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节
作者:点绛唇      更新:2021-04-30 16:58      字数:4744
  跑的。”——如果迟到两分钟真的值得大书特书的话,他大可一句话就交代完毕:“对不起,我来晚了。”另外也有一位病患来诊所时,揿铃时总是分秒不差——她认为这么做足以证明自己坚不可摧的中立地位:来得太早,别人会以为她迫不及待,喜欢来就诊,一分钟都无法多等;若是来得晚,别人会以为她很没礼貌,心怀不轨。
  态度保留,除非经过深思熟虑,绝对不轻易付出。强迫人格者把这个当成另一条出气管道,宣泄他们心中隐藏的怒火。连微不足道的东西都要妻子恳求再三才勉强答应的丈夫,用死寂的沉默对待别人的人,都属于这一类型。总而言之,强迫人格者漠视别人要求比干坏事的倾向来得强烈——漠视的言行事后很难求证。
  与此相反的是咄咄逼人式的迫不及待,零距离,也就是俗语说的碎嘴子,喋喋不休,时间都花在讲话上头,一开口就不知道要停下来。最后要提的是抱怨,也是强追人格表达愤怒的典型之一。
  表现六:崩溃的俾斯麦
  强迫人格者在表达激动的情绪时,如果处罚、良心不安和罪恶感对他都产生不了多大作用,以至于前文提及的出气管道失灵了,就会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心脏、血液循环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中风前兆的高血压),全身酸痛,甚至引发偏头疼、睡眠障碍、肠胃不适(腹痛),这些都是长期压抑情绪和愤怒的结果。在他们的内心里,表达愤怒的渴望不断与不可以表达愤怒的克制交战不已:渴望拥有强迫别人的权力,同时又没有做自己的勇气。这些冲突始终得不到解答。心中的压力日积月累,一旦崩溃,他的行为会变得横行无忌,火暴无比,想要摧毁一切。里尔克(mlke)在他的小说《布丽格的画像》中,对这种人格有很生动的描写。再举一个因为压抑导致身体不适的例子:
  一位位居高位、身负重任,中规中矩又很克己的男子,与同事朋友保持着公事化以及中立的关系,不存在一丝一毫的感情色彩,情绪上也不起任何波澜。从他身上嗅不出悲伤或高兴,不发脾气,也不会不耐烦——活在斯多葛禁欲主义中的他,没有什么可以使他勃然变色、暴跳起来。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无人能侵袭他的灵魂,始终高高在上,这让他感到很自豪。以他的职位来说,总有生气的时候,但是心中的火气越旺,基于他的威信与楷模形象,就越是要压下来,于是他的心跳加速、疼痛——显而易见,武装自己的结果是很不快活。当他在职场上遭遇许多不顺,强敢环伺时,这些征候变得更加严重。医师说如果他还是无法放松心情、减少这些负担的话,极有可能会心脏病发作——他的压力并非来自工作,关键在于他非比寻常、极其不自然的自我克制,以及情绪没有宣泄管道。
  俾斯麦(Bismarck)每当胸中块垒难消的时候,就会尽情啼哭到痉挛,然后啃地毯。那些从公务累积盛怒、碍于形象地位不容许自己宣泄的人,经常会演变为一出出悲剧。
  这里要再举一个压抑怒气、属于强迫人格特征的例子:如果一个人他把那些他不甚满意的人美化一番,让他们变得神圣不可侵犯,他就不会动怒了——很像幼年时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其实每个人心中多多少少扮演着儿子或女儿的角色,宗教上也一样。
  “你不可以”:强迫人格的成因
  他把周围环境对他行为的反应放在心上,像一位法官,代表外界加诸他身上的可以与不可以,身兼学生和教师双重职责。
  什么因素和环境造就了强迫人格?机械式的动怒、性以及个性外向是主要原因,任性与独立也同样重要。一个动不动就大发脾气、父母视为麻烦人物、常常要制止他的行为、教训一番的小孩,比那些安静乖巧的小孩容易患强迫人格。但是,温煦、处处配合、容易妥协让步的性情,有的时候也会造成强迫人格,因为这样的孩子不允许自己自由地表达情绪,只是一味顺从。有些人天生就爱苦思冥想,一丝不苟,对过眼烟云有强烈的感情,不断去追忆其中每一个细节与详情,所有惊鸿一瞥的印象深深烙印在他心中,可以保存好长一段时间。
  我们叉碰到了类似的情况:没办法准确地说出,到底什么样的个性、环境因素或教育方式会形成强迫人格。我们永远也找不到完美的解答——除非是把同一个小孩放在不同的环境里成长,才能观察出变化。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在研究环境造成的影响时,不该忽略患者的个性;而以前的人把重点放在遗传上,无视于环境因素也同样有欠缺。那些环境因素,对安全感以及永久持续的需求要多强烈、害怕人事物消逝或改变要到何种程度,才会形成强迫人格?
