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1 节
作者:打倒一切      更新:2021-04-30 17:07      字数:5087
  见点不能透彻收散,或太紧速,则为重而难治者也。
  %
  卷五疹门
  麻疹主治大法
  属性:疹宣发表透为先,最忌寒凉毒内含,已出清利无余热,没后伤阴养血痊。
  '注'
  凡麻疹出贵透彻,宜先用表发,便毒尽达于肌表,
  若过用寒凉,冰伏毒热,则必不能出透,多致毒气内攻,喘闷而毙,
  至若已出透者,又当用清利之品,便内无余热,以免疹后诸证,
  且麻疹属阳热,甚则阴分受伤,血为所耗,
  故没后须以养血为主,可保万全,
  此首尾治疹之大法,至于临时权变,惟神而明之而已。
  %
  卷五疹门
  麻疹未出证治
  属性:欲出麻疹身微热,表里无邪毒气松,若兼风寒食滞热,隐伏不出变丛生,
  宣毒发表为主剂,随证加味莫乱从。
  '注'
  麻疹一证,非热不出,故欲出时,身先热也,
  表里无邪者,热必和缓,毒气松动,则易出而易透,
  若兼风寒食热诸证,其热必壮盛,毒气郁闭,则难出而难透,
  治以宣毒发表汤,其间或有交杂之证,亦照本方随证加减治之。
  (宣毒发表汤)升麻 葛根 前胡 桔梗 枳壳麸炒 荆芥 防风 薄荷叶
  木通 连翘去心 牛蒡炒研 加引芫荽水煎服。
  食滞加南山查 内热加黄芩
  (方歌)
  疹伏宣毒发表汤,升葛前桔枳荆防,薄通翘蒡淡竹草,引加芫荽水煎尝。
  %
  卷五疹门
  麻疹见形证治
  属性:麻疹已出贵透彻,细密红润始为良,若不透彻须分晰,风寒毒热气虚详,
  风寒升葛汤加味,毒热三黄石膏汤,气虚人参败毒散,托里透疹效非常。
  '注'
  麻疹见形贵乎透彻,出后细密红润,则为佳美,
  有不透彻者,须察所困,
  如风寒闭塞,必有身热无汗,头疼呕恶,疹色淡红而黯之证,
  宜用升麻葛根汤,加苏叶,川芎,牛蒡子,
  因毒壅滞者,必面赤身热,谵语烦渴,疹色赤紫滞黯,宜用三黄石膏汤,
  又有正气虚弱,不能送毒外出者,必面色□白,身微热,精神倦怠,
  疹色白而不红,以人参败毒散主之。
  (升麻葛根汤) 方见痘门发热证治。
  (三黄石膏汤) 麻黄 石膏 淡豆豉 黄蘖 黄连 栀子 黄芩 水煎服。
  (方歌)
  疹出不透因毒热,三黄石膏汤急寻,麻黄石膏淡豆豉,黄蘖黄连栀子芩。
  (人参败毒散) 人参 川芎 羌活 独活 前胡 枳壳麸炒 桔梗
  柴胡 生甘草 赤苓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疹因气虚出难透,人参败毒有奇功,参芎羌独前枳桔,柴胡甘草赤茯苓。
  %
  卷五疹门
  麻疹收没证治
  属性:疹出三日当收没,不疾不徐始无虞,收没太速毒攻内,当散不散虚热医,
  毒盛荆防解毒治,外用胡荽酒法宜,虚热柴胡四物剂,应证而施病渐离。
  '注'
  麻疹见形三日之后,当渐次没落,不疾不徐,始为无病,
  若一二日疹即收没,此为太速,
  因调摄不谨,或为风寒所袭,或为邪秽所触,以致毒反内攻,
  轻则烦渴谵狂,重则神昏闷乱,急宜内服荆防解毒汤,
  外用胡荽酒熏其衣被,使疹透出,方保无虞,
