内踝骨,属三阴经脉络也;
  外踝骨,属三阳经脉络也。俱由湿寒下注,血涩气阻而
  成。其坚硬漫肿,皮色不变,时时隐痛,难于行立者,
  初服疮科流气饮加牛膝、木瓜、防己以宣通之,外用蒜
  片灸法以消之。发三阴经者,服内托黄耆汤;发三阳经
  者,服内托羌活汤。若虚弱将欲作脓,跳痛无时者,俱
  服十全大补汤,外敷乌龙膏。其肿溃治法,俱按痈疽肿
  疡、溃疡门。
  方剂:疮科流气饮(见背部附骨疽)
  内托黄耆汤(见股部附骨疽)
  内托羌活汤(见臀部上马痈)
  十全大补汤(见溃疡门)
  乌龙膏(见肿疡门)
  外科卷下胫部
  穿踝疽
  属性:【方歌】穿踝疽由脾湿寒,里发串外踝骨间,有头属阳阴闷肿,
  溃出清水废疾缠。
  【注】此证由脾经湿寒下注,血涩气阻而成。先从里踝骨发起
  ,串及外踝,致令里外通肿,以有头为阳,易破;若惟
  闷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