  “我”的意志
  想要了解这些,我们就必须深入探讨前文提及的,儿童早期发展阶段中的两个因素。2到4岁期间,一个小孩开始学习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没有人对他提出任何要求、无邪的幼小时光、短暂的天堂岁月,从此宣告结束。他第一次与所处的环境产生冲突,发觉自己的愿望和冲动有所抵触,他自己的意志也与教养他的人不一致。现在到了别人对他有所求的年龄,而他也有了一些自我的意识,有自己的坚持,想要自由走动,按照自己的意思说话,也就是他开始踏进这个世界了,希望有一些作为;而在先前的阶段,所有他需要的东西都是别人为他准备好的。他越来越能够——言语上亦同——表达愿望和情绪,征服所处的空间,试着使用自己的力气,尝试用自己的意志反抗某些人、事、物。
  完全依赖母亲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的他正处于脱离的阶段,独立自主的倾向日益强烈——他第一次说出“我”,表示他知道自己与母亲是不同的两个人:与母亲共栖时他还没有你我的观念。他的能力与日俱增,身体由他主导,具有运动机能,有想要做些什么的兴趣,想向外发展,并且拥有自己的意志力。他在跌跌撞撞中见识到这些人生的题材,也经验到周遭环境对他行为的反应,因此,他晓得自己的能耐,所拥有的权力,同时认知到事物的限度。在这个发展阶段,他也学习到另一个重要的课题,那就是搞清楚什么是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浅显的区别好或坏。每个孩子都必须在自己的意志与不得不顺从、贯彻到底与适应配合之间找到个人的解决办法。他找到的方法往往又与他的性情、所处的环境都有关联。
  “你应该”“你不可以”
  第一个和自己的意志与不得不顺从有关的经验,是行为模式中的清洁教育。从小孩如何学会养成清洁习惯,就可以看出他是否正常健康地管理自己。他的态度顽强,或者让步顺服:大人有没有给他充裕的时间,让他一步一步学会?不讲理的时候,大人是强行训练呢,还是很早就以强追与处罚的方式逼他就范?这个小孩具备的能力日益增加,他有所需求、与世界互动、总想要做些什么,这些都会使他与这个世界产生冲击,让他觉得困惑,以为自己“不乖、不听话”。2到4岁的阶段,他开始有向外发展的冲动,形成自我意志:他所学习到的课题塑造出他的行为模式,个性也由此养成。
  这个小孩何时、以什么样的方式接触可以、不可以的课题,格外重要。在他知道好坏的初始,大概就犯下了第一个“罪行”——现在,这些叫作“你应该”、“你不可以”或“现在不可以”等等,他体验到如果听话就是乖,反抗的话就会被人说成不乖。太早或太晚让他面临这些情境、大人执行时是否过于僵化强硬、松懈或态度不坚定,都会造成他顽固、不顺从。如果教导的方式充满爱,他就会被导向出于自愿完成任务——如何实行自己的意志,如何自主自在,这都是早期陶铸出来的,并且形成他日后动力的雏形。这个孩子长大后,是否具有健康的自我意识、意志力以及勇于做自己,能否挺身反抗权威、权力或乖顺配合,都是在这个阶段养成的,强迫人格亦同。
  早期个人的意愿与环境中的可以或不可以所产生的冲击,都在孩子身上浅植自由或不自由的动力,他的道德良心,受环境条件影响、心理分析上称之为“超我”的道德观,是严谨抑或温和,还是保持自由自主的程度,或者严苛的克制自己,变得拘谨非常。现在,他把周围环境对他行为的反应放在心上,像一位法官,代表外界加诸他身上的可以与不可以,身兼学生与教师双重职责。