  当散不散者,内有虚热留滞于肌表也,
  其证潮热烦渴,口燥咽干,切不可纯用寒凉之剂,
  以柴胡四物汤治之,便血分和畅,余热悉除,疹即没矣。
  (荆防解毒汤) 薄荷叶 连翘去心 荆芥穗 防风 黄芩 黄连 牛蒡子炒研
  大青叶 犀角 人中黄 引用灯心芦根水煎服。
  (方歌)
  收没太速毒内攻,荆防解毒治最灵,薄翘荆防芩连蒡,大青犀角共人中。
  (胡荽酒) 方见痘门水泡证治。
  (柴胡四物汤) 白芍炒 当归 川芎 生地 人参 柴胡 淡竹叶 地骨皮
  知母炒 黄芩 麦冬去心 引加生姜红枣水煎服。
  (方歌)
  当散不散因虚热,柴胡四物芍归芎,生地人参柴竹叶,地骨知母芩麦冬。
  %
  卷五疹门
  身热不退
  属性:麻疹已发身犹热,毒热壅遏便之然,出用化毒清表剂,没后柴胡清热煎。
  '注'
  麻疹非热不出,若既出透,其热当减,
  倘仍大热者,此毒盛壅遏也,宜用化毒清表汤治之,
  疹已没落而身热者,此余热留于肌表也,宜柴胡清热饮治之。
  (化毒清表汤) 葛根 薄荷叶 地骨皮 牛蒡子炒研 连翘去心
  防风 黄芩 黄连 元参 生知母 木通 生甘草 桔梗 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方歌)
  疹已出透身壮热,化毒清表为妙诀,葛薄地骨蒡翘防,芩连元知通甘桔。
  (柴胡清热饮) 柴胡 黄芩 赤芍 生地 麦冬去心 地骨皮 生知母
  生甘草 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方歌)
  疹已没落热不减,柴胡清热效通仙,柴胡黄芩芍生地,麦冬地骨知母甘。
  %
  卷五疹门
  烦渴
  属性:毒热内盛火上炎,心胃扰乱烦渴添,未出升葛汤加味,已出白虎汤为先,
  没落竹叶石膏用,因时医治莫迟延。
  '注'
  凡出麻疹烦渴者,乃毒热壅盛也,
  盖心为热,扰则烦,胃为热,郁则渴,
  当未出时,宜升麻葛根汤加麦冬,天花粉,
  已出者,宜白虎汤,
  没后烦渴者,用竹叶石膏汤。
  (升麻葛根汤) 方见痘门发热证治。
  (白虎汤) 石膏煆 生知母 生甘草 引用粳米水煎服。
  (方歌)
  麻疹已发多烦渴,白虎清热自能痊,石膏知母生甘草,引加粳米用水煎。
  (竹叶石膏汤) 人参 麦冬去心 石膏煆 生知母 竹叶 生甘草 水煎服。
  (方歌)
  疹已没落当安静,若加烦渴热末清,竹叶石膏汤参麦,石膏知母竹甘从。
  %
  卷五疹门
  谵妄
  属性:疹发最怕毒火盛,热昏心神谵妄生,末出三黄石膏治,已出黄连解毒灵。
  '注'
  谵妄一证,乃毒火太盛,热昏心神而然也,
  疹未出而谵妄者,三黄石膏汤主之,
  疹已出而谵妄者,黄连解毒汤主之。
  (三黄石膏汤)方见麻疹见形证治 。
  (黄连解毒汤)方见痘门结痂落痂证治。
  %
  卷五疹门
  喘急
  属性:疹初无汗作喘急,宣发麻杏石甘宜,毒热内攻全受克,保肺清气化毒医。
  '注'
  喘为恶候,麻疹尤怠之,
  如初出未透,无汗喘急者,此表实拂郁其毒也,宜用麻杏石甘汤发之,
  疹已出,胸满喘急,此毒气内攻,肺金受克,宜用清气化毒饮清之,
  若迟延失治,以致肺叶焦举,则难救矣。
  (麻杏石甘汤) 石膏煆 麻黄蜜炒 杏仁去皮尖炒 生甘草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喘用麻杏石甘汤,石膏火煆合麻黄,杏仁去尖须微炒,甘草相配引生姜。
  (清毒化毒饮) 前胡 桔梗 栝篓仁 连翘去心 桑皮炙 杏仁去皮尖炒
  黄芩 黄连 元参 生甘草 麦冬去心 引用芦根水煎服。
  (方歌)
  毒热内攻肺喘满,清气化毒饮最灵,前桔栝篓翘桑杏,芩连元参草麦冬。
  %
  卷五疹门
  咳嗽
  属性:疹初咳嗽风邪郁,加味升麻葛根良,毒热熏蒸金受制,清金宁嗽自堪尝。
  '注'
  麻疹发自脾肺,故多咳嗽,
  若欬嗽太甚者,当分初没治之,
  初起欬嗽,此为风邪所郁,以升麻葛根汤,
  加前胡,桔梗,苏叶,杏仁,治之,
  已出欬嗽,乃肺为火灼,以清金宁嗽汤主之。
  (升麻葛根汤) 方见痘门发热证治。
  (清金宁嗽汤) 橘红 前胡 生甘草 杏仁去皮尖炒 桑皮蜜炙 川连
  栝蒌仁 桔梗 浙贝母去心 引用生姜红枣水煎服。
  (方歌)
  嗽用清金宁嗽汤,橘红前草杏仁桑,川连栝篓桔贝母,引用红枣共生姜。
  %
  卷五疹门
  喉痛
  属性:疹毒热甚上攻喉,肿痛难堪实可忧,表邪元参升麻用,裹热凉膈消毒求。
  '注'
  疹毒热盛,上攻咽喉轻则肿痛,甚则汤水难下,最为可虑,
  表邪郁遏,疹毒不能发舒于外,致咽喉作痛者,元参升麻汤主之,
  里热壅盛,或疹已发于外,而咽喉作痛,以凉膈消毒饮主之
  (元参升麻汤) 荆芥 防风 升麻 牛蒡子炒研 元参 生甘草 水煎服。
  (方歌)
  表郁疹毒喉肿痛,急服元参升麻汤,荆芥防风升麻蒡,元参甘草水煎尝。
  (凉膈消毒饮) 荆芥穗 防风 连翘去心 薄荷叶 黄芩 生栀子
  生甘草 牛蒡子炒研 芒硝 大黄生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
  里热喉痛昔难当,凉膈消毒饮最良,荆防翘薄芩栀草,牛蒡芒硝生大黄。
  %
  卷五疹门
  失音
  属性:疹毒声哑肺热壅,元参升麻大有功,已发加减凉膈散,没后儿茶音即清。
  '注'
  失音者,乃热毒闭壅肺窍而然也,疹初失音者,元参升麻汤主之,
  疹已发而失音者,加减凉膈散主之,疹没后哑者,儿茶散主之。
  (元参升麻汤) 方见喉痛
  (加减凉膈散) 薄荷叶 生栀子 元参 连翘去心 生甘草 苦桔梗
  麦冬去心 牛蒡研炒 黄芩 水煎服。
  (方歌)
  加减凉膈治失音,薄荷栀子共元参,连翘甘草苦桔梗,麦冬牛蒡与黄芩。
  (儿茶散) 硼砂二钱 孩儿茶五钱 共为细末,凉水一盏,调药一匙服之。
  %
  卷五疹门
  呕吐
  属性:疹发缘何呕吐逆,火邪扰胃使之然,竹茹石膏为主治,和中清热吐能安。
  '注'
  麻疹呕吐者,由于火邪内迫,胃气冲逆也,
  须以竹茹石膏汤和中清热,其吐自止。
  (竹茹石膏汤)
  半夏姜制 赤苓 陈皮 竹茹 生甘草 石膏煆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竹茹石膏汤治吐,半夏姜制配茯苓,陈皮竹茹生甘草,石膏火煆共合成。
  %
  卷五疹门
  泻泄