  比较晚才发展出来的强迫人格,我们发觉他们的人生之路充满了严谨的规律性。幼年时期很早就受到训练,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可以动怒,抑制冲动,如果表达自己的意志力的话,就会遭受处罚,或者必须把自己的感觉吞咽下去。他正值继续发展学习能力、行为模式定型的成长阶段,这些情绪本属平常,可以把他导向更多的独立自主。观察每一位病患——研究病患行为的结果——都可以看到幼年期,涉及展开人生新页以及踏人新阶段的初始印象与经验,影响力既深且远。因为小孩很容易从中体验到造化弄人,把各种行为分门别类。
  苛刻的管教
  通常问题是这样开始的,小孩所处的环境中,任何事情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才能进行,不遵守这些规定的话,就被视为危险或不乖。身边的人对他的“不当行为”的反应是:责备、警告、威胁、不爱他以及处罚,不难想象他今后的行为会不符合这个环境的期待。要是他太吵了,乱扔东西或弄坏了什么,妈妈不满、谴责的眼光就会射过来,或者处罚他。他再三经历这些,至少会变得小心翼翼、犹豫不决、克制自己,也许开始缺乏自信、拘谨不安。每当他想要做什么的时候,若心中的恐惧遽增,有可能导人反射的危险方向,当下紧急煞车或硬生生按捺住冲动。
  谈到这里,环境与强迫人格发展之间的关系显而易见:活泼、冲动、体力旺盛、会发脾气的小孩当然比安静的孩子更常挨骂、被喝止,严加管教;假若申斥无效,父母就恐吓不再爱他,要不然就是处罚一顿,这些后果的负厩影响也都颇可观。
  超出年龄的苛求也表现在要一个小孩保持干净,
  “端庄地”坐好吃饭,不许弄坏东西,不可以——即便有理由——表达不满。此处举一个荒唐的例子:有些家庭要小孩在用餐时腋下夹一枚硬币,这样用刀叉时两臂才不会伸得太开,学习所谓的餐桌礼仪。想当然,循规蹈矩的孩子比较讨父母欢心,周围的人也会赞美他懂事,他们的乖巧证明了家教成功,让父母觉得有面子。想一想大城市的居住空间,如果没有适当的游戏场地的话,小孩子简直就像在坐牢,根本没有地方供他发泄充沛的体力。如果他很小的时候就必须学会注意自己的举止,控制自己,不仅使他饱尝束缚之苦,害怕受罚、良心不安也将袭卷他。
  对这种年龄的小孩而言,弟妹们接连出生也是一项课题。该隐杀害弟弟埃布尔的阴影笼罩他的心头,已经具有自我意志,也会恼火动怒的他,把弟妹们视为竞争对手。若是做父母的不了解他的心情,不知道要减轻他心头阴影的话,情况更糟,他对弟妹的敌意与不满转化为罪恶感,很早就形成了强迫人格。
  一位独子,他经常偏头疼的母亲不喜欢被人打搅,而且十分敏感,每当他在花园里玩,或从外面回来,都得在进屋之前把鞋子脱下来,免得发出声响或弄脏房子。他在屋子里玩的时候,常有一股冲动想拿某样东西给妈妈看,但跑进房间时把地毯边的装饰踩乱了,这可不得了:妈妈叹着气轻轻责备他不小心,拿一把梳子把地毯边的装饰梳到“工整”(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的地步,忘了他是一个调皮的孩子。这孩子一天到晚听到的总是:“现在别来颊我;没看到我头疼吗?”“我在看书。很忙:没时间。”
  我们很容易想象,长时间处于这种情境会产生什么后果。
  从一位初为人母写的日记来看,还有更早形成强迫人格的(第一次当妈妈的人常有强烈的企图心,事事求正确,还参考了不少相关书籍):日记记载了小孩第一年的情形:
  你才3个月大我就教你坐便盆——你必须尽快学会卫生习惯。你是个毛躁活泼的小孩,要是不好好吃奶,我得狠狠地打你屁股,直到你学会安静吃奶为止——后来我只要瞪你几眼你就立刻变乖了。所以,我很早就晓得你不可能太倔强,就像我在书上看到的一样:要及早制止孩子倔强。也因此,每当我要离开房间,而你大哭大闹的时候,也要狠狠地打你屁股:一开始你