  属性:毒热移入大肠经,传化失常泻泄成,初起升葛汤加味,已发黄连解毒清。
  '注'
  麻疹泻泄,乃毒热移入肠胃,使传化失常也,治者切不可用温热诸剂,
  疹初作泻者,以升麻葛根汤,加赤苓,猪苓,泽泻,主之,
  疹已出作泻者,以黄连解毒汤,加赤苓,木通,主之。
  (升麻葛根汤)方见痘门发热证治
  (黄连解毒汤)方见痘门结痂落痂证治。
  %
  卷五疹门
  痢疾
  属性:夹疹之痢最难当,毒热凝结移大肠,腹痛下痢赤白色,悉用清热导滞良。
  '注'
  麻疹作痢,谓之夹疹痢,因毒热未解,移于大肠所致也,
  有腹痛欲解,或赤或白,与赤白相兼者,
  悉用清热导滞汤主之,不可轻投涩剂。
  (清热导滞汤) 山查 厚朴姜炒 生甘草 枳壳麸炒 槟榔 当归 白芍酒炒
  条芩酒炒 连翘去心 牛蒡子炒研 青皮炙 黄连吴茱萸炒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痢用清热导滞汤,山查朴草壳槟榔,归芍条芩翘牛蒡,青皮黄连引生姜。
  %
  卷五疹门
  腹痛
  属性:小儿发疹腹中疼,毒郁肠胃食滞凝,曲腰啼叫眉频蹙,加味平胃散堪行。
  '注'
  麻疹腹痛者,由食滞凝结,毒气不得宣发于外,
  故不时曲腰啼叫,两眉频蹙,须以加味平胃散治之,
  滞消毒解,而痛自除矣。
  (加味平胃散) 防风 升麻 枳壳麸炒 葛根 苍术炒 陈皮 厚朴姜炒
  南山查 麦芽炒 生甘草 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方歌)
  加味平胃散如神,防风升麻枳葛根,苍陈厚朴查芽草,生姜灯心水煎匀。
  %
  卷五疹门
  衄血
  属性:疹家衄血莫仓惶,毒从衄解妙非常,衄甚吹鼻发灰散,内服犀角地黄汤。
  '注'
  肺开窍于鼻,毒热上冲,肺气载血妄行,则衄作矣,
  然衄中有发散之义,以毒从衄解,不须止之,
  但不可太过,过则血脱而阴亡也,
  如衄甚者,宜外用发灰散吹入鼻中,内服犀角地黄汤,其血可止。
  (发灰散)(犀角地黄汤)方俱见痘门衄血便血。
  %
  卷五疹门
  瘙疹
  属性:儿在母腹血热蒸,生后不免遇风侵,遍体发出如粟米,此名瘙疹何须评。
  '注'
  瘙疹者,儿在胎中受母血热之气所蒸已久,及生后外遇凉风,
  以致遍身红点,如粟米之状,满月内见者,名为烂衣疮,
  百日内见者又名百日疮,末出痘疮之先见者,即名为瘙疹,
  调摄谨慎,不治自愈。
  %
  卷五疹门
  盖痘疹
  属性:痘后出疹盖痘传,余毒未尽夹食寒,遍身作痒如云片,加味消毒服即安。
  '注'盖痘疹者,谓痘方愈而疹随发也,因痘后余毒未尽,
  更兼恣意饮食,外感风寒,以致偏身出疹,色赤作痒,始如粟米,
  渐成云片,宜加味消毒饮疏风清热,疹即愈矣。
  (加味消毒饮)
  荆芥穗 防风 牛蒡子炒 升麻 生甘草 赤芍 南山查 连翘去心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盖痘疹因风热成,加味消毒饮最灵,荆防牛蒡升麻草,赤芍山查翘去心。
  %
  卷五疹门
  瘟疹
